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iscuit(饼干):烘烤两次的干面包

古代西方人在航海时,为了解决漫长的海上旅行的饮食问题,发明了一种制作干粮的方法,那就是将烘烤好的面包,回炉再烘烤一次,使其变干变脆。这样处理过的干面包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不会变质腐烂,特别适合长时间的海上旅程。这种烘烤两次的干面包就是饼干biscuit的前身。英语单词biscuit源自法语bescuit,由bes(twice,两次)+cuit(cooked,烘烤过的),字面意思就是“烘烤过两次的面包”。

biscuit:['bɪskɪt]n.饼干,小点心。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iscuit 词源,biscuit 含义。

prosody(韵律):古希腊语中天然的音乐属性

古希腊文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音乐和诗文的交融。雅典人的基础教育包括三门课程:音乐、文法和体操。在希腊,表示“音乐”的单词(英语单词music的词源)不仅仅指曲调,同时还包括了文学、诗歌和舞蹈,与专司诗歌乐舞的艺术女神缪斯(Muse)紧密相关,在广义上相当于“文艺”,在狭义上相当于“诗乐”,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柏拉图就大力推崇这种“诗乐”教育。这种诗乐交融的特点还体现在希腊的吟唱传统上。希腊的吟唱文化渊源流传,吟唱诗人层出不穷,希腊神话几乎都是以吟唱方式流传下来的,如著名的荷马史诗。

古希腊的这种诗乐交融,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古希腊语言的特征。古希腊语言本身就具有特别适合吟唱的音乐属性,它的元音和辅音相互交替,相互呼应,并且每个单词都以柔和的音节收尾。所以古希腊语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吟唱。

正因为古希腊语所固有的这种音乐属性,英语中表示“韵律”的单词prosody就来源于古希腊语。它源自希腊语prosoidia,由pros(to, 朝向)+oide(歌曲,诗歌)构成,意思是“诗歌的唱法、韵律”。而英语单词accent(口音、重音)也来源于此。它来源于拉丁语accentus,是对希腊语prosoidia的意译,所以含义一样,本意表示一句话或一个词的唱法、发音法。

prosody:['prɒsədɪ] n.韵律,韵律学,作诗法,诗体学

accent:['æks(ə)nt; -sent] n.口音,重音,重音符号vt.重读,强调,带……的口音

accentuate: [ək'sentʃʊeɪt; -tjʊ-] vt.强调,重读,突出

chant(圣歌):反复吟唱的宗教活动

英语单词chant来自拉丁语cantare,是canere(唱)的反复形式,指 的是古罗马宗教活动中反复吟唱的活动,既用来赞颂神灵,又用于修炼内心,类似于中国佛教的和尚们打坐诵经。做名词时,chant表示反复吟唱的“圣歌”。 这种圣歌的特点是内容简短,适合反复吟唱,一个短短的词也能咿咿呀呀地唱上半天,并且通常没有伴奏,所以听起来十分单调乏味,如著名的Gregorian chant(格里高利圣歌)就是这样一种圣歌,相传为教皇格里高利所著。

中国有句歇后语,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西方的僧侣们在吟唱这种chant时,有时候也会装模作样、有口无心,因此英语中出现了一个与chant同源的单词cant,用来形容僧侣故作虔诚地吟唱chant,引申为并非发自内心的话,如客套话、乞丐故作可怜的的乞讨声。后来又产生了“黑话”的含义。

chant:[tʃɑːnt]n.反复吟唱的圣歌,赞美诗v.吟唱,诵念

cant:[kænt]n.并非发自内心的话(客套话、乞丐乞讨等)、伪善的话、单调陈腐的话(如大话西游中唐僧的话);(乞丐、流浪汉等底层的)黑话adj.单调陈腐的,假仁假义的,假装哀诉的;黑话的vi.讲黑话

apocrypha(伪经):未收录至《圣经》正册的基督教著作

《圣经·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著作,是用犹太人所使用的希伯来文字编写的。 基督教传到欧洲后,这部经典著作也被翻译成欧洲语言版本,先后出现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版本。但是,在这两个版本中,却增加了一些不是从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 内容,而是用希腊文和拉丁文直接编写的内容,如《禧年书》、《所罗门诗篇》、《以诺书》等。后世的人们对这部分内容的作者和权威性就存有疑问,因此在后续 版本中没有将这些内容收录至《圣经》正册。这些因为作者和权威性存疑而未被收录至《圣经》正册的基督教著作就被称为apocrypha,由 apo(away)+ kryptein(to hid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暗藏的、隐晦的、不公开的”,表示这部分内容没有得到确认,不适合公布。

apocrypha:[ə'pɒkrɪfə]n.伪经、旁经,作者(或真实性、权威性)可疑的著作

apocryphal:[ə'pɒkrɪf(ə)l]adj.伪的,可疑的

ballad(民谣):中世纪法国人跳舞时的伴奏歌曲

英语单词ballad(民谣)来自法语ballade,原本指的是跳舞时伴奏的歌曲,其中的ball就是“舞蹈”的意思。在中世纪时,跳舞时所播放的歌曲一般是讲各种英雄传说故事的叙事诗歌,也就是民谣,因此ballad就被翻译成民谣,实际上它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舞曲”。在中世纪,这种适合跳舞的音乐属于世俗流行音乐,对其相对的是诸如宗教音乐一类的严肃音乐。因此,ballad还含有“流行叙事歌曲”的含义。

ballad:['bæləd] n.歌谣,民谣,叙事歌谣,流行叙事歌曲

stump(难住,发表竞选演讲):当做临时演讲台的树桩

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来到西部的开拓者一旦发现适合居住的地方,就开始砍伐树木,清出空地,开始修建房屋,开拓耕地。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地上挖走树桩(stump)。由于这项工作十分费力,所以stump逐渐有了“难住某人”的意思。

一些没有移走的树桩成了开会时的演讲台。很多人喜欢站在树桩上当众讲话。据说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时,就多次站在树桩上给官兵讲话。因此后来,stump又有了“巡回竞选演讲”的意思。

stump:[stʌmp] n.树桩,残余部分,假肢vt.砍伐,使为难,在……做巡回政治演讲vi.笨重地行走,发表竞选演讲

gladiator(角斗士):使用罗马短剑决斗的人

古罗马的角斗士之所以为称为gladiator,是因为他们的主要武器是古罗马短剑(gladius)。罗马短剑是罗马人受西班牙凯尔特人所用武器的启发而制成的。这种剑长度较短,十分锋利,适合刺杀,是古罗马军队中配置的基本武器。古罗马军人选择长度较短的剑,这是由古罗马军队的作战方式决定的。古罗马军队讲究团队作战,步兵通常携带长矛、盾牌和短剑。在距离敌人较长时,可以投掷长矛发动攻击。近距离作战时,步兵用盾牌排列成防守阵型,再用短剑刺杀敌人。由于与战友之间距离很近,长剑挥舞起来不太方便。而且与长剑砍劈相比,短剑刺杀的杀伤力更强,更节省体力。

gladiator:['glædɪeɪtə] n.(古罗马)角斗士,斗剑者

soy(酱油):中国人用黄豆制成的“豉油”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黄豆制造酱油作为调味品,俗称为“豉油”(shiyou)。传到日本后大受欢迎,因为特别适合用来腌鱼。在日本,它的名称变成了shoyu,后来又变成soyu。荷兰殖民者到达日本后,发现了这种调味品,十分喜爱,将其传入欧洲,名称变成了soya。进入英语后,变成了现在的soy,既可以表示“酱油”(soy sauce),也可以表示用来制造酱油的大豆或黄豆(soy bean)。

soy:[sɒɪ] n.酱油,大豆,黄豆

soy sauce:酱油

soy bean:大豆,黄豆

badge(徽章):中世纪骑士的家族标识

英语单词badge(徽章)本意是骑士的家族标识,最早出现于中世纪骑士比武大会。在比武时,骑士全身上下都被铠甲包裹。为了表示自己的身份,骑士往往在自己的盾牌上装饰上不同的图案。所以现在的徽章,如国徽、队徽往往都设计为盾形。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家徽文化不发达,这可能与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有关。西方文字通常是拼音文字,因此不如图案那么鲜明形象,而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就适合作为图案来使用。因此中国古代将军领军打仗时,旗帜上往往使用自己的姓氏来标明身份。

跟badge拼写很接近的一个单词是badger(獾)。据说獾之所以被称为badger,是因为它的前额上有醒目的白色条纹,就像是一个徽章。

badge: [bædʒ] n.徽章,纹章,标识

badger: ['bædʒə] n.獾

bulldozer(推土机):威吓阻止黑人投票的白人

美国内战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家利益的共和党上台执政。1874年-1876年的美国州、国会和总统选举期间,在内战期间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与执政的共和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密西西比州等南方州,一些民主党白人组建了“白人联盟”和“红衫军”等半军事化组织,通过恐吓、鞭打甚至枪杀等暴力手段组织当地黑人参加投票。一些北方媒体对此现象进行了揭露,并用bulldoze一词来形容这种行为。bulldoze原本指的是足以放到一头公牛(bull)的剂量(doze),比喻采用鞭打、枪杀等野蛮手段来阻止黑人参加选举的行为,而bulldozer就是通过暴力威吓手段阻止黑人投票的白人,泛指欺凌者、威吓者。推土机出现后,人们用bulldozer一词来称呼它,因为推土机威力巨大,可以野蛮地推倒一切障碍,特别适合暴力拆迁等场合。

bulldoze:vt.威吓,强迫,用推土机推倒

bulldozer:n.欺凌者,威吓者,推土机

mayday(救命):航空业中最高等级求救信号

英语单词mayday原本是“五月天”的意思,但是在航空业中,它代表着最高等级的求救信号。

1923年,一名名叫费德里克的英国机场无线电高级职员,受命选择一个简单明了的单词,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在紧急求救时使用。由于当时航班大多来回于巴黎,费德里克选择了与法语m'aider(救命)发音很接近的mayday。这个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在噪音很大的无线电通讯中使用。这种做法后来成为全球的标准做法,并规定要连续呼叫三次以避免误会。mayday是最高级别的求救信号,表示“飞机即将坠毁”的危急情况。当听到mayday求救信号时,其他飞机都必须及时避让,让遇险飞机优先着陆。

mayday:['me,de] n.五月天,紧急求救信号。

hoover(吸尘器):第一家大规模生产家用吸尘器的胡佛公司

1901年,英国工程师胡伯特·布斯(Hubert C Booth)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空吸尘器并获得专利。它使用汽油发动机,体积庞大,只能放在房屋外面,由工人从门窗把机器上的许多管子拉入房间来清洁房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和王后订购了两台这样的吸尘器,一台用于白金汉宫,一台用于温莎堡。

布斯发明的这种吸尘器体积太大,价格太贵,不适合家用。因此人们又开始了发明家用吸尘器的竞赛。1908年,一名清洁工吉姆·斯庞格勒(James Spangler)发明了第一台家用真空吸尘器并获得专利。斯庞格勒患有哮喘病,扫地时扬起的灰尘常常令他难受,因此他自己动手,用电机、锡质肥皂箱、丝缎枕头套和一个墩布把等部件组装了一台小型的真空吸尘器。当时他制造这样一台机器需要花费两到三周时间。后来,他把其中一台吸尘器借给了自己的表妹。他的表妹的丈夫威廉·胡佛(William Hoover)原是一名皮革制品制造商,他的生意因为受到汽车普及的冲击而非常惨淡。他看到了这种家用真空吸尘器的市场潜力,便从斯庞格勒手中购买了专利,开始大规模生产这种吸尘器,并为此成立了胡佛公司。

在市场销售初期,消费者对吸尘器一无所知,因此无法打开销路。因此,胡佛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宣称顾客可以免费使用10天。就这样,市场对吸尘器的需求开始猛增,胡佛牌吸尘器的销量突飞猛进,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得到了应用,以至于从Hoover这个姓氏中衍生了英语单词Hoover,做名词时表示吸尘器,做动词时表示用吸尘器给房间除尘。

hoover:['huv] n.真空吸尘器vi.用吸尘器除尘

caricature:讽刺画

发音释义:['kærɪkətʃɚ] n.漫画;讽刺画;夸张讽刺;滑稽可笑的模仿vt.把…画成漫画讽刺;用漫画手法描绘

结构分析:caricature = carica(夸张)+ture(名词后缀)→夸张刻画→讽刺画、漫画

词源解释:carica←意大利语caricare(夸张、装车)←后期拉丁语carricare(装车)←拉丁语carrus(货车、四轮马车)

同源词:car(汽车);carry(运载、携带);charge(充电、装载)

caricature是一种夸张性的漫画,通常用于讽刺,如法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它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最初以其夸张而诙谐的创作手法为人们所接受。在日本,caricature被翻译为“似颜绘”,它结合了日本的浮世绘,通常用于人像创作。该词在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地比较流行,成为了网络人像创作的潮流。

caricature和cartoon都含有“漫画”之意,但词源不同,区别在于:cartoon通常适合儿童,而caricature强调讽刺,通常面向成人。

助记窍门:caricature→cartoon(卡通)→漫画、讽刺画

caprice:突发奇想

发音释义:[kə'priːs] n.突发奇想;奇思怪想;一时兴致;心血来潮;变化无常;随想曲;充满幻想的作品

词源解释:caprice←法语caprice(心血来潮)←拉丁语capriccio(突发奇想,字面意思为“颤抖”、“跳跃”)←capro(山羊)

古人发现,山羊在低头安静吃草时,有时候会突然地跳跃起来。单词caprice原本就是表示山羊的这种突然跳跃,后来引申为人心意的突然变化、一时的兴致。

同源词:capriccio(随想曲、狂想曲)

Caprice一词很适合作为品牌名称。以Caprice为名的品牌有:雪佛兰旗下经典轿车、美国唯美AV公司X-Art旗下一位捷克美女、俄罗斯音乐组合、香港一家法国餐厅等。香车美女、异域音乐、法式大餐,看到这些大家是不是都已经迸发出一股caprice了?

衍生词:capricious(任性的、变化无常)

bonnet:扁平软帽

发音释义:['bɒnɪt] n.(儿童或妇女戴的)扁平软帽;机器中的阀帽

词源解释:bonnet←来自苏格兰语bonat(男人戴的无檐帽)←来自法语bonet(用作头巾的一种布料)←中古拉丁语bonitum(做帽子的布料)

bonnet就是欧洲近代历史上妇女常戴的那种软帽,两边还有常常的带子可以系在下巴处。现代的那种适合儿童和少女戴的针织软帽也叫做bonnet。

助记窍门:bonnet→bond net→捆绑起来的网→针织软帽→扁平软帽

apt:有…倾向的

发音释义:[æpt] adj. 适合…的;有…倾向的;易于…的

词源解析:apt←拉丁语aptus(适合…的,apere的过去分词)←拉丁语apere(系上、连接上)

衍生词:adapt(适应、使适应),aptitude(天资、自然倾向)

aptitude:天资

发音释义:['æptɪtjuːd] n. 天资;自然倾向;适宜

结构分析:aptitude = apt(有…倾向的、适合)+ i(连接成分)+tude(名词后缀)→自然倾向,天生适合→天资

agreeable:令人愉快的

发音释义:[ə'griːəb(ə)l] adj. 令人愉快的;适合的;和蔼可亲的

结构分析:agreeable = agree(赞成、欣赏、喜欢)+able(能够)→令人喜欢的→令人愉快的

adjust:调整

发音释义:[ə'dʒʌst] vt. 调整,使…适合;校准vi. 调整,校准;适应

结构分析:adjust = ad(使)+just(靠近)→使靠近正确位置→校准、调整

词源解释:just←拉丁语juxta(靠近);或:just←拉丁语justus(正确的)

同源词: adjustment(调节),adjustable(可调整的),adjuster(调节器)

adept:内行

发音释义:[ə'dɛpt] adj. 熟练的;擅长…的n. 内行;能手

结构分析:adept = ad(去)+ept(掌握)→已经掌握技巧→熟练的、擅长的→内行、能手

词源解释:ept←拉丁语apisci(抓住、掌握);相关的apt←拉丁语aptus(适合)←apere(附加、加入)←原始印欧词根ap(抓、取、够)

背景知识:中世纪时,那些声称掌握了炼金术秘诀的炼金术士喜欢以adeptus(拉丁语,即英语adept)自诩。到了l7世纪,adeptus变成了顶级炼金术士的荣誉称号。随着炼金术的逐步衰亡,adeptus变成了一个通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