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lbatross(信天翁):诗歌《古舟子咏》中挂在水手脖子上的信天翁

英语单词albatross本意是“信天翁”,是一种白色的大型海鸟,其拼写与拉丁语albus(白色的)有关。多年以来,水手们把在大海上看到信天翁看作是好运的兆头。不过,这个单词还常用来比喻“沉重的负担”,这得归功于18世纪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的著名诗歌《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在这首诗歌中,柯勒律治讲述道,一个水手在船上射落了一只信天翁,结果给这艘船带来了厄运。

因此,其他水手强迫他把信天翁的尸体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以此表示杀害信天翁的只有他一人,与其他水手无关。然而,死神并没有放过其他人。船上所有水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最后,眼看着船上的人几乎全部死光时,杀死信天翁的水手终于开始真心忏悔自己的罪行。当他跪下低头祈祷时,信天翁的尸体自动从他脖子滑落,他也因此终于卸下了一直折磨自己的重负。从此以后,随着这首诗歌的广泛流传,英语单词albatross的比喻含义“沉重的负担”也得以广泛流传。

albatross:['ælbətrɒs]n.信天翁,沉重的负担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lbatross 词源,albatross 含义。

maverick(特立独行者):特立独行的牧场主马华力

在19世纪的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位名叫山姆•马华力(Samuel Maverick)的牧场主,被当地人看作是特立独行者。按照当时的习俗,牧场上的牛、马等牲畜都要打上本牧场的烙印,这样牲畜丢失后,人们根据身上的烙印就能识别是哪家牧场的牲畜。但这位马华力却偏偏不肯按照惯例给牲畜打上烙印。不过这样也好,以后凡是见到身上没有烙印的牲畜,大家就知道是马华力家牧场的了。马华力也因为此事而出名。

不过,据历史学家考证,当年马华力不愿给牲畜打烙印并非出自特立独行考虑,而是对放牧之事缺乏兴趣。因为这位马华力在历史上扮演的更重要角色是一名律师和政治家。当时的德克萨斯州还属于墨西哥,正在争取独立。马华力积极参加了德克萨斯独立革命,亲自率领部队冲锋陷阵,击败了墨西哥军队,参加了墨西哥军队的投降仪式,并成为《德克萨斯独立宣言》的签署者之一。

不管怎样,马华力在美国历史上成了特立独行的典型。他的姓氏Maverick也因此青史留名,成为了“特立独行者”的代名词。美国NBA联盟中,德州达拉斯小牛队的英文名就是Dalas Maverick,表达的就是这种叛逆不羁、特立独行的精神,译为“达拉斯特立独行队”可能更精确。著名电影“壮志凌云”中,汤姆·克鲁斯所饰演的主角的代号就是maverick(独行侠),正好契合他的性格特征。

maverick:['mæv(ə)rɪk] n.特立独行者,独行侠;没打烙印的牲畜adj.特立独行的,不按常规的;未打烙印的(牲畜)

Ellis island:埃利斯岛(美国纽约市附近的小岛,前移民检查站)

以其18世纪岛主Samuel Ellis命名的一小岛,后卖给纽约州政府用做移民检查站。

maverick:特立独行的人

来自美国19世纪德克萨斯农场主Samuel Maverick,在当时其它农场主都会给自己的牲畜打上记号,只有Mavericks例外,因此,就由其名字引申词义特立独行。但据说他不给牲畜打记号的原因是,既然别人都有记号,那么所有没记号的牛都是他的。

satellite:卫星.卫星国

在科学发达的当今世界人们对satellite 一词一般是不会感到陌生的,因为它在报刊上频频露面,在广播中和电视上时时让人感到它的存在。然而,对它的来源和过去就未必有很多人知晓丁。

  satellite是直接从法语借来的,而法语词则源自拉丁语satelles‘attendant,guard’(侍从,侍卫)。16世纪时当它来到英语之时,也用于此义,但当时还不通用。直到18世纪中期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都还没有把它收录在他编的《英语辞典》(1755)中。satellite的词义在1 7世纪发生了变化。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 1630)用拉丁词satetles的复数形式saiellites喻指刚发现不久的绕着木星运转的小天体即卫星,因为他认为这些卫星正像一直守候在重要人物周围的侍从和护卫。英语把这一新义借了过来。 1957年10月4日当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satellite又很自然地被用以喻指“人造卫星”。此后,satellite的词义进一步引申为“卫星国”、“卫星城镇”、“卫星社区”等义。

ignore:不理,忽视

从表面上看,ignore一词是源自旧时法律用语ignoramus。ignoramus原为拉丁语,含有“驳回”之意。假若大陪审团在诉状背后写下ignoramus,法院就可置之不理。据此,ignore被赋予“不理”、“忽视”及“驳回”等义。严格地说,ignore连同ignoramus都源于拉丁语ignorare‘not to know’。 ignore一出现就受到英国化学家玻意耳(Robert Boyle,1627 -1691)的青睐,他用该词用得非常频繁。然而,直至19世纪ignore还在遭到迂腐文人的蔑视和排斥。词典编纂者约翰逊( Samuel Johnson,1709 - 17 84)在他所编的《英语辞典》中谈及该词时这样写道:“This word Boyle endeavoured to introduce,but it has not been received.”(虽然玻意耳力图引进该词,但迄今未获承认。)

hitchhike:免费搭乘他人便车   

该词系由hitch(拴住,套马)与hike(徒步旅行)二词复合而成,原由两人轮流骑一马的旅行:一人先骑上一程,然后下马,将马拴(hitch)在一棵树上或柱子上,留待另一人来骑,而自己则转为步行(hike),第二个人来到拴马处,骑上马直至赶上他的朋友。这种旅行方式在旧时曾被广为采用,通常叫做riding and tying(骑骑拴拴)。1737年英国作家、辞书编纂者约翰逊( Samuel Johnson,1709 - 1784)和演员、戏剧家加里克(David Garrick,1717 - 1779)结伴从利奇菲尔德( Lichfield)去伦敦旅行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当然他们不是最先也不是最后用这种方式旅行的人。到了20世纪30年代hitchhike一词在美国英语中开始被引申用来表示“免费搭乘他人便车”,因为这种旅行恰如两人轮流骑一马的旅行,往往是乘了又下,下了又乘,如此反复数次,才能抵达目的地。

henpecked:惧内的,怕老婆的  

根据美国动物学家阿利(W. C. Allee,1885 - 1955)的研究,雌禽之间的所谓pecking order(长幼尊卑的次序)有一定的型式:最长的或最凶的可啄次长的或次凶的,次长的或次凶的则可啄幼小的或一般的,依此类推。虽然在鸡群中母鸡很少啄公鸡,因公鸡为鸡群之首。但在17世纪时人们普遍认为母鸡常常啄级别比它低的小公鸡的毛。于是有人将专横的妻子与好斗的母鸡相比拟,造出了henpecked一词,以此表示“常受老婆责骂的”或“怕老婆的”。英国诗人勃特勒(Samuel Butler,1612 - 1680)是第一个给该词下定义的人。桂冠诗人德莱顿(John Dryden,1631- 1700)诉苦说,他常受老婆的气,用了henpecked一词。作家斯梯尔(Richard Steele,1672 - 1729)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戏谑地称作the undoubted head of the Sect of the Henpecked(惧内者的当然领袖)。诗人拜伦(G. G. Byron,1788 - 1824)在《唐璜》(Don Juan)一书中写下了如下名句:“But- oh! ye lords of ladies intellectual, /Inform us truly, have they not henpeck'd you all.”

grapevine:小道消息

grapevine本意是“葡萄滕”,也可作“谣言”或“小道新闻”解。两个词义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追根溯源,grapevine产生新义恐怕要首先归因于电报发明家奠尔斯(Samuel Morse,1791 - 1872)。莫尔斯原是画家,后来改行,立志从事电报的发明研究。为了完成用电传递信息的伟大使命,他耗费了整整10年心血才把电报研制成功。1844年5月24日奠尔斯从华盛顿向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发出电文,结果试验获得极大成功。这是人类首次进行的长途电报通讯。电报诞生后,美国各地纷纷建立起电报线路。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技术低劣,所架电线多半七歪八扭。有人遂以grapevine(葡萄滕)喻之。于是出现了短语by the grapevine,意思是“用电线(通讯)”。

  许多词源学家认为,若不是发生了始于1861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上述短语过不多久就会消失。战争爆发后,军事指挥官开始用电报传递战报。与此同时,怪事也随之发生。除了真实报道外,各种流言蜚语也不胫而走,致使人们真伪难辨。于是人们相信各地都存在着grapevine telegraphs(传递消息的秘密途径)。匿迹一时的短语by the grapevine也再度活跃起来。不过,此时该短语中的grapevine已经获得与grapevine telegraph相同的含义,即“传递消息的秘密渠道”。嗣后,grapevine的词义进而引申为“小道消息”。

  

explode:爆炸,感情的迸发   

古罗马人在观看演出时,如果不喜欢的话,就会发嘘声喝倒彩,把表演者轰下台。用拉丁语来说,“把(演员、歌手等)轰下台”就是explodere,它由前缀ex-‘out’和动词plaudere‘clap’(拍手喝彩)即applaud,plaudit二词的词源组合而成。英语explode一词即源于该拉丁词,所以原先也用丁此义,而且一直沿用到17世纪。我们从当时评论家的评论中还可找出像They exploded him off the stage这样的句子。explode的今义“(使)爆炸”始用于18世纪。在英国词典编纂家贝利(Nathan Bailey,? - 1742)和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所编词典里尚未见explode这一词条注有此义。第一个被《牛津英语词典》引用的例子是美国政治家莫里斯(Gouverneur Morris,1752 - 1816)在1790年说的一句话:All Europe is like a mine ready to explode.(整个欧洲就像是一座随时要爆炸的矿井。)

bonfire:营火,篝火.(为销毁垃圾而燃的)火堆

bonfire在中世纪英语原作banefyre,相当于bonefire,bane是bone(骨)在苏格兰方言的拼写异体。因此我们可以说bonfire的第一成分原为bone。bonefire这一拼写形式一直到18世纪还见诸使用。bonfire不是指“篝火”或“营火”吗?与bone又有什么联系呢?在14世纪时篝火是名符其实的fire of bones,因为当时是用兽骨来当柴烧的。bonfire除用以取暖、烤东西之外,也用以烧异教徒和焚化尸体,故一度也指火葬柴堆(funeral pyre)。到了16世纪该词的形式演变为bonfire,词义也扩展为“篝火”或“营火”,开始带有节日和欢乐的含义。按英格兰与苏格兰某些地方的习俗,人们在某些节日里,如6月24日圣约翰节(St. John’s Day)和11月5日盖伊·福克斯日(Guy Fawkes Day),总要燃起bonfire以示庆祝。所谓Bonfire Night(篝火之夜)指的就是11月5日。

bone的词源是古英语ban,bonfire中的bon只是它的一种变体,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是来源于法语bon‘good’(好)。这或许是受了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在1755年出版的《英语辞典》中对该词所作释义的影响。

bluestocking:女学者,女才子

从结构上来看,bluestocking是个复合词,意指“女学者”或“女才子”。按字面意思讲,bluestocking是“蓝色长袜”。以“蓝色长袜”喻指“女学者”,确乎有点儿别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得探究一下这个词的来历。

  1400年在威尼斯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其成员,不分男女,皆穿蓝色长袜。1590年在巴黎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的会社,其会员也穿起蓝色长袜。18世纪中期,在伦敦一般的俱乐部里或社交聚会上,人们聚在一起不是吃喝玩乐,就是谈天说地。1750年贵妇Elizabeth Montagu夫人在她宅第设立了一个俱乐部。该俱乐部一反当时的风气,男女成员相聚,不作空洞无聊的闲谈,而代之以书刊评论和文化讨论。他们衣着朴素,不趋时尚,以此表示清高脱俗。Montagu夫人还常常邀请著名文人来参加这一类似于巴黎沙龙的聚会,如Samuel Johnson,David Garrick,Horace Walpole等皆为座上客。有一次她邀请学问渊博的植物学家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她的晚会。起初Stillingfleet因无合适礼服和一般绅士惯常穿的黑色长丝袜,谢绝了她的邀请。据日记作家Fanny Burney后来忆述说,Montagu夫人告诉Stillingfleet可以穿他平时穿的普通衣服和普通蓝色毛绒蓝色长袜( bluestocking)前往。伦敦上流社会的“正统”人士对他的穿着很不为然,给他取了绰号,称他为Bluestockings,一位名叫Buscawen(一作Boscawan)的海军上将把该俱乐部称作Bluestocking Society(蓝袜社)。有人索性把这群贵族妇女称作bluestockings。嗣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bluestocking常用来嘲讽那些附庸风雅的妇女或那种自视博学多才而貌不惊人的女子。

anticlimax:突降法   

据认为,该词系英国作家、词典编纂者约翰逊( Samuel Johnson,1709 - 1784)所创,至少他是记录该词的第一人。从构词法看,anticlimax系climax(顶点,高潮)加上前缀anti-构成,而其中climax源于希腊语,klimax‘ladder’(梯子)。anticlimax指从有重大意义的精彩内容突然转入平淡或荒谬内容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译作“突降法”。

anagram:变位词

变换一个词(或短语)的字母顺序构成的词(或短语)英语就叫anagram,汉语可译作“变位词”,如由north构成的thorn,由live构成的evil。后一例略不同于前一例,是颠倒字母顺序而成的,不妨称之为“回文词”。 anagram一词源自希腊语anagrammatizein,拉丁语anagramma(ana-‘back-wards’+gramma‘letter’)。据说此法为犹太人所发明,也有人认为是纪元前3世纪末的古希腊诗人利科夫龙( Lycophron)所发明。作为一种文字游戏,它在古代就已盛行,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善于采用此法。中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地,19世纪盛行于英国。英国作家勃特勒( Samuel Butler,1835 - 1902)的乌托邦游记小说Erewhon的书名就是变换nowhere的字母位置所构成,书中有一部落叫Sumarongi则是由ignoramus(浑强无知的人)例拼而成。英语有许多互为anagram的成对词,最长的由16个字母组成,如conservationist和conversationist。

aboveboard:公开的(地).正大光明的(地)

aboveboard原作above board。旧时board有“桌子”之意,above board若按字面义则可作“在桌面上”解。18世纪英国作家、评论家、辞书编纂者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1784)曾在他所编的《英语词典》中指出此语的出处。在赌博中一些赌徒为了换牌作弊,常将双手放在桌子下面,即便无心,亦未免可疑,但若把手放在桌上(above board)则无所施其伎,亦无欺诈之嫌。可见above board原系牌桌用语。约翰逊将之释义为“公开的(地)”“不使诈或不耍诡计”。aboveboard始用于16世纪。从那时起,400多年来一直历久不衰,形和义都无甚变化。近年来出版的一些辞书多将aboveboard合二而一,把aboveboard作为一个独立词条,不再列于board名下。它既用作形容词,又用作副词,作“公开的(地)”“光明正大的(地)”“诚实的(地)”等义解。在用作表语时,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和open连用,作open and aboveboard。

spick-and-span:崭新的,极整洁的,极干净的

该词远在莎士比亚时代以前就已出现了。最初它只是造船工人的一个常用语。spick即spike之异体,意为nail(钉子),而span则意为chip/shaving(木片,屑片)。造船工人说一艘船是新的往往爱用spick and span new 一语来表示,意即船上的每颗钉子(spick)和每块木片(span)无一不是崭新的。此语缩略为spickand Span或spick-and-span以后仍保留了原来的含义“崭新的”,但似乎更常作“极干净的”、“极整洁的”等义解,使用范围也逐渐地由船只扩及到其它物体。实际上,早在13世纪时它的原始形式是span-new(新如削屑的,全新的)。在16世纪后半期span-new受了荷兰语spiksplinter niew(相当于英语spike-splinter new)的影响,在前边添加了spick 一词使其同span形成头韵,从而扩展为spick and span new,并在随后又缩约为spick-and-span的。

  spick-and-span一般只作为非正式用语使用。18世纪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在编纂《英文词典》时注意到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 - 1745)等名作家也使用了这个词,很是恼怒。尽管他把它收录了,但却标之为粗俗词(low word)。由于该词念起来顺口,有一种颇为畅销的家用去污剂曾用它来做商品名,但却拼作Spic-and-Span,所以该词有时亦作spic-and-span。

coconut:椰子

coconut(椰子)这种水果的底部有三个小洞,很象一张怪脸:两只眼睛,一张嘴。Coco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意思是“怪相”、“鬼脸”。Coconut的字面含义则是“鬼脸三角壳果”。

Coconut又写做cocoanut,这倒不是因为它与cocoa(可可)有什么关系,而是由于英国辞典编纂家Dr. Samuel Johnson(1709——1784)的笔误,以致以讹传讹,流传至今。

woman:妇女

妇女何以在英语中作woman,向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1576年英国诗人、剧作家盖斯科因(George Gascoinge, 1525-1577)认为,woman一词系由woe-man演变而来,因为女人往往是男人苦恼(woe)之源。1619年英国一位游记和探险作品的编纂者珀切斯(Samuel Purchas, 1577-1626)说,woman即womb-man(有子宫的人),mother之古英语形式modor亦有子宫之意。

其实,woman源于古英语wīfmann,其中wīf意为wife或female,现代英语的wife即由此演化而来,而mann则意为human being,即是现代英语的man,换言之,man原本乃是中性词,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到了中古英语时期,wīfmann因其中f受m的同化而演变为wimman,复数形式作wimmen。这很可能是当今英语中woman的复数形式women读作/ˈwɪmɪn/的原因。

tip:小费

英语中有三个拼作tip的同形异义词,其中之一作“小费”解。关于这个tip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据说在英国文学家、词典编纂家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生活在那个时代,在英国咖啡馆桌上都放有一个硬币箱(coin box),箱上有TO INSURE PROMPTNESS 字样,意思是“保证服务迅速”。有人认为这是在暗示顾客要服务快就得给小费。tip 一词最初可能就是这三个词的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词。可是,一些词源学家对此说法很不以为然,因为小费通常总是在服务之后而不是在服务之前给的。有的人认为tip来源于荷兰语 tippen 'tap'(轻拍),最初表示放硬币在桌上发出的声响。也有的认为tip乃源自拉丁语的stipend (薪金)一词之讹用。

plimsoll:橡皮底帆布鞋

plimsoll 橡皮底帆布鞋

源于人名。应该议院在议员和社会改革家Samuel Plimsoll(1824-1898)的倡议下于1875年通过商业航运法,规定凡货船均须在船身上标明载重线标志,以表明船只安全载重的最大吃水深度。翌年该法规开始实施,船只载重线标志就以此人的姓氏命名为Plimsoll mark或Plimsoll line。20世纪英国生产的一种橡皮底帆布鞋因其底线形似Plimsoll line,故被称作plimsoll。Plimsoll有时也拼作plimsole,则是因为人们常常把该词和意为“鞋底”的sole一词相联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