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pocalypse(天启):圣经新约中的“圣约翰启示录”

《圣经·新约》中的最后一章是圣约翰(St. John)所写的“启示录”。据说耶稣基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约翰被罗马皇帝流放至帕特摩斯岛(Patmos)时,将主给他显示的异象记录下来,并预言了主 的降临和世界末日来临时的景象。该书的希腊名是《apokalyptein》,在123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Apocalypse》,在138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Revelation》。英语单词apocalypse就源自希腊语apokalyptein,由apo(away,off)+kalyptein(cover)构成,意思就是“revelation”(启示,揭示)。

apocalypse:[ə'pɒkəlɪps]n.启示,天启

apocalyptic:[ə'pɑkə'lɪptɪk] adj.启示录的,天启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pocalypse 词源,apocalypse 含义。

apostle(使徒):追随耶稣并传播福音的首批传道者

耶稣创立基督教后,从追随者中挑选了一些人作为自己的门徒和传教助手。耶稣殉难后, 他的门徒们继承了耶稣的衣钵,背井离乡,分散到各地传播基督教福音。尤其是外邦人保罗加入后,基督教向外邦人敞开了大门,允许外邦人加入且无需承认犹太教 的教义、无需行犹太割礼。自此,基督教脱离了原来所依附的犹太教,开始自立门户,最终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早传播福音的首批信徒为基督教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大部分人都在传播福音的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基督教中,这些首批传道者被称为apostle(使徒),该词来自希腊语 apostolos(使者),由apo(away from,远离)+ stellein(send,差遣)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受差遣者、使者”。

《圣经》中记载十二使徒是彼得、安德烈、西庇太之子雅各、约翰、腓力、巴多罗买、多马、马太、亚勒腓之子雅各、达太、西门和犹大。犹大因出卖耶稣后自尽,补选马提亚为使徒。保罗则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

apostle:[ə'pɒs(ə)l] n.使徒,最初的传道者

viscount(子爵):法国的副伯爵

英语单词visecount(子爵)来自法语,由vice(副的)+count(伯爵)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副伯爵”。visecount常为郡守,地位在掌管一方的诸侯(伯爵)之下,在普通贵族男爵之上,但有时也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viscount:['vaɪkaʊnt] n.子爵

baron(男爵):直接从国王那里获得封地的贵族

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英语中已有男爵(baron)一词,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并无尊贵之意。当时,所有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封地的贵族都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

1387年,理查二世封约翰·比彻姆为基德敏斯特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并且始终是人数最多的爵位。

baron:['bær(ə)n] n.男爵

baroness:['bær(ə)nɪs; -nes] n.男爵夫人,女男爵

gamut(全音阶):意大利音乐教育家圭多的六声音阶中的最低音阶

11世纪时,意大利教士和音乐教师,阿雷佐的奎多(Guido d'Arezzo)对记谱法进行了改革,他把原来的红线和黄线加上两条黑线,变成了四线谱表,使音高记谱更准确。为了使视唱容易,他使用圣约翰赞美诗的6行诗词每行开头的第 1个音节(ut、re、mi、fa、sol、la)作为六声音阶的阶名唱法来教学生,从而诞生了六声音阶的六个唱名ut、re、mi、fa、sol、la,成为阶名唱法的基础。在四线谱表中,奎多将最低的一个音阶(即ut)放在最下面的线上。由于四线谱表中最下面的一条线是用希腊字母Γ(gamma)来称呼的,所以最低的音阶在英语中就被称为gamma ut,后来缩写为gamut,词义也发生了变化,从“最低的音阶”变成了“所有音阶、全音阶”。

约1600年法国采用圭多的唱名法,增加了以si作为B的固定唱名,从而产生了七声音阶的七个唱名ut、re、mi、fa、sol、la、si。17世纪50年代,有人觉得ut发音不够响亮,用do取代ut,从而七个唱名演变为do、re、mi、fa、sol、la、si。音乐入门所使用的“哆来咪”指的就是这些音阶唱名。

gamut: ['gæmət] n.全音阶,全音域,整个范围

affluent(富裕的):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的《富裕社会》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John Galbraith)出版了《富裕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一书。在该书中,加尔布雷斯指出,以往经济学家所关心的贫困问题已经解决,美国社会已经进入“富裕社会”(affluent society)。但是,虽然私人消费品得到了源源不断的供应,但社会公共服务却供不应求。加尔布雷斯指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现在应该将更大注意放在公共事业上,而不是私人消费品的生产上。他呼吁政府在市场中发挥积极作用,将社会平衡置于经济增长之前。他的理论对20世纪60~70年代的政府广泛扩张起了重要作用,《富裕社会》一书也成了成千上万大学生的指定阅读教材。

英语单词affluent来源于拉丁语affluere,由ad(to)+fluere(flow),本来表示“向前自由流动”,与同源的英语单词fluent(流畅的)意思接近。在《富裕社会》中,affluent一词被用来形容各种消费品源源不断的流入社会,表示“供应充足”的意思,在中文中对应于“富裕”一词。由于此书的影响,affluent一词中的“富裕”之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甚至超过了它的初始含义。

affluent: ['æflʊənt] adj.富裕的,丰富的,流畅的n.支流,富人

fluent:['fluːənt] adj.流畅的,流利的,液态的,畅流的

fluid:['fluːɪd] n.液体,流体adj.流动的,流畅的,液态的,不固定的

apocalypse:天启

发音释义:[ə'pɒkəlɪps] n. 启示;天启

结构分析:apocalypse = apo(from)+ calyp(隐藏)+se(名词后缀)→揭示隐藏的东西→启示、天启

词源解析:calyp←希腊语kalyptein(隐藏)

背景知识:《圣经•新约》中的最后一章是圣约翰(St. John)所写的“启示录”。据说耶稣基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约翰被罗马皇帝流放至帕特摩斯岛时,将主给他显示的异象记录下来,并预言了主的降临和世界末日来临时的景象。该书的希腊名是《apokalyptein》,在123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Apocalypse》,在138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Revelation》。

趣味记忆:apocalypse = a(一张)+poca(扑克)+lypse(lipse,双唇)→一张扑克牌的双唇→扑克牌所述说的预言→启示、天启

同源词:Calypso(卡吕普索,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海中女神;土卫十四)

衍生词:apocalyptic(天启的)

affluent:富裕的

发音释义:['æfluənt] adj. 富裕的;丰富的;流畅的n. 支流;富人

结构分析:affluent = af(=ad,去)+flu(流)+ent(形容后缀)→流入的、汇聚的→富裕的

词源解释:flu←拉丁语fluere(流)

背景知识: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John Galbraith)出版了《富裕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一书。在该书中,加尔布雷斯指出,以往经济学家所关心的贫困问题已经解决,美国社会已经进入“富裕社会”(affluent society)。他的理论对20世纪60~70年代的政府广泛扩张起了重要作用。在《富裕社会》中,affluent一词被用来形容各种消费品源源不断的流入社会,表示“供应充足”的意思,在中文中对应于“富裕”一词。由于此书的影响,affluent一词中的“富裕”之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甚至超过了它的初始含义。

同源词:flux(流量),fluid(液体),fluent(流畅的),affluence(富裕),fluctuate(波动、涨落),confluence(汇流),effluent(流出的、污水),influence(影响)

adobe:泥砖

发音释义:['ədobɪ] n. 土砖,砖坯

词源解释:adobe←阿拉伯语al-tob(the brick,泥砖)

背景知识: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由于木材匮乏,在建筑中大量使用来自尼罗河淤泥制成的泥砖(adobe)。这种泥砖盖房屋的方式流传至各地,从而产生了英语单词adobe。

相关应用:Adobe是美国著名的多媒体软件公司。该名称来源于创始人约翰沃诺克(John E.Warnock)的老家一条小河之名——Adobe Creek。

Midsummer:’s Day 施洗约翰节(6月24日)

即仲夏节,同时也为“施洗者约翰”的节日。参照百度百科。

satellite:卫星.卫星国

在科学发达的当今世界人们对satellite 一词一般是不会感到陌生的,因为它在报刊上频频露面,在广播中和电视上时时让人感到它的存在。然而,对它的来源和过去就未必有很多人知晓丁。

  satellite是直接从法语借来的,而法语词则源自拉丁语satelles‘attendant,guard’(侍从,侍卫)。16世纪时当它来到英语之时,也用于此义,但当时还不通用。直到18世纪中期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都还没有把它收录在他编的《英语辞典》(1755)中。satellite的词义在1 7世纪发生了变化。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 1630)用拉丁词satetles的复数形式saiellites喻指刚发现不久的绕着木星运转的小天体即卫星,因为他认为这些卫星正像一直守候在重要人物周围的侍从和护卫。英语把这一新义借了过来。 1957年10月4日当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satellite又很自然地被用以喻指“人造卫星”。此后,satellite的词义进一步引申为“卫星国”、“卫星城镇”、“卫星社区”等义。

ignore:不理,忽视

从表面上看,ignore一词是源自旧时法律用语ignoramus。ignoramus原为拉丁语,含有“驳回”之意。假若大陪审团在诉状背后写下ignoramus,法院就可置之不理。据此,ignore被赋予“不理”、“忽视”及“驳回”等义。严格地说,ignore连同ignoramus都源于拉丁语ignorare‘not to know’。 ignore一出现就受到英国化学家玻意耳(Robert Boyle,1627 -1691)的青睐,他用该词用得非常频繁。然而,直至19世纪ignore还在遭到迂腐文人的蔑视和排斥。词典编纂者约翰逊( Samuel Johnson,1709 - 17 84)在他所编的《英语辞典》中谈及该词时这样写道:“This word Boyle endeavoured to introduce,but it has not been received.”(虽然玻意耳力图引进该词,但迄今未获承认。)

honeymoon:蜜月

按日耳曼民族的古老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宴后要喝一个月蜂蜜酒( honey wine),使爱情能够永远甜甜蜜蜜的。人们把这个月称作honeymoon。其中honey意指“蜂蜜”,而moon在诗歌语言中则义同month。

还有一种说祛认为,婚后第一月乃是甜如蜜的一个月,人生最甜蜜的一个月,故以honey作比。然而,爱情又好比月儿一样。月儿圆极而亏,新婚夫妇过了一个月,爱情也由浓而

淡,故以moon配之。

  honeymoon 一词始见于16世纪中期。18世纪英国词典蝙纂家约翰逊在他所编的《英文词典》中就已把它释义为“柔情缱绻、快乐无比的婚后第一月”。该词用到今天,意义有所扩展,除保留其原始词义“婚后第一月”,“蜜月”以外,还常作“新婚旅行”,“蜜月旅行”懈,有时也喻指“(国家或政党之间)关系和谐的时期”。 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新婚旅行”也常以bridal tour表示。

  

hobby:癖好,业余爱好

14世纪时hobby原指“小马”。在16世纪的英国农村人们狂欢时常跳一种名叫“莫利斯”(morris)的化装舞,表演者装扮成罗宾祝传奇中的人物,并在腰间系上用柳条等扎成的马形道具,舞时给人以跨骑其上而行的感觉。这种马形道具人们称之为hobbyhorse。据说,直到今天每年五朔节(MayDay)在英国康沃尔郡(Cornwall)帕德斯托(Padstow)人们都要在腰间系上传统的马形道具举行游行,欢庆春天的到来。以后,hobbyhorse又从“马形道具”转而指小孩玩的“竹马”或“木马”,并在17世纪逐渐引申为大人们的“癣好”或“业余爱

好”。美以美教派( Methodism)创始人约翰·韦斯利(John Wesley,1703 - 1791)在讲道稿中有这样一句话:Every onehas his hobbyhorse,这句话后来变成了一个谚语,句中的hobby- horse就合有“癖好”之意,整句的意思是“人各有所好”。到了19世纪以后该词在作“癖好”解时一般都缩约为hobby,这就是hobby 一词的由来。

hitchhike:免费搭乘他人便车   

该词系由hitch(拴住,套马)与hike(徒步旅行)二词复合而成,原由两人轮流骑一马的旅行:一人先骑上一程,然后下马,将马拴(hitch)在一棵树上或柱子上,留待另一人来骑,而自己则转为步行(hike),第二个人来到拴马处,骑上马直至赶上他的朋友。这种旅行方式在旧时曾被广为采用,通常叫做riding and tying(骑骑拴拴)。1737年英国作家、辞书编纂者约翰逊( Samuel Johnson,1709 - 1784)和演员、戏剧家加里克(David Garrick,1717 - 1779)结伴从利奇菲尔德( Lichfield)去伦敦旅行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当然他们不是最先也不是最后用这种方式旅行的人。到了20世纪30年代hitchhike一词在美国英语中开始被引申用来表示“免费搭乘他人便车”,因为这种旅行恰如两人轮流骑一马的旅行,往往是乘了又下,下了又乘,如此反复数次,才能抵达目的地。

explode:爆炸,感情的迸发   

古罗马人在观看演出时,如果不喜欢的话,就会发嘘声喝倒彩,把表演者轰下台。用拉丁语来说,“把(演员、歌手等)轰下台”就是explodere,它由前缀ex-‘out’和动词plaudere‘clap’(拍手喝彩)即applaud,plaudit二词的词源组合而成。英语explode一词即源于该拉丁词,所以原先也用丁此义,而且一直沿用到17世纪。我们从当时评论家的评论中还可找出像They exploded him off the stage这样的句子。explode的今义“(使)爆炸”始用于18世纪。在英国词典编纂家贝利(Nathan Bailey,? - 1742)和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所编词典里尚未见explode这一词条注有此义。第一个被《牛津英语词典》引用的例子是美国政治家莫里斯(Gouverneur Morris,1752 - 1816)在1790年说的一句话:All Europe is like a mine ready to explode.(整个欧洲就像是一座随时要爆炸的矿井。)

escalator:自动扶梯   

该词在1895年出现时原是美国奥蒂斯电梯公司( the Odis Elevator Company)生产的自动扶梯(moving staircase)的商标名,而词本身则是由escalade(攀登)的首部接elevator(电梯)的尾部缩合而成。1900年escalator由商标名转化为属名,开始泛指“自动扶梯”,以后又由escalator逆构出动词escalate(乘自动扶梯上升)。1964至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进一步扩大侵越战争的规模,并把战争规模的扩大形象化地称为escalation of the war,从而使cscalate及其派生词escalation获得了新义,汉语一般译为“(战争)逐步升级”。

egghead:知识分子,自以为有大学问的人   

该词始见于美国小说家约翰逊(Owen Johnson,1878 -1952)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一部通俗小说。该小说在当时颇受男孩的欢迎,因此egghead 一词曾作为俚语在学生中流行一时,用以指有时作出愚蠢举动的知识分子,以后渐遭废弃。到了1952年艾森豪威尔(D- D. Eisenhower,1890 - 1969)和史蒂文森(Adlai E. Steveson,l900 - 1965)竞选美国总统时,艾森豪威尔的支持者把史蒂文森的支持者说成为“a largeoval head, faceless, unemotional, but a litile bit naughty and condescending”(长着一副卵形大脑袋,面无表情,有点高傲而瞧不起人的样子)。于是egghead 一词再度复活,也许是因为史蒂文森的额部大而秃,脑袋颇似鸡蛋,有知识分子气质,故他本人及支持他的知识分子均被蔑称为egghead。该词现在仍指“知识分子”,“学问家”,但常含贬义。

  

brummagem:俗丽的便宜货(尤指假珠宝)

原为Birmingham(伯明翰)一词的拼法变体。17世纪伯明翰人常把Birmingham读成brummagem,而当时该地又以制造伪币和廉价珠宝饰物著称,故人们遂以brummagem一词作为廉价珠宝饰物一类仿制品的代称。

bonfire:营火,篝火.(为销毁垃圾而燃的)火堆

bonfire在中世纪英语原作banefyre,相当于bonefire,bane是bone(骨)在苏格兰方言的拼写异体。因此我们可以说bonfire的第一成分原为bone。bonefire这一拼写形式一直到18世纪还见诸使用。bonfire不是指“篝火”或“营火”吗?与bone又有什么联系呢?在14世纪时篝火是名符其实的fire of bones,因为当时是用兽骨来当柴烧的。bonfire除用以取暖、烤东西之外,也用以烧异教徒和焚化尸体,故一度也指火葬柴堆(funeral pyre)。到了16世纪该词的形式演变为bonfire,词义也扩展为“篝火”或“营火”,开始带有节日和欢乐的含义。按英格兰与苏格兰某些地方的习俗,人们在某些节日里,如6月24日圣约翰节(St. John’s Day)和11月5日盖伊·福克斯日(Guy Fawkes Day),总要燃起bonfire以示庆祝。所谓Bonfire Night(篝火之夜)指的就是11月5日。

bone的词源是古英语ban,bonfire中的bon只是它的一种变体,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是来源于法语bon‘good’(好)。这或许是受了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在1755年出版的《英语辞典》中对该词所作释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