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road(马路):供骑马行走的路

road一词在英语里泛指“路”时,相当于汉语里的“马路”。“马路”可以指供车马行走的道路,也可以指一般的路。而road的祖先恰好也同“马”有关。

Road在古英语中写作rad,是从ridan(即“ride”,骑马)一词演变来的,rad就是“供骑马行走的路”,也就是“马路”。

尽管中国的“马路”上并不一定有马,英国的“road”上也不一定有骑马的人,然而我们都这样习惯的叫下去。

road: [rəʊd] n.马路,公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road 词源,road 含义。

tartarean(地狱的):希腊神话中的地下深渊塔耳塔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世界的最低层,是无穷深渊。它既一个地方,也是人格化的神灵,是世界创始之初的原始神灵之一。

在赫西俄德《神谱》中这样描写“道路通阔的大地之下幽暗的塔耳塔洛斯....”:“其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面到天穹的距离,周围包裹着三重黑幕和三道铜墙,其铜门由波塞冬所造,在提坦之战中战败的提坦被囚禁于此,由百臂巨人把守。”另外,第一代乌拉诺斯和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也曾将百臂巨人和独目巨人关入塔耳塔洛斯,因为担心他们可能会推翻自己的统治。

在古希腊俄耳甫斯密教的祷歌中,塔耳塔洛斯和冥界混淆, 但在荷马史诗中它们被严格区分,冥界为死者魂魄的居住处,塔耳塔洛斯为战败的提坦囚禁处,由百臂巨人把守。

在罗马神话里,被判有罪的魂魄被打入塔耳塔洛斯。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笔下,塔耳塔洛斯是巨大的,四周被燃烧的炎河和三重铁墙团团围住,由有50个脑袋张着血盆大口的海德拉把守。

英语单词tartarean就来自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它的形容词。

tartarean:[tɑ:'tεəriən] adj.地狱的,冥界的,阴间的

macadam(马路):发明碎石筑路法的马卡丹

一提起“马路”,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马路不就是“马走的路”或“马车走的路”吗?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其实,“马路”跟“马”或“马车”都没有关系,而是“马卡丹路”(macadam road)的简称。“马卡丹路”(macadam road)一词源自现代道路建筑之父、碎石筑路法的发明者、苏格兰的建筑工程师马卡丹(John Loudon McAdam)的姓氏。

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道路要么是简易的土路,要么是用大块石头铺成的石头路。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之中,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现有的道路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在这种背景下,马卡丹潜心钻研,于1816年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筑路法。他不使用大块岩石作为道路的基础,而是使用三种不同大小的碎石,分层铺设并压实嵌入至泥土中。这种筑路法仅仅需要碎石和泥土等材料,造价低廉,铺出的路面坚实而平整,因此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纪念他,采用这种方法建筑的道路就被称为macadam road,简称macadam。

19世纪末欧美列强在华兴建租界,把西方的碎石筑路法带到了中国,在中国修筑了一些macadam road。当时中国人将这种道路音译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柏油马路是马卡丹路的升级,是在马卡丹路面上加入柏油(tar)。这种道路在英语中被称为tarmac,由tar(柏油)+macadam组成而成。由于柏油对人体健康有害,现在人们已经普遍使用沥青(pitch)代替了柏油。

macadam:[mə'kædəm] 碎石路,马路,马卡丹路

macadamize:[mə'kædəmaɪz] vt.以碎石铺(路),简易铺装

tarmac:['tɑrmæk] n.柏油路

pedagogue(教师):小孩上学放学的带路人

在古希腊的雅典,儿童从7岁就要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由于年龄尚幼,还不记得上学和放学回家的道路,通常需要家里的奴隶或卫士带领着去学校或回家。这些给学童带路的人就是pedagogue。这个英语单词来自希腊语,与ped(kid,儿童)+ agogos(lead,带领)构成。后来,这些人还负责督促儿童学习。因此,pedagogue逐渐衍生出“教师”的含义。

pedagogue: ['pedəgɒg] n.教师,教员,卖弄学问的人

pedagog: ['pedəgɔg] n.(小学)教师,喜欢卖弄学问的老师

pedagogy: ['pedəgɒdʒɪ; -gɒgɪ]n.教育,教育学,教学法

trivial(琐碎的):妇女们在三条道路交叉处的闲聊之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个女人一台戏”,意思是三个女人凑一块就会叽叽喳喳地闲聊开,热闹得像唱戏一样。古代罗马人想必对此也深有体会。他们认为,三条道路汇集之地,必然会有妇女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扯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之事。英语单词trivial就反映了古人的这种观念。该词来自拉丁语trivialis(平常的、普通的),而后者来自拉丁语trivium,由tri(three,三)+via(way,道路)构成,意思就是三条道路汇聚之地。因此单词trivial的本意就是妇女们在路口闲聊所说的事,自然是琐碎的、无关紧要的。

trivial: ['trɪvɪəl] adj.琐碎的,无关紧要的

post(邮递):古代用来传递信函的驿站

古代的文明古国普遍建立过发布政令、传递信息的邮驿制度。在幅员辽阔的国度,一般都会修筑驿道并建立驿站,利用骑马、马车等方式传递官方文书。古罗马继承了波斯的邮驿制度,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了驿道网,并按照一定距离建立驿站。西方谚语“条条道路通罗马”就反映了古罗马驿道的发达。在拉丁语中表示“驿站”的单词是postum,本意就是“place where one is stationed”(歇脚住宿的地方)。英语中与邮政有关的单词就来源于此。

post: [pəʊst] n.岗位,邮件,标杆vt.邮递,张贴,公布

postman: ['pəʊs(t)mən] n.邮递员,邮差

postal: ['pəʊst(ə)l] adj.邮政的,邮局的n.明信片

diploma(证书):古罗马时期给蛮族雇佣军颁发的绿卡

在古罗马时期,当一个蛮族雇佣军在罗马军队中服役25年(海军26年)后,即可获得罗马公民权利。为此,罗马政府将为其提供一个凭证,就像现在的美国绿卡一样。这个凭证就是所谓的Roman Military Diploma(罗马军事证书)。它由两片铜片构成,里面刻有持有人的相关信息,还有政府的烙印。铜片上留有小孔,可以用铜丝穿过小孔,把它们对折起来。

英语单词diploma来自古希腊文diploma,由diploun (对折)和oma(物品)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可以对折的物品”,最早指的就是这种可以对折的铜片证书。拥有这种证书的蛮族人,可以在罗马帝国的道路和边境自由通行。后来,diploma的词义扩展,可以表示政府颁发的各种证书,如大学的文凭。

十八世纪,法国人开始称呼他们与外国打交道的官员为diplomat,也就是“持有diploma的人”。由diplomat一词还衍生出diplomatic(外交的)和diplomacy(外交)等词。

diploma:[dɪ'pləʊmə] n.证书,文凭,公文

diplomat:['dɪpləmæt] n.外交官,外交家

diplomacy:[dɪ'pləʊməsɪ] n.外交

brink:边缘

发音释义:[brɪŋk] n.(峭壁的)边缘

词源解释:来自中古低地日耳曼语brink(边缘)或丹麦语brink(险峻、海滨、河岸)

词组习语:on the brink of(濒临)

衍生词:brinkmanship(边缘政策;外交冒险政策);brinkman(边缘主义者)

英语单词brim、brink、edge、margin、rim、verge都有“边”“边沿”的意思,区别如下: brim指如壶、杯、碗等各种形状容器的内侧边缘,也指帽子的边;brink指悬崖峭壁的边缘;edge指物体两平面交接处的边缘或边线;rim指任何圆形物体的缘、周或边;margin指书页的空白边缘,也可指物体的边缘;verge指一平面或广阔区域的尽头,也常指道路的边缘。

用于比喻时,brink常用于借喻中,指濒临某种危险;edge指尖锐性、严峻性等;margin的意思是“留有余地”;verge表示濒临某种感情或行动的状态。

助记窍门:与brim一起记:brim表示内侧边缘,所以以m(连在一起的两个n)结尾;brink表示峭壁的边缘,所以以k结尾,令人联想到峭壁向外突出的锐利边缘。

acolyte:侍僧

发音释义:['ækəlaɪt] n. 侍僧;教士助手;追随者

结构分析:acolyte = a(一道) + col(道路)+yte(=ite,名词后缀)→(与祭司)走同一条路的→追随者、辅祭、侍僧

词源解释:col ←希腊语keleuthose(道路)

boulevard:大道

由bulwark改编的变体词。bulwark, 防御,堡垒。原指军事城墙,后指城墙改造的散步道路,然后借指普通的林荫大道,大道。

chicane:双急转弯

词源同chicanery, 欺骗。用于指道路上的双急转弯。

zenith:天顶,鼎盛时期

来自中世纪拉丁语senit,来自阿拉伯语samt,路,通道,词源同azimuth,缩写自samt ar-ras,位于头顶的道路,ras,头。而该词最终又来自早期拉丁语semita,旁路,边路,se-,分开,mita-,改变,词源同mutual,由罗马人占据叙利亚时传入,后来罗马人离开,公元7世纪左右阿拉伯人又征服了叙利亚,该词又传入阿拉伯,最终又在公元14世纪进入了拉丁语。

hatchway:舱门,舱口

hatch,舱门,way,方向,道路。

highway:公路,干道

high,高,此处义为主要的或表强调,way,道路。

learn:学习

来自PIE*leis,小径,垄沟,词源同lore,last.原指跟随别人的道路,引申词义学习。

leeway:自由活动的空间

lee,背风处,way,方向,道路。原指由强风所致的偏航,现主要用于比喻义自由活动的空间,回旋余地。

load:负载,负荷,装载

来自古英语lad,道路,航程,携带,来自PIE*leit,向前,前进,词源同lead.后引申词义负载,装载,并逐渐取代lade.词义演变比较way,vehicle,wagon.

lode:矿脉

来自load的原拼写形式,保存其原义引导,道路,航向,词源同lead.后该词用于指矿脉。

lore:口头流传的传说

来自古英语lar,学习,知识,教导,来自PIE*leis,小径,道路,词源同learn.后用于指口头流传的传说。

hell(地狱):北欧神话中统治冥界的女神赫尔   

在北欧神话中,赫尔(Hel,又译作海拉)是掌管冥界的女神,是邪神洛基与冰霜女巨人安尔伯达的小女儿,后被主神奥丁贬到黑暗的阴间作了冥界女王。赫尔所统治的冥界被称为“海姆冥界”(Helheim),意思就是“赫尔的家”。北欧人认为海姆冥界位于世界的最底层,须在极北的寒冷黑暗之地走上九天九夜的崎岖道路方能到达。北欧人通常在死者脚上穿一双特别坚固的靴子,因为到冥国的九天九夜的崎岖道路须得有一双好靴子才能对付。这靴子特名为“赫尔靴”。

  英语单词hell就来源于女神赫尔及其统治的海姆冥界的名称,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阴曹地府。在基督教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认为不管好人还是坏人,死后统统进入hell。基督教传入欧洲后,英国的基督徒便将hell等同于基督教中所说的“地狱”了,成为了恶人死后才去的地方,而好人则去了天堂(heaven)。

  hell:[hel] n.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