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ickers(灯笼裤):纽约早期荷兰移民后代的绰号
纽约最早是由荷兰人发现并创建的,因此早期的纽约居民大部分都是荷兰移民及其后代。这些人被美国人送了一个绰号knickerbocker(尼克人)。1809年,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在出版讽刺性作品《纽约历史:从世界开端至荷兰王朝完结》一书中,使用了笔名戴德里奇•尼克波克(Diedrich Knickerbocker)。该书出版后大受欢迎,也使得knickerbocker这个绰号更加流行,成为纽约市的一个文化符号。
1845年,Knickerbocker一词进入体育界。美国历史上首支棒球队就起名为“纽约尼克波克队”(New York Knickerbockers)。1946年夏天,在为新成立的纽约男子职业篮球队起名时,球队大部分人都选择了Knickerbockers这个名字,后来简化为Knicks,这就是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球队纽约尼克斯队名称的由来。
纽约荷兰移民喜欢穿一种宽松的灯笼裤,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最受欢迎的标志性装扮就是“灯笼裤大叔”式:棉质假发,三角帽,带有皮带扣的鞋子,当然还有灯笼裤。因此,人们将这种荷兰移民爱穿的灯笼裤也称为Knickerbockers,后来简略为knickers。
knickers:['nɪkəz] n.灯笼裤,短裤,女用灯笼裤型的扎口短裤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knickers 词源,knickers 含义。
jean(牛仔裤):盛产斜纹棉布的意大利城市热那亚
中世纪时,意大利城市热那亚(Genoa)盛产一种厚实的斜纹棉布,可以用来制作衣服和船帆。在古法语中,热那亚被称为Jannes,因此这种布料在法语中被称为jean fustian,意思就是“热那亚出产的棉麻粗布”。进入英语后,被缩略为jean,用来表示这种斜纹棉布。
19世纪中,在美国西部兴起淘金热,大量人口涌入西部淘金。由于强烈的劳动,工人的衣服极易破损。看到这种商机后,两名生意人,Levi Strauss和Jacob Davis决定一道设计并生产结实耐用的工装裤。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工装裤,用铆钉加固易破损部位,并为其申请了专利。为了使工装裤更加结实耐用,他们决定采用jean这种斜纹棉布作为面料。很快,这种结实耐用的工装裤在市场上受到普遍欢迎,尤其受到美国西部牛仔们的喜爱。由于是用jean面料做成的,所以这种工装裤也被称为jean(牛仔裤),一般用复数形式jeans。
jean:[dʒiːn] n.牛仔裤,斜纹棉布
bloomer(女式灯笼裤):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活动家布鲁姆夫人
bloomer是一种宽松的女式裤,指裤管直筒宽大,裤脚口收紧,裤腰部位嵌缝松紧带,上下两端紧窄,中段松肥,形如灯笼的一种裤子。灯笼裤大多用柔软的绸料或化纤衣料裁制,轻松舒适,多为休闲时穿着,适宜作练拳操和练功等穿着之用。中式练功裤和运动裤也常采用这种造型。
灯笼裤的名称bloomer来自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活动家艾米莉亚·布鲁姆(Amelia Bloomer)的名字。布鲁姆夫人是一位热心的女权主义活动家,大力提倡女性从传统的长裙束缚中解放出来,改穿更加舒适、使用的裤装。1851年,布鲁姆夫人在自己的杂志上大力宣扬由另一名女权主义者伊丽莎白·史密斯·米勒所设计的“土耳其式裤子”,即现在所谓的“灯笼裤”。很快,这种舒适实用的女裤被越来越多的女性采用,并被称为The Bloomer Costume(布鲁姆服装),后来简称为bloomers。
bloomer:['bluːmə] n.女式灯笼裤
pajama(睡裤):印度、波斯人穿的宽松裤子
英语单词pajama(美式英语写为pyjama)是个地道的外来词,来自印地语pajama,而后者来自波斯语paejamah,由pae(leg)+jamah(clothing)构成,字面意思就是“leg clothing”,即“裤子”的意思,指的是印度、波斯等人常穿的一种宽松裤子,用绳子系在腰上,既可以在晚上睡觉时穿,也可以在白天当做休闲服穿。
欧洲人原本流行穿着长袍入睡。到了1880年左右,西方开始流行东洋风。人们将pyjama 这种服装从亚洲殖民地带回本国,从此便成为男性的睡裤,并还为此配上了睡衣。不过,裤装睡衣成为主流却是半个世纪之后的事情了,其导火线是1934年的电影《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当时以性感著称的男演员克拉克·盖布尔(Clark Gable)在片中有穿着裤装睡衣就寝的画面,裤装睡衣才真正成为主流。
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裤装睡衣也快速地在女性之间普及开来。当时女生们流行穿着睡衣通宵聚会,举行所谓的“睡衣派对”。
和trouser(裤子)一样,pajama通常以复数形式pajamas出现,因为它有两个裤管。
pajama:[pə'dʒɑːmə] n.睡裤,裤装睡衣
bikini(比基尼):美国的核武器试爆地点
比基尼(Bikini)原本是太平洋中一个小岛的名称,位于马绍尔群岛。1946年7月,美国在比基尼岛附近进行第一次水下核试验,从而使得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岛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就在原子弹爆炸后18天,一位大胆的法国时装设计师路易斯·里尔德(Louis Reard)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两截式泳衣,由胸罩样式上衣和三角裤组成,用料之少,令世人震惊。在替自己的作品命名时,设计师希望名称既能体现作品的轰动效应,又能体现热带风情。刚在报纸上频频提及的太平洋小岛“比基尼”一名恰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于是,设计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以bikini作为这种两截式泳衣的名称。
bikini:[bɪ'kiːnɪ] n.比基尼,两截式泳衣
braggart:吹牛者
发音释义:['brægət; -ɑːt] n.吹嘘;吹嘘者;好自夸者adj. 吹牛的;自夸的
结构分析:braggart = bragg(炫耀)+art(名词后缀,表人)→吹嘘者
词源解释:bragg←中古法语braguer (炫耀)←中古法语brague(马裤);art←法语ard(名词后缀,表人,带有贬义)。该词与brag不同源,但词义显然受到brag的影响。
助记窍门:braggart→brag(吹嘘)+ard(的人)→吹嘘者
bracket:支架
发音释义:['brækɪt] n.支架;托架;括号
结构分析:bracket = brack(裤子)+et(指小形式)→小裤子→支架
词源解释:brack←高卢语braca(裤子);bracket←古英语bragget(建筑支架)←中古法语braguette(护裆)←中古法语brague(长至膝部的短裤)←高卢语braca(裤子)。
同源词:breeches(马裤)
中古法语braguette是brague的指小形式,意思就是“小裤衩”、“护裆”。进入古英语后拼写变为bragget,词义转为“建筑支架”,原因在于建筑支架和护裆之间的相似性。我们现在有些建筑不也很像大裤衩吗?
助记窍门:bracket→racket(网球拍)→网球拍的支架→支架
bloomers:灯笼裤
来自美国19世纪女权运动领导者Amelia Bloomer 的名字,其促进了灯笼裤在美国的流行。某种程度上灯笼裤也是对女权的一种宣示。
breeches:马裤
词源同break, 分开。形容马裤的形状。
capri pants:卡普里裤,七分裤
Capri,意大利岛名,来自拉丁词caper,山羊。因该裤子流行于该岛而得名。
chaps:皮套裤
来自chaparral,原指在灌木丛中起保护作用的裤子。
crotchless:开裆的
crotch, 裤裆。-less, 没有。
hose:长筒袜,塑料管
来自古英语hosa,裤管,腿的遮盖衣物,来自PIE*skeu,覆盖,隐藏,词源同hide,house.引申词义长筒袜,后也用于指塑料管。
inseam:下落裆
in-,进入,使,seam,接缝,裤缝。用于指下落裆。
knickerbockers:女式灯笼裤
来自19世纪美国历史学家Washington Irving的笔名Diedrich Knickerbocker,他于1809年写一本通俗历史书《History of New York》,主要就是早期的荷兰人在纽约的历史。其笔名借自其荷兰朋友的姓氏Knickerbocker,其字面意思可能是烤面包的人,来自knicker,面包,饼干,拟声词,比较cracker,bocker-,烤,词源同bake.他的书里面描述了当时荷兰人常穿的一种马裤,人们就把这种裤子叫做knickerbockers,但最终变成了女式专用裤,即女式灯笼裤。
knickers:女式短衬裤,女内裤
缩写自knickerbockers,女式灯笼裤。但后来裤脚越来越短,最终变成了女衬裤或女内裤,并与knickerbockers产生了区分。
leggings:女式紧身裤
来自leg,腿,引申词义指女式紧身裤。
nip and tuck:势均力敌
即裤夹和裤脚,引申词义势均力敌。
pants:裤子,衬裤
该词在美国口语中指“长裤”,而在英国英语中则指“衬裤”或“内裤”。它源自公元4世纪意大利一位圣徒Pantaleone(潘塔莱奥内)的大名。Pantaleone是个医生,信仰基督教。他为穷人看病,从不收费。公元305年他被罗马人判处死刑,据传行刑人砍了六次才把他的头砍了下来。按字面解释,他的名字中的leone相当于英语lion(狮子),Pantaleone列含有ail lion(勇武)之意。嗣后,Pantaleone被威尼斯人尊奉为医生的保护神和威尼斯城的守护神,Pantaleone 一词最后还逐渐成了威尼斯人的绰号。16世纪意大利即兴喜剧中有一瘦削愚蠢的老威尼斯商人Pantaloon(亦作Pantalone)也是得名于Pantaleone的。这位傻老头每次登场总是身穿一条式样独特的紧身马裤,模样滑稽,令人捧腹,是个特别讨人喜欢的角色。初时,Pantaloon仅被用来喻指喜剧丑角。但没过多久,丑角穿的长裤人们索性也称之为Pantaloons了。17世纪初期pantaloons进入英语之后,被缩略为pants,泛指“裤子”。此后,pants在美国口语中使用日渐广泛,并逐渐取代了trousers一词,其指小形式panties则被用来指“(妇女穿的)短衬裤”。
drumstick:鸡腿下段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些在令人看来极为普通的词曾被列为禁忌词,如trousers(裤子),breast(胸脯)等。对于这些词人们避而不用,每每代之以委婉语。leg(腿)也是其中之一,人们不说leg,而说limb等。drumstick原义为“鼓槌”,一度被作为leg的委婉语使用,现一般用以指“鸡腿下段”,因其形似鼓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