carnival(狂欢节):基督教斋戒节前纵情狂欢的“谢肉节”
单词carnival来自拉丁文carne vale,等于英语中的“flesh, farewell!”(肉,再见!),所以其本意应译为“谢肉节”。根据基督教的教义,基督复活节前40天是封斋节。封斋节期间禁止食肉和娱乐。因此,在封斋节开始前三天,人们便抓紧时间开始纵情吃喝玩乐。一些主张宗教改革的人如新教徒便借此举办各种狂欢活动,挑战天主教的权威。久而久之,carnival倒成了一个盛大节日,而封斋节却逐渐被人遗忘。荷兰画家Pieter Bruegel的名画《狂欢者与斋戒者的斗争》(Fight Between Carnival an Lent)便反映了两教派之间的斗争。
carnival的前半部分是词根carn,表示“肉”。该词根衍生众多与“肉”有关的单词。
carnal:['kɑːn(ə)l] adj.肉体的,性欲的
carnival:['kɑːnɪv(ə)l] n.狂欢节,嘉年华,饮宴狂欢
carnivore: ['kɑːnɪvɔː] n.食肉动物,食虫植物。记:carni肉+vore吃
carnivorous:[kɑː'nɪv(ə)rəs] adj.食肉的,肉食性的
carcass: ['kɑrkəs] n.(人或动物的)尸体,残骸;(除脏去头备食用的)畜体
reincarnate: [,riːɪn'kɑːneɪt] vt.使转世化身adj.转世化身的。记:re再次+in进入+carn肉体+ate动词后缀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arnival 词源,carnival 含义。
salon(沙龙):巴黎名媛客厅中的社交聚会
英语单词salon(沙龙)来自法语,而法语salon来自意大利语salone,本意为“大厅”(large hall),后来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当时,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会交际场所。进出这里的人,多为小说家、诗人、画家、戏剧家、哲学家、音乐家和评论家等,他们志趣相同,欢聚一堂,或作诗绘画,或欣赏典雅的音乐,或就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促膝长谈,无拘无束,各抒高见。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聚会称为“沙龙”。正宗的“沙龙”有以下特点:要定期举行;时间要在晚上;人数不能太多。现在,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借“沙龙”一词来表述某项活动,如“文学沙龙”、“音乐沙龙”等。
salon:['sælɒn] n.沙龙,客厅,画廊
antic(古怪的):古罗马金宫中壁画的怪诞风格
公元64年,古罗马市爆发了一场大火,连烧9日,烧毁了大半个罗马城。大火过后,当时的罗马皇帝,暴君尼禄乘机强占土地,在废墟上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宫殿,因为使用了大量黄金作为装饰,故称为“金宫”(Domus Aurea)。金宫的规模惊人,比故宫还要大,当时的罗马人都开玩笑说整个罗马都圈进了宫殿内。除此外,金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壁画风格非常奇异怪诞。据普林尼的《博物志》记载,金宫的壁画由一名叫Fabullus的艺术家完成。
尼禄死后,金宫被废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大斗兽场和提图斯浴场。金宫逐渐被埋没至地下。到了15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人在考古挖掘时意外发现了金宫,这才使得它重见天日。金宫中风格怪异的壁画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前来观摩学习,如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曾来此潜心研究,将其精髓体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大量画家从金宫壁画中得到灵感,从此开创了一个著名的艺术流派“洞穴画派”(grotesque)。英语单词grotesque本意是指“洞穴的”,现在本意已很少使用,往往用来表示“奇异的,怪诞的”。
英语单词antic的起源也与金宫有关。antic和antique(古董)一样源自拉丁语antiquus(古董),由anti(before,之前)+quus(景象)构成。意大利人发现金宫废墟后,在意大利语中把这些壁画、雕像称为antico(古董)。因为这些壁画的风格非常奇异,所以antico一词逐渐产生了“奇异、怪诞”的含义。英语单词antic就来自意大利语antico,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它最初的“古董”的含义,而用来表示“滑稽、丑角”。但英语单词antique则是拉丁语antiquus(古董)通过法语进入英语的,所以依然保留了初始含义。
antic:['æntɪk] adj.古怪的,滑稽的n.滑稽动作,丑角vi.扮演小丑,做滑稽动作
antique:[æn'tiːk] adj.古老的,年代悠久的,过时的n.古董,古玩
grotesque:[grə(ʊ)'tesk] adj.奇形怪状的,古怪的,可笑的n.奇异风格,怪异的东西
nymph(美丽的少女):希腊神话中多情的山林水泽仙女
宁芙(Nymph)是希腊神话中次要的女神,有时也被翻译成精灵和仙女,也会被视为妖精的一员,出没于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是自然幻化的精灵,一般是少女的形象,美丽而多情,喜欢歌舞。在希腊神话中有很多关于宁芙仙女的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羊人萨堤尔经常追逐宁芙,与她们一起享乐。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同伴海拉斯在山泉中打水时,遇到一群宁芙仙女,被她们绑架成婚。这些都被西方画家描绘下来,成为不朽的作品。
在英语中,nymph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少女,并产生了众多衍生词。
nymph:[nɪmf] n.宁芙仙女,山林水泽仙女,美丽的少女,蛹
nymphaea:[nim'fi:ə] n.睡莲属
nymphaeaceous:[,nɪmfɪ'eʃəs] adj. 莲科植物的
nymphomania:[,nɪmfə'meɪnɪə] n.女色情狂,慕男狂,花痴
grotesque(怪诞的):仿效古罗马金宫壁画风格的“洞穴画派”
暴君尼禄统治罗马帝国时,在罗马城中修建了一座类似阿房宫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史称“金宫”。尼禄死后,金宫被废弃填平,后人在其上部修建了大角斗场等其他建筑,从此再无人记得“金宫”的存在。一直到了15世纪末,有个罗马人,走在山路上不小心摔进了一个大坑里,人们这才发现了金宫的废墟。废墟的四壁上画满了各种风格怪异的壁画。很快地,这个神秘的“山洞”成了罗马一处新“景点”,前去观光考察的,大多是当时的顶尖艺术家,包括正在为教皇装修梵蒂冈宫殿的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带上绳索、火把下到洞里,仔细研究那些前所未闻的壁画。
15世纪正是艺术史上改朝换代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山洞”的壁画中得到灵感,发起一场立竿见影的艺术革命。流丽的线条和夺目的色彩被复制到王公贵族的府邸、别墅,一个新的绘画流派形成了,名称就叫“洞穴画派”,意大利语为grottesco,英语为grotesque,字面意思就是“洞穴的”,源自意大利语grotta(洞穴)、英语单词grotto(洞穴)。
该词本来用来形容金宫废墟里的壁画,由于这些壁画风格过于独特怪诞,grotesque一词后来衍生出“怪异”的意思,它本来的词义倒被人淡忘了。
grotesque:[grə(ʊ)'tesk] adj.奇形怪状的,怪诞的,可笑的n.怪诞风格,奇异东西
grotto:['grɒtəʊ] n.洞穴,岩穴,人工洞穴
gerrymander(弄虚作假):为政党利益而改划选区的美国州长杰瑞
英语单词gerrymander(弄虚作假)由单词gerry+mander组成,是由美国州长埃尔布利•杰瑞(Elbridge Gerry)的姓氏和 salamander(蝾螈)组合而成的。这个词的产生与Elbridge Gerry为了操纵选举而改划选区的行为有关。
我们知道,美国的选举是按照选区进行的,每个选区根据其人口数量拥有不同的选票。竞选人只要在该选区获胜,就能赢得该选区的所有选票。各选区投票结束后,统计竞选人所赢得的所有选票,得票总数多者为最后的胜者。因此,选区的划分对于最终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的支持率,在不同的选区划分下,最终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尤其是当竞争者旗鼓相当时,选区的划分就更加重要了。
181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州长杰瑞为了帮助自己所在的党派获胜,就滥用职权,颁布法令,对选区进行重新划分,各选区被有意地划成七扭八怪的形状。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操纵选举的伎俩,漫画家吉尔伯特·斯图尔特(Gilbert Stuart)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将改划后的选区地区夸张地画成了一条蝾螈(salamander),将其命名为Gerry-mander(杰瑞蝾螈)。英语单词gerrymander便是从此而来,用来表示这种为了操纵选举而刻意改划选区的做法,后来词义拓展,泛指各种为了特定结果而刻意设置、变更规则、条件的做法。
gerrymander:['dʒerɪ,mændə] n.v.为了政党利益而不公正地改划选区;为特定结果而刻意设置、变更规则、条件的做法
baroque:巴罗克风格的
词源不确定。词源学家Klein认为该词来自于16世纪意大利画家Federigo Barocci,该种风格的建立者。
Heath Robinson:不实用的,结构过于复杂的
来自20世纪初英国漫画家Heath Robinson,他的漫画常常以夸张的笔法讽刺那些过于迷恋发明复杂的机器装置的人或事,因此引申该词义。
sincere:真挚的,真诚的
据旧时说法.sincere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1475 - 1564)生活的那个时代。米开朗琪罗在成名前曾在采石场工作。当时罗马的采石工人常常涂蜡于大理石,以掩饰其瑕疵,但是这只能瞒骗一时。以后罗马元老院(the Roman Senate)颁令,凡大理石不得涂蜡,换言之,大理石必须“无蜡”,用拉丁语表示则是sine cera(没有蜡)。这两部分最后合成丁英语单词sincere,它的词义先是由“无蜡的”引申为“纯粹的”,继而又引申为“真挚的”,“真诚的”。
然而,大多数权威人士认为,sincere 一词系源于拉丁语sincerus(纯粹的,不搀假的)。
Santa Claus:圣诞老人
相传公元4世纪小亚细亚有一位乐善好施的主教名叫Saint Nicholas。一天晚上他外出散步,从一家人家的窗口经过,听见三姐妹在里面哭泣。原来她们可怜的父亲因办不起嫁妆没能给她们找到丈夫,准备将她们卖到妓院去。Saint Nicholas听了之后,从身上掏出三袋金子,扔了进去,在那位父亲还没来得及道谢之前,就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据说圣诞节赠送礼物的习俗即源出这一传说,而Santa Claus一词则源于Saint Nicholas这一名字。在荷兰、德国等地Saint Nicholas被尊奉为小孩的守护神。他的节日12月6日的前夕就是孩子们的节日。按习俗,要求有一个人装扮成Saint Nicholas,给孩子们送礼物。移居纽约的英国人从早期的荷兰移民那里照搬了这一习俗,而且把时间从12月6日移至圣诞节这天。Saint Nicholas在荷兰语作Sant Nikolaas,在荷兰方言作Sante KLaas,到了说英语的人嘴里就成了Santa Claus.汉语通译为“圣诞老人”。Santa Claus的形象总是一个样子:矮矮胖胖、快快活活、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穿着红袍子。这一形象出自美国画家纳斯特(Thomas Nast,1840 - 1902)之手。有人请他画一幅Santa Claus的画像,他以儿时给他送礼物的一位老人为原形作了画。殊不知他的画从此成了Santa Claus的形象。
maudlin:感情脆弱的,爱哭的.酒后伤感的
该词源出《圣经》一人物名。《新约·路加福音》中有则故事说,基督拯救了一个名叫Mary Magdalen(e)的妓女,从其身上逐出了7个恶魔,使她改恶从良,并成为最著名的门徒之一。Magdalene在中世纪古典画家和作家笔下表现的往往是一个珠泪盈眶,双眼红肿的悔罪妇女形象。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这个词的读音发生了变化。14世纪在它从法语借入英语时,先是拼作Maudeleyne或Maudelen,到了16世纪才演变为maudlin。此时它已丧失了同Mary Magdalene的联系,不再是专有名词,而是一个形容词了,用以表示“感情脆弱的”、“爱哭的”以及“酒后伤感的”等义。
grapevine:小道消息
grapevine本意是“葡萄滕”,也可作“谣言”或“小道新闻”解。两个词义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追根溯源,grapevine产生新义恐怕要首先归因于电报发明家奠尔斯(Samuel Morse,1791 - 1872)。莫尔斯原是画家,后来改行,立志从事电报的发明研究。为了完成用电传递信息的伟大使命,他耗费了整整10年心血才把电报研制成功。1844年5月24日奠尔斯从华盛顿向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发出电文,结果试验获得极大成功。这是人类首次进行的长途电报通讯。电报诞生后,美国各地纷纷建立起电报线路。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技术低劣,所架电线多半七歪八扭。有人遂以grapevine(葡萄滕)喻之。于是出现了短语by the grapevine,意思是“用电线(通讯)”。
许多词源学家认为,若不是发生了始于1861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上述短语过不多久就会消失。战争爆发后,军事指挥官开始用电报传递战报。与此同时,怪事也随之发生。除了真实报道外,各种流言蜚语也不胫而走,致使人们真伪难辨。于是人们相信各地都存在着grapevine telegraphs(传递消息的秘密途径)。匿迹一时的短语by the grapevine也再度活跃起来。不过,此时该短语中的grapevine已经获得与grapevine telegraph相同的含义,即“传递消息的秘密渠道”。嗣后,grapevine的词义进而引申为“小道消息”。
easel:画架,黑板架,图表架
画家绘画时把画板或蒙画布的框子斜放在画架上面,但意指“画架”的easel并不是因为画架使画家的工作舒适些(ease the work of the painter)而得名的。在17懂纪荷兰画家看来,画架好比一头役畜(beast of burden),所以他们就用荷兰语中表示“驴”的ezel 一词称之。该词于17世纪进入英语,以后其拼法受ease(舒适)的影响逐渐演变为easel。16世纪是荷兰艺术的繁荣时期,和easel一同在17世纪从荷兰语进人英语的美术用语有landscape(风景厕)和lay figure(人体模型)等。用役畜来喻指画架也见于其它一些语言,如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都用原义为“小马”的词来指画架,它们分别是chevalet,cavaletto,cabellete。其实,英语在习惯上也常用役畜及其它动物名称来喻指用具,诸如clotheshorse(晾衣架),sawhorse(锯木架),crane(起重机),monkey wrench(活扳手),donkey engine(辅助发动机)。easel的词义还可引申为“黑板架”和“图表架”。
blurb:书籍护封上的内容简介
该词系美国幽默作家、插图画家伯吉斯(Gelett Burgess,1866 - 1951)所创。1907年,在书籍零售商协会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宴会上,500位来宾盘碟旁都摆放着一本伯吉斯的新作Are you a Bromide?书的护封格外引入瞩目,它是由作者本人精心设计的。护封上印有吹捧该书和作者的广告,护封正面印着一幅作者取之于牙粉广告并称之为Belinda Blurb小姐的美女照。附文中这样写道:“…had her pictured blurbing a blurb to end all blurbs.I fondly hoped.”此语大意是:本人天真地希望以她的画像为护封广告大作广告以期终止此类广告。自此以后,人们便常将blurb一词同书籍护封上的广告联系起来,渐渐成了一个美国俚语用词。约在1914年伯吉斯本人将blurb释义为“self-praise,to make a noise like a publisher”(自我吹嘘,像出版商那样大事喧染)。20年代以后,blurb正式进入标准英语,用以表示“书籍护封上的简介或短评”,与此同时伯吉斯所用书名Are You a Bromide?上的bromide 一词也跻身于英语词汇的行列,意指“庸俗之辈”或“陈腐之言”。
yesman:唯唯诺诺的人
像hot dog(热狗)一样,据信这也是美国著名漫画家多甘(T.D.Dorgan,1877-1929)创造的一个词。yesman 首次见于他1913年画的一幅名为 "Give the First Edition the Once Over" 的漫画。上面画着一位报纸编辑和他的几位助
手在查看刚印好的报纸,每位助手对该版报纸都被标以yes-man这一称号。嗣后,yes-man 被用以指好莱坞的助理导演,因为他们在上司面前不敢说一个“不”字。1929 年出片了一本书,书名就叫 Yes-Man's Land。开初,yes-man 仅用
作俚语,以后升级为口语,而且常被连写为yesman。该词总是用于贬义,意指“唯唯诺诺的人”或“应声虫”。另一种说法认为,yesman 可能直接译自德语Jaherr(相当于英语yes,sir)。1877年一位德国作家在描写美国时用了这个词
。不论是什么情况,无疑是漫画家多甘使yesman 一词得以推广使用的。
pencil:铅笔
来自拉丁语penicillus,刷子,画家用小毛刷,毛笔,来自penis,尾巴,词源同penis,penicillin.
-cill,小词后缀。字面意思即小尾巴,后引申词义小毛刷,因小毛刷在古代也用于写字,最后用于指现代意义上石墨制成的铅笔。
penicillin:盘尼西林,青霉素
来自拉丁语penicillus,刷子,画家用小毛刷,毛笔,来自penis,尾巴,词源同penis,pencil.
-ille,小词后缀。字面意思即小尾巴,后用于药品名盘尼西林,因提炼该药品的母体青霉素菌形如小尾巴而得名。
finishing touches:最后的润色;最后的加工
原为绘画用语。画家在一幅画即将完成时,往往涂上一笔或几笔,做最后加工、润色,使作品更加生动,更臻完美。这一笔或几笔(finishing touches)往往是点睛之笔,这里的touches指“笔触”。如今该用语已不限于作画,也指写作的“最后润色”或任何一项工作的“最后的加工”。常与动词put或add搭配。
swan-song:(诗人、画家等的)最后作品;告别演出
据西方的古老传说,天鹅平素不唱歌,只在临死前引颈长鸣,歌声哀婉动听。swan song指的就是“天鹅之绝唱”。古希腊神话中天鹅是侍奉阿波罗(Apollo)的神鸟,阿波罗既是太阳神、光明之神,也是音乐之神、诗歌之神,所以天鹅常被喻指才华横溢的的诗人或杰出的歌手等,据此swan song转义为“诗人、音乐家、画家等的最后一部作品或言行等”或“告别演出”。
Nymph:美丽多情的宁芙仙女
宁芙(Nymph)是希腊神话中一类具有不完全神性的生物,有时也被翻译成精灵和仙女,常出没于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喜欢歌舞。她们是自然幻化的精灵,一般以美丽而多情的少女形象出现。
Nymph一词在希腊语中来自nymphe(新娘、年轻媳妇)。在英语中,nymph被用来比喻美丽多情的少女。
在希腊神话中,美丽多情的宁芙仙女对男人具有一种魔力,任何男人只要和她四目相对,立刻就会陷入对其不可抑制的强烈爱慕中。18世纪,旅行家理查德·钱德勒(Richard Chandler)在其作品《希腊游记》中,根据这个传说创造了nympholepsy一词,由nymph(宁芙)和lepsy(抓住、捕获)组成,字面意思就是“被宁芙仙女迷住”。
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宁芙仙女的魅力传说。据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同伴海拉斯在山泉中打水时,遇到一群宁芙仙女,被她们引诱而成亲。该传说被西方画家描绘下来,成为不朽的作品。
nymph:[nɪmf] n.宁芙仙女,山林水泽仙女,美丽的少女,蛹
nymphaea: [nim'fi:ə] n.睡莲属
nymphaeaceous:[,nɪmfɪ'eʃəs] adj. 莲科植物的
nymphomania:[,nɪmfə'meɪnɪə] n.女色情狂,慕男狂,花痴
nympholepsy:['nɪmfə(ʊ),lepsɪ] n.狂热,着迷,狂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