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titanic(巨大的):希腊神话中的巨神族泰坦神

在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和大地女神盖亚一共生了六男六女共12位泰坦神(Titan,又译为“提坦神”)。这些泰坦神及其后代被称为泰坦神族。他们个个都是巨人,力大无比。最小的但也最强大的泰坦神克洛诺斯推翻老爸成为了第二代神王。后来克洛诺斯的小儿子宙斯率领哥哥姐姐造反,自立门户,被称为奥林巴斯神族。以克洛诺斯为首的泰坦神族与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巴斯神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奥林巴斯神族打败了泰坦神族。

由于泰坦神都是力大无穷的巨人,所以从他们的名字中产生了titanic(巨大的)这一单词。航海史上最出名的邮轮“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名字就来源于Titan,意思就是“巨大的”。此外,极其坚固、可耐高温、耐强酸强碱、抗腐蚀的金属钛(titanium)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Titan:['taitən]n.巨人,泰坦

titanic:[taɪ'tænɪk]adj.巨大的。n.泰坦尼克号

titanium:[taɪ'teɪnɪəm; tɪ-]n.钛元素(金属元素)

titanosaur:['taɪtənəsɔː] n.雷龙(白垩纪一种两栖食草大恐龙)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titanic 词源,titanic 含义。

juvenile(青少年):罗马神话中的青春女神尤文图斯

尤文图斯(Juventas)是罗马神话中的青春女神,是神王朱庇特和天后朱诺所生的女儿,相对应于希腊神话中宙斯和赫拉的女儿赫柏(Hebe)。尤文图斯掌管青春,拥有少女般的青春和活力,她的双耳壶中盛有的长生不老酒拥有恢复老年人 青春美貌的神力。她是诸神的斟酒官,在奥林匹斯圣山的神宴上侍候诸神,专门给他们斟酒。当凡人英雄升天成仙时,第一个出来迎接的就是青春女神。她为他们奉上神酒,使他们立刻恢复青春年少并长生不老。

尤文图斯还是青少年的守护神,所有罗马少年在即将成年之时都要前往神庙中祈求尤文图斯的庇佑。尤文图斯后来嫁给了升天成仙的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斟酒的工作交给了特洛伊王子甘尼美提斯(Ganymede)。

在文艺作品中,尤文图斯经常与一只大鹰在一起玩耍,这只大鹰其实就是朱庇特的化身。

1896年,意大利都灵市的一些中学生成立了一支足球俱乐部,起名就叫做“尤文图斯”,寓意像青春女神那样永远蓬勃向上,充满年轻活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尤文图斯队的队名的由来。可惜尤文图斯队球风沉闷保守,人们便赠了一个与其队名意思截然相反的绰号“老妇人”。

英语单词“young”(年轻的)、junior(年少的)和词根juven(年轻)都来自青春女神尤文图斯的名字Juventus。

young: [jʌŋ] n.年轻人adj.年轻的

youth:[juːθ] n.青年,青春

junior:adj.年少的,后进的,下级的,资格浅的n.年少者,晚辈,地位较低者,三年级生

juvenile: ['dʒuːvənaɪl]n.青少年adj.青少年的,幼稚的

rejuvenate: [rɪ'dʒuːvəneɪt] vi.复原,变年轻vt.使变年轻

rejuvenation: [rɪ,dʒʊvə'neiʃən]n.返老还童

rejuvenescent:[rɪ,dʒʊvɪ'nɛsənt]adj.返老还童的

fury(暴怒):罗马神话中的复仇三女神

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被其子克洛诺斯阉割时,溅出的精血使大地女神盖亚受孕,诞生了三位复仇女神。在希腊语中,她们被统称为厄里倪厄斯Erinyes(愤怒的人),在拉丁语中被统称为Furies,与拉丁语furere(愤怒)相关。她们的形象为三个身材高大的妇女,头上长着蛇发,眼中流出血泪,双肩生有翅膀,手执火把和蝮蛇鞭。她们永不停息地追逐杀人凶手,尤其是谋杀血亲的人,使他们受到良心的煎熬,直到丧失理智。为了避免激怒她们,凡人不敢直呼她们的名字,只能称她们为“温和的人”(the kindly ones)。

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回国后被妻子谋杀。他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为了替父亲报仇,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结果被复仇三女神追捕,一路逃到太阳神的神殿躲藏起来。复仇女神们来到智慧女神雅典娜面前请求裁决,雅典娜召集众法官,对俄瑞斯忒斯进行了审判。法官们投票表决相持不下。于是雅典娜投了至关重要的一票,判俄瑞斯忒斯无罪。复仇女神们不肯善罢甘休,声称这个审判将会给雅典城带来灾难。最后,雅典民众承诺要为复仇女神们建一座神庙,才使得复仇女神们放弃了复仇的想法。

英语单词fury就源自复仇女神的拉丁语名字Furies。

fury:['fjʊərɪ] n.狂怒,暴怒,激怒者

furious:['fjʊərɪəs] adj.狂怒的,激烈的,热烈兴奋的,喧闹的

January(一月):罗马神话中的双面门神雅努斯Janus

在罗马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Janus的天门神,他的头部前后有两副面孔,一副回顾过去,一副眺望未来。他在早晨打开天门,让阳光普照大地;到了晚上他关上天门,让黑夜笼罩大地。

古罗马人在正月里祭祀雅努斯,罗马的执政官也在正月的第一天就职,并向雅努斯献祭。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正月第一天定为罗马历新年的开始,用雅努斯的名字来命名第一个月,在拉丁语中拼写为Januarius(month of Janus),英语中表示“一月”的单词January,便是由拉丁语Januarius演变而来的。英语中表示“看门人”的单词Janitor也是源自Janus。

January:['dʒænjʊ(ə)rɪ] n.一月

Janus:['dʒeinəs] n.雅努斯,两面神

Janus-faced:伪善的,口是心非的,有双面孔的

janitor:['dʒænɪtə] n.看门人,门警,门房,清洁工

procrustean(强求一致的):用铁床修理人的海盗普罗克斯泰斯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残暴的强盗,叫做普罗克斯泰斯(Procrustes)。他开了一家黑店,专门抢劫过往旅人。他有两张特别的铁床,一长一短。他把个矮的人绑在长床上,强拉躯体使其与床同长;把个高的人绑在短床,用利斧砍掉伸出来的腿脚。由于他这种特别的虐待手法,被人称为“铁床匪”。后来,希腊著名英雄忒修斯在前往雅典寻父途中,遇到了铁床匪,击败了这个强盗。忒修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绑在短床上,一刀砍掉了他的下半截,为民除了一害。

在希腊语中,普罗克斯泰斯的名字叫做Prokroustes,意思是“拉长者”。在英语中,普罗克斯泰斯的名字拼写为Procrustes,常用来比喻“强求一致的人”。由其衍生的形容词procrustean表示“强求一致的”。

procrustes:[prəu'krʌsti:z] n.强求一致的人,普罗克斯泰斯

procrustean:[prəu'krʌstiən] adj.强求一致的,迫使就范的

a procrustean bed / a bad of procrustes:强求一致的做法。

Catholic(天主教):普遍的基督教

基督教大分裂后,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自称为“罗马公教会”(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其中的catholic是“普遍的,一般的”的意思,表示他们才是惟一真正的普世教会。罗马公教会于16世纪传入中国后,因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因而在中国被称为天主教。

天主教标榜“普世性”(catholic),所以宗教仪式相对简单,入教门槛较低,所以教众规模和分布范围远远超过东正教。

catholic: ['kæθlɪk] adj.普遍的,天主教的n.天主教,天主教徒

catholicism: [kə'θɔlisizəm]n.天主教,天主教义

catholicon: [kə'θɒlɪkən]n.灵丹妙药,万灵药

gospel(福音):极好的消息

“福音”本是一个基督教的术语,指耶稣的言论及其门徒们传播的教义。在拉丁文中,福音叫做euangelium。其中,eu是“好”的意思,如eugenics(优生学)、eulogize(赞美)、euphemism (委婉的词语);angelium是“消息”的意思,天使angel与其同源。

基督教传入英国后,英国人将拉丁文euangelium意译为古英语单词godspell,其中,god等于good(好),spell表示消息、信息。后来,godspell的拼写逐渐演变成了现代英语中的gospel。

gospel一词现在已经逐渐走出宗教领域,应用于更多场景,用来表示任何主义、信条。

gospel:n.福音,真理,信条adj.福音的,传播福音的

minister(部长):自称“小人”的大臣

在中国历史上,再大的官见了皇帝也得自称“奴才”、“小的”。西方也一样,大臣在国王面前自称minister。mini表示“小”,如miniskirt(迷你裙);后缀ster表示“人”,所以minister其实就是“小人”的意思。因此,在英语中,minister就逐渐变成了对辅助国王的大臣的称谓。虽然后来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minister的称呼并没有变化,只是翻译时一般翻成“部长”而不是“大臣”。prime minister就是首相、总理。

minister作为动词时,表示“辅助、伺候”。单词administer、administrate跟minister同源,前面的ad是表示“to”的希腊语。所以这两个单词虽然也表示“管理”的意思,但跟management还是有所区别,一般翻译为“行政管理”,说白了就是辅助主人料理日常事务的,跟“管家”有点接近。而management中的manage本意是“驾驭马”,含有“想方设法控制、操纵,努力实现”的意思。

minister:['mɪnɪstə]n.部长,大臣,牧师vi.执行牧师之物,辅助或伺候某人

ministry:['mɪnɪstrɪ]n.政府部门

administer:[əd'mɪnɪstə]v.管理,治理,实施

administrate:[əd'mɪnɪstreɪt]v.管理,经营,实施

administration:[ədmɪnɪ'streɪʃ(ə)n]n.管理,行政,实施,行政机构

barber(理发师):身兼数职的理发师

古希腊人是不修剪胡须的,所以我们看到古希腊名人如苏格拉底都是一脸的大胡子。因为修剪胡须需要锋利的剃刀,而古代无法制造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刀具。古埃及人最早用石块后来用青铜刀具刮胡子,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流传至希腊。到了亚历山大时期,他要求所有士兵都要剃须,以免在战斗中被敌人揪住胡须。从此后,剃须的做法才在希腊开始流行。公元前299年,Ticinius Mena首次将一位理发师带到罗马。随后,修剪胡子和剃须的做法在罗马人中迅速普及,剃须被看作是文明、进步的象征。

那时候剃须需要专业的理发师,因为剃须所需的剃刀只有专业理发师才有。理发师的工作职责除了理发外,更重要的还是剃须,甚至包括给病人实施放血这样的外科手术,因为他的剃刀可当手术刀使用。现在理发店门口红白相间标识其实是“本店可做外科手术”的暗示。

英语单词barber就反映了古代理发师的剃须职责。barber来源于拉丁语中表示“胡须”的单词barba,英语单词barb(倒刺、钩子)、beard(胡须)都与此同源。现在随着家用剃须刀的普及,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在家中剃须,所以barber的职责也已不再包含剃须了,但它的拼写依然在提醒我们它曾经的含义。

barber:[bɑːb] n.理发师v.理发,修剪,当理发师。记:barb胡须+er人→修剪胡须的人

barb:[bɑːb] n.(鱼钩、箭头上的)倒钩vt.装倒钩。记:倒钩形如下巴上的短胡须

beard:[bɪəd] n.(嘴唇上下及下巴的)胡须。

blackguard(恶棍):地位卑微的帮厨佣人

英语单词blackguard由black(黑)+guard(守卫、保安)构成,它的意思为什么不是是black guard(黑保安)而是“恶棍”呢?原来,它的本意是指身着黑衣的帮厨佣人。古代西方贵族出门长途旅行时,往往会带上一大帮仆佣来伺候他。其中地位最卑微的一种是帮厨佣人,负责保管料理各种炊具。由于整天洗碗抹锅,所以他们通常都身着黑色制服,身上脸上满是油污,永远都没有干净的时候,因此被人戏称为blackguard(黑衣保管员)。这个词含有强烈的贬义,通常用作蔑视或辱骂别人的话,暗指对方粗鄙龌蹉。久而久之,它的初始含义反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blackguard:['blækɡɑrd] n.恶棍,流氓,粗鄙的人adj.粗鄙的,说脏话的人

good bye(再见):离别时的祝福语“上帝与你同在”

在古代,当有人要出门远行时,送别的人就会对他说“God be with ye(you)”,意思是“上帝与你同在”。后来,说得快了,这句话的后半部分“be with ye”就简化成了bye,而受“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问候语的影响,前面的God也变成了good。所以最后整句话就演变成了“good bye”。

toast(敬酒):在葡萄酒中放烤面包以提升味道的习俗

古今中外,人们都有在喝酒时碰杯的习俗。据说该习俗最早出现于古希腊。那时人们在饮酒前,会主动把自己杯里的酒和对方杯中酒掺杂,以此表示酒里无毒。后来,信任的朋友和熟人之间就不再这么麻烦,仅仅象征性地碰一下酒杯即可。这就是碰杯的起源。

碰杯时,人们往往还会说一些祝福的话,这种做法就是“敬酒”。在英语中用toast表示。单词toast本指烤面包,它是怎么跟“敬酒”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古代人喜欢喝葡萄酒,但当时葡萄酒的味道远不如现在好喝。人们往往会在葡萄酒杯中放一片烤面包(toast),涂有香料或果酱的烤面包更好。烤面包可以吸收葡萄酒的酸味,使葡萄酒变得更加香醇。人们在向长辈或女性敬酒时,往往会把对方的美德或美貌比作葡萄酒中的toast。久而久之,toast一词就用来比喻杰出的、广受赞誉的人,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敬酒”之意。

敬酒这种习俗无论中外都很流行。在西方宴会上还出现了专门的toastmaster,相当于宴会主持人。他的职责就是组织宴会上的敬酒活动,避免出现一窝蜂似的混乱场面。

toast:n.烤面包,敬酒,干杯,接受敬酒的人,广受赞誉的人vt.向……敬酒,为……干杯vi.烤火,取暖,烘烤面包

toast in the town:广受赞誉的人。

toastmaster:n.宴会主持人,祝酒提议人,致祝酒词者

parliament(议会):英王召集贵族和教士讨论朝政的会议

在中世纪的英国,当国王觉得有必要召集一些贵族、教士来讨论朝政时,就会专门召集一次会议,这种会议就叫做parliament。这个单词来自法语parlement,是动词parler(说话、发言)的名词形式。parliament的字面意思就是“开会、讨论”,后来才演变成了一种常设机构和国家政治制度。最初在英语中保持了parlement这种法语拼写形式,后来受了拉丁语parliamentum的影响,才演变为现在的拼写形式parliament。源自法语单词parler的英语单词还有parlour(会客室)、parley(会谈)等。

parliament:['pɑːləm(ə)nt] n.议会,国会

ignoramus(笨蛋):表示“驳回起诉”的法律术语

16世纪中叶,ignoramus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来使用,如果陪审团认为起诉书的证据不足,不能构成起诉,则在起诉书背面写上ignoramus,该词出自拉丁文ignorare(不知道,即英语中的ignore),意思是“我们不知道”。起诉的人拿到上面写有ignoramus的起诉书就知道自己的起诉被驳回了,往往会生气地大骂陪审团是一帮笨蛋。所以ignoramus一词逐渐衍生了“笨蛋”的意思。1615年,英国作家罗戈(George Ruggle)写了一部名为Ignoramus的剧本以讽刺律师的傲慢与无知。该剧大获成功之后,ignoramus被专门用来讥讽律师,但后来又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只要嫌对方“笨”,都可以用该词来形容。

ignoramus:[,ɪgnə'reɪməs] n.无知的人,不学无术的人

ignore: [ɪg'nɔː] 忽视,不理睬,驳回诉讼

ignorant: ['ɪgn(ə)r(ə)nt] adj.无知的,愚昧的

police(警察):负责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的组织

单词police最初和policy是同一个单词,其含义与“警察”、“政策”都没有关系,而是表示civil administration(城市管理)。该词来自拉丁语politia(城市管理)和希腊语polis(城市)。英语词根polis就来源于此。早在13世纪,法国就出现了专门维持社会治安的武装力量。1254年,路易九世创立“夜间巡警队”。1337年,腓力六世创立“法国骑兵团”,后来改名为“宪兵骑警队”。但是这些武装力量都还没有以police命名。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创立了“警察副总监”官职,首次用police一词来表示当时负责维持社会治安的武装力量。从此以后,单词police才含有了“警察”的含义。

1828年,在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Robert Peel爵士的主持下,英国通过“大都市警察法案”(Metropolitan police act),率先建立了现代警察制度。第二年,他组建了伦敦警察部队。从此以后,表示“警察”的police一词开始在英国广为使用。

metropolis: [mɪ'trɒp(ə)lɪs] n.大都市,首府,重要中心。记:metro=matri,母亲+polis城市→母城→大城市,首府

metropolitan: [metrə'pɒlɪt(ə)n] adj.大城市的,首府的n.大城市人,宗主国的公民

cosmopolis:[kɒz'mɒp(ə)lɪs] n.国际都市。记:cosmo=cosmos,宇宙的,世界的+polis城市→世界性的城市→国际都市

police:[pə'liːs] n.警察,警方,治安adj.警察的vt.管辖,维持……的治安

alphabet(字母表):希腊文字的前两个字母α(alpha)和β(beta)

希腊字母源于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只有辅音。希腊字母是世界上最早有原因的字母,共24个,从左往右书写。希腊字母对整个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人使用的拉丁字母和俄语等使用的西里尔字母都来自希腊字母。至今,各国人民在数学、物理等学术领域中依然使用希腊字母。希腊字母融入了许多其他语言中,如Delta(三角洲)这个国际语汇就来自希腊字母Δ,因为Δ是三角形。英语单词alphabet(字母表)与希腊字母密切相关,它来自希腊语alphabetos,由alpha + beta构成,而alpha就是希腊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α,beta是希腊字母表中的第二个字母β。在这里,字母表中的前两个字母用来代表整个字母表。

alphabet: ['ælfəbet] n.字母表,字母系统,入门知识。记:alpha + beta

prosody(韵律):古希腊语中天然的音乐属性

古希腊文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音乐和诗文的交融。雅典人的基础教育包括三门课程:音乐、文法和体操。在希腊,表示“音乐”的单词(英语单词music的词源)不仅仅指曲调,同时还包括了文学、诗歌和舞蹈,与专司诗歌乐舞的艺术女神缪斯(Muse)紧密相关,在广义上相当于“文艺”,在狭义上相当于“诗乐”,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柏拉图就大力推崇这种“诗乐”教育。这种诗乐交融的特点还体现在希腊的吟唱传统上。希腊的吟唱文化渊源流传,吟唱诗人层出不穷,希腊神话几乎都是以吟唱方式流传下来的,如著名的荷马史诗。

古希腊的这种诗乐交融,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古希腊语言的特征。古希腊语言本身就具有特别适合吟唱的音乐属性,它的元音和辅音相互交替,相互呼应,并且每个单词都以柔和的音节收尾。所以古希腊语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吟唱。

正因为古希腊语所固有的这种音乐属性,英语中表示“韵律”的单词prosody就来源于古希腊语。它源自希腊语prosoidia,由pros(to, 朝向)+oide(歌曲,诗歌)构成,意思是“诗歌的唱法、韵律”。而英语单词accent(口音、重音)也来源于此。它来源于拉丁语accentus,是对希腊语prosoidia的意译,所以含义一样,本意表示一句话或一个词的唱法、发音法。

prosody:['prɒsədɪ] n.韵律,韵律学,作诗法,诗体学

accent:['æks(ə)nt; -sent] n.口音,重音,重音符号vt.重读,强调,带……的口音

accentuate: [ək'sentʃʊeɪt; -tjʊ-] vt.强调,重读,突出

comedy(喜剧):古希腊酒神节的狂欢游行

喜剧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它的希腊文Komoidia是由Komos(意为狂欢游行)与aeidein(意为唱歌)合成。 它起源于农民收获葡萄时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游行者化装为鸟兽,载歌载舞,称之为Komos。最初时,游行队伍中只有一个合唱队,歌唱酒神的颂歌。后来,人们觉得过于单调,有人灵机一动,在队伍中增加了一个角色,专门负责与合唱队的队长按照事先写好的台词进行对白,这就是最初的喜剧演员,负责对白和表演。后来,演员的数量越来越多,表演的成分也慢慢超过了合唱,这就是希腊喜剧的诞生。由于喜剧的情节和台词都相对轻佻,所以在当时地位不高,诞生时间要晚于悲剧。

comedy: ['kɒmɪdɪ] n.喜剧

scene(场面):古希腊剧场中舞台后方的棚屋

古希腊的剧场一般是露天的。剧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中间是一个圆形舞台,是乐队演奏和演员表演的场地。环绕在舞台前方和两侧的是环形的观众席,通常修建有一定坡度的小山坡上。舞台后方是一个棚屋,供演员上台前化妆用,有三个门通往舞台。这个棚屋在希腊语中称为skene,本意是帐篷、小隔间、货摊。人们在棚屋表面绘制图案作为舞台背景。

英语单词scene就来自希腊语skene,表示“舞台上所展现的场面、场景”。而英语单词scenery由scene衍生而来,表示舞台布景。

scene: [siːn] n.场面,场景,景象,戏剧中的一场

scenery: ['siːn(ə)rɪ] n.风景,景色,舞台布景

mosaic(马赛克):献给缪斯女神的艺术

一提起“马赛克”(mosaic)这个词,很多中国人想到的图片或视频中用来遮盖不雅部位的方格子。其实,马赛克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装饰艺术,指的是用大量小石块或小玻璃等材质拼凑镶嵌形成的装饰图案。英语单词mosaic一词来自希腊语musaicum,意思是“work of Muses”(缪斯女神的作品),可见马赛克在希腊人眼中已经是一门艺术。

在早期原始人所住的洞穴中就能发现用贝壳或石头拼成的马赛克。在人类早期文明中,两河流域的苏美人为减少巨大神殿墙的单调,将之使用在建筑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马赛克艺术逐渐普及。

而等基督教徒来到罗马后,马赛克艺术迎来黄金时期。由于当时基督教在罗马受到压迫,艺术成为基督教徒表达信仰的最佳方式。由于他们大多数民众都不识字,他们就把基督教徒的故事和传说在地下室的通道墙壁上做成马赛克拼图画,用于传播基督教徒文化。因此,很多经典的马赛克壁画都还与基督教的传说和故事有关。基督教被罗马人定为国教后,基督教的教堂中大量使用马赛克艺术,并且材料也逐渐发展为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至今人们还能在各地的基督教堂中欣赏绚丽的马赛克艺术。

mosaic: [mə(ʊ)'zeɪɪk] n.马赛克,镶嵌画adj.摩西的,镶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