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t(公寓):楼房中一个独立居住单元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人们住的一般都是独立的房屋。但是随着城市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城市里。由于城市土地价格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无力支付独立房屋的费用,此时就出现了多户人家共同居住在一栋建筑的情况。这种供多户人家居住的建筑就是公寓。
在古罗马时代,罗马城中就出现了这种公寓,拉丁语中称为insulae。据记载,在罗马帝国晚期,罗马城中就已经有5000座最高7层、20米高的insulae。据阿拉伯地理学家Al-Muqaddasi描述,在10世纪的埃及开罗,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高层的公寓中,每一栋公寓能容纳200多口人。
在英国,公寓出现得很晚。人们习惯居住在独立的房屋中。直到19世纪末期,这种观念才有所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加,伦敦城中传统的独立房屋的价格日益昂贵,越来越多的人负担不低,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未婚男女。因此,公寓楼的概念应运而生。这张楼房由多层构成,每一层都是单独的一套居住单位,人们可以购买或租用楼房中的一层。在英语中,人们管这种楼房中的一套居住单位称为flat,本意是“一层,一个平面”,而一栋公寓楼则称为a block of flats。flat中的一个房间称作apartment,意思是flat中的一个part(部分)。但到了美国,美国人逐渐用apartment来表示整个flat。但是在英国、香港、新加坡等英联邦国家中,人们还是使用flat来表示一套公寓。
flat: [flæt] n.公寓,平地,平面adj.平地,单调的,平坦的,扁平的
apartment: [ə'pɑːtm(ə)nt] n.公寓(美式英语),房间(英式英语)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flat 词源,flat 含义。
codex(古抄本):古罗马人用多块蜡板装订而成的书
古代罗马人还发明了用于写字的蜡板。蜡板通常用木板做成,上面涂有一层蜡,用铁笔或其他尖笔在上面刻划,蜡层可以方便地刮擦笔误和反复刻划。每块蜡板的上下两角有小孔,可以用绳子把多块蜡板装订在一起,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块板不涂蜡,作为封面和封底,这样就形成了一本书。这种把多块蜡板装订起来做成的书在拉丁语中叫做caudex,后来拼写变为codex,字面意思是“树干,一堆木头”,这就是英语单词codex的词源。
与卷轴(scroll)不同,codex的装订方式与现代书籍一样,书写时两面均可,阅读时可以跳读。等到其他书写材料如羊皮纸、莎草纸出现后,按照这种方式装订的书籍依然称为codex,一般译为“古抄本”。在印刷术出现前的欧洲,这种古抄本是最主要的书籍。大量基督教僧侣通过手抄方式,使大量古典书籍得以保存和传播。
早期的codex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法律条文,所以codex也含有“法典”的含义。英语单词code(代码、法典)就源自codex。
codex:['kəʊdeks] n.古抄本,法典,药典
code:[kəʊd] n.代码,密码,法典,准则vt.编码,编成法典
bureau(局):用来覆盖写字台的桌布
英语单词bureau来自法语,来自burel(糙羊毛布)。由于人们以前往往在写字台上铺上一层burel,因此这种桌布就被称为bureau。后来bureau被用来表示“办公桌”,再往后用来表示“办公室”,最后用来表示政府中的一个部门,即中文中的“局”或“处”。由它衍生的单词bureaucracy表示“官僚作风、官僚机构”。
bureau: ['bjʊərəʊ] n.局,处,办公室,办公桌
bureaucracy: [,bjʊ(ə)'rɒkrəsɪ] n.官僚作风,官僚机构,官僚政治
pontiff(主教):古罗马宗教中的大祭司
在词典中,pontiff既表示“主教”,也可以表示“教宗”、“罗马教皇”。主教 和教皇应该不是同一层次的职务,怎么能用同一个词表示呢?原来,pontiff的本意既不是“主教”,也不是“教皇”,而是指基督教兴起之前古罗马宗教中 的高级祭司,拉丁语为pontifex(意为bridge-maker或path-maker),可译为“大祭司”,相当于基督教中的“主教” (bishop)。高级祭司中的首脑被称为Pontifex Maximus,(大祭司长),地位相当于教皇。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前,Pontifex Maximus,(大祭司长)一职通常由罗马皇帝兼任。
英语单词pontiff来自拉丁语pontifex,相当于bishop,但人们很少用它来表示“主教”,直到17世纪才开始使用,但一般都是特指“the bishop of Rome”(罗马主教),也就是位于罗马的教皇了。
pontiff:['pɒntɪf] n.主教,罗马教宗,教皇,大祭司
pontifical:adj.主教的,罗马教宗的
attic(阿提卡式):以独特建筑风格和海盐闻名的古希腊阿提卡地区
attic现指屋顶下的“小阁楼”,往往不被人重视。然而在古代建筑史上,attic代表的可是一种非常著名的风格。attic本是Attica(阿提卡,希腊地名)的形容词,而阿提卡就是雅典所在的地区。雅典古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柱子的独特风格,既典雅,又恢宏。这种雅典特有的风格就是attic(阿提卡式)。古代雅典人喜欢在房屋正面的檐口或柱顶盘上,用阿提卡式的柱子搭起一层装饰性矮墙,这一层被称为“attic storey”(阿提卡层)。阁楼attic其实就是attic storey的缩写。
阿提卡盛产海盐,相传阿提卡的盐比希腊其他地方的盐精细有味,深受欢迎。阿提卡人机智风趣,善于说俏皮话,以幽雅的诙谐著称于世。
古罗马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西塞罗在其作品中探讨演讲艺术中的诙谐问题时,特别提到以口齿锋利著称的阿提卡人。他说,妙语应当含有“盐味”,象“阿提卡的盐”(attic salt)那样有味。因此,attic salt也就成了一个常用的习语。
attic: ['tk]n.阁楼,顶楼 adj.雅典风格的,阿提卡式
atticism:['t,szm]典雅的用语,雅典式的用语,对雅典的崇敬
attic salt:高尚的智趣;文雅的机智
bungalow(平房):拥有独特平房建筑风格的孟加拉
bungalow是美国一种比较流行的建筑款式,指那种带有凉台或走廊的平房,夏天人们可以在凉台上纳凉,或者在走廊上养花、散步、溜狗、聊天。这种小屋通常只有一层,顶上有一个加盖的阁楼,因此有着漂亮的斜屋顶。
尽管bungalow在美国流行,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词。它来自印度语bangla,字面意思是Bengalese(孟加拉人),指的是“按照孟加拉风格建造的房屋”。在孟加拉以及印度东部的孟加拉邦,这种款式的平房十分常见。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和孟加拉后,将这种建筑款式带回了欧洲,后来又流传至美洲大陆。
bungalow: ['bʌŋgələʊ] n.孟加拉风格的平房,小屋
allegory(寓言):暗含另一层意思的公开演说
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喜欢在市场等公共场所闲聊,很多政治家、思想家也喜欢在公共场所发表演讲,谈论哲学或政治。在谈及一些不便于明说的敏感话题或为了增加演说的趣味性,他们往往会采用讽喻的手法,用虚构的角色和故事来暗指、讽刺某人或某种现象。这种用来讽喻现实的虚构故事在希腊语中就被称为allegoria,由allos(不同的、另一个)+agoreuein(公开演说),字面意思就是“暗含另一层意思的公开演说”。英语单词allegory就来自希腊语allegoria。
古希腊最有名的一则寓言是大哲学家柏拉图的“洞穴寓言”(cave allegory),用来描述真实的“理念”和人们通过感觉所虚构的“表象”之间的差异。此外,《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是古希腊寓言的集大成者。英语单词fable也可以表示“寓言”,但它的本意是story、tale(虚构的故事、无稽之谈),它的词义重点在于“虚构”而不是“寓意、讽喻”。
allegory:['ælɪg(ə)rɪ] n.寓言,讽喻
allegorical:[,ælɪ'gɒrɪk(ə)l] adj.讽喻的,寓言的,寓意的
chevalier(骑士):法国贵族的最低级别
英语单词chevalier和cavalier都表示“骑士”、“武士”,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其实,它们词源相同,都来自拉丁语caballarius,意思是horseman(骑马的人)。不同的是,cavalier是从意大利语进入英语的,仅仅表示一种职业,如军队中的“骑兵”,而chevalier是从法语进入英语的,除了“骑士”本意外,还是一种贵族身份和荣誉称号。在法国,chevalier是贵族等级中最低一层,且不可世袭。
chevalier:[,ʃevə'lɪə] n.骑士,武士
cavalier: [,kævə'lɪə] n.骑士,武士adj.傲慢的,漫不经心的,无忧无虑的
arena(竞技场):古罗马竞技场中用来吸血的沙土层
英语单词arena一般被翻译为竞技场,其实它指的并非整个场馆,而是特指场馆中央的那块比赛场地,或者是演艺场馆中的舞台。这是因为,arena源自拉丁语harena,本意是“沙、沙土”,指古罗马竞技场中用来吸血的沙土层。
古罗马时期经常举行血腥野蛮的角斗表演,即强迫奴隶出身的角斗士相互厮杀或同野兽搏斗,并为这种节目专门修建了宏大的竞技场。为了处理厮杀中流出的血,竞技场中铺有一层沙土。拉丁语harena指的就是这个用沙土铺成的场地,英语单词arena就是从此而来。
arena:[ə'riːnə] n.竞技场、舞台
bureaucracy:官僚政治
发音释义:[,bjʊ(ə)'rɒkrəsɪ] n.官僚政治;官僚主义;官僚机构
结构分析:bureaucracy = bureau(官僚)+cracy(政治)→官僚政治
词源解释:bureau来自法语,本意是“覆盖写字台的桌布”,来自burel(粗糙的羊毛布)。由于人们以前往往在写字台上铺上一层burel,因此将这种桌布称为bureau,后来用来表示“办公桌”,再往后用来表示“办公室”,继而用来表示政府中的一个部门,即中文中的“局”或“处”。最后可用来表示 “官僚机构”。
同源词:bureau(官僚、局)
attic:阁楼
发音释义:['ætɪk] n. 阁楼adj.雅典的
词源解释:attic←希腊语Attikos(阿提卡的)
背景知识:attic本是Attica(阿提卡,希腊地名)的形容词,而阿提卡就是雅典所在的地区。雅典古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柱子的独特风格,既典雅,又恢宏。这种雅典特有的风格就是attic(阿提卡式)。古代雅典人喜欢在房屋正面的檐口或柱顶盘上,用阿提卡式的柱子搭起一层装饰性矮墙,这一层被称为“attic storey”(阿提卡层)。阁楼attic其实就是attic storey的缩写。
阿提卡盛产海盐,相传阿提卡的盐比希腊其他地方的盐精细有味,深受欢迎。阿提卡人机智风趣,善于说俏皮话,以幽雅的诙谐著称于世。古罗马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西塞罗在其作品中探讨演讲艺术中的诙谐问题时,特别提到以口齿锋利著称的阿提卡人。他说,妙语应当含有“盐味”,象“阿提卡的盐”(attic salt)那样有味。因此,attic salt也就成了一个常用的习语,表示“妙语”。
衍生词:atticism(文雅的言辞)
arena:竞技场
发音释义:[ə'riːnə] n. 舞台;竞技场
词源解释:arena←拉丁语harena(竞技场)
背景知识:古罗马时期经常举行血腥野蛮的角斗表演,即强迫奴隶出身的角斗士相互厮杀或同野兽搏斗,并为这种节目专门修建了宏大的竞技场。为了处理厮杀中流出的血,竞技场中铺有一层沙土。拉丁语harena的本意是“沙土、沙土层”,引申为“竞技场”。英语单词arena就是从此而来。
衍生词:arenarious(沙质的)
amalgam:汞合金
发音释义:[ə'mælgəm] n. [材] 汞合金,[化工] 汞齐;混合物
词源解释:amalgam←拉丁语amalgama(汞合金)←阿拉伯语al-malgham(软化剂、药膏)←希腊语malagma(软化剂)←希腊语malassein(软化)
背景知识:汞齐(amalgam)是水银和其他金属的合金,一般为固态,俗称“软银”,被中国古代道教认做是长生不老药的成分之一,可用于补牙。中世纪的炼金术师们常把汞齐加热浇注到一般贱金属如铜的表面,待汞蒸发后留下一层镀金,造成“点石成金”的假象。
衍生词:amalgamate(合并,混合,汞齐化),amalgamation(融合,混合;合并;混汞法,汞齐化法)
allegory:寓言
发音释义:['ælɪg(ə)rɪ] n. 寓言
结构分析:allegory = alle(另一个)+ gory(公开演讲)→暗含另一层意思的公开演说→寓言
词源解释:alle←希腊语allos(另一个),gory←希腊语agoreuein(公开演讲)←希腊语agora(集会)
背景知识: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喜欢在市场等公共场所闲聊,很多政治家、思想家也喜欢在公共场所发表演讲,谈论哲学或政治。在谈及一些不便于明说的敏感话题或为了增加演说的趣味性,他们往往会采用讽喻的手法,用虚构的角色和故事来暗指、讽刺某人或某种现象。这种用来讽喻现实的虚构故事在希腊语中就被称为allegoria,由allos(不同的、另一个)+agoreuein(公开演说)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暗含另一层意思的公开演说”。英语单词allegory就来自希腊语allegoria。
同源词:alias(别名),agora(市场、集会)
衍生词:allegorical(寓言的、讥讽的、寓意的)
custard:蛋奶沙司
cust, 同crust, 面包屑,字母r脱落。因上面覆盖一层面包屑而得名。
dung:(尤指大型动物的)粪肥
来自PIE*dhengh, 覆盖。粪肥义来自古目耳曼时期,冬天人们在地下室上面铺一层粪肥以进行保暖,从而衍生该词义。
gold brick:金砖,欺骗
来自美国19世纪后期淘金热时的欺骗方式,砖头外面镀一层金冒充金块。
hazy:薄雾的
词源不详,可能来自德语hase,野兔,灰白色的兔子,因野兔在中世纪德国民间神话中通常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后用于指海上薄雾。进一步来自PIE*kas,灰白色,词源同hare.恰好与薄雾的微白色相吻合。
skinflint:吝啬鬼,一毛不拔的人
做买卖总要讨价还价。旧时人们常常用to skin a flint这一说法来比喻to drive a hard bargain(狠狠地杀价)。 flint意指“燧石”即“火石”,或“硬如燧石的东西”;to skin意为“扒…的皮”或“刮…的皮”。照字面义讲,to skin a flint就是“从火石上刮一层皮”。火石是质地坚硬的石头,想从它上面剥一层皮是不可能的。一个连这种便宜也想占的人定是一毛不拔的小气鬼。因此这个短语后被转用来比喻“爱钱如命”或“贪得无厌”。skinflint就是由skin与flint合成的复合词,用它喻指“一毛不拔的人”或“吝啬鬼”也就不难理解了。
goldbrick:冒牌货,逃避工作的人
goldbrick的字面意义为“金砖”,但实际古义却是“假金砖”。该词源出19世纪中期的美国淘金热日1848年1月24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黄金。次年,想发财的人纷纷涌向西海岸,被人们称为forty-niners(49年冒险家)的淘金者据估计约有8万名。矿工采出金子以后,为了便于搬运,往往把金子铸成金砖,goldbrick一词就应运而生了。开初,goldbrick确一度指“金砖”。后来有的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贪婪心理,用铅或铁铸成块,然后在表面镀上一层金。这些外表像是纯金的金砖使不少人上了当,受了骗。有记载说,圣路易有一位名叫Patrick Burke的人在1887年花了3700美元买了一块假金砖。不久,goldbrick 一词就开始用来喻指“假金砖”、“冒牌货”、“虚有其表的东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们接过这个词,用来指那些直接征自民间,而未受过军事训练的军官。这些人往往受到部属的轻视。以后,goldbrick的词义又进而引申为“逃避工作的人”、“偷懒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常通用,并且一直借用至今。这一类人想显示自己的能力以博得同事的好评而又借故什么也不干,因此人们就以早期开发西部那些骗人的goldbrick喻之。goldbrick在作动词用时则表示“逃避工作”或“诈骗”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