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hippocampus(海马):希腊神话中的马头鱼尾怪

马头鱼尾怪(hippocamp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海中怪兽,它上半身是马,下半身是鱼或海豚。英语单词hippocampus来自希腊语hippokampus,由hippo(马)和kampus(一种海中怪物)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像马的海中怪物”。

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荷马曾描述波塞冬由黄铜蹄子的马拉着在海面上奔驰的场景。在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帝国时,拉马车的变成了马头鱼尾怪,在之后的许多艺术作品中,马头鱼尾怪和波塞冬一起出现的形象屡见不鲜。

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公共浴场都有马头鱼尾怪的镶嵌画。在文艺复兴时期,马头鱼尾怪常被用作纹章的一个要素。海事相关组织及个人尤常用到。罗马的著名景点、修建于18世纪的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又名“许愿池”)里就有海神驾着马头鱼尾怪战车的雕像。

小型海洋动物海马(sea horse)的拉丁正式名称就是hippocampus,因为它头部像马,下半身像鱼。

hippocampus:[,hɪpə(ʊ)'kæmpəs] n.海马,马头鱼尾怪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ippocampus 词源,hippocampus 含义。

canter(慢跑):英国基督教教圣地坎特伯雷

canter 是骑马时中介乎小跑(trot)与 gallop(疾驰)之间的步法,一般译为“慢跑” 。 该词由 Canterbury gallop 或 Canterbury trot/pace 一语缩略而来。Canterbury(坎特伯雷)是英国的基督教圣地。公元597年,传教士奥古斯丁受教皇委派,从罗马赴英国传教。他在40名修士的伴随下,来到作为撒克逊人肯特王国的坎特伯雷。当时的肯特国王是个异教徒,但王后原是法兰克公主,信仰基督教。在王后的帮助下,奥古斯丁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成为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并把基督教传播到整个英格兰。因此,在英格兰,坎特伯雷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基督教信仰的摇篮。

16世纪中期,宗教改革的浪潮席卷欧洲。英国教会也向天主教开火,断绝了与罗马教廷的一切关系,改称英国国教,又叫圣公会。它的首任主教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英王的加冕礼就由他主持。这位大主教还拥有管辖29个主教区的权力。这样,作为大主教驻地,坎特伯雷就成了英国的宗教首都。

公元1170年,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Thomas Becket)因为与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不和而被国王的四位骑士杀死。半世纪后,英国国王亨利三世为贝克特平反,特意在坎特伯雷大教堂为贝克特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圣堂。后来的朝圣者前往坎特伯雷朝拜贝克特的圣堂,在接近圣地时都会放慢速度,让坐骑慢跑。后人就把骑马时的这种步法叫做Canterbury gallop /trot/pace,后来被缩略为Canterbury,到了18世纪又进一步缩略为canter。

canter: ['kæntə] n.(马)慢跑,流浪汉vt.使慢跑vi.慢跑

frankfurter(热狗肠):盛产香肠的德国法兰克福市

德国的香肠非常有名,其中德国城市法兰克福所盛产的一种小香肠更是驰名全球。在英语中这种法兰克福小香肠叫做frankfurter,来自法兰克福的名字Frankfurt。美国人最常吃的“热狗”(hotdog)中所夹的小香肠在传统上就是法兰克福小香肠。

frankfurter:['fræŋkfɜːtə] n.法兰克福香肠,热狗肠

bellicose(好战的):罗马神话中的战争女神贝罗纳

贝罗纳(Bellona)是罗马神话中的女战神,是战神马尔斯(Mars)的妻子,和战神一样代表了战争的残忍和血腥,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但在罗马神话中地位远远高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经常与战神相提并论。她的外号是“城市毁灭者”,常常与战神的两个儿子以及纷争女神一道,与战神一起驰骋战场。

英语词根bel-就源自贝罗纳的名字Bellona,构成了众多与战争相关的词。

bellicose:['belɪkəʊs] adj.好战的

rebel:['reb(ə)l] vi.反叛,造反adj.反叛的,造反的n.反叛者,叛徒

belligerent:[bə'lɪdʒ(ə)r(ə)nt] adj.交战的,交战国的,好战的n.交战国

cavort:腾跃

发音释义:[kə'vɔːt] vi.(马)腾跃;(骑马)腾跃;欢跃;嬉闹

词源解释:来自18世纪末期的美式英语cauvaut,后者可能来自法语curvet(马的腾跃,来自curve(曲线)),或由前缀cau+vault(拱形、跳跃)构成。

cavort的本意是马的腾跃,但实际上经常用于比喻,表示“欢乐地玩乐、嬉闹”。我们中文习惯说“雀跃”,美国人却喜欢说“马跃”(cavort),这就是所谓“文化差异”吧。

词组习语:cavort about(嬉闹);cavort with sb.(与某人鬼混);cavort in the surf(驰骋波浪之间)

bellicose:好战的

发音释义:['belɪkəʊs] adj. 好战的;好斗的

结构分析:bellicose = bell(战争)+ic(形容词后缀) + ose(形容词后缀,富于、具有…性质)→好战的

词源解释:bell←拉丁语bellum(战争)←古罗马神话战争女神Bellona

同源词:rebel(反叛);belligerent(交战的)

贝罗纳(Bellona)是罗马神话中的女战神,是战神马尔斯(Mars)的妻子,和战神一样代表了战争的残忍和血腥,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但在罗马神话中地位远远高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经常与战神相提并论。她的外号是“城市毁灭者”,常常与战神的两个儿子以及纷争女神一道,与战神一起驰骋战场。

助记窍门:bellicose→谐音“被你磕死”→动不动就跟人死磕→好斗的;bellicose = belli(belly,腹部)+cose(谐音“口子”)→腹部好多口子、伤疤→好斗的

careen:将船倾斜,疾驰

本义将船倾斜,将龙骨外露进行修补,来自拉丁词carina, 龙骨,词源同hard. 后受career影响,词义主要用于疾驰。

career:疾驰,职业

来自词根cur, 跑,词源同car, current. 原指路程,驰骋,后用于职业。

flab:松弛的肌肉

逆构自flabby, 松驰的。

flaccid:肥胖的,松弛的

来自辅音丛fl, 扑腾,拍打,拟声词。用来形容肌肉扑腾晃动的,松驰的。

wallop:猛击

来自短语well leap,快跑,奔驰,该词义见其拼写异体词gallop,由快跑引申词义溅水的声音,猛击。

bel-(战争):罗马神话中的战争女神贝罗纳   

贝罗纳(Bellona)是罗马神话中的女战神,是战神马尔斯(Mars)的妻子,和战神一样代表了战争的残忍和血腥,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但在罗马神话中地位远远高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经常与战神相提并论。她的外号是“城市毁灭者”,常常与战神的两个儿子以及纷争女神一道与战神一起驰骋战场。

  英语词根bel-就源自贝罗纳的名字Bellona,构成了众多与战争相关的词。

  bel-:战争

  bellicose:['belɪkəʊs] adj.好战的

  rebel:['reb(ə)l] vi.反叛,造反adj.反叛的,造反的n.反叛者,叛徒

  belligerent:[bə'lɪdʒ(ə)r(ə)nt] adj.交战的,交战国的,好战的n.交战国

hurtle:飞驰,猛冲

来自hurt古义,冲,撞,-le,表反复。引申词义飞驰,猛冲。

jaywalker: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人

该词源于美国,始用于1917年,系由jay(乡巴佬)和walker(步行者)二词复合而成。jay是13世纪时借用古法语,原指“松鸦”,一种多见于美洲大陆的鸟。这种鸟仪态鲁莽,性喜喧闹。在20世纪的美国俚语中,jay是一个流行词语,喻指“乡巴佬”、“无经验的人”。据认为,这一词义很可能是和该鸟特性或是和另一俚语词jay-head(笨蛋)相联系而产生的。乡下人初次进城,面对马路上穿梭来往、飞驰而过的车辆或许会感到害怕,可是他们往往无视交通规则,乱穿马路,于是美国人就杜撰了jaywalker一词来指“不遵守交通规则(信号)而乱穿马路的人”。由于其结构简单易记,jaywalker很快就在英语中站稳脚跟,并且取得标准语的身份。jaywalk是它的动词形式,表示“乱穿马路”。

jabberwocky:胡言乱语,颠三倒四无意义的文章

英国作家卡罗尔( Lewis Carroll,1832 - 1898)所造,原为他所写童话《镜中世界》(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1871)中一首28行的诗的篇名。诗文似乎颠三倒四、毫无意义,实为荒诞诗体之首创,故jabberwocky一词现常被用以指“胡言乱语”、“颠三倒四无意义的文章”。作家在诗文中所造的词有好几个先后被收录到英语辞书中,如由gallop(奔驰)和triumph(凯旋)缩合而成的galumph(得意扬扬连跑带跳的行进);由chuckle(抿着嘴暗笑)和snort(高声大笑)缩合而成的chortle(咯咯地欢笑),疑由fair(晴朗的),fabulous(传说的),joyous(快乐的)三词缩合而成的frabjous(十分愉快的,极糟的),还有bandersnatch(骇人的怪物)等。

canter:慢跑

canter乃介乎trot(小跑)与gallop(疾驰)之间的(马的)步法,一般释义为“慢跑”。该词系由Canterbury gallop或Canterbury trot/pace一语缩略而来。Canterbury在中世纪时曾是宗教朝圣地。英国诗人乔曳(Geoffrey Chaucer,1342 - 1400)在其名著《坎特柏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描述朝圣者前往Canterbury朝拜殉教圣人T.贝克特(Saint Thomas a Becket)的圣堂,在他们沿着肯特古道(Old Kent Road)行近朝圣地时都制约自己的坐骑慢行。后人就把马的这种悠闲平稳的慢行步法叫做Canterbury gallop/trot/pace。以后反复的使用使该短语的第二成分脱落了,留下的成分Canterbury仍含整个短语的意义。到了18世纪Canterbury又进一步缩略为canter,使我们今天忘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bikini:比基尼泳装

Bikini原为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最北端的比基尼岛,1946年起美国曾在此多次进行核武器试验。1947年,在法国的里维拉海滩推出一种空前暴露的两片、三点式女泳装,其轰动效应不亚于年前比基尼岛上撼天动地的一通爆响,于是好事者便以bikini作为这种服装名。不过,此词单纯解作三点式泳装并不全面,因为它也是西方太太小姐们进行日光浴的时髦着装,并作为新潮健美女装驰名于世;同时bikini也可指“男式超短泳裤”或“超短内裤”。

zipper:拉链

“拉链”在英语中通称zipper,在美国英语中尤为常用。从构词上来看,zipper系zip加后缀-er而成(按词缀法规则,辅音字母p须双写),其中zip原为拟声词,模拟的是子弹的尖啸声或布匹的撕裂声,它始见于1875年左右。1893年美国芝加哥人Whitcomb Judson(一说Whitman L. Judson)发明拉链时,并不以zipper命名,而是称之为clasp locker。1913年Gideon Sundback对拉链作了改进,并改称hookless slide fastener。

1913年(一说1915年),古德里奇公司(B. F. Goodrich Company)一位决策人观看该公司生产的长统靴,试了试靴上的拉链,觉得拉开闭合十分便当,高兴地说了一句“Zip'er up!”zipper一词就这样问世了。起初,zipper只是作为该公司出产的长统靴和套鞋的注册商标而驰名,首字母总是大写。天长日久,zipper就渐渐地取代了slide fastener,并且跻身于英语词汇之列。尽管在英国英语中拉链亦有zip和zip-fastener之称,然而由于zipper较为顺口悦耳,终于在竞争中占了上风。

Bellona:罗马神话中的女战神贝罗纳

贝罗纳(Bellona, 又译为柏洛娜或贝娄娜)是罗马神话中的女战神,是战神马尔斯(Mars)的妻子,和战神一样代表了战争的残忍和血腥,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Enyo),但在罗马神话中地位远远高于希腊神话中的厄倪俄,经常与战神相提并论。她的外号是“城市毁灭者”,常常与战神的两个儿子以及纷争女神一道与战神一起驰骋战场。

英语词根bel-就源自贝罗纳的名字Bellona,构成了众多与战争相关的词。

战神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做Phobos(福波斯),一个叫做Deimos(德摩斯),这哥俩的名字在希腊语中都是“惊恐、恐惧”的意思,代表了战争的恐怖。英语单词phobia就源自福波斯的希腊名字phobos,表示“恐怖”之意,还可以作为词根,用来表示各种恐惧症。

bel-:战争

bellicose:['belɪkəʊs] adj.好战的

rebel:['reb(ə)l] vi.反叛,造反adj.反叛的,造反的n.反叛者,叛徒

belligerent:[bə'lɪdʒ(ə)r(ə)nt] adj.交战的,交战国的,好战的n.交战国

phobia:['fəʊbɪə] n.恐怖,恐惧症

-phobe:……恐惧症患者

coach(教练,四轮马车):匈牙利小镇的四轮交通马车

英语单词coach一词诞生于15世纪的匈牙利,来自匈牙利语kocsi,指的是最早出现于匈牙利小镇Kocs的四轮交通马车,到现在还保持该词义,不过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后来又衍生了“长途公交车”、“旅客经济舱”等含义。不过现在该词最常用的含义却是“教练”之意。这显然是一种比喻用法,比喻教练就像马车一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到达目的地。

美国著名的奢侈品品牌Coach(蔻驰)的品牌图标就是一辆四轮马车。

coach: [kəʊtʃ] n.教练,四轮马车,长途公交车,旅客经济舱v.训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