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snob:势利的人,自命不凡者

旧时在牛津、剑桥等英国大学的学生名册中,出身高贵的学生姓名后面标有NOB的宇样,NOB是nobility(高贵的出身,贵族身分)一词的简略形式;而出身平民的普通学生其姓名则被标以s.nob.,这是拉丁语sine nobilitate‘without nobility1’(无高贵出身)的缩略。据认为,英语snob一词可能即由此而来,因此最初含有低贱者或平民之意。长期以来剑桥师生曾一直用该词来指“市民”( townsman),以别于“穿长袍的大学师生”(gownsman)。snob的今义据说是英国小说家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 - 1863)最先使用的。 1847年他出版了著名散文集《势利人脸谱》(Boak of Snobs),这是由45个特写组成的英国社会各阶层势利人的肖像。他把英王乔治四世(George IV,1762 - 1830)也称作snob,因为他以“欧洲第一绅士”自诩,但身上却丝毫没有绅士的特征。经萨克雷这么一用,snob成了一个常用词,现通常多指“势利的人”或“自命不凡的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nob 词源,snob 含义。

slogan:标语,口号

古时住在苏格兰高地的盖尔人(Gaels)在向敌人进击时总是发出声声的战斗呐喊,通常是齐声重复呼喊他们氏族或氏族首领的名字。“呐喊”在盖尔语中作sluagh-ghairm‘army cry’,英语slogan 一词正是来源于此。据《牛律英语词典》,它在英语中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1513年。1813年美国海军军官佩里(Oliver Hazard Perry,1785 - 1819)因在伊利湖战役中击溃英国舰趴而被誉为民族英雄。在战役前他要水兵把Don't Give Up the Ship(决不放弃舰只)一语印在旗舰“劳伦斯号”的一面三角旗上,并把三角旗系在桅杆顶端。他还对水兵们说了这样一句话:The cry“Don't Give Up the Ship”will be our slogan.这里佩里用slogan一词指“战斗口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词义逐渐扩大为“标语”或“口号”。

skinflint:吝啬鬼,一毛不拔的人

做买卖总要讨价还价。旧时人们常常用to skin a flint这一说法来比喻to drive a hard bargain(狠狠地杀价)。 flint意指“燧石”即“火石”,或“硬如燧石的东西”;to skin意为“扒…的皮”或“刮…的皮”。照字面义讲,to skin a flint就是“从火石上刮一层皮”。火石是质地坚硬的石头,想从它上面剥一层皮是不可能的。一个连这种便宜也想占的人定是一毛不拔的小气鬼。因此这个短语后被转用来比喻“爱钱如命”或“贪得无厌”。skinflint就是由skin与flint合成的复合词,用它喻指“一毛不拔的人”或“吝啬鬼”也就不难理解了。

slave:奴隶

从形式上看,slave一词同另一个词Slav颇为相似,实际一上slave也正是源于Slav的。

  Slav即“斯拉夫人”,原指一度居住于北乌克兰,即第聂伯河岸的一个部落,今指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捷克人、波兰人等在内的一个民族统称。Slav在原民族里有“高贵的”之意。Czechoslovakia(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大民族之一叫做Slovaks(斯洛伐克人),而Yugoslavia(南斯拉夫)的主要民族之一叫做Slovenes(斯洛文尼亚人)。Czechoslovakia这一国名的意思是land of the Czechs and Slovaks,而Yugoslavia这一国名的意思则是land of the South Slavs。这些都与Slav这一名称有些渊源关系。

  在中世纪早期斯拉夫人向西扩张,征服了欧洲一些地区。但到了公元6世纪左右他们反倒被来自西面的日耳曼部落所征服,许多人被贩卖到中欧和西欧,沦为罗马人的奴隶。罗马人把他们叫做Sclavus,意思是“斯拉夫俘虏”,后来转指“奴隶”。该词在法语里作esclave,13世纪进入英语时作sclave,约到16世纪时其中的字母c脱落了,变成slave这一形式,仍然泛指“奴隶”。因此我们可以说slave是从一个专有名词逐渐衍变而为普通名词的。德语对应词Sklave和西班牙语对应词esclavo等亦源于此。

  

slipshod:邋遢的,马虎的

16世纪有一种名叫slipshoes的塌跟便鞋,通常只在屋内穿,有的人将它穿上街,人们认为有失雅观,不太文明,就据slipshoe造了slipshod一词来形容那些穿着塌跟鞋上街的人。slipshod中的shod为动词to shoe(给…穿上鞋)的过去分词形式,意为“穿着鞋的”,slipshod的字面义或原义则为“穿着塌跟鞋的”。slipshod今天所表示的“邋遢的”、“懒散的”和“马虎的”等义均由此义引申出来的,而且所形容的不再囿于人。

sirloin:牛腰肉

该词意为“牛腰肉”,原作surloin,源自法语surlonge(相当于英语upper loin)。关于其拼写从surloin到sirloin的演变,某些辞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英国一位国王有一回对他所吃的一块牛腰肉感到特别满意,高兴之下就把它封为爵士( sir),surloin 一词也就随之被改拼为sirloin。

有两位英国作家富勒(Thomas Fuller,1608 - 1661)和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 - 1745)接受了这种说法,前者说这位国王是Henry VIII,后者则说是James I。尚有一说认为该国王应是Charles II。虽然众说纷纭,但内容却大同小异。

我们认为,从surloin到sirloin的演变主要是所谓“民俗语源”的影响所致,这种影响往往表现于外来语。换言之,此一变化是基于联想,也就是将sur与sir相联系而产生的。

siren:汽笛,警报器

该词源于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中Siren(塞壬)是半人半鸟的女海妖,上身是美丽的少女,胸部以下则完全呈鸟形,长着两只翅膀。这些女妖(一说两个,一说三个,还有一说八个)居住在海岛上,常常用勾人心魂的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使驶近的航船触礁沉没或使航船靠岸再来杀害他们,所以海岛四周白骨累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经过海岛时,依照女巫喀尔刻(Circe)的嘱咐,用蜡团封住同伴们的耳朵,使他们听不到歌声,又让他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因此奥德修斯是第一个听到女海妖歌唱而又未遇难的人。女海妖见歌声失灵,愧愤投海化为峭石。

  Siren 一词在希腊语中原作seiren,拉丁语作siren,后期拉丁语作sirena,13世纪法语则作sereine,它于14世纪作为借用词进入英语。16世纪以后Siren的词义有了延伸,常被用来指“歌喉迷人的女歌手”或“妖女”、“妖妇”,首字母也变成小写的了。siren当今最普通的意义“汽笛”“警报器”则分别始用于19世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sinecure:闲职,挂名差事

这是个拉丁借用词。在拉丁文中sine意为without(没有),cura意为care(关心,照管),短语sine cura则是without care(不费心的,不操心的)的意思。英语把这个短语合为一词sinecure,早先用以指教会中不担任教化工作但却领取干薪的牧师职位,现在则泛指工作清闲而报酬优厚的职位,即“闲职”或“挂名差事”。

英语另有几个单词也源出拉丁语cura.如curator,即a person who takes“care”of a museum or library(博物馆或图书馆馆长),curate,即a person who takes“care”of souls(助理牧师),cure,即bring health to sb by taking“care”of him(治愈)。从含义上来看,这三个词和care多少是有联系的。

sincere:真挚的,真诚的

据旧时说法.sincere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1475 - 1564)生活的那个时代。米开朗琪罗在成名前曾在采石场工作。当时罗马的采石工人常常涂蜡于大理石,以掩饰其瑕疵,但是这只能瞒骗一时。以后罗马元老院(the Roman Senate)颁令,凡大理石不得涂蜡,换言之,大理石必须“无蜡”,用拉丁语表示则是sine cera(没有蜡)。这两部分最后合成丁英语单词sincere,它的词义先是由“无蜡的”引申为“纯粹的”,继而又引申为“真挚的”,“真诚的”。

  然而,大多数权威人士认为,sincere 一词系源于拉丁语sincerus(纯粹的,不搀假的)。

  

shylock:狠毒的放高利贷者   

Shylock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1596)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个犹太富翁,以放高利贷为生,既贪婪又狠毒。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 Antonio)借钱给人从来不取利钱。为此Shylock对他嫉恨在心,一直想伺机报复。有一次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友人巴萨尼奥( Bassanio)完婚向Shylock借3000元。Shylock不要利息,但在借据上写明到期不还要从债务人身上割下一磅肉。安东尼奥接受了这一条件。但他设料到他的商船在借期满时没能返回,使他无力偿还借债。Shylock向法庭控告,坚持非要按借约割下安东尼奥一磅肉不可。巴萨尼奥的新婚妻子,机智而勇敢的鲍西娅( Portia)巧扮律师受理此案。她说法庭准许Shylock割一磅肉,但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更不准流一滴血。结果Shylock败诉,报复不成反而失去_财产。据此故事,Shylock这一名字常被后人用怍“狠毒的放高利贷者”、“贪婪的放债人”的代名词,首字母常作大写。

shrewd:精明的,机灵的   

我们常常以shrew 一词辱骂一个女人,却以另一词shrewd恭维一个男人。shrew意指“泼妇”或“悍妇”,而shrewd则表示“精明的”、“机灵的”。这两者的词形仅一个字母之差,但其词义却一贬一褒。其实在语源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shrew原指一种形似鼠的小动物,汉语叫“鼩鼱”。该动物生性凶狠好斗,常为一点食物自相残杀,而且胜者还将败者吃掉,所以shrew也被用来喻指“恶人”,尤指“悍妇”,如莎士比亚的喜剧The Taming ofthe Shrew(《驯悍记》)。后来,shrew也被用作动词,作“辱骂”或“咒骂”等义解,其过去分词形式shrewed则作形容词用,含“坏心眼的”、“凶狠的”等义,是个地地道道的贬义词。但最后其词形演变为shrewd,词义也经历了由贬而褒的变化过程。如今我们尚可从保留下来的以下几个固定搭配中看到shrewd早先的贬义特征:a shrewd blow(狠狠的一击),a shrewd wind(凛冽的寒风),a shrewd pain(剧痛)。可见,shrewd是从shrew衍化出来的。shrew在古英语原作screawa,在中世纪英语作schrewe。

shirt:衬衫   

在当代英语中shirt与skirt是意思迥异的两个词,尽管它们仅有一个字母之差。但着追根朔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原义几乎相同。shirt来自古英语scyrte,而skirt则来自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skyrta。不论scyrte还是skyrta原先都指“衬衣”。这不奇怪,因为其终极词源都是原始印欧词根sker‘to cut’(剪)。后来,本族词shirt 一直保留原义“衬衣”,而外来词skirt则被赋予另一词义:“裙子”。

shilly-shally: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shiily-shally是个用重叠法构成的词。一个人在拿不定主意时可能会自言自语说:“Shall I?Shall I? ”(我该不该?我该不该?)“Shall I?Shall I?”就是shilly-shally最初的形式,以后变为“Shall he? Shall he?”,最后又进而演变为复合词shilly-shally。在口语中人们用它来表示“犹豫不决”,“摇摆不定”,既可用作形容词、副词和名词,又可作动词用。例如:Stop shilly-shallying and make a decision now.(别再犹犹豫豫了,下决心吧。)

另一个英语重迭词willy-nilly其构成模式和shilly-shally有些相似。它是由will I nill I或will he nill he或will ye nill ye演变合成的。其中nill(不愿意)是个古词,由will加否定前缀ne构成,曾用作will(愿意)的反义词,今已废弃不用。willy-nilly通常多用作副词,表示“不管愿意不愿意”、“无可奈何地”。例如:The neighbouring countries have become involved wiliy-nilly in the conflict.(邻近国家都已卷人这场冲突,不管它们愿意不愿意。)该词在美国英语中还被赋予了“乱七八槽地”一义。例如:She threw her clothes willy-nilly into a drawer.(她把她的衣服乱糟糟地丢在抽屉里。)

September:九月

按罗马旧历,March为第一个月,September就是第七个月。September这一名称源自意为“七”的拉丁文septem。当罗马人采用了懦略历( the Julian calendar)之后,他们保留了原先的好几个月名,September就成了“9月”。9世纪初西欧封建帝国查理曼帝国的皇帝查理曼( Charlemagne)拒绝接受该罗马名称,把9月称为“收获月”,英语仿此叫法。因此长期以来9月在英语里一直称为Hoerfest-Monath‘harvest-month’,意即“收获月”。

semester:学期  

semester直接借自德语Smester,而原德语词则源自拉丁语semestris(sex‘six’+mensis‘month’)(six-month)(半年的)。因此,该词在德语原指“半学年”,即“(每年两学期制大学的)学期”。但进入美国英语以后,semester不再囿于此义,而往往指四个月长或甚至三个月长的学期,相当于英国英语的term,故有the spring semester(春季学期)和the fall semester(秋季学期)的说法。

seesaw:.跷跷板

seesaw与teeter-totter这两个词都指“跷跷板”。从构词法来看,两者都是重迭词,都由两个押头韵的词组合而成,只是前者比后者要通用得多。

  seesaw一词源出17世纪儿童模仿锯木工人(sawyer)锯木唱的一首儿歌,部分歌词是这样的:“See saw,Margery Daw,Jackey shall have a new master”。18世纪时seesaw仅用以表示玩跷跷板这一儿童游戏,到了19世纪才用以指“跷跷板”本身。teeter-totier则是从16世纪英国方言词titter-totter演变而来。在英国方言中tiiter与totter是近义词,表示“蹒跚”、“摇摆”等义。因此,美国一度用teeter- board来指“跷跷板”。在美国一些地方teeter-totter作teeter- tooter或teeter,在新英格兰西部也叫tinter或teenter,在新英格兰东部说法更多,如tilt,tilting board,titter,tiltering board等等。

  

scot-free:免于受罚的   

像hopscotch(“跳房子”游戏)一样,scot-free 一词在词源上与苏格兰或苏格兰人没有什么联系。其中scot不指苏格兰人,它原指从12世纪至18世纪英国征收的一种税,英语短语scot and lot即指旧时按支付能力征收的居民税,scot-free则是“免付税的”之意,当时人们常用get off scot-free 一语来形容那些逃税的人。scot-free始用于16世纪,以后词义逐渐延伸,如今多表示“免于受罚的”或“未受损害的”、“安然无恙的”等义。过去英国的小酒店常将顾客所欠酒钱用记号标示( scotch)于石板上,scot-free 一词得以使用至今多少归因于这种做法。

score:二十,理由,得分   

从前人们是通过木签上的刻痕( notch)来计数和算帐的。score一词借自古代北欧语skor(刻痕),它最原始的词义就是“刻痕”。从一开始score也指“二十”。古代牧羊人数羊总是二十二十地数,每数二十便在木头或枝条上刻一凹痕( making a score),“二十”这一词义便由此引申而来。圣经上我们还可以找到three score (years) and ten(七十岁,古稀之年)这样的字句。17世纪时引申出了“理由”一义,才有了on that score(因那理由),on the score of(因为)等短语。score用于比赛表示“得分”,始于18世纪。英国牌戏专家霍伊尔(Edward Hoyle,1672 - 1769)使这一词义得以推广。score以上的这些词义至今仍在通用。score是多义词,意义当然远不止这些,这里涉及的仅为少数常用的。

  

scientist:科学家

science(科学)一词源自拉丁词scientia(知识),早在1340年在英语中就已见诸使用,可是其派生词scientist(科学家)则是过了五百年之后,即到了1840年才出现。

scofflaw:藐视法律者

这是个历史不长的美国口语,一般辞书将它释义为“藐视法律者(尤指拒付罚款者或违反变通规则、禁酒法者)”。从构词法来讲,scofflaw是scoff+law,即动词加名词构成的一个复合名词。从词源上来看,我们得到顾一段历史。

1917年,美国国会决定使美国成为一个禁酒国( dry country)。为了将禁酒作为法律规定下来,必须相应地修改宪法。于是,国会最后通过了所谓《第十八号修正案》。这项修正案经全国四分之三的州通过,于三年后生效,开始实施。从此,酒在全国范围内遭到严禁。

与此同时,反对者的暗中反抗也开始了。嗜酒者认为,禁酒法触犯了他们的公民权。既然公开饮酒违犯禁令,那只好暗地里喝。既然酒在市场已全然绝迹,何不自己酿造?走私贩也趁此机会从外国运进这种违禁品,在秘密俱乐部出售。这种秘密俱乐部大多防范极严,不认识守门的,不通过门上小窗口轻声说句诸如“乔派我来的。”(Joe sent me.)之类的暗语,是进不去的。自禁酒法实行以后,此类名为“俱乐部”的非法酒店( speakeasy)在美国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日子一久,人们就不再把禁酒法放在眼里了。

政府官员担心无视一项法令将导致对一切法令的藐视,因而发起了一场维护禁酒法的运动。

马萨诸塞州一位富翁也是一位戒酒者,愿出赏金200元征求一个形容藐视法律者的最佳词。他一共收到应征的词25000个。获奖的词就是scofflaw。scofflaw就这样地进入英语词汇行列。

然而,这场运动和这个新词对维护禁酒法全然无济于事。美国国会终于在1933年被迫废除《第十八号修正案》,酒在美国又恢复了它的合法地位,scofflaw也随之被人们渐渐遗忘了。

直至近几年,scofflaw在美国报刊上才再度出现。纽约市一位名叫John Murtagh的交通法庭法官(traffic court judge)用scofflaw 一词来形容那些把车子停放在“禁止停车处”而又拒绝按传票交罚金的人,从而把这一几乎被遗弃的词又带回到美国人日常生活之中。scofflaw的词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当年用来指违反禁酒法者,而今天亦可用以指违反交通规则者及其他各种违犯法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