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hospital(医院):接待救济穷人的机构

hospital是医院,为什么hospitality表示“殷勤、好客”、hospitable表示“热情好客的”?原来它们都源自词根host。host是“主持、当主人接待客人”的意思。hospital原本不是医院,而是养育院、救济所等专门接待穷苦人家的机构,依然具有“接待”的含义在其中。

含有词根host的英语单词还有hostage(人质)和hospice(临终关怀救济院)。hostage原本指的是送到其他国家或他人家中作为双方互不侵犯的保证的人,其实还是到别人家做客的人,所以依然与host(接待)有关。hospice原本指的是招待朝圣者和旅行者的场所,通常由寺院、修道院等宗教机构提供,后来职责逐渐变成救济院,现在一般专指为贫穷病人提供临终关怀的救济机构。

host:[həʊst] n.主人,主持人vt.主持,做主人接待vi.做主人

hospital:['hɒspɪt(ə)l] n.医院

hospitable:[hɒ'spɪtəb(ə)l; 'hɒspɪt-] adj.热情好客的

hospitality:[hɒspɪ'tælɪtɪ] n.好客,殷勤

hospice:['hɒspɪs] n.收容所,救济院,临终关怀救济院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ospital 词源,hospital 含义。

badminton(羽毛球运动):来自诞生羽毛球运动的英国庄园

在英语中,羽毛球运动被称为badminton。这个单词原本是一个地名,是19世纪中期英国一位鲍菲特公爵在格洛斯特郡一座庄园的名称。有一天,公爵的手下从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带回一种叫做Poona的玩具,它是一块插有羽毛的圆形软木,由两人手持木板相向拍打。公爵见后很感兴趣,仿照网球拍的样式对球拍进行了改造,并在庄园中作为招待宾客的一项娱乐手段。因此,羽毛球这种运动迅速在英国发展起来。由于它起源于badminton庄园,所以人们把它称作badminton。值得注意的是,badminton指的是羽毛球运动,而在羽毛球运动中被来回击打的那个球,在英语中被称作shuttlecock,shuttle的意思就是“来回,往返”。而羽毛球拍和网球拍一样都被称作racket,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同一种拍子,略有变化而已。

badminton:['bædmɪnt(ə)n] n.羽毛球运动

shuttlecock:['ʃʌt(ə)lkɒk] n.羽毛球,毽子

racket: ['rækɪt] n.(网球或羽毛球)球拍

hessian:棕色粗麻布

来自德语Hesse,德国州名,以士兵英勇善战而闻名,并大量受外国雇佣对外作战,成为雇佣兵的代名词,在18世纪时,因协助英国在北美独立战争中作战而得名,其制服面料,一种结实的棕色粗麻布也因此而为人所知。

slogan:标语,口号

古时住在苏格兰高地的盖尔人(Gaels)在向敌人进击时总是发出声声的战斗呐喊,通常是齐声重复呼喊他们氏族或氏族首领的名字。“呐喊”在盖尔语中作sluagh-ghairm‘army cry’,英语slogan 一词正是来源于此。据《牛律英语词典》,它在英语中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1513年。1813年美国海军军官佩里(Oliver Hazard Perry,1785 - 1819)因在伊利湖战役中击溃英国舰趴而被誉为民族英雄。在战役前他要水兵把Don't Give Up the Ship(决不放弃舰只)一语印在旗舰“劳伦斯号”的一面三角旗上,并把三角旗系在桅杆顶端。他还对水兵们说了这样一句话:The cry“Don't Give Up the Ship”will be our slogan.这里佩里用slogan一词指“战斗口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词义逐渐扩大为“标语”或“口号”。

person:人

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戏剧演员往往在一场演出中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他们每换一个角色,就换上一个不同的假面具。面具在拉丁文中作persona。嗣后,persona的词义引申为“角色”或“剧中人”。,英语至今还时而将该拉丁词用于此义。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整个世界乃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仅是演员而已”(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我们每个人确实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据此比喻,persona又从“剧中人”进而延伸为现实中的“人”。英语里person这个普通不过的单词就是来源于persona的。它在13世纪通过法语加阳州已进入英语后演变出两种形式:一为parson,用以指“牧师”,一为person指“人”。男女平等主义者竭力主张用person来代替他们所谓的男姓词成分man,如把chairman(主席),salesman(售货员)等改成chairperson, salespersono具有讽刺意味的是person的词源persona在拉丁语中乃是一个阴性名词,当然也就算不上是中性词了。

focus:焦点,中心

这个常用词原本是拉丁文,借用时完全保留了原来的拼写形式,在拉丁语中作“壁炉”或“壁炉边”解。古罗马耐代壁炉边即focus被认为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拉丁语族一些语言中表示“火”的词,如法语feu,西班牙语fuego+意大利语fuoco等,均源自focus 一词。focus的现代词义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 - 1630)在1604年首先使用的。他用它表示。焦点”。以后该词在英语里还被用来表示“焦距”,也喻指“(注意、活动、兴趣等的)中心”,除了用作名词,也可用作动词,表示“聚焦”、“集中”等义。

dollar:元

dollar(元)的历史可阻追溯到16世纪波希米亚一个以圣母玛利亚之父圣徒Joachim命名的小镇Joachimst(h)al。Tal在德语中意为valley(山谷),Joachimst(h)al就是Joachim's Valley的意思。镇上有家造币厂,专门铸造一盎司银币。由于银币面上有圣徒Joachim的头像,因此该镇所铸银币最初被称作Joachimst(h)aler(意即of the valley of Joachim)。不久这个长而难读的名称被缩略为t(h)aler,在低地德语,即德国北部方言中作da(h)ler。该词传到了英格兰以后,作daller,至17世纪又演变为dollar这一形式,用以指当时流通于许多欧洲国家的银币,尤指西班牙古银币。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决定翩定自己的货币制度,以表示同英国决裂。那时流通于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和英国殖民地的西班牙比索( peso)被英语民族称作dollar,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遂建议采用dollar为美国的货币单位。由于人民大众对dollar都很熟悉,1785年他的建议在大陆会议获得通过。1 792年美国将其货币单位正式定为dollaro此后,加拿大于1858年,澳大利亚于1966年,新西兰于1967年也相继采用了dollar为货币单位,并定为十进制。

clue:线索

clue源出古希腊的一个传说。

  克里特(Crete)王弥诺斯(Minos)强迫雅典人每年供献童男童女各七人给牛头人身的怪物弥诺陶洛斯(Minotaur)吞食。希腊英雄雅典王子提修斯( Theseus)从异乡回国后获知此事即自告奋勇前去克里特岛除妖。怪物是克里特王之妻和一头白毛公牛所生,被饲养在克里特的迷官深处,专食人肉。迷宫里的通道迂回交错,曲折相通,一进去就很难走出来。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捏(Ariadne)爱上了提修斯,怕他陷在迷宫,给了他一个小线团。提修斯杀了怪物后,靠了线团引路才得以逃离迷宫。此一线团紊被称作阿里阿德涅线团,在中古英语中作clew,clue 一词即源于此。clue现多用来喻指“线索”,有时亦拼作clew。

cheap:廉价的,便宜的

在现代英语中作形容词用的cheap原本是个名词,中世纪作ceap,表示“贸易”。cheap的这一古义现还残存于伦敦一街名Cheapside,中世纪该街因店铺林立且食品市场坐落于此而闻名遐迩。16世纪时英语有个常用短语good cheap,意思是good bargain(上算的交易,便宜的东西)。形容词cheap正是出自good cheap这一短语,cheap的今义“廉价的”,“便宜的”也是由此产生的。然而,当今之世在许多人看来便宜即劣质,因而cheap 一词也常被赋予从“劣质的”、“低劣的”到“吝啬的”,“小气的”等一系列贬抑词义。人们往往避免用cheap而代之以inexpensive(价钱不贵的,花钱不多的),affordable(买得起的)等委婉词。(参见chap)

car:汽车   

car源于凯尔特语中的一个词,这个词在凯撒大帝听来就像karra。于是他就把两轮战车和马车称作karra。以后karra拉丁化为carra/carrus。car(一度作carre)约在1300年首次出现于英语,是通过法语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最初指运货马车或大车。到了19世纪中期car只是在诗中作为chariot(战车)的同义词用。19世纪末期英国英语用motorcar 一词来指“汽车”,但是没过多久该词就被缩略为car。英语的另一个词carriage(马车),究其根源也是出自拉丁语carrus,在作“火车客车厢”解时,如今也常以car作为其缩略形式。可见car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词,现代科学技术使它重新获得了新生。与car,carriage同出一源的英语单词还有chariot(马拉战车),carry(运载),career(生涯),charge(负荷,装满)等。

  

  附:car 小汽车,carpenter 木匠,carrier 运输工具,cargo 货物,career 职业 词源助记:car 在古代表示木质马车 pent 表示马车的车棚,carpenter 就是古时候为王宫贵族制造有棚子的木质马车的工匠。Carry 有携带传送的意思,car 表示木质马车,变 y 为 i 加 er 就成了运输工具。跟着马车一起走的就是货物(cargo)了。在古代等级非常森 严,不同的人乘坐的木质马车是不同的,不同的木质马车也就表示每个人不同的职业,所以 career 演化为职业。

candidate:候选人,应试人

在古罗马时代,下至一般求职者,上至会计官( quaestor)、执政官(praetor)乃至最高执政官(consul)等的候选人,都喜欢身着白色宽外袍(toga)。宽是为了便于向人们显示身上的伤痕,而白则是象征洁白无瑕,表示谦卑真诚、忠实正直。“白”在拉丁语中作candidus,其派生词candidatus原指“白衣人”,后指“穿着白袍、谋求公职的人”,最后指“谋求公职的人”。英语candidate 一词实源于此,其词义也经历了类似的演变过程,以后又引申为“候选人”“应试人”以及“候补者”等。英语形容词candid(正直的,坦率的),究其根源,也是从同一拉丁词根,即意为“白”的candidus演变而来的。另外还有几个词,如candour(爽直),candle(蜡烛),incandescent(白炽的)等,同candidate也有些亲缘关系啬

bayonet:刺刀   

bayonet意指“刺刀”,源出法国西南部一个商港Bayonne。该城离西班牙边界仅有十三哩,是法国的设防重镇之一。一般认为,英语bayonet 一词因其发明于Bayonne并在该地首先使用而得名。bayonet在法语中作baionnette。1672年刺刀传入英国军队以后,英语随之借用了baionnette一词,并将其形式相应地变为bayonet。

alcohol:酒精

alcohol原系拉丁词,源自阿拉伯语。

  古埃及绝世美人克娄巴特拉( Cleopatra,69 - 30BC)用锑膏画眉毛,以后妇女尤其是中东妇女也常用细锑粉来涂眼皮。锑粉在阿拉伯语中作al-kohl或at-kuhl,其中al相当于英语定冠词the,而kohl/kuhl则意为“锑粉”。 16世纪时该词通过拉丁语进入英语,作alcohol,最初仅指“精细的粉末”。由于锑粉这一化妆品的提制过程类似于制取酒精的分馏法,到了18世纪alcohol 一词遂被转用以指“酒精”,其原义也随之丧失。但几乎与此同时,阿拉伯语kohl再度进入英语,用于原义,指阿拉伯等东方妇女用以涂黑眼睑和睫毛的化妆品,即“眼圈粉”(尤指“硫化锑粉”)。

spouse:配偶(指夫或妻)

古希腊商人在签订合同时总要倾酒于神坛以祭种灵(pour out a libation),此一做法人们谓之spendo。随后spendo 一词转义为“签订合同(或协议)”,并由此衍生出拉丁词sponsus,意指“立约人”。古罗马有一习俗,行将结婚之男女双方的亲友聚在女方父亲家中签订婚约。婚约在拉丁文中作sponsaLia,订婚者男的就叫sponsus,女的则称sponsa曲意为“配偶”的英语spouse即由此而来睾另一英语单词sponsor(主办者,赞助者)亦源于此。

xerox:静电复印机;复印件;复印

这是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的又一例。美国物理学家卡尔森(Chester F. Carlson, 1906-1968)于1938年发明了静电复印术,1940年取得了专利。此后四年中他一直试图说服别人购买并继续发展他的发明,但未能成功,先后被20多家公司拒绝。

1947年哈罗伊德(Haloid)公司取得静电复印术的商业权利,“静电复印术”在英语中作xerography,它源于希腊词xēròs 'dry'(干燥)。基于xerography产生的Xerox在1952年注册为商标。1958年该公司制出了第一台公文复印机,并在此后大批生产。1961年该公司易名为Xerox公司,汉译常作“施乐公司”。

卡尔森由于有专利使用权并在该公司拥有股份而成为百万富翁。由于Xerox这一商标名在西方国家流传甚广,今天它除了指商标外,更多地用以泛指“静电复印机”,或指“静电复制品”,甚至还常常用作动词,表示“用静电复印术复制”,当然其首字母也随之由大写变为小写。

woman:妇女

妇女何以在英语中作woman,向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1576年英国诗人、剧作家盖斯科因(George Gascoinge, 1525-1577)认为,woman一词系由woe-man演变而来,因为女人往往是男人苦恼(woe)之源。1619年英国一位游记和探险作品的编纂者珀切斯(Samuel Purchas, 1577-1626)说,woman即womb-man(有子宫的人),mother之古英语形式modor亦有子宫之意。

其实,woman源于古英语wīfmann,其中wīf意为wife或female,现代英语的wife即由此演化而来,而mann则意为human being,即是现代英语的man,换言之,man原本乃是中性词,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到了中古英语时期,wīfmann因其中f受m的同化而演变为wimman,复数形式作wimmen。这很可能是当今英语中woman的复数形式women读作/ˈwɪmɪn/的原因。

utopia:乌托邦,理想国

该单词来源于英语政治家、作家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于1516年用拉丁文所写 Utopia 一书。在书中作者除了以影射的方式揭露当时英国君主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描绘英国农民的悲惨境遇,对当时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批评而外,他集中描写了一个名为Utopia 的虚构岛国,即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计划生产和消费、人人从事劳动的理想社会,但作者臆想的这个社会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经济基础的,并且还保留奴隶和宗教。此书是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Utopia 这一名称是作者用希腊文ou 'not,no' (没有)和topos 'place' (地方)两字组成的,意思是no place 或nowhere ,即“乌有之乡”,汉语一般音译为“乌托邦”,常作为“空想”的同义语或喻指“理想国”、“理想的社会”、“空想的社会改良计划”等,首字母现常小写。utopia 的形容词形式 utopian 则被用来表示“空想的”,“理想的”。

tuxedo:餐服,小礼服

19世纪80年代在纽约附近,离曼哈顿约40英里一个叫做Tuxedo Park的地方,有一家高级乡间俱乐部。当时的时髦人物都喜欢上那儿去聚会。一些青年人一反当时服饰的流行样式,穿起无尾礼服。这种服式一下子流行起来。随后,这家俱乐部要求男子来此都穿这种礼服。由于这一服式最先在此穿出,世人便根据Tuxedo Park给它取名tuxedo,美国口语常略作tux。tuxedo相当于英国人所说的dinner jacket,汉语译之为“餐服”,“小礼服”或“无尾礼服”。

Tuxedo 这一地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印第安德拉瓦尔语(Delaware)中意为“狼”的一个词。居住在美国特拉瓦河(Delaware River)流域的印第安人也称德拉瓦尔人,狼是他们用作标志的崇拜物,是他们的图腾(totem)。狼在德拉瓦尔语中作 P'tuksit。于是 P'tuksit 便成了这个印第安部族的族名。18世纪欧洲移民给纽约附近该印第安部族居住的一个村子取名P'tuksit,后又把它英语化为Tuxedo,那里有个湖被称作Tuxedo Lake,湖滨的一个地区也就称Tuxedo Park 了。

America:美洲,美国

该词得名于意大利商人和航海家“Amerigo Vespucc”.(1454—1512),其拉丁文形式作Americus Vespucius。在1501—1502年的探险航行中Americus确认新发现的太西洋以西的陆地不是亚洲的一部分,而是一个新大陆。这在地理学上是一次重大发现。他在给佛罗伦萨梅迪契家族及共和国行政长官等人的信函中记述了他四度航海至新大陆的一些情况。然而对其中一些信函的真实性后来的学者提出了质疑。这些信函当时在欧洲广为流传。1507年德国青年地理学家、地图绘制家马丁·瓦尔德塞弥勒(Martin Waldseemuller,1470—1521,)将Americus有关四次航行的记述作为他出版的一本书的附录。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收进了一幅Americus称之为“新大陆"的地图。在书中作者为了纪念Americus将“新大陆”命名为America,并在页边陈述了理由。

breadwinner:养家糊口的人

breadwinner 养家糊口的人

这是少数几个仍然保留安格鲁撒克逊单词winnan(即今win)的古义同to toil(苦干)的词语之一。Breadwinner可以解释为one who toils to obtain bread。Bread在俚语中作“钱”解,可能源自1935年左右伦敦佬用以指“钱”的同韵俚语bread and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