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luestocking(女学者):18世纪由伦敦知识女性组成的“蓝袜社”

18世纪中叶,伦敦的一些上游阶层的知识女性逐渐不满足于日常聚会时的玩牌聊天等空洞消遣,模仿法国的沙龙,开创了一种以文学讨论为焦点的社交聚会。1750年,伦敦贵妇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Elizabeth Montagu)在自家府邸设立了第一个文艺沙龙。该聚会一反当时的社会风气,既不玩牌,也不闲聊,而是开展各种读书、文学讨论活动,并经常邀请一些文学家、学者参与。并且,该沙龙还有一点与当时上流社会聚会不同,对服装没有严格要求,其成员经常穿着日常休闲衣服而非礼服前来聚会。

有一回,蒙塔古夫人邀请一名当时还不太出名的园艺师兼翻译家本杰明·斯蒂林弗林特(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沙龙。本杰明家境贫寒,买不起出席上流聚会所需礼服和黑色长袜,因此婉言拒绝。但蒙塔古夫人告诉本杰明,他可以穿着日常衣服和普通蓝色长袜出席。因此,本杰明便穿着日常衣服和蓝色长袜出席沙龙,并成为了沙龙的常客。

伦敦的这种文艺沙龙反映了当时女性群体和普通人对文学活动的热情参与。但当时的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种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并不对女性和普通民众开放。当时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一帮女人和穿蓝色长袜的平民高谈阔论高雅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对沙龙冷言冷语,大加讽刺。他们给穿蓝色长袜出席聚会的本杰明起了个绰号“蓝色长袜”(bluestocking),将这种沙龙称为“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后来,bluestocking从本杰明的绰号扩展称为对参加蓝袜社的知识女性的蔑称,讽刺她们附庸风雅、卖弄学问。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拜伦就在其名著《唐·璜》中,对bluestocking大肆调侃,主人公唐·璜的母亲伊内就被他塑造成了一位bluestocking的典型。当然,在历史上,并非所有学者都对bluestocking抱有歧视,有不少人都对bluestocking对于推动女性文学运动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

bluestocking: ['bluːstɒkɪŋ] n.女学者,女学究,女才子,卖弄学问的女性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luestocking 词源,bluestocking 含义。

helio-(词根,表示太阳):希腊神话中最早的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

赫利俄斯(Helios)是希腊神话中古老的太阳神,光亮之神许珀里翁的儿子。在后世神话中,他与光明神阿波罗逐渐混为一体。传说火神赫菲斯托斯为他打造了太阳车,并铸造了金色的太阳神殿。 每天当曙光女神厄俄斯打开天门时,赫利俄斯便从东方驾着由四匹喷火神马所拉的太阳车,开始向西巡游,直到黄昏时才落入环绕大地的瀛海俄克阿诺斯的彼岸,夜间又乘坐一只金杯回到东方。

赫利俄斯在凡间有个私生子叫做法厄同(Phaeton)。有一天,法厄同向赫利俄斯哭诉,说别人不相信他是神的儿子,还辱骂他。赫利俄斯为了安慰儿子,就答应满足他的一个愿望。结果法厄同要求驾驶赫利俄斯的太阳车一天。赫利俄斯无法反悔, 只得同意。法厄同启动太阳车后,在天穹横冲直撞,距离大地越来越近,把大地几乎都烤焦了,江河湖泊的水都蒸发干了,据说非洲受害最严重,人都晒成了黑炭, 撒哈拉沙漠就是这样造成的。天神宙斯看到这种情景,暴怒之下,一个霹雳就把法厄同劈了下来。这个调皮的倒霉孩子就这样死于非命。

从赫利俄斯的名字Helios产生了词根helio,表示太阳。化学元素氦(helium)也是以赫利俄斯的名字命名。

Helios:['hi:liɔs]n.赫利俄斯

heliosis:[,hilɪ'osɪs] n.中暑,日射病。

helioscope:['hiːlɪəskəʊp] n.太阳观测镜,太阳望远镜。

heliotherapy:[,hiːlɪə(ʊ)'θerəpɪ] n.日晒疗法。

heliometer:[,hi:li'ɔmitə] n.太阳仪。

heliocentric:[,hi:liəu'sentrik] adj.日心的,日心说的。

helium:['hiːlɪəm] n.化学元素氦

commando(突击队):南非布尔人的民兵组织

英语单词commando来自南非荷兰语,字面意思是“有指挥的一群人”。这个单词原本指的是南非布尔人的一种民兵组织。布尔人是住在南非的荷兰移民后裔与少量德国人、法国人通婚后产生的白人民族,是南非的主要殖民者。17世纪时,荷兰人在南非建立殖民地之处,为了对付当地土著,殖民当局颁发《commando law》,强制要求所有殖民者在殖民地受到攻击时都必须武装起来,至少配备一匹马和一把枪。这些武装民兵的基本单位就是commando,而这种做法则被称为commandeer。

在19世纪,荷兰殖民者大量涌入南非,殖民地快速扩张,与非洲土著人的冲突日益频繁。为了保障安全,已经获得自由的南非布尔人自愿恢复commando制度,组织起来,与非洲土著人展开武装斗争。在与人数超过己方的非洲土著人的战斗中,布尔人组织的commando逐渐掌握了各种突击和游记战术。

英国殖民者自从18世纪末期登陆南非后,与已经扎根南非的布尔人之间展开了长达百年的争夺,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史称“布尔战争”(1880-1881年、1899-1902年)。在战争中,布尔人利用自己的commando制度,与占人数优势的英国军队展开了游击战。分成小股的布尔人commando利用自己的机动性、枪法和对地形的了解,对英国军队屡屡展开偷袭并得手。英国军队最后不得不依赖碉堡战术、焦土政策和残暴的集中营来对付布尔人。在两次布尔战争中,布尔人的commando给英国人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该词也因而进入了英语。

commando:[kə'mɑːndəʊ] n.突击队,突击队员

commandeer:[,kɒmən'dɪə] vt.征用,征募,强制入伍,霸占

sideburns(连鬓胡):南北战争时的大胡子将军伯恩赛德

sideburns是近代历史中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胡须样式,它的特点是头发的鬓角、脸颊两侧的络腮胡直到嘴唇上方的胡须都连在一起。这种胡须样式得名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队将领安布罗斯·伯恩赛德(Ambrose Burnside,1824-1881)将军。伯恩赛德是美国罗德岛人,是一名军人、发明家、实业家及政治家。在南北战争期间,他担任陆军准将,战绩不佳,经历过好几次战役的惨败。让他出名的并非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而是他独具风格的大胡子。他喜欢在嘴唇上方和腮边蓄留毛茸茸的大胡子,而将下巴刮得光溜溜的。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姓氏来命名这种胡子,称为burnside。burnside从字面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烧焦的脸颊”(burn sides),这与伯恩赛德将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灰头灰脸的狼狈形象十分符合。后来该单词的拼写形式从burnside改为sideburns,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胡子主要位于脸的两侧,还有可能是讽刺伯恩赛德行事“颠三倒四”。

sideburns: ['saɪdbɜːnz] n.连鬓胡

bikini(比基尼):美国的核武器试爆地点

比基尼(Bikini)原本是太平洋中一个小岛的名称,位于马绍尔群岛。1946年7月,美国在比基尼岛附近进行第一次水下核试验,从而使得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岛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就在原子弹爆炸后18天,一位大胆的法国时装设计师路易斯·里尔德(Louis Reard)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两截式泳衣,由胸罩样式上衣和三角裤组成,用料之少,令世人震惊。在替自己的作品命名时,设计师希望名称既能体现作品的轰动效应,又能体现热带风情。刚在报纸上频频提及的太平洋小岛“比基尼”一名恰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于是,设计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以bikini作为这种两截式泳衣的名称。

bikini:[bɪ'kiːnɪ] n.比基尼,两截式泳衣

char:焦炭

发音释义:[tʃɑː] n. 木炭,杂务vi.烧焦,打杂vt.把…烧焦

词源解释:来自单词charcoal(木炭)

chagrin:懊恼

发音释义:['ʃægrɪn; ʃə'grɪn] n.懊恼;委屈;气愤vt. 使…懊恼

词源解释:来自法语chagrin(忧郁、苦恼、焦虑)

词组习语:to one’s chargin(让某人懊恼的是)

bust:半身雕像;胸部

发音释义:[bʌst] n.半身雕像;胸部

词源解释:bust←法语buste(半身雕像)←意大利语busto(上半身)←拉丁语bustum(墓碑、坟墓、火化尸体的地方)←amburere(烧焦)=ambi(围绕)+urere(烧)

同源词:urn(骨灰瓮、坟墓)

古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的丧葬习俗是人死后火化,将其骨灰放置在一个形状如同本人容貌形状的骨灰瓮中,英语单词bust最初指的就是这种形状如人的骨灰瓮。由于这种骨灰瓮通常状如人的上半身,没有分叉的两条腿,所以bust一词表示人的上半身雕像。19世纪后逐渐衍生出“胸部”之意。

helium:氦,氦气

来自希腊语 helios, 表示太阳。

赫利俄斯( Helios )是希腊神话中古老的太阳神,光亮之神许珀里翁的儿子。在后世神话中,他与光明神阿波罗逐渐混为一体。传说火神赫菲斯托斯为他打造了太阳车,并铸造了金色的太阳神殿。 每天当曙光女神厄俄斯打开天门时,赫利俄斯便从东方驾着由四匹喷火神马所拉的太阳车,开始向西巡游,直到黄昏时才落入环绕大地的瀛海俄克阿诺斯的彼岸,夜间又乘坐一只金杯回到东方。

赫利俄斯在凡间有个私生子叫做法厄同( Phaeton )。有一天,法厄同向赫利俄斯哭诉,说别人不相信他是神的儿子,还辱骂他。赫利俄斯为了安慰儿子,就答应满足他的一个愿望。结果法厄同要求驾驶赫利俄斯的太阳车一天。赫利俄斯无法反悔, 只得同意。法厄同启动太阳车后,在天穹横冲直撞,距离大地越来越近,把大地几乎都烤焦了,江河湖泊的水都蒸发干了,据说非洲受害最严重,人都晒成了黑炭, 撒哈拉沙漠就是这样造成的。天神宙斯看到这种情景,暴怒之下,一个霹雳就把法厄同劈了下来。这个调皮的倒霉孩子就这样死于非命。

从赫利俄斯的名字 Helios 产生了词根 helio- ,表示太阳。化学元素氦( helium )也是来自赫利俄斯的名字,因这种元素发现于太阳光谱中而得名。

anguish:痛苦

发音释义:['æŋgwɪʃ] n. 痛苦;苦恼vt. 使极度痛苦vi. 感到极度的痛苦

结构分析:anguish =angu(痛苦)+ish(名词后缀)→痛苦

词源解析:angu←拉丁语ang(u)ere(阻塞、使窒息、挤压)

趣味记忆:anguish→谐音“俺跪洗”→俺跪洗衣板→痛苦

同源词:anger(愤怒),anxious(焦虑的),anxiety(焦虑)

absinthe:苦艾酒

来自希腊语,可能最终来自波斯语。

苦艾酒是一种有茴芹茴香味的高酒精度蒸馏酒,主要原料是茴芹, 茴香及苦艾 (wormwood) 药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这三样经常被称作「圣三一」。酒液呈绿色,当加入冰水时变为混浊的乳白色, 这就是苦艾酒有名的悬乳状状态。此酒芳香浓郁,口感清淡而略带苦味,并含有50度以上高酒精度。 

艾酒(Vermouth)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人们以某些植物浸泡在葡萄酒中做为祭典或医病用,直到四世纪初。法国才为这些加味葡萄酒命名为苦艾酒(Absinthe),主要产地为法国, 瑞士。各品牌所用之浸泡药物种类不同,一殿均包含苦艾、登翘、丁香、肉桂、金鸡纳树皮、人参等数十种植物,早期只有红色苦艾酒,在1930年代 Cinzano公司以金鸡纳树皮加入配方发明了Bianco,不久之后又改良制成 Dry口味的苦艾酒﹒Bianco口味清淡甘美。Dry甘冽清爽Rosso以焦糖着色香甜可口, 但经改良后的已经不是原始的Absinthe了。

现在中国市场上最容易与苦艾酒混淆的是茴香酒, 因为这些酒中含有苦艾酒的基本成分之一“茴香”所以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苦艾酒。比如一些品牌的茴香酒: 潘诺(40度),金巴利(23度)。 

另一种因翻译的原因, 接近苦艾酒, 最容易混淆的是vermouth, 很多人将翻译成苦艾酒, 实际它正确的中文名是味美思。 而真正的苦艾酒为 “Absinthe” , 也非 L'Absinthe 或 D'Absinthe等, 很多酒为了冒充苦艾酒, 通常取名跟“Absinthe”类似的名字, 比如 L'Absinthe ,D'Absinthe,absente等等, 为了让人一眼看去时“Absinthe”,通常L', D'的字样很小, 这样的酒一般为利口酒,在标贴的不显眼处也会有“liquer”的标示, 纯正的苦艾酒不会有这样的标示。

以上几种酒属餐前酒, 开胃酒, 价格一般很便宜, 而真正的Absinthe苦艾酒即使在国外售价也很高, 国内卖得很少。

absinthe 在大陆叫做苦艾酒, 但在台湾, 人们根据音译叫做“艾碧斯”, 以下是各种名称:

1. 法国,瑞士苦艾酒: absinthe

2. 捷克苦艾酒: absinth

3. 加拿大: absenta

4. 昵称: La Fee, 绿精灵, 绿仙子, 绿色缪斯, green fairy等。

那么什么是苦艾呢?苦艾(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是分布于世界许多地方的一种菊科蒿属草本香料植物,味苦。

当年,尚没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种叫苦艾(Wormwood)的植物。古希腊的医药大师希波克拉底认为它是治疗肝炎的良药,顺便也能对付烦人的风湿,要知道,地中海气候让很多希腊贵族每到潮湿的季节便痛苦不堪。

anxious:焦急的

来自anger古义,焦急。字母g, x 音变。

austerity:艰苦

来自PIE *saus, 烧,干旱,词源同sear, 烧焦。

bifocals:双光眼睛

前缀bi-, 二。词根foc, 焦点,见focus.

coke:焦碳

来自英语方言colke, 焦碳,可能来自coal.

curfew:宵禁

来自古法语cuevrefeu, 来自cuevr, 同cover,遮盖,feu, 同focus, 火,火炉,焦点。

focal:焦点的

来自focus, 焦点。

focus:焦点

来自拉丁语focus, 火炉,引申词义家,集中点。在1604年德国数学家Johannes Kepler用该词来指数学意义上的聚焦。进一步可能来自PIE*bhe, 照明,发光,词源同beacon.

fret:焦虑,紧张

来自Proto-Germonic*fra-etan, 吞噬,吃尽,*fra-, 完全的,词源同per-, *etan, 吃,词源同eat. 用来指魔鬼或维京海盗,后用于心理含义,指焦虑紧张等。

fretful:焦虑的

来自fret,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