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ohol(酒精):古代中东妇女用来画眼影的锑粉
长久以来,阿拉伯、波斯、新疆等地的妇女就已经发现锑粉是一种极好的化妆品。她们用从锑石中精炼提纯的锑粉涂在眼圈附近,不仅能使眼睛更漂亮,还能消除眼疲劳和红肿的功效。阿拉伯妇女喜欢用锑粉画出浓重的眼影,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妆容便是典型。这种用来画眼影的锑粉在阿拉伯语中叫做al kuhul,其中的al是定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英语单词alcohol就源自al kuhul,原本表示“粉末状的化妆品”,17世纪词义扩大为“物品的精华、精炼提纯结果”。18世纪,人们用alcohol of wine(酒的精华)来表示酒精,后来直接用alcohol一词来表示酒精。
阿拉伯语中表示锑粉,不带定冠词al的kuhul一词后来通过其他途径也进入了英语,演变成为英语单词kohl,依然保持原意,表示“眼影粉”。
alcohol: ['ælkəhɒl] n.酒精,乙醇
alcoholic: [ælkə'hɒlɪk] adj.酒精的,含酒精的n.酒鬼,酗酒者
kohl: [kəʊl] n.眼影粉,化妆墨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lcohol 词源,alcohol 含义。
serf(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奴隶
农奴serf是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生产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受到封建主多方面的剥削和奴役。在封建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表示“农奴”的英语单词serf源自罗马人对奴隶的称呼――servus,单词serve(伺候)与它同源。
serf: [sɜːf] n.农奴,奴隶
farmer(农民):耕种土地,每年支付地租的人
英语单词farm来自拉丁语firma,意思是不变的付款,即每年固定的租金或税收的付款。 英格兰早期的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租赁领主的农田,每年要缴纳一笔固定的地租,这笔地租就是farm。到了16世纪,farm逐渐从表示农田的租金转为表示农田本身。
同样,单词farmer原来表示替领主去收租金(farm)的人,后来逐渐变为“在农场上劳动的人”,即“农民”。在欧美一些国家,农民的地位日益提高,很多农民已经拥有自己的农场,通常被称为“农场主”,但在英语中还是使用farmer这个单词来称呼他们。大名鼎鼎美国国父华盛顿在参加独立革命之前就是一个farmer,只不过他并不干农活,都是他下面的黑奴在帮他干活。
farm:[fɑːm] n.农田,农场v.种田,务农,种植,养殖
farmer:['fɑːmə] n.农民,农场主
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cereal(谷物):罗马神话中的谷物女神刻瑞斯
刻瑞斯(Ceres)是罗马神话中的谷物女神,掌管农业、谷物和丰产,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德墨忒尔(Demeter),是天神朱庇特的姐姐和第四个妻子。
据说冥王普鲁托看上了刻瑞斯的爱女科瑞(Core,即希腊神话中的珀尔塞福涅),把 她劫到了冥府当了冥后。刻瑞斯四处寻找女儿,不问农事,导致庄稼死亡,饥馑遍地。人们再也没有祭品来供奉神灵。没办法,天神朱庇特命令冥王释放科瑞。冥王 不敢违命,但又不甘心,就在科瑞离开之际,偷偷让她吃下石榴籽,使得她无法断绝与冥府的联系。因此,科瑞每年有8个月时间在人间陪伴母亲,4个月时间重返 冥府陪伴冥王。在有女儿陪伴的时期,谷物女神心情愉快,世间万物蓬勃生长;而在女儿离开的4个月中,谷物女神心情低落,万物枯竭,这就是人间的冬天。就这 样,人间出现枯荣轮回,人类也不能再像黄金时代那样不劳而获,坐等庄稼自己长出来,而是需要去播种耕耘。
英语单词cereal就来自谷物女神的名字Ceres,表示“谷物”。化学元素铈(cerium)也是以谷物女神的名字命名的。
cereal:['sɪərɪəl]n.谷物,谷类植物,谷类食物,麦片adj.谷物的,谷类的
cerium:['sɪərɪəm] n.(化学元素)铈
myrmidon(严格执行命令的人):严格服从命令的蚂蚁人
在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看上了河神阿索波斯的女儿埃癸娜(Aegina)。他化成一 只大鹰,把埃癸娜拐到一座小岛上,这座小岛从此就以埃癸娜的名字命名。在这里,埃癸娜生下儿子埃阿科斯(Aeacus),埃阿科斯长大后成为该岛国王。天 后赫拉嫉恨他母亲和宙斯的关系,降下瘟疫杀死了埃癸娜岛的大部分人口。埃阿科斯祈求父亲宙斯帮助。宙斯就把蚂蚁变成了人,这些蚂蚁人成了该岛的新居民,被 称为密耳弥多涅(Myrmidon),来自于希腊语myrmex(蚂蚁),意思就是“蚂蚁人”。这些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勤劳和严格服从命令。在后来的特洛伊 战争中,密耳弥多涅人(蚂蚁人)在希腊大将阿喀琉斯(Achilles)的率领下远征特洛伊。在战场上,密耳弥多涅人的严格服从、勇猛无惧给人留下了深刻 印象。所以,在西方文化里,密耳弥多涅人被用来指那些“盲目执行主子命令的人;忠实的仆人”;从18世纪开始,“法律的密耳弥多涅”(myrmidon of the law)就表示“盲目、无情地执行命令的警察等执法人员,法律的奴仆。”
myrmidon:['mɝmɪdɑn] n.严格服从命令的人,忠仆,忠实的追随者
myrmidon of the law:n.法律的奴仆,无情的执法人员
sisyphean(徒劳的):欺骗神灵而受罚的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Sisyphus)是古希腊神话中科林斯国王,惯于玩弄诡计,甚至欺骗神灵。冥王派死神去捉拿他。他假装好奇地要死神演示锁链如何锁人,欺骗死神把自己锁住。由于死神被锁住,人间再无人死去,惊动了宙斯,派战神找到西西弗斯,释放了死神,由死神将其带往冥界。
在临死之前,西西弗斯嘱咐妻子不要将自己的尸体下葬。到了冥府,西西弗斯欺骗冥后, 说自己的妻子不尊重自己,请求返回人间斥责妻子,让她赶紧把自己的尸体下葬。冥后听信了他的话,给了他三天时间去处理后事。结果,西西弗斯返回人间后立刻 躲了起来。这回彻底激怒了众神,派出死神再次捉拿他,并在他死后专门设计了一种刑罚:西西弗斯被迫将一块巨石滚上陡 坡,马上就要达到顶时,巨石总是滚向坡底,他不得不重新开始。如此反复,永无止境。英语习语a labour of Sisypheus比喻永无止境的苦役,单词sisyphean源自西西弗斯的名字,表示“徒劳的,永远做不完的”。
sisyphean:[,sisi'fi:ən]adj.徒劳的,永远做不完的
a labour of Sisyphus:永无止境的苦役
hectic(兴奋的):由肺结核病引发的习惯性亢奋
古希腊名医盖伦(Galen)发现,有些病人脸部持续红热,像是发烧不退。因此,他 将这种病症称为hektikos(拉丁拼写方式为hecticus),意思是“持续的、习惯性的”。该词进入英语后,拼写形式变为hectic。15世纪 时,欧洲医生们依然沿用盖伦对这种病症的称呼,叫做hectic fever(痨热病)。到了近代,医生才知道这种病就是肺结核(phthisis)。
肺结核曾经有个美誉:“艺术家的疾病”。这是因为,肺结核病人时常发热,易于亢奋。在欧美历史中,曾经有很多著名艺术家都是肺结核病人。他们在患病期间充满创作热情,感受力敏锐,创作了很多杰作。得过肺结核的著名艺术家有:济慈、雪莱、拜伦、肖邦、歌德、席勒、梭罗、卡夫卡、契诃夫、劳伦斯、勃朗宁、勃朗特三姐妹、费雯·丽、托马斯·贝恩哈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尤金·奥尼尔、托马斯·曼、柯南·道尔,还有中国的萧红、郁达夫等。有段时间,欧洲贵族们甚至以得肺结核为时尚,有些人主动去染上肺结核。
由于肺结核病容易引发亢奋,hectic一词也就产生了“兴奋的、狂热的”之意。
hectic:['hektɪk] adj.兴奋的,狂热的,脸色潮红的,肺病的,忙乱的n.脸色潮红,患肺结核
dictator(独裁者):古罗马的独裁官
英语单词dictator直接来自拉丁语,由dictare(dictate,命令,口述)+or(人)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下命令的人”,原本是古罗马的政治职务“独裁官”。
古罗马人民推翻暴君塔克文后,意识到了一人独裁的坏处,便开始实行共和制,每年选举两位执政官担任最高行政长官,任期只有一年。两人相互制衡,避免一人独揽大权。然而,这种政体虽然有效保障了权力的相互制衡,但有一个弊端无法避免,那就是当两名执政官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时,便无法开展工作。针对这个弊端,聪明的古罗马人又发明了“独裁官”这种制度加以补充。
“独裁官”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非常任长官,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由元老院任命的独裁人物。在任何情况下,独裁官的数量绝不能超过一位。独裁官享有超越法律的权力,无须为他的任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以便独裁官可以不受任何掣肘,全力以赴地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智慧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中。
最初的独裁官都是战事独裁官,任期最长不得6个月。一旦任务完成,此人将卸去独裁官的职务,权力交还给元老院。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独裁官是古罗马传奇英雄辛辛纳图斯,他在田间劳作时临危受命,担任独裁官,指挥罗马军队抗击外敌入侵。打败敌人后他便辞职返回农庄,只担任了16天的独裁官。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为了对抗迦太基的战神汉尼拔,罗马元老院曾经两次任命费边担任战事独裁官。
但在共和国后期,古罗马的独裁官制度逐渐变味。苏拉当政之后,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军队,迫使公民大会委任他担任任期无限的“共和体制独裁官”,除了享有战事独裁官的全部权力之外,还不受时间的限制。凯撒大帝则在五次担任独裁官后,最后担任“终身独裁官”,最后被担心他颠覆共和制度的元老院议员们刺杀身亡。
在西方历史上,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的感情色彩经历了从褒义词到中性词再到贬义词的重大变化。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独裁官被视为拯救国家的大英雄,享有比执政官还要高的荣耀。因此,后世的一些政治家也以“独裁官”自称,如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就曾自任独裁官。到了20世纪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的希特勒都大力推行独裁政体,以独裁者自居,使得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彻底成为一个贬义词。
在汉语中,与dictatorship对应的有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贬义词“独裁”和中性词“专政”。但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无论你使用的是“独裁”还是“专政”,对应的都是dictatorship,是一个贬义词。
dictator: [dɪk'teɪtə] n.独裁者,独裁官
dictatorship:[dɪk'teɪtəʃɪp] n.独裁政体,专政
dictation:[dɪk'teɪʃ(ə)n] n.听写,口述,命令
discipline(纪律):纪律严明的古罗马教育
古罗马人以纪律严明著称,古罗马军队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士兵们能够严守军纪。古罗马人的纪律性是从儿童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锻炼出来的。古罗马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等各项优良品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融合对学生的意志和纪律的培养,普遍采用体罚手段。
英语单词discipline来自拉丁语disciplina,指的就是古罗马的这种教育,字面意思是“指导、教学”,由此延伸出“学科”之意。由于古罗马的教育强调纪律和惩戒,因此discipline又产生了“纪律、磨练、管教”的含义。与它同源的单词有disciple(门徒、弟子)。
discipline:['dɪsɪplɪn] n.学科,纪律,磨练,管教,惩罚vt.训练,寻到,惩戒
disciple:[dɪ'saɪp(ə)l] n.门徒,弟子
succinct(简洁的):把衣服下摆扎进腰带的简洁装束
古代希腊人、罗马人的衣服样式都是袍子。里面穿的贴身短袍子叫tunic,长不过膝,中间用腰带束起来,相当于现代人所穿的衬衫。外面再穿上比较宽松的长袍。农民等劳动阶层通常不穿长袍,直接穿tunic做外衣。由于tunic的下摆在劳动时碍事,他们还往往把tunic的下半截往上提,用腰带将tunic的下摆扎在腰间。这种装束显得简洁利落,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英语单词就来源于这种装束。它来自拉丁语succinctus,是succingere的完成时态。而后者由sub(下面)+cingere(系、捆扎)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把衣服下摆扎好”。
succinct:[sək'sɪŋ(k)t] adj.简洁的,简练的,紧身的
parasite(寄生虫):古代贵族家中的食客
和古代中国一样,古希腊的贵族或富豪家中也会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不从事劳动,专靠给主人出谋划策或拍须溜马来混口饭吃。在希腊语中这种食客被称为parasitos,由para(一旁)+sitos(食物)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在旁边吃饭”。该词经拉丁语进入英语后,最初表示“靠谄媚他人而获得利益的人”。18世纪后,parasite一词逐渐被科学家用来表示“寄生动物”或“寄生植物”,引申为“依赖他人而生活的人”。
parasite:['pærəsaɪt] n.寄生虫,寄生物,食客
jean(牛仔裤):盛产斜纹棉布的意大利城市热那亚
中世纪时,意大利城市热那亚(Genoa)盛产一种厚实的斜纹棉布,可以用来制作衣服和船帆。在古法语中,热那亚被称为Jannes,因此这种布料在法语中被称为jean fustian,意思就是“热那亚出产的棉麻粗布”。进入英语后,被缩略为jean,用来表示这种斜纹棉布。
19世纪中,在美国西部兴起淘金热,大量人口涌入西部淘金。由于强烈的劳动,工人的衣服极易破损。看到这种商机后,两名生意人,Levi Strauss和Jacob Davis决定一道设计并生产结实耐用的工装裤。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工装裤,用铆钉加固易破损部位,并为其申请了专利。为了使工装裤更加结实耐用,他们决定采用jean这种斜纹棉布作为面料。很快,这种结实耐用的工装裤在市场上受到普遍欢迎,尤其受到美国西部牛仔们的喜爱。由于是用jean面料做成的,所以这种工装裤也被称为jean(牛仔裤),一般用复数形式jeans。
jean:[dʒiːn] n.牛仔裤,斜纹棉布
travel(旅行):古代令人痛苦的长途旅行
英语中,表示“旅行”的单词travel和表示“艰辛劳动、分娩之苦”的单词travail拼写十分接近,实际上它们来自同一词源,拥有相同的初始含义,表示“受苦、辛苦劳作”。在中世纪时,交通很不发达,因此长途旅行是一件非常令人痛苦并且危险的事情。单词travel的词源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travel:['træv(ə)l] v.旅行,经过,行进n.旅行,游历
travail: ['træveɪl] n.艰苦劳动,分娩之苦vi.辛勤劳动,经受分娩之苦
robot(机器人):捷克作家科幻戏剧中的机器奴隶
英语单词robot一词来自1920年捷克作家 Karel Capek发表的科幻戏剧《罗苏姆的万能机器人》的名称中的robotnik(奴隶),该词源自robota(强制劳动、苦工、奴役)。在原著中,robotnik是一种由人类制造出来的人形工作机械,具有人的外形、特征和功能,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英语单词robot就来自捷克语robotnik,用来表示剧中所描述的这种人形工作机械,中文译为“机器人”。不过,现在robot一词可以表示各种自动化智能机械,不一定是人形的。
robot: ['rəʊbɒt] n.机器人,自动机械
laboratory(实验室):中世纪炼丹术士劳作炼丹的场所
英语单词laboratory(实验室)来自中世纪拉丁文laboratorium,labor表示“劳作”,laboratorium意思就是“劳作的地方”,所以laboratory的本意也是“劳作的地方”。为什么是“劳作的地方”呢?这是因为最初的实验室其实就是炼金术士炼金的场所。炼金是件费时费力的活,需要炼金术士动手劳作,所以其场所就被称为laboratory。即使到了现代,实验室依然是科研人员动手劳作的场所,而不是空谈或冥思的场所。
laboratory:['læbrə'tɔri] n.实验室,研究室
England(英格兰):盎格鲁人的土地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30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公元407年,罗马帝国发生内乱,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结束后,从5世纪中叶开始,来自北欧及德国地区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陆续入侵不列颠,原有的布列吞人要么被驱赶到北方苏格兰或西方威尔士等山地区域,要么与入侵者融合。到7世纪初,入侵的日耳曼部落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些国家主要位于现在的英格兰地区,这片区域也被称为England,在古英语中拼写为Engla land,字面意思就是the land of the Angles(盎格鲁人的土地)。
England:['iŋɡlənd] n.英格兰,英国
English:['ɪŋɡlɪʃ] n.英语,英国人adj.英国的,英国人的,英文的
boor(乡巴佬):外地的农民
在英语中,boor原本仅仅表示“外地的或来自外地的农民或农业劳动者”,用于与英国本地的自耕农yeoman区分开。后来,由于人们对农民的歧视,boor一词逐渐衍生出“乡巴佬、粗野的人”等负面含义。
boor:[buə] n.乡巴佬,粗野的人,莽汉
boorish:['buəriʃ] adj.粗野的,乡土气的,粗鲁的
cereal:谷物
发音释义:['sɪərɪəl] n.谷物;谷类;谷类食物;麦片;谷类植物
结构分析:cereal = cere(谷物女神Ceres)+al(形容词后缀)→谷物女神的→谷物
词源解释:cere←拉丁语Ceres(谷物女神刻瑞斯)
刻瑞斯(Ceres)是罗马神话中的谷物女神,掌管农业、谷物和丰产,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德墨忒尔(Demeter),是天神朱庇特的姐姐和第四个妻子。
据说冥王普鲁托看上了刻瑞斯的爱女科瑞(Core,即希腊神话中的珀尔塞福涅),把她劫到了冥府当了冥后。刻瑞斯四处寻找女儿,不问农事,导致庄稼死亡,饥馑遍地。人们再也没有祭品来供奉神灵。没办法,天神朱庇特命令冥王释放科瑞。冥王不敢违命,但又不甘心,就在科瑞离开之际,偷偷让她吃下石榴籽,使得她无法断绝与冥府的联系。因此,科瑞每年有8个月时间在人间陪伴母亲,4个月时间重返冥府陪伴冥王。在有女儿陪伴的时期,谷物女神心情愉快,世间万物蓬勃生长;而在女儿离开的4个月中,谷物女神心情低落,万物枯竭,这就是人间的冬天。就这样,人间出现枯荣轮回,人类也不能再像黄金时代那样不劳而获,坐等庄稼自己长出来,而是需要人类去播种耕耘。
词组习语:a bowl of cereal(一碗麦片粥)
boor:农民、粗人
发音释义:[bɔː; bʊə] n.农民;乡下人;粗野的人
在英语中,boor原本仅仅表示“外地的或来自外地的农民或农业劳动者”,用于与英国本地的自耕农yeoman区分开。后来,由于人们对农民的歧视,boor一词逐渐衍生出“乡巴佬、粗野的人”等负面含义。
助记窍门:boor→谐音“布尔”→布衣之人→乡下人;boor→谐音bull(公牛)→粗野的人;boor→poor(贫穷的、卑贱的)→农民
衍生词:boorish(粗野的,粗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