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pollo(美男子):希腊神话中的光明神阿波罗

阿波罗(Apollo)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天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的儿子,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阿波罗掌管光明、青春、音乐等。

关于阿波罗的神话传说很多,比如:他替母复仇,在希腊的德尔斐杀死巨蟒,人们在德尔斐修建了闻名于世的德尔斐神庙。赫尔墨斯偷了他的牛,把自己发明的竖琴赔给阿波罗,使其成为音乐之神。

擅长吹笛子的凡人马西亚斯(Marsyas)狂妄地挑战阿波罗,阿波罗把竖琴倒过来演奏,马西亚斯无法将笛子倒过来吹,只能认输,结果被阿波罗剥皮处死。

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答应与他恋爱,获得他传授的预言能力,后来公主食言,于是阿波罗诅咒她说出来的预言无人相信,因此在特洛伊战争中她的预言不被人们相信,特洛伊最终遭到毁灭。

阿波罗因为嘲笑小爱神,中了小爱神的爱情之箭,疯狂爱上了宁芙仙女达芙妮,但达芙妮中了小爱神的铅箭,四处逃避他,最终被迫变成了月桂树。

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人们将他视为男性美的典范。因此,在英语中,Apollo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

Apollo:[ə'pɒləʊ] n.阿波罗,美男子

apollonian:[,æpə'ləunjən] adj.阿波罗神的,高尚的

like an Apollo:形容男子相貌堂堂,风度翩翩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pollo 词源,Apollo 含义。

adonis(美男子):捕获爱神芳心的的美少年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Adonis是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他的母亲是绝世美女米拉(Myrrha),因为受到爱神的诅咒与父亲乱伦怀上了他。米拉后来被神化为一颗没药树(myrrh),阿多尼斯就在树中孕育,后来树皮爆裂而诞生。传说阿多尼斯身高九尺,五官精致如花,世间一切人和物都在他面前黯然失色。爱神阿芙洛狄忒狂热地爱上了他,引起了战神的嫉恨。战神就施展法力,准备在阿多尼斯狩猎时化作一头野猪杀死他。爱神事先收到预言,知道阿多尼斯将在狩猎中死去,所以极力阻拦。但阿多尼斯不肯相信,坚持去狩猎,结果果然被野猪杀死。

阿多尼斯死后,爱神伤心不已,将其鲜血化为红玫瑰,尸体化为秋牡丹花。冥后珀耳塞福涅见爱神如此悲痛,便让阿多尼斯于每年有6个月回到阳间与爱神团圆。后来阿多尼斯成了植物之神,每年死而复生,永远年轻容颜不老。

在英语中,阿多尼斯的名字Adonis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并衍生了小写的单词adonis。美丽而又毒性致命的福寿草也以adonis命名,传说这种植物由阿多尼斯死时的鲜血所化。

adonis:[ə'dəunis] n.美男子,美少年,福寿草

Cassandra(不为人信的预言家):希腊神话的女祭司卡珊德拉

卡珊德拉(Cassandra)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的 女儿,阿波罗神殿的女祭司,据说是世界上除海伦外第二漂亮的女人。阿波罗被她的美貌吸引了,对她展开了追求,并许诺把预言能力作为礼物送给她。卡珊德拉答 应了阿波罗的追求,获得了预言能力后却反悔了,不愿与阿波罗发生关系。因此,阿波罗被激怒了,向她施加诅咒,使她说出的预言无人相信。获得预言能力的卡珊 德拉向特洛伊人民提出了众多不吉利的预言,如特洛伊的覆灭,但都不为人信。她的预言能力反而成为她的痛苦之源。

特洛伊陷落时,她在雅典娜的神庙寻求庇护,被小埃阿斯掠走,随后被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收为小妾,后来与阿伽门农一道被其妻子谋杀。因为她的遭遇,她的名字成了“不为人信的预言家”的代名词。

Cassandra:[kə'sændrə]n.不为人信的预言家,凶事预言家,卡珊德拉

harmony(和谐):希腊神话中的和谐女神哈耳摩尼亚

哈耳摩尼亚(Harmonia)是希腊神话中代表和谐和协调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对应的神祇为孔科耳狄亚(Concordia)。哈耳摩尼亚的对头是不和女神厄里斯。根据赫西俄德的《神谱》,她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芙洛狄忒私通所生的女儿。

哈耳摩尼亚以其于婚礼所收项链而为人熟悉。当雅典娜把底比斯交给卡德摩斯统治时,宙 斯把哈耳摩尼亚许给卡德摩斯。婚礼上,诸神齐来庆贺。爱神阿芙洛狄忒的丈夫,火神赫淮斯托斯也来参加婚礼,并为新娘献上一件他亲手做的一件无袖长袍和一条 项链。但由于对爱神与战神的痛恨,赫淮斯托斯对项链施加了诅咒,凡是戴上该项链的人都会遭遇不幸。这就是著名的“哈耳摩尼亚项链”。

英语单词harmony就来自哈耳摩尼亚的名字Harmonia。

harmony:['hɑːmənɪ] n.和谐,和睦,协调

harmonic:[hɑː'mɒnɪk] adj.和谐的,和睦的,协调的,和声的n.谐波,和声

Harmonia’s necklace:不祥之物,祸根

anathema(咒逐):上帝憎恶的当灭之物

英语单词anathema来自希腊语anathema,由 ana(up)+thema(to put, to plac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上交给上帝(由其处置)”。这个希腊语实际上是古代希腊人在翻译希伯来语的《旧约》时对希伯来语herem(或 cherem)的翻译。herem在希伯来语中最早指不符合犹太教信仰、上帝憎恶的“当灭之物”,如异教徒用来崇拜其他神灵的建筑、器具,以及其他与犹太 教义不符的财物。犹太人打败异教徒后捕获的这些物品不可拿回家私自享用,而应该献给上帝,由上帝来处置。“献给上帝”的方式一般是烧掉或砸碎。与 herem对应的希腊语anathema也就含有“上帝憎恶之物、异教徒所用之物”的含义。

在宗教领域,anathema表示一种非常严格的惩罚“革出教门”,仅仅适用于严重违反教规的信徒,相当于宣布你是“上帝憎恶之物”。在日常生活中,anathema表示“非常讨厌的人或物”。

与anathema一样含有词根thema的单词有theme(主题),字面意思就是“something set down”(写下的事)。

anathema:[ə'næθəmə] n.咒逐,革出教门;被诅咒者,非常讨厌的人或物

theme:[θiːm] n.主题,题目,主旋律

conjure(念咒召唤):与鬼魂的密谋

英语单词conjure来自拉丁语,由con(共同)+jure(发誓、诅咒)构 成,字面意思就是“一道发誓”,也就是“密谋”(conspire)的意思,从而衍生出“发誓请求”、“恳请”的意思。从13世纪开始,这个词逐渐产生一 种魔幻含义,意为“通过咒语召唤神鬼、驱使神鬼”。人们认为,巫师或魔法师通过念咒的方式来召集鬼魂,其实就是在与神鬼密谋,以发誓诅咒的方式请求神鬼的 协助,所以conjure一词产生了“念咒召唤神鬼”的意思。在日常场景中,conjure还可以表示“凭空变出、想象出”的含义。

词根jure表示“发誓”,构成了许多法律术语,如jury(陪审团)。

conjure:['kʌndʒə] vt.念咒召唤,用魔法变出,想象,提出,恳请vi.施魔法,变魔术,变戏法

conjuration:[,kʌndʒə'reɪʃ(ə)n; ,kɒndʒʊ(ə)-] n.(召唤神鬼的)咒语,祈祷,魔法

ban:禁令

发音释义:[bæn] vt. 禁止,取缔n. 禁令,禁忌

词源解释:ban←古英语bannan(公告、命令、召集)←原始日耳曼语bannan(公告、命令、禁止)←原始印欧词根bha(公布)

在欧洲的封建时期,封建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许多特权,其中之一便是领主可以发布公告,强制要求领地内所有居民做某事或禁止做某事,如要求居民给领主服兵役、禁止在领主的土地上狩猎、捕鱼等。领主所发布的这种公告就是ban,本来既可是命令做某事或禁止做某事,但后来受古挪威语中的同源词banna(诅咒、阻止)的影响,词义逐渐缩小为“禁止做某事”。

趣味记忆:ban→谐音“颁”→颁发禁令→禁令

衍生词:banal(陈腐的)

anathema:咒逐

发音释义:[ə'næθəmə] n. 诅咒;革出教门;被诅咒者;令人厌恶的人

结构分析:anathema =ana(up)+thema(set,放置)→放到一边→由上帝发落→上帝憎恨的人或物→被诅咒者,被逐出教门

词源解释:thema←希腊语 tithenai(放置)

背景知识:单词anathema来自希腊语,字面意思就是“上交给上帝(由其处置)”。这个希腊语实际上是古代希腊人在翻译希伯来语的《旧约》时对希伯来语herem(或cherem)的翻译。herem在希伯来语中最早指不符合犹太教信仰、上帝憎恶的“当灭之物”,如异教徒用来崇拜其他神灵的建筑、器具,以及其他与犹太教义不符的财物。犹太人打败异教徒后捕获的这些物品不可拿回家私自享用,而应该献给上帝,由上帝来处置。“献给上帝”的方式一般是烧掉或砸碎。与herem对应的希腊语anathema也就含有“上帝憎恶之物、异教徒所用之物”的含义。在宗教领域,anathema表示一种非常严格的惩罚——“革出教门”,仅仅适用于严重违反教规的信徒,相当于宣布你是“上帝憎恶之物”。在日常生活中,anathema表示“非常讨厌的人或物”。

同源词:theme(主题←提出来的问题),thematic(主题的),thesis(论文←论题←提出来的问题)

衍生词:anathematize(诅咒;强烈遣责;开除教籍)

damn:谴责,该死的

来自拉丁语damnum, 损失,伤害,来自PIE*dap, 分配,献祭品。原为宗教名词,献祭,词义引申至损失,伤害,或诅咒,可能体现了古人对神既敬畏又反感的复杂心理。参照电影《诸神之战》。

damnation:天谴

来自damn, 诅咒,谴责。

detest:憎恶

de-, 向下,强调。-test, 见证,词源同attest, contest.即诅咒,召唤上帝来见证不共戴天的仇恨,极端憎恶,原词义通用化。

deuced:极其的,非常的

来自deuce,两点。来自扔骰子赌博,两点即最低点数,引申义极倒霉的。或者来自deus, 神,用于诅咒语。

hermaphrodite:雌雄同体的人或动植物

来自希腊语Hermaphroditos,古希腊神话美少年,智慧神Hermes和爱神Aphrodite的儿子,因拒绝了山泉仙子Salmacis的爱意,在洗澡的时候被Salmacis偷袭失身,由于Salmacis爱的过于热烈,她祈求众神让他们的身体合二为一,最终成为雌雄同体的人。Hermaphroditos满腔悲愤时诅咒自此以后在这眼泉水洗澡的人都将变成阴阳人,即Salmacis fountain,现位于现土耳其境内。对比《西游记》子母泉。

imprecation:咒骂

im-,进入,使,-prec,祈求,祈祷,词源同prey,deprecate.其原义为召唤鬼神,祈求神灵相助,后引申词义诅咒,咒骂。

invective:咒骂

in-,进入,使,-vect,携带,运载,词源同vehicle,convect.比喻用法,把坏话带进来的,用言语攻击,引申词义诅咒,咒骂。

irritate:刺激,使烦恼

来自拉丁语irritus,刺激,煽动,激怒,可能来自ir-,进入,使,-rit,宗教仪式,词源同rite,ritual.引申词义召唤鬼神,诅咒,刺激。

bloody:很,非常

从表面上看,bloody是个简单不过的词,古英语作blodig,一般也只是单纯地将它视为blood(血)的派生词,blood加后缀包-y所构成,但若追溯一下其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个与众不同的词。英语词典编纂者帕特里奇(Eric Patridge,1894 - 1979)曾撰文对bloody作了专门论述,该文长达2000字。从18世纪初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bloody用来加强语气,表示“很”或“非常”一义时,在英国一直被列为禁忌语。肖伯纳的名剧《皮格梅隆》(Pygmalion)仅因剧中用了bloody 一词,1912年在伦敦首演时竟然引起巨大轰动。据报道,当女主角卖花女Liza说出“Not bloody likely”(不大可能)一语,全场观众无不震惊。在出现该语的一幕戏中,观众发现自己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剧情上,而是全神贯注地等待着那句令人惊愕的话吐自一位女士之口。英国人之所以不愿说出或不愿听到bloody 一词,是因为有人往往把它与menstruation(月经)相联系,也有人往往把它与Christ's blood(天哪)或由God's blood缩略而成的诅咒语’sblood(该死)等相联系,还有人认为它来自by our Lady(圣母啊)一语。最简单的解释是,许多人怕血,长期以来血一直是暴力和死亡的象征。不管怎么说,bloody会使人产生污秽、亵渎等不好的联想。然而bloody在美国英语则一向是个无关痛痒的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英国人虽然对bloody已不那么忌讳了,但是有身份的人在某些场合,如男女都在的场合,仍然避而不用。

spoonerism:首音互换(错误),斯本内现象

人们在言谈中,有时不免出现口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首音互换位置的现象,英语即以spoonerism谓之,如将a crushing blow(沉重一击)误为a blushing crow(一只脸红的乌鸦),将tons of soil(大量的泥土)误为sons of tod(劳动者),took a shower(洗沐沿)变成shook a tower(使塔楼震动),brush my hat(刷我的帽子)变成hush my brat(使我调皮的弦子安静下来)等。该词源出牛津新学院院长W. A.Spooner (1844 - 1930)。Spooner既是个牧师,又是位学者,在学院中讲授哲学和神学等课程。他讲话一发急或激动,就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首音互换位置,往往形成一种有趣的结合,产生某种戏剧性的效果。在一次他主持的婚礼上,他发现新郎因过于紧张而忘了同新娘亲吻,本来想提醒他说,“Son,it is customuy to kiss the bride.”(燕子,按习惯要吻一吻新娘。)但出口的竟然是“Son,it is kisstomery to cuss thebride.”kiss(吻)变成了cuss(诅咒),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在一次上课时他训斥一个学生,本想说,“You have missed myhistory lecture - you have wasted the whole term.”(你没上我的历史课,浪费了整整一学期的时间。),脱口而出的则是“You have hissed rny mystery lectLuf - you have tasted thewhole worm.”(你对我故弄玄虚的演讲发出嘘声,吃掉了一整条虫子。)还有一次,他把一个学生开除了,本欲对他说,“You have deliberately wasted two whole terms, and now youcan leave Oxford on The down train."(你白白浪费了整整两个学期,如今可以乘下行列车离开牛律了)说出口的却是,“You have deliberately tasted two whole worms, and now youcan leave Oxford on the town drain.”(你从从容容地吃了整整两条虫子,如今可以从城里的下水道离开牛津了)此外,Spooner还把a half-formed wish(一个不太成熟的愿望)说成a half-waⅡned fish(一条半温的鱼),在提及女王时他竟然将the dear old queen(亲爱的老女王)误说成the queer old dean(怪癖的老教务长)。诸如此类的口误常把学生们逗笑。他们便将这种首音误置的口误戏称为spoonecism。尽管此类口误古已有之,Spooner的姓氏却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oath:誓言,诅咒

来自古英语ath,发誓,以神的名义起誓所言为真,来自Proto-Germanic*aithaz,来自PIE*oito,发誓。引申词义诅咒。

pest:害虫,害鸟

来自拉丁语pestis,传染病,瘟疫,诅咒,词源同pestilence.引申词义害虫,害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