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ead(珠子):中世纪时基督教徒的念珠祈祷法

英语中,单词bead一般译为“珠子”,但单词beadsman指的却是“乞丐,祈祷者”。这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原来,单词bead的本意就是“祈祷”,与单词bid(吩咐、出价)同源。单词bead的含义从“祈祷”转变为“珠子”,与中世纪时基督教徒的念珠祈祷法有关。所谓念珠祈祷法,是指在祈祷时用念珠在计算次数,每祈祷一次就拨动一粒念珠。在很多宗教中都可以见到这种祈祷方法,如佛教中的佛珠。正因为受这种念珠祈祷法的影响,单词bead的含义从“祈祷”慢慢转变为“祈祷时所用的念珠”,进而泛化为一般的珠子,甚至是水滴。在现代英语中,bead的原意“祈祷”已经不见踪影,但在单词beadsman中依然保留。beadsman指的是受雇为人祈祷的人,通常是乞丐。

bead: [biːd] n.珠子,念珠,滴vt.用珠子装饰vi.变成珠状

beadsman:['biːdzmən] n.祈祷者,乞丐,受雇祈祷者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ead 词源,bead 含义。

infantry(步兵):与骑兵相比,步兵的作战经验相当于婴儿

英语单词infantry(步兵)与infant(婴儿)的拼写非常接近,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呢?原来,它们都来自拉丁语infantem,而infantem是infans的名词。infans由in(不)+fans(说话)组成,意思是不能说话,所以infantem指的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infant(婴儿)直接来自infantem,而infantry(步兵)来自infantem所衍生的infante(新手)。因为步兵是战场上的新手,所以被称为infante,继而经由西班牙语infanteria、法语infantrie演变为英语单词infantry。

为什么“步兵”是“新手”呢?这得从古代西方的军队结构说起。在中世纪的欧洲,军队一般只包括两个兵种:步兵和骑兵。其中,骑兵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步兵。因为骑兵需要马匹以及各种装备,骑士需要专业训练,通常只有贵族才能充当骑士。当时还没有兵役和常备军制度,打仗时都是临时征兵的。军队中,只有骑士是打小就接受专业的军事训练的,算是职业军人。而步兵通常都是从平民中临时征募的,只在作战前接受短期的军事训练,所以战斗经验远远逊于骑兵。与骑兵相比,步兵在战场上简直就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完全依赖指挥官的指挥。

infantry:['ɪnf(ə)ntrɪ] n.步兵。记:infant婴儿+ry→像婴儿般幼稚的兵种→步兵

infant: ['ɪnf(ə)nt]n.婴儿,幼儿,未成年人adj.婴幼的,幼稚的

doughnut(甜甜圈):油炸面团做成的食物

英语单词doughnut常常被翻译为“甜甜圈”,因为它通常是环形的。这个单词由dough(面团)和nut(坚果)组成,字面含义就是“面团做成的坚果”。为什么是这样呢?原来,最早的doughnut的形状与现在不同,是用一小块面团裹上蜜饯等甜点,然后放到猪油中烹制而成。由于最初的形状像小果子,因为就被称为doughnut。直到19世纪后期才出现中间有洞的doughnut,但人们已经习惯doughnut这个称呼了。

doughnut:['dəʊnʌt] n.甜甜圈,炸圈饼

dough:[dəʊ] n.面团,生面团

cloak(斗篷):像钟一样的宽大外衣

英语单词cloak(斗篷)和clock(钟表)的拼写十分接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没错,其实它们是一对同源词,都来自古代北方法语cloque(钟)。斗篷跟钟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最早的斗篷其实就是一大块圆形的布,中间留一个洞。人把头从洞中穿过去,把整块布套在身体上,用来保暖。这块圆布套在人身上是不是像一座钟?所以人们就将其形象地称为cloque(钟),后来演变为英语单词cloak。

从cloak的原意就可以看出,cloak的基本特点就是无袖。与cape(披肩相比),cloak长度更长,通常覆盖全身。

cloak:[kləʊk] n.斗篷,宽大外衣

bread(面包):面包中的一块

英语单词bread(面包)和break(断、破)拼写非常接近。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呢?原来,在古英语中,bread指的不是面包,而是面包中的“一块”。a bread of loaf表示“一块面包”,其中,loaf指面包,而bread指“一块”。由于人们经常把a bread of loaf缩减为a bread,因此bread就产生了“面包”的含义。但从它的拼写上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它与break拥有相同的词源,都与“分开、切断”有关。

bread:[bred] n.面包

helio-(词根,表示太阳):希腊神话中最早的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

赫利俄斯(Helios)是希腊神话中古老的太阳神,光亮之神许珀里翁的儿子。在后世神话中,他与光明神阿波罗逐渐混为一体。传说火神赫菲斯托斯为他打造了太阳车,并铸造了金色的太阳神殿。 每天当曙光女神厄俄斯打开天门时,赫利俄斯便从东方驾着由四匹喷火神马所拉的太阳车,开始向西巡游,直到黄昏时才落入环绕大地的瀛海俄克阿诺斯的彼岸,夜间又乘坐一只金杯回到东方。

赫利俄斯在凡间有个私生子叫做法厄同(Phaeton)。有一天,法厄同向赫利俄斯哭诉,说别人不相信他是神的儿子,还辱骂他。赫利俄斯为了安慰儿子,就答应满足他的一个愿望。结果法厄同要求驾驶赫利俄斯的太阳车一天。赫利俄斯无法反悔, 只得同意。法厄同启动太阳车后,在天穹横冲直撞,距离大地越来越近,把大地几乎都烤焦了,江河湖泊的水都蒸发干了,据说非洲受害最严重,人都晒成了黑炭, 撒哈拉沙漠就是这样造成的。天神宙斯看到这种情景,暴怒之下,一个霹雳就把法厄同劈了下来。这个调皮的倒霉孩子就这样死于非命。

从赫利俄斯的名字Helios产生了词根helio,表示太阳。化学元素氦(helium)也是以赫利俄斯的名字命名。

Helios:['hi:liɔs]n.赫利俄斯

heliosis:[,hilɪ'osɪs] n.中暑,日射病。

helioscope:['hiːlɪəskəʊp] n.太阳观测镜,太阳望远镜。

heliotherapy:[,hiːlɪə(ʊ)'θerəpɪ] n.日晒疗法。

heliometer:[,hi:li'ɔmitə] n.太阳仪。

heliocentric:[,hi:liəu'sentrik] adj.日心的,日心说的。

helium:['hiːlɪəm] n.化学元素氦

hearse(灵车):教堂中悬于灵柩上方的耙形烛台

英语单词hearse(灵车)和单词rehearse(排练)的后一部分完全相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没错,它们其实拥有相同的词源。单词hearse的词源是herse,指的是农具耙子,用作动词时表示用耙子耙地。所以 rehearse的本意就是用耙子反复耙地,比喻反复练习、排练。hearse除了表示“耙子”外,还可以表示教堂中的一种灯具,用来安放蜡烛。在教堂举 行丧礼时,通常会把这种耙形灯具放在灵柩的上方。由于插上蜡烛后形状类似一把耙子,所以这种灯具也被称为hearse。后来,hearse一词又衍生出 “灵柩、灵车”的含义,原本表示“耙子”、“耙形灯具”的含义反而被人淡忘了。

hearse:[hɜːs] n.灵柩,灵车

rehearse:[rɪ'hɜːs] vt.vi.排练,预演,演习

rehearsal:[rɪ'hɜːs(ə)l] n.排练,预演,演习

quote(引用):给书中的章节编上号码

英语单词quote(引用)和quota(配额)拼写如此接近,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其实,它们拥有相同的词源。单词quote来自拉丁语quotare,本意是“用数字来区分”、“给书中章节编上号码”。而拉丁语quotare则来自拉丁词根quot,表示“多少”。当我们引用别人著作中的观点时,会在注释中标注出引用内容所在的章节编号。因此,quote一词就衍生出“附列某本书的章节编号作为注释或参考”之意,继而衍生出“按章节编号引用”、“引用”之意。

英语单词quota同样来自拉丁词根quot(多少),表示“指定的数量”、“配额”。

quote:[kwəʊt] n.引用v.引用,引证,报价

quotation:[kwə(ʊ)'teɪʃ(ə)n] n.报价,引用,引证

quota:['kwəʊtə] n.配额,定额

canvas(帆布):用大麻制成的粗帆布

英语单词canvas(帆布)和canvass(细查)的拼写只有一字之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它们来源相同,只是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它们都来自希腊语kannabis(cannabis,大麻),本意是用大麻制成的粗帆布。由于古代人用这种粗布来筛东西,所以用作动词时表示“筛”,进而衍生出“细查、细究、详细讨论”等含义,后来又衍生出“劝诱、拉选票”的含义。而用作名词时,表示“帆布”。由于油画都使用帆布,所以还可以表示“画布”。

canvas: ['kænvəs] n.帆布,画布adj.帆布的

canvass: ['kænvəs] vt.细究,彻底检查,向……拉选票vi.游说,拉选票n.细查,讨论,劝诱

cannabis:['kænəbɪs] n.印度大麻

taxi(出租车):装有自动计价器的出租汽车

英语单词taxi(出租车)与tax(税)的拼写如此接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原来,taxi是taximeter cab(装有自动计价器的出租汽车)的缩写。cab本指一种通常用于出租的轻便二轮马车,汽车发明后也可以表示出租车。而taximeter是“计价器”的意思,来自德语taxameter,由taxa(tax,charge,费用)+meter(计量器)构成。所以taxi一词原本表示“出租的、按时间或里程收费的”,除了出租车外还可以表示其他可租用的商品或服务,如taxi dancer指的是提供陪舞服务的女人。

taxi: ['tæksɪ] n.出租车vt.使滑行,用出租车送vi.乘坐出租车,打车,滑行

forum(论坛):古罗马城中的一块公共空地

在古罗马城中,在Palatine山和Capitoline山之间的一个小山谷中,在几座政府建筑之间有一块空地,这块空地就是著名的“罗马广场”(Roman Forum),在现在的罗马遗址中依然能找到。这块空地原本是一个市场,古罗马人将其称为forum,在拉丁语中是“市场、公共场所”的意思。该词来自拉丁语foris(户外),同源的单词还有forest(森林)、foreign(外国的,外乡的)。

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这块空地一直是古罗马人公共生活的中心。古罗马人在这里举行庆祝,进行选举、演讲、审判以及角斗表演。这里还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枢纽。英语单词forum就源自古罗马人对这块空地的称呼,中文一般翻译为“论坛”,其实就是公众集合活动的场所。因为讨论和交流是公众集合的主要内容,所以forum一词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公众讨论的场所。

forum:['fɔːrəm] n.论坛,讨论会,公开讨论的广场

brood:一窝、孵

发音释义:[bruːd] n.一窝v.孵;沉思

词源解释:brood←古英语brod(刚孵出的幼崽)←原始日耳曼语brod(孵)←原始印欧语bhreue(燃烧、发热)

同源词:breed(繁殖)

助记窍门:brood→形似一窝蛋,中间有两个蛋(oo),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挨着墙的蛋(b和d)。

bigot:心胸狭隘者

发音释义:['bɪgət] n.心胸狭隘的人,不能容忍不同信仰、观念的人;偏执者

bigot一词的来源尚无定论,有一种说法是,它来自法国人对诺曼人的蔑称。当时的诺曼人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喜欢使用bi god(上帝作证,相当于by god)这个词。传说第一位诺曼底公爵罗洛拒绝亲吻法国皇帝查理三世的脚时就说了bi god。因此法国人就将其作为诺曼人的绰号,拼写逐渐演变为bigot。

2012年,根据韦氏词典在线网站搜索统计,bigot一词成为年度十大热词之一,排在第三位。该词在2012年总统选举期间有关同性婚姻的新闻和论战中屡屡出现。

助记窍门:bigot→be got→被(偏见)抓住→心胸狭隘、偏执

衍生词:bigotry(偏执、顽固)

helium:氦,氦气

来自希腊语 helios, 表示太阳。

赫利俄斯( Helios )是希腊神话中古老的太阳神,光亮之神许珀里翁的儿子。在后世神话中,他与光明神阿波罗逐渐混为一体。传说火神赫菲斯托斯为他打造了太阳车,并铸造了金色的太阳神殿。 每天当曙光女神厄俄斯打开天门时,赫利俄斯便从东方驾着由四匹喷火神马所拉的太阳车,开始向西巡游,直到黄昏时才落入环绕大地的瀛海俄克阿诺斯的彼岸,夜间又乘坐一只金杯回到东方。

赫利俄斯在凡间有个私生子叫做法厄同( Phaeton )。有一天,法厄同向赫利俄斯哭诉,说别人不相信他是神的儿子,还辱骂他。赫利俄斯为了安慰儿子,就答应满足他的一个愿望。结果法厄同要求驾驶赫利俄斯的太阳车一天。赫利俄斯无法反悔, 只得同意。法厄同启动太阳车后,在天穹横冲直撞,距离大地越来越近,把大地几乎都烤焦了,江河湖泊的水都蒸发干了,据说非洲受害最严重,人都晒成了黑炭, 撒哈拉沙漠就是这样造成的。天神宙斯看到这种情景,暴怒之下,一个霹雳就把法厄同劈了下来。这个调皮的倒霉孩子就这样死于非命。

从赫利俄斯的名字 Helios 产生了词根 helio- ,表示太阳。化学元素氦( helium )也是来自赫利俄斯的名字,因这种元素发现于太阳光谱中而得名。

gossip:爱说长道短的人,闲谈

在中世纪时说一个人是gossip毫无贬抑的含义。gossip的前身是古英语复合词godsibb,源出撤克逊方言,其中god即God(上帝),而sibb则意为relative(亲属),故godsibb原义为godparent(教母或教父)。按基督教的传统习俗,婴儿在洗礼时须有教母或教父,而教父和教母不能是婴儿的亲生父母。教母或教父在洗礼仪式中乃受洗者之监护人,因上帝之故而成了受洗者的亲属,故日godsibb。到了14世纪前后,该词中的字母d开始消失,拼写形式逐渐演变成gossib,以后又进而演化为今天仍在使用的gossip。它的词义也在开始发生变化。教母或教父一般都是受洗者父母较亲密的朋友。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感兴趣的事可谈,甚至无话不谈。据此,gossip之义逐渐由“教母(父)”引申为“密友”,后来又进而引申为“爱说长道短的人”和“闲谈”等。我们从莎剧中可以看到,在莎士比亚时代该词拼写形式已作gossip。在莎翁几个不同剧中gossip用于不同的意义,如在《维洛那二绅士》用于“教母”一义,在《仲夏夜之梦》用以指“女友”,而在《错误的喜剧》中则用作动词,表示“闲谈”。

toast:烤面包片,祝酒,受祝酒的人

toast 一词源自拉丁语 tostus (烤过的)。在英语中“烤面包(片)”作toast,“祝酒”也作 toast。这两者之间有无联系呢?旧时,在英国流行一种习俗:人们饮酒时,常爱把一块放有香料的烤面包片(a piece of spiced toast)加入酒中,据说这样可酒味更美。该习俗在莎士比亚时代尤为风行,所以我们今天有 to drink a toast 的说法。

据传,昔日英国人还认为受祝酒的人的名字,尤其是自己所爱慕女人的芳名,也会像烤面包片那样使酒变得芳香甜美。这种看法可能起源于爱尔兰散文作家、评论家、剧作家斯梯尔(Richard Steel,1672-1729)在他主办的单张小品期刊《闲谈者》(The Tatler)第24期(1709年6月4日)上发表的一篇轶闻趣事,内容大意如下:查理二世在位时,一位有名的美男妇人在巴思温泉(Bath)休养。有个追求她的人为了向她献殷勤,从她站着的温泉水中舀了一杯水,当众为她的健康干杯。他在旁的一个唱半醉的朋友说,他本人倒不喜欢那水,而是喜欢泡在其中的toast,也就是泡在水中的美人。从此以后,toast 一词既用以表示“祝酒”,也常引申为“受祝酒的人”。

testicle:睾丸

testicle 来源于拉丁语testis。testis 意为“证人”或“证明”,但testicle却指“睾丸”。当testis 作为借用语直接进入英语时,它也指“睾丸”。那么,这两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古时候,希腊地区的男人宣誓或作证时,必须把一只手放在自己的睾丸上,以此表示如果说假话或作伪证就会断子绝孙。从生理的角度讲,睾丸(现在写成testicle)能够“证明”男性到底有没有生殖能力。

trench:沟渠;战壕

其词源本义是cut“切,割”,大地上的沟渠就像一道道切割的伤痕一样,纵横交错;其“侵害”义也迎刃而解。同源词:trunk(树干),枝桠都被切割分离,只剩下了树干;retrench(削减开支)就是把多余的开支切掉。trench-trunk之间有ch、k音变,如child-kid。

Korea(韩国、朝鲜):中国对朝鲜的古称“高丽”

英语中表示韩国或朝鲜的单词Korea源自中国对朝鲜的古称“高丽”。13世纪中期抵达中国的传教士鲁布鲁克首次将高丽标记为“Caule”从此以后,欧洲人曾在一段很长的时间 里用Core、Cory、Caoli、Corai等表示南北朝鲜。被人熟知的Corea首次出现在欧洲文献中 是在1571年。葡萄牙传教士维列拉在当时写给耶稣教会总长的信中表示:“在中国和日本之 间有一个叫做Corea的王国。’’

现在使用的Korea —词最初出现在1671年德国出版的《哈梅尔漂流记》当中,是在将 Corea写成德语的过程中用“K”取代了 “C”。19世纪末,美国在外交文件中连续多年使用 Korea来表示南北朝鲜。在二战中由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获胜以后,Korea这一名称就正式 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