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美男子):希腊神话中的光明神阿波罗
阿波罗(Apollo)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天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的儿子,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阿波罗掌管光明、青春、音乐等。
关于阿波罗的神话传说很多,比如:他替母复仇,在希腊的德尔斐杀死巨蟒,人们在德尔斐修建了闻名于世的德尔斐神庙。赫尔墨斯偷了他的牛,把自己发明的竖琴赔给阿波罗,使其成为音乐之神。
擅长吹笛子的凡人马西亚斯(Marsyas)狂妄地挑战阿波罗,阿波罗把竖琴倒过来演奏,马西亚斯无法将笛子倒过来吹,只能认输,结果被阿波罗剥皮处死。
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答应与他恋爱,获得他传授的预言能力,后来公主食言,于是阿波罗诅咒她说出来的预言无人相信,因此在特洛伊战争中她的预言不被人们相信,特洛伊最终遭到毁灭。
阿波罗因为嘲笑小爱神,中了小爱神的爱情之箭,疯狂爱上了宁芙仙女达芙妮,但达芙妮中了小爱神的铅箭,四处逃避他,最终被迫变成了月桂树。
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人们将他视为男性美的典范。因此,在英语中,Apollo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
Apollo:[ə'pɒləʊ] n.阿波罗,美男子
apollonian:[,æpə'ləunjən] adj.阿波罗神的,高尚的
like an Apollo:形容男子相貌堂堂,风度翩翩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pollo 词源,Apollo 含义。
Cassandra(不为人信的预言家):希腊神话的女祭司卡珊德拉
卡珊德拉(Cassandra)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的 女儿,阿波罗神殿的女祭司,据说是世界上除海伦外第二漂亮的女人。阿波罗被她的美貌吸引了,对她展开了追求,并许诺把预言能力作为礼物送给她。卡珊德拉答 应了阿波罗的追求,获得了预言能力后却反悔了,不愿与阿波罗发生关系。因此,阿波罗被激怒了,向她施加诅咒,使她说出的预言无人相信。获得预言能力的卡珊 德拉向特洛伊人民提出了众多不吉利的预言,如特洛伊的覆灭,但都不为人信。她的预言能力反而成为她的痛苦之源。
特洛伊陷落时,她在雅典娜的神庙寻求庇护,被小埃阿斯掠走,随后被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收为小妾,后来与阿伽门农一道被其妻子谋杀。因为她的遭遇,她的名字成了“不为人信的预言家”的代名词。
Cassandra:[kə'sændrə]n.不为人信的预言家,凶事预言家,卡珊德拉
check(核查):国际象棋中的“将一军”
关于国际象棋,大部分历史学者认为起源于古印度,后来流传至波斯,再经过阿拉伯、流传至欧洲。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国际象棋中向对方的国王“将一军”,英语叫check,它是从古波斯语shah(国王)演变来的,意思是提醒对方我下一步就要吃掉你的国王了。当对手发出check的提醒时,自己就要仔细检查本方棋盘中国王的安全,所以check一词延伸出现在的“检查”、“核查”等含义。
另外,古波斯人称象棋中“把对方将死”为shah-mat,mat是“死”的意思。英语单词checkmate(将死)就来源于此。
英语单词chess(国际象棋)和check一样,都来自古波斯语shah(国王),是check的复数形式,字面意思就是“连续将军的游戏”。
check:[tʃek] n.支票,核对,检验v.检查,核查,制止,打勾,将一军
checkmate:['tʃekmeɪt] n.将死,挫败vt.把……将死,使……彻底失败
chess:[tʃes] n.国际象棋
hourglass:沙漏,丰乳肥臀的
一种含沙子的玻璃容器,沙子全部漏完刚好一小时。后用于形容体型丰满的女人,如美国模特金.卡戴珊。
Manichean:二元对立论
来自Manicheism,摩尼教。该教发源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二元论宗教。其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因此引申词义二元对立论。在中国也称明教,参照电影《倚天屠龙记》。
bikini:两段式女游泳衣
1947年bikini这种两段式女游泳衣首次在法国假日游憩胜地里维埃拉( Riviera)海滨出现时,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最初法国人将它取名le minimum,随后又有人改称之为bikini。bikini 一词始见于《世界报图文版》( Le.Monde Illustre)当年8月号第1期上。翌年,英语便将该词直接借用了过来。 bikini得名于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 一个珊瑚岛岛名。1946年美国在该岛进行了一系列原子弹试验。取名者之所以将这种两段式女游泳衣同该岛岛名加以联系很可能是因为认为,身着该式游泳衣的身段苗条的青年女子可能引起异性的感情冲动力足以与Bikini岛上的原子爆炸力相比拟。在这个意义上bikini可以说是联想的产物。 1964年又出现了上裸游泳衣,人们仿bikini造出了monokinl 一词来表示,随后产生的trikini(三点式女泳装),nokini(“裸体”的代称)等司都是按类比法构成的。显然,名称的创造者有意无意地将bikini错误地分解为bi-和-kini两部分,仿佛bi-就是意为“二”的前缀。
alabaster:雪花石膏,光洁雪白的
据认为alabaster得名于古埃及底比斯(Thebais)地区的一个城镇Albastron。古罗马作家普林尼(Pliny the Elder,23 - 79)在其所著《博物志》(Natumal History)中说,这可能是因为该地盛产雪花石膏的缘故。alabaster 一词源自希腊语alabastros,取道拉丁语(alabaster)和古法语(alabastre)进入英语的。乔生是使用该词的第一位英国作家。他在《武士的故事》(Knight`s Tale)中写有“alabaster white and redcoral”(雪白和橘红的珊瑚)这样的字句。该词除了指“雪花石膏”,还可作形容词用,表示“光洁雪白的”。
Maldives(马尔代夫):岛屿构成的花环
马尔代夫位于南亚,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由1200余 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从空中鸟瞰就像一串珍珠撒在印度洋上。
马尔代夫的英文名称Maldives来自梵语maladvipa,由mala (花环)和dvipa (岛屿) 构成,字面意思就是“由岛屿构成的花环”形象地反映了马尔代夫的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