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mpire(吸血鬼):发源自东欧的吸血鬼传说
英语单词vampire(吸血鬼)来自东欧塞尔维亚语。关于古代欧洲吸血鬼的第一手 资料,能在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王国寻得——实际上,吸血鬼的传说也正是从巴尔干半岛出现并扩散到全世界的。公元14世纪,欧洲暴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瘟疫传染极快并且危害极大,当时在欧洲造成了恐慌。有些得了瘟疫的人并没有真的死去,但其亲友便将其草草掩埋,以至于后来某些坟墓被打开时,人们发现里面 的尸体呈现着各种古怪姿势,并且还染有鲜血,这当然是因为被误埋的活人挣扎所致,但是当时的人们因为过于害怕便产生了奇异的联想,于是吸血鬼的说法从贫穷 落后的东欧传到整个欧洲。
最经典的吸血鬼形象来东欧罗马尼亚传说中的德古拉(Dracula)伯爵。他是多瑙 河畔瓦拉西亚公国的督军。由于君斯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德古拉伯爵受命前往征讨土耳其军队。然而在他获胜之时,谣传他战败并死于敌手。他的妻子听闻 后悲痛欲绝之下投河自杀。德古拉班师回朝却看到妻子的尸体,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受如此结局。狂怒的伯爵用长矛刺穿十字架上 的耶稣,顿时鲜血四流。他从此投向魔鬼,以鲜血作为食物,成为一名吸血鬼。他的传说成为了很多关于吸血鬼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源泉。
到了15世纪,梵蒂冈教廷正式宣布吸血鬼,僵尸等魔怪的存在,并宣布他们为基督教的敌人。从此吸血鬼种族存在的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开来,并产生了许多传说。
17、18世纪时,在塞尔维亚等东欧斯拉夫语国家流行着一些死尸复活吸血的传说,并 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埋尸体的时候要钉个木桩什么的。18世纪,奥地利扩张到塞尔维亚北部等地区的时候,官方发现了当地的这些奇怪习俗,大惊小怪地 到处传扬,导致吸血鬼的传说越传越广。如1725年,在塞尔维亚,一名叫做皮雷·普洛戈维兹的人被指控变为吸血鬼,人们传说有八人死在其手中。另一名叫做 阿诺德·保勒的吸血鬼则造成了大量人口牲畜的死亡。其中普洛戈维兹事件的档案仍可在维也纳档案馆里面找到。在这份德文档案中首次出现“vanpir”这个 词,被视为“vampire"的词源,这是“vampire”第一次出现在文献里。1732年3月3日,法国的一家杂志Le Glaneur也详细地报道了此次事件,文中的“Vampyre”第一次出现在法语中。同年3月11日,英国《伦敦日报》中第一次出现了Vampire一 词。此后,整个欧洲对于这种生物的描述都改成了Vampire一词,只是拼写略有差异。
vampire:['væmpaɪə] n.吸血鬼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vampire 词源,vampire 含义。
frankenstein(作法自毙的人):小说中被自己所创造的怪物杀死的科学家
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是科幻小说之母,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作品《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又译为“科学怪人”)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名科学家,痴迷于生命科学,试图用人工方式创造生命。他利用死人的残骸创造了一个怪物。这个怪物本性善良,但在受到创造者及他人的嫌恶和歧视后,开始仇恨人类并展开报复,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和未婚妻。弗兰肯斯坦满怀悔恨和愤怒,跟踪追捕怪物。最后,弗兰肯斯坦在与怪物的搏斗中死去,而怪物也跳海自杀了。从此,后人就用frankenstein一词来形容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毁灭的人。
frankenstein: ['fræŋkənstain] n.作法自毙的人,被自己的创造物毁灭的人
bucket:桶
发音释义:['bʌkɪt] n. 桶,水桶;铲斗;一桶的量;大量vt.用桶装运;倾盆而下
词源解释:来自古法语buquet(桶),后者来自法兰克语或其他日耳曼语来源,也可能是古英语buc(大水罐、腹部)的指小形式。
词组习语:kick the bucket(一命呜呼),源于自杀时站在倒置的水桶上上吊,然后踢开水桶。bucket list(遗愿清单),其中的bucket来自kick the bucket,表示死亡。a drop in the bucket(沧海一粟)。buckets of(大量);cry buckets(哭得稀里哗啦)
forlorn:被遗弃的,绝望的
for-, 完全的。lorn, 失去,词源同lose. 原义为毁坏的,完全丧失的。绝望义来自英语短语forlorn hope(1570s), 完全失去希望的,而hope实则为荷兰语hoop的讹误,军队,部队,词源同英语词heap. 类似于日本的敢死队,通常带有自杀式使命。类似演变参照humble pie.
Judas:犹大,叛徒
来自圣经人物犹大,又名茹达斯,加略人犹大,耶稣基督的使徒,为三十枚银币出卖了耶稣。耶稣基督死后,犹大因流了义人的血而自杀,吊死在一棵树下。后成为叛徒的代名词(来自百度百科)。在词源上与Judah同源,注意其与Judah的拼写差别。
kamikaze:神风敢死队,自杀式的
来自日语,kami,神,可能来自日本化汉语神,kaze,风,可能来自日本化汉语风。公元1274年,蒙古忽古烈汗命令大军大举进攻日本,但是在海上遇到台风,几近全军覆没,日本人称之为神风。后在二战末期,日军败局已定,为挽回败局,日军组织了自杀式的袭击队伍,即神风敢死队,向美国发起了大规模自杀式攻击,因此引申词义自杀式的。见百度百科。
maroon:逃亡黑奴,放逐到孤岛
来自法语marron,来自西班牙语cimmaron的拼写讹误,野的,未驯服的,来自古西班牙语cimarra,丛林,来自PIE*keue,鼓起,膨胀,词源同encumber,cumulative.最早用于指中南美洲西班牙殖民地逃亡到丛林的黑奴,后来用于航海术语,把犯了错误的水手扔到一座孤岛上自生自灭,并留下一颗子弹供其自杀。
hara-kiri:切腹自杀,自我毁灭
日语借用词,其中hara意为belly(腹),kiri意为to cut(切),其实即来自日语汉字“腹切”。这是日本人独有的自尽方式,过去常为武士和军国主义者所用,自杀时挖出内脏。但hara-kiri 一词日本人自己很少使用。
aspic:花色肉冻
用以表示“花色肉冻”的aspic 一词据认为得名于古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 Cleopatra,69 - 30BC)自杀所用的名为asp(拉丁语作aspis)的一种小毒蛇。aspic是在18世纪后毕期直接借自法语的,在法语中原义为“角蝰”,相当于英语的asp。 18和19世纪法国美食家说,花色肉冻和这种小毒蛇一样有冰凉感,且颜色也颇为相似,故以aspic为名。
pseudocide:假自杀
pseudo-,假的,伪装的,-cide,自杀,缩写自suicide.
Oedipus(俄狄浦斯):被命运所拨弄而弑父娶母的底比斯国王
希腊神话中英雄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俄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神谕说:“国王的儿子将要杀父娶母。”所以孩子一出生就被扔到山上,但被救活,并长大了。一次,他失手打死一个老人,这正是他的生父。后来,他来到忒拜,为当地人除去人面狮身怪兽,被拥戴为忒拜王,并娶了前王的妻子——正是他的生母。注定的命运还是实现了。母亲悲愤自杀,他也弄瞎了双眼,最后死在雅典附近复仇女神的圣林里。
Oedipus complex:恋母情结
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Laius)受到神谕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但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狄浦斯(Oedipus)。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Riddle of Sphinx)。被底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Jocasta)。后来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国王俄狄浦斯向神祇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降下灾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Tiresias)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俄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他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伊俄卡斯特羞愧地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诅咒自己的眼睛竟然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他用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离开了底比斯,四处漂流。
suicidal:有自杀倾向的
suicide,自杀,-al,形容词后缀。
suicide:自杀
来自拉丁语 suicidium,自杀,来自 sui,自己的,词源同 self,-cid,杀,词源同 herbicide,homic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