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m(镇痛软膏):古代阿拉伯人发明的芬香药膏
古代阿拉伯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芬香植物制作芬香气味的药膏,可用来治疗外伤、缓解疼痛,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中药。这种芬香药膏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basham。这个单词经过不同途径,最终演变为英语中的balm(镇痛软膏)和balsam(香脂)两个单词。在英语中,balm一词可以用来表示很多种护肤品,如眼霜唇膏之类。
balm:[bɑm]n.香油;镇痛软膏;香峰草,香树膏
balmy:['bɑmi]adj.芬香的,温和的,止痛的
balsam:['bɔlsəm]n.香脂;凤仙花;香膏;产香脂的树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alm 词源,balm 含义。
blemish:损害…完美、瑕疵
发音释义:['blemɪʃ] vt.损害…的完美;玷污;n.瑕疵;缺陷
词源解释:blemish←古法语blemiss(使变白)←原始印欧词根bhel(发光)
blemish的原意是“使变白”,在中古英语中词义变为“损害”,14世纪后期转变为“玷污”;15世纪中期后转变为“损害其完美性”。
词组习语:blemish balm(BB霜、遮瑕霜)
助记窍门:blemish→blame(谴责)+ish(的东西)→应该谴责的东西→瑕疵、缺陷;或blemish→谐音“不能咪西(吃饭)” →脸上长了青春痘,让我烦心,不能咪西→青春痘→瑕疵、缺陷
balm:香膏
发音释义:[bɑːm] n. 香膏;镇痛软膏;香峰草,香树膏
词源解释:balm←古法语basme(香脂香膏)←拉丁语balsamum(香脂香膏)←希腊语balsamon←希伯来语basam(香脂香料)←阿拉伯语basham(香脂香料)
balm原本表示古代一种用树脂和油制成的芳香软膏,具有镇痛作用。现在常用于各种护肤产品,如lip balm(护唇膏);eye balm(眼霜);tiger balm(万金油);Blemish Balm(BB霜、皮肤修复霜);moisture balm(保湿霜)。
趣味记忆:balm = ba(扒)+l(拉)+m(抹)→“扒拉抹”→扒拉扒拉抹到皮肤上→香膏
衍生词:balmy(芳香的、温和的)
defrost:解冻
de-, 不,非,使相反。frost, 结霜,受冻。
frost:霜冻
词源同freeze, 冷,冻结。用来指霜冻。
frosted:毛面的,磨砂的,发白的头发或胡须
来自frost, 霜冻,即结霜的。引申词义如头发发白的,玻璃磨砂的等。
frosting:糖霜
来自frost, 霜冻。用来指糖霜。
hoar:灰白的,霜
来自古英语har,灰白的,老的,词源同herring,hare.引申词义霜。
hoar frost:冰霜
hoar,灰白的,frost,霜,霜冻。
Jack Frost:霜
Jack,代称,Frost,霜冻。霜的人格化名字。
hell(地狱):北欧神话中统治冥界的女神赫尔
在北欧神话中,赫尔(Hel,又译作海拉)是掌管冥界的女神,是邪神洛基与冰霜女巨人安尔伯达的小女儿,后被主神奥丁贬到黑暗的阴间作了冥界女王。赫尔所统治的冥界被称为“海姆冥界”(Helheim),意思就是“赫尔的家”。北欧人认为海姆冥界位于世界的最底层,须在极北的寒冷黑暗之地走上九天九夜的崎岖道路方能到达。北欧人通常在死者脚上穿一双特别坚固的靴子,因为到冥国的九天九夜的崎岖道路须得有一双好靴子才能对付。这靴子特名为“赫尔靴”。
英语单词hell就来源于女神赫尔及其统治的海姆冥界的名称,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阴曹地府。在基督教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认为不管好人还是坏人,死后统统进入hell。基督教传入欧洲后,英国的基督徒便将hell等同于基督教中所说的“地狱”了,成为了恶人死后才去的地方,而好人则去了天堂(heaven)。
hell:[hel] n.地狱
laurel:月桂树,殊荣
laurel汉语作“月桂树”,源于拉丁语laurus,人们常用它来喻指“荣誉”或“殊荣”。关于laurel这一象征意义的由来,流传着一则古罗马神话故事。
有一天太阳神阿波罗( Apollo)出言不逊激怒了爱神丘比特(Cupid.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Eros)。丘比特便把一支点燃爱情烈焰的金箭射进阿波罗的骨髓,同时又以一支熄灭爱情之火的铅箭射在河神佩纽斯( Peneus)之女达佛涅(Daphne)的心上。顿时爱情之火在阿波罗心中熊熊燃烧。他一眼看见路过的达佛涅,便向她倾吐恋慕之情。那知达佛涅对爱情已经变得冷若冰霜。她一见阿波罗转身就跑,阿波罗在后面紧迫不舍。跑到河畔时达佛涅已是气喘吁吁,情急之下只得祈求父亲解救。刹那间达佛涅蓦地消失,在阿波罗眼前出现了一株枝繁叶茂、亭亭玉立的月桂树。阿波罗见此情景,悲恸欲绝。他把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神宙旁,并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时时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佛涅的倾慕和思念。于是月桂树成了阿波罗的圣树。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据此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凯旋而归的英雄和音乐、体育等竞赛的优胜者,以后成了欧洲一种习俗。这种冠冕英语亦称laurel,汉语作“桂冠”。英国历史上曾授予优秀诗人以“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的荣誉称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laurel当作光荣的标志,荣誉的象征。
Indian summer:晚秋的晴暖天气;小阳春;幸福安乐的晚年
直译作“印第安之夏”,其实是指“深秋初冬的一段轻暖天气”,相当于中国的“小阳春”,有时也指“幸福安乐的晚年”或“老年回春期”。这一名称为何会同“印第安”相联系呢?是因为这种天气在美国印第安人之前居住的地区较之白人居住的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来到新大陆的首批移民在第一次霜冻时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冬,印第安人看到之后叫他们别急,告诉他们这期间还会出现一个晴暖天气。事实果然如此,于是移民就称之为“印第安之夏”。在这方面印第安人也有自己的传说。北方神纳纳勃珠(Nanahbozhoo)住在北极,每到冬天他便要冬眠。在入眠之前,他总要点燃他那巨大的烟斗,抽上好多天烟。从他烟斗上冉冉升起的这股烟使大地烟雾弥漫,使天气变得温暖舒适,这就是美丽的印第安之夏。
sunburst:雨过天晴,云开见日
sun,太阳,burst,冲开。 suncream 防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