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os(性欲):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厄洛斯(Eros) 是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因为他代表了世界的动力——性欲。有了厄洛斯,神灵才从单性繁殖变为双性繁殖,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生生不息。不过,厄洛斯整天鼓动其他神灵进行繁衍,但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中,也没有后代。这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世界万物结合的原始动力,既包括了男性本原也包括了女性本原,所以他本是不男亦不女,不阴亦不阳。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原本只有前面讲到的那位原始神才叫厄洛斯(Eros),但在柏拉图之后,古希腊确立了把厄洛斯分离成两位,分别进行崇拜,一位是这里所说的创世神,另一个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与战神私通生下的小爱神厄洛斯( Eros ),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 Cupid ),他的形象是一个身披双翼,手持弓箭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据说他有两种箭,金箭能让人产生爱情,铅箭能扑灭爱情。他们代表的都是原始的性爱,是促使人类繁衍生息的生殖冲动。
厄洛斯的名字Eros在希腊语中就是“性爱、爱欲”的意思。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一些与性爱有关的单词。
Eros:['iərɔs] n.厄洛斯
eros:['iərɔs] n.性爱,性欲,愿望
erotic:[ɪ'rɒtɪk] adj.色情的,性欲的,性爱的n.好色之徒
erosion:[ɪ'rəʊʒ(ə)n] n.侵蚀,腐蚀(色情是对人的腐蚀)
erotology:[,erə'tɒlədʒɪ] n.色情文学,色情艺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ros 词源,eros 含义。
muse(沉思):希腊神话中主管文艺的缪斯女神
缪斯(Muses)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和文艺的女神们的总称,为神王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绪涅所生,其数量不定,有的说共三位,有的说共九位。英语单词muse作名词时表示“缪斯”,往往用大写复数形式;作动词时另有词源,本意是“用鼻子去寻找气味”,但受到作名词的muse的词义影响,词义逐渐变为“凝视、沉思”。单词amuse=to muse,本来与muse含义相同,后来词义逐渐变化为“吸引注意力”,后来又变化为“转移注意力,娱乐”。
由于缪斯女神主管文艺,所以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将杰出的艺术作品放在缪斯女神的神庙中,这就是博物馆(museum)的起源。英语单词museum由muse缪斯+um场所构成,本意就是“缪斯的神庙”。英语单词music(音乐)的本意是“art of the Muses”(缪斯的艺术)。而英语单词mosaic(马赛克)的本意是“work of the Muses”(缪斯的作品),以前往往都是供奉给缪斯女神的。
muse: [mjuːz] n.缪斯,沉思,明显v.沉思,凝视
amuse: [ə'mjuːz] vt.娱乐,消遣,使发笑,使愉快
amusement: [ə'mjuːzm(ə)nt] n.娱乐,消遣,乐趣
museum: [mjuː'zɪəm] n.博物馆
music: ['mjuːzɪk] n.音乐,乐曲
mosaic: [mə(ʊ)'zeɪɪk] n.马赛克,镶嵌adj.摩西的,镶嵌的
syrinx(排箫):变成芦苇的山林女神绪任克斯Syrinx
希腊神话中,丑陋的牧羊神潘爱上了河神之女,美丽的山林女神绪任克斯Syrinx。可是,女神被潘的丑陋吓得落荒而逃。潘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绝望的女神就祈求父亲河神,把她变成了一支芦苇。伤心的潘将这支芦苇做成了笛子,并把它命名为Syrinx。英语单词syringe(注射器)与syrinx同源,因为它的形状和Syrinx一样,都是一根中空的管子。
syrinx: ['sɪrɪŋks] n.排箫,潘神萧,鸣管,耳管
syringe:[sɪ'rɪn(d)ʒ; 'sɪ-]n.注射器,针筒,洗涤器vt.注射,冲洗
Laurel(桂冠):逃避阿波罗的爱情的达芙妮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回阿波罗遇到丘比特在摆弄弓箭,便忍不住嘲笑了几句,说他这个娃娃不应该摆弄大人的东西。受到嘲讽的丘比特决心报复,就趁阿波罗不注意,向其射出金箭,点燃他的爱情之火,然后又把浇灭爱情之火的铅箭射向河神的女儿,美丽的达芙妮。于是,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拼命追逐她。可怜的达芙妮四处躲避,眼看阿波罗就要追上,便央求父亲河神将其变成一颗月桂树。阿波罗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折下了月桂树枝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作为对爱人的纪念。这就是“桂冠”(laurel)的来源。因为阿波罗同时是诗歌、音乐和体育之神,所以希腊人将桂冠作为对那些领域内取得骄人成绩的人的奖励。
daphne:['dæfni] n.月桂树,达芙妮(女名)
laurel: ['lɒr(ə)l] n.桂冠,殊荣
lunar(月亮的):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卢娜
罗马神话中,月亮女神叫做“卢娜”(Luna),对应于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她是光亮之神的女儿,太阳神和黎明女神的姐妹。她爱上了英俊的牧羊人恩底弥翁。每天夜间,卢娜都从空中飘下偷吻熟睡中的牧羊人。然而女神的失职引起了主神宙斯的注意。为了消除凡人对女神的诱惑,宙斯给了恩底弥翁两个选择:任何形式的死亡;或者在永远的梦幻中青春永在。牧羊人选择了后者。于是卢娜每天晚上,来到他沉睡的山洞,亲吻他的脸颊。最后她为自己的爱人生下了五十个女儿。
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地球的潮汐涨退甚至生物周期,故此古时的人们相信月亮拥有使人疯狂的魔力,人狼等传说亦是因此而生。
从卢娜的名字Luna中产生了词根lun,表示月亮。
Luna:['lju:nə]n.月亮,月神
lunar:['luːnə]adj.月亮的,阴历的
lunatic:['luːnətɪk]adj.精神错乱的
lunacy:['luːnəsɪ]n.精神失常
temple(寺庙):古罗马人为占卜划出的区域
古罗马人在占卜时,会用手或魔杖在空中划出一块区域,然后观察这片天空中所发生的事,如飞鸟从何方飞入。还有可能在地面上划出一块区域,然后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占卜。英语单词temple(寺庙)和contemplate(沉思)都跟这种占卜做法有关。
单词temple来自拉丁文templum,本意是“划出来用来占卜的区域”,其中的tem就是“划分”的意思。而单词contemplate由拉丁文com和templum构成,其中的com表示加强语气,contemplate的本意是“划出一片区域,然后仔细观察”。所以contemplate既含有“注视”的意思,又含有“沉思”的意思,因为占卜时需要在仔细观察的同时思考所见迹象所表示的吉凶意味。
temple: ['temp(ə)l] n.庙宇,寺院,神殿,太阳穴
contemplate: ['kɒntempleɪt; -təm-] v.注视,沉思,冥思苦想
contemplation: [,kɒntem'pleɪʃ(ə)n]n.注视,沉思,意图
crisis(危机):表示“病情关键期”的医学术语
crisis是拉丁词借用词,最初只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病情关键期”,即机体的自然治愈力与疾病作决定性斗争的时期,是疾病变好或变坏的关键时刻。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生注意到,许多疾病一般在一定期限内将发生转变,要么病情缓解、恢复健康,要么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疾病若在预定的天数出现转变,则预示着预后良好,否则预示着预后不良。希波克拉底在《论流行病》中指出:“医生必须注意病情关键期,应知道这是决定生死或者至少病情变坏或好转的关键时刻。”
17世纪以后,crisis一词从医学领域逐渐扩展,用于表示更广泛意义上的“危机”,“转折点”等。
crisis:['kraɪsɪs] n.危机,关键时刻,决定性时刻adj.危机的,危机处理的
brassiere(胸罩):儿童穿的背心或紧身内衣
在英语中,常用brassiere一词来表示“胸罩”,常常缩略为bra。brassiere一词来自法语,但在法语中该词并非表示“胸罩”,而是指“儿童穿的背心或紧身内衣”。它来源于古法语braciere(护臂),其中的bras表示“胳臂”。
1904年,美国德普(DeBevoise)公司在宣传最新推出的、能够支撑乳房的女性胸围产品时,为了吸引眼球,在广告文案中使用法语单词brassiere称呼这款产品,使得brassiere一词受到广泛注意。该产品和其他胸罩的早期版本一样,类似于带筋去骨的吊带背心。brassiere一词于1907年首次出现在《时尚》杂志中,并于1911年被收录至《牛津英语词典》。从此,原本与“胸罩”毫无关系的brassiere一词正式进入了英语词汇。
brassiere:['bræzɪə; 'bræzɪeə] n.胸罩,乳罩
chaste(纯洁的):宗教活动时的洁净要求
在古代宗教习俗中,人们在进行宗教活动时特别注意洁净,不仅供品、物品要进行洁净处 理,并且参加活动的人也要提前沐浴更衣,甚至还要求主持宗教活动的祭司在道德上是纯洁无瑕的。有些神殿用处女担任祭司也是出于这种考虑。英语单词 chaste就反映了这种宗教要求。它来自拉丁语castus,与cast(投掷)有关,表示“清洁,与不洁之物及罪恶分开)。英语单词caste(种 姓)与此同源,所以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以保持血统的高贵和纯洁。
chaste:[tʃeɪst] adj.纯洁的,贞洁的,道德高尚的
caste:[kɑːst] n.(印度)种姓,排他性的社会团体,等级严格的社会阶层
contemplate(沉思):观鸟占卜时的观察和沉思
单词contemplate由拉丁文com和templum构成,其中的com表示加强语气,templum表示“用于观鸟占卜的一片区域”,单词temple就来源于此。因此contemplate的本意是“划出 一片区域,然后仔细观察”。contemplate既含有“注视”的意思,又含有“沉思”的意思,因为占卜时需要在仔细观察的同时思考所见迹象所表示的吉凶意味。
contemplate:['kɒntempleɪt; -təm-]v.注视,沉思,冥思苦想
contemplation:[,kɒntem'pleɪʃ(ə)n]n.注视,沉思,意图
highbrow(卖弄知识的):颅相学中代表智力发达的高眉骨
英语单词highbrow由high(高)和brow(眉毛、眉骨)构成,而它的含 义是“卖弄知识的”。眉骨高低怎么和卖弄知识扯上关系的?这跟颅相学有关。颅相学(Phrenology)是一种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定 的心理学假说,由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于1796年提出。目前这种假说已被证实是伪科学。颅相学认为,眉骨高的人,即所谓的highbrow,智力发达,文化修养高雅;而眉骨低的 人,即所谓的lowbrow,则知识程度低,比较低俗。颅相学学者经过研究还发现,白人的眉骨最高,并且越是靠近西欧和北欧的白人,眉骨越高。而其他地区的人如新西兰土著则被打入lowbrow的行列。
highbrow这个单词出现在美国是在19世纪80年代,用来描述智力或审美的优越性。当然,对于这个带有浓厚种族歧视色彩的词,不少人嗤之以鼻,因此这个词事实上往往被用来反讽那些卖弄知识的人。所以使用这个词语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情感色彩,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highbrow:['haɪbraʊ]n.卖弄知识的人,知识分子adj.卖弄知识的,不切实际的
lowbrow:['ləʊbraʊ]n.文化修养浅薄的人adj.文化修养浅薄的
Aegean(爱琴海):希腊传说中跳海自尽的雅典国王埃勾斯
希腊传说中,著名英雄忒修斯王子自告奋勇前往克里特岛猎杀公牛怪。出发前,他与父 亲、雅典国王埃勾斯(Aegeus)约好,如果他平安回来,就将船的黑帆换成白帆。忒修斯在克里特公主的帮助下,成功地杀死了公牛怪,带着公主阿里阿德涅 逃离了克里特岛。在途中,忒修斯梦见神的告诫,告知他和阿里阿德涅不是命中注定的夫妻。忒修斯不敢违抗神的旨意,就将阿里阿德涅抛弃,独自返回雅典。受此 事影响,他心神不定,忘记了出发前的约定,没有将黑帆换成白帆。国王埃勾斯远远地看到忒修斯的船只挂着黑帆而来,以为他已经遇害,万念俱灰,投海自尽了。 为了纪念他,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片海。从此,这片海就被叫做Aegean(爱琴海)。
Aegean:[i:'dʒi:ən]n.爱琴海adj.爱琴海的
daphne(月桂树):变成月桂树的宁芙仙女达芙妮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回阿波罗遇到丘比特在摆弄弓箭,便忍不住嘲笑了几句,说他这个小 娃娃不应该摆弄大人的东西。受到嘲讽的丘比特决心报复,就趁阿波罗不注意,向其射出金箭,点燃他的爱情之火,然后又把浇灭爱情之火的铅箭射向河神的女儿、 美丽的宁芙仙女达芙妮(Daphne)。于是,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拼命追逐她。可怜的达芙妮四处躲避,眼看阿波罗就要追上,便央求父亲河神将其变 成一颗月桂树。阿波罗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折下了月桂树枝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作为对爱人的纪念。这就是“桂冠”(laurel)的来源。因 为阿波罗同时是诗歌、音乐和体育之神,所以希腊人将桂冠作为对那些领域内取得骄人成绩的人的奖励。
daphne:['dæfni]n.月桂树,达芙妮(女名)
laurel:['lɒr(ə)l]n.桂冠,殊荣
lun-(月亮):罗马神话中的满月女神卢娜
罗马神话中,满月女神叫做“卢娜”(Luna),对应于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后人常 常将她与戴安娜(Diana)合称为“月亮女神”。她是光亮之神的女儿,太阳神和黎明女神的姐妹。她爱上了英俊的牧羊人恩底弥翁(Endymion)。每 天夜间,卢娜都从空中飘下偷吻熟睡中的牧羊人。然而女神的失职引起了主神宙斯的注意。为了消除凡人对女神的诱惑,宙斯给了恩底弥翁两个选择:任何形式的死 亡;或者在永远的梦幻中青春永在。牧羊人选择了后者。于是卢娜每天晚上,来到他沉睡的山洞,亲吻他的脸颊。最后她为自己的爱人生下了五十个女儿。
从卢娜的名字Luna中产生了词根lun-,表示月亮。
Luna:['lju:nə]n.月亮,月神
lunar:['luːnə]adj.月亮的,阴历的
envy(嫉妒):施展巫术“邪恶之眼”
古代西方人相信有一种邪恶的巫术叫做“邪恶之眼”(evil eye)。据说巫师施展这种巫术后,可以通过目光来使人无法动弹或受伤或遭受厄运。拉丁语invidere指的就是巫师施展“邪恶之眼”,由 in(upon)+ videre(to se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看一眼”。当一个人嫉妒他人时,用充满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人时,这幅场景是不是很像巫师在施展“邪恶之眼”?因此拉丁语 invidere衍生出“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来看”的意思,并从而衍生名词invidia(羡慕嫉妒恨),这就是英语单词envy的来源。
在我国新疆还有人相信这种巫术的存在,因此,在新疆,长时间地注视别人家的好东西或美女是一种禁忌,新疆人会认为这种嫉妒的目光会给被注视者带来厄运。在新疆旅游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盯着美女不放,购物时也不要看了半天而不买。
envy:['envɪ] n.嫉妒,妒忌,羡慕vt.嫉妒,妒忌,羡慕vi.感到妒忌,显示出妒忌
attic(阿提卡式):以独特建筑风格和海盐闻名的古希腊阿提卡地区
attic现指屋顶下的“小阁楼”,往往不被人重视。然而在古代建筑史上,attic代表的可是一种非常著名的风格。attic本是Attica(阿提卡,希腊地名)的形容词,而阿提卡就是雅典所在的地区。雅典古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柱子的独特风格,既典雅,又恢宏。这种雅典特有的风格就是attic(阿提卡式)。古代雅典人喜欢在房屋正面的檐口或柱顶盘上,用阿提卡式的柱子搭起一层装饰性矮墙,这一层被称为“attic storey”(阿提卡层)。阁楼attic其实就是attic storey的缩写。
阿提卡盛产海盐,相传阿提卡的盐比希腊其他地方的盐精细有味,深受欢迎。阿提卡人机智风趣,善于说俏皮话,以幽雅的诙谐著称于世。
古罗马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西塞罗在其作品中探讨演讲艺术中的诙谐问题时,特别提到以口齿锋利著称的阿提卡人。他说,妙语应当含有“盐味”,象“阿提卡的盐”(attic salt)那样有味。因此,attic salt也就成了一个常用的习语。
attic: ['tk]n.阁楼,顶楼 adj.雅典风格的,阿提卡式
atticism:['t,szm]典雅的用语,雅典式的用语,对雅典的崇敬
attic salt:高尚的智趣;文雅的机智
menace(威胁):以喊叫、威胁的方式驱赶牲畜
古代人放牧、驱赶牲畜时比较粗暴简单,通常通过喊叫、威胁或鞭打的方式来驱赶牲畜,这种方式在拉丁语中叫做minare,进入法语后拼写为mener。英语单词menace(威胁)就来源于此,本意指的是驱赶牲畜时人所发出的叫喊声、威胁声,兼有“威胁”和“驱策”的含义。后来“驱策”的含义逐渐消失,仅仅表示“威胁、恐吓”,变成了threaten的同义词。
还有一个单词也来源于此,那就是amenable,由a(=to,面对)+mener(驱赶、领导)+able(能够),字面意思就是“能够面对领导”,引申为“顺从的、易于管教、易于屈服、容易被说服的”,还可以表示“负有责任的、经得起检验的”。要注意这个词与amend(改善)并没有关系。
menace:['menəs] n.v.威胁,恐吓
amenable:[ə'miːnəb(ə)l] adj.顺从的,肯接受的;负有责任的;经得起检验的
quote(引用):给书中的章节编上号码
英语单词quote(引用)和quota(配额)拼写如此接近,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其实,它们拥有相同的词源。单词quote来自拉丁语quotare,本意是“用数字来区分”、“给书中章节编上号码”。而拉丁语quotare则来自拉丁词根quot,表示“多少”。当我们引用别人著作中的观点时,会在注释中标注出引用内容所在的章节编号。因此,quote一词就衍生出“附列某本书的章节编号作为注释或参考”之意,继而衍生出“按章节编号引用”、“引用”之意。
英语单词quota同样来自拉丁词根quot(多少),表示“指定的数量”、“配额”。
quote:[kwəʊt] n.引用v.引用,引证,报价
quotation:[kwə(ʊ)'teɪʃ(ə)n] n.报价,引用,引证
quota:['kwəʊtə] n.配额,定额
spartan(清苦的):清苦尚武的斯巴达人
古代希腊人中的斯巴达人生活清苦,崇尚武艺。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哪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光头赤脚,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
由于斯巴达的这种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和清苦的生活方式,就从斯巴达的名称Sparta中产生了形容词spartan,表示“清苦的、质朴的”。
spartan:['spɑːt(ə)n] adj.斯巴达式的,斯巴达的,清苦的,质朴的n.斯巴达人
snob(势利眼):对大学中的平民学生的蔑称
英语单词snob源自18世纪90年代时英国剑桥、牛津等大学的俚语,用来表示“平民、俗人”。据说当时在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在学生名册上,在贵族学生的姓名后面标注上拉丁语nobilitate(nobility,贵族),在平民学生的姓名后面标注上sine nobilitate(non nobility,非贵族)。因此,贵族学生就用snob来称呼平民学生。当时能上牛津、剑桥等大学的平民子弟通常出身于富裕家庭,其中有不少人羡慕贵族和上流社会,鄙视其他平民,趋势附炎,冒充贵族四处显摆,令真正的贵族学生十分瞧不起,因此snob一词就逐渐衍生出“自命不凡者、趋势附炎者、势利眼”等负面含义。
snob:[snɒb] n. 自命不凡者、趋势附炎者、势利眼
snobbery:['snɒb(ə)rɪ] n.势利,谄上欺下,摆架子
snobby:['snɔbi] adj.势利的
snobbish:['snɒbɪʃ] adj.势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