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diaper(尿片):一种白色布料

英语单词diaper来自希腊语diaspros,由dia(跨越、完全) aspros(白色、银币的白色光芒)组合而成,字面意思就是“纯白色的”。在法语中,这个词变成了diaspre,指的是一种绣有菱形图案的精美白色布料。进入英语后,拼写变为diaper,原本指的是一种白色棉布,因为这种棉布柔软且吸水力强,故常常被用作小孩尿布。后来,美国人就用diaper一词来表示“尿布”,但在英国,尿布被称为“nappies”,可能是napkin(餐巾)的指小形式。

diaper:['daɪəpə] n.尿布,vt.给……换尿布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diaper 词源,diaper 含义。

carafe(卡拉夫瓶):阿拉伯人用来盛饮料的玻璃器皿

carafe(卡拉夫瓶)来自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是一种精美的玻璃器皿,用来在宴会上盛酒或其他饮料,是当时阿拉伯人高雅生活的象征之一。欧洲人将这玩意带回家乡的同时也将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称呼carafe带了回去。在现代西方人的餐厅中,喝红酒时会先把酒倒入一个精美的玻璃瓶或水晶瓶中,用来醒酒或澄清酒液,然后再用这个大瓶子来给客人斟酒。这个用来斟酒的大瓶子就叫做carafe,而封装红酒的酒瓶叫做bottle,用来喝酒的杯子叫做cup。从这个意义上来说,carafe其实应该是玻璃“壶”而非玻璃“瓶”。

carafe:[kə'ræf] n.玻璃瓶,卡拉夫瓶

shrine(神龛):存放圣徒遗骸、供人崇拜的箱子

英语单词shrine来自拉丁语,原本指用来存放纸张的盒子或箱子,一般都比较精 美,因为里面存放的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文件。在很多宗教中,人们往往会把圣徒的遗骸或遗物装在精美箱子里保存下来,供信徒们瞻仰和崇拜。这种箱子也被称为 shrine。后来,人们将圣徒的墓地、盖在圣徒墓地上的建筑、保存圣徒遗骸或其他遗物的建筑都称为shrine,还可以表示我们中国人用来放置祖宗灵牌 或神仙塑像的神龛。

shrine:[ʃraɪn] n.神龛,神殿,圣祠,圣徒墓地

spruce(整洁的):以高档整洁著称的普鲁士商品

在中世纪时,英国人将德国的普鲁士(Prussia)称为Pruce。后来不知何故,拼写变为Spruce。欧洲汉莎联盟商人曾经将普鲁士出产的啤酒、木质家具、皮革等商品大量出口至英国。这些商品在当时都制作精美、风格简练,被英国人看作是高档商品。尤其是在16世纪,英国人特别喜欢由普鲁士出产的皮革所制成的一种男士无袖短上衣,认为这种装束显得特别整洁干练。因此,原本表示商品产地的单词spruce就产生了“整洁的、简练的”等含义。作名词时,表示普鲁士特有的云杉,这种树四季常青,挺拔整洁。

spruce:[spruːs] adj.整洁的,简练的,利索的v.打扮整齐,使显得干净利落n.云杉

umbrella(雨伞):人为制造的小荫凉

中国人最早发明的伞是用来挡雨的,所以叫“雨伞”。西方人最早发明的伞不是用来挡雨的,而是用来遮阳的。在西方,最早的伞就是一块遮阳板,板上蒙着一块绷紧了的麻布。在古希腊,伞状遮阳板是节日盛装不可缺少的陪衬。奴隶主让仆人在自己的身后高高地举着遮阳板,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高贵。因为打伞的人必须站在主人身后,所以伞柄不是安在伞的中央,而是在伞的边上。到了中世纪,伞变成了宗教权力的象征,地位越高的人,伞越豪华。罗马教皇用的伞精致至极,伞面上装饰着鲜红和金黄的羽毛,伞把上刻着精美的天使雕像。

由于古代西方人的伞是用来遮阳的,所以在拉丁语中,表示伞的单词是umbrella,是umbra(树荫、阴影)的指小形式,意思就是“小荫凉”。英语单词umbrella就来源于此,与它同源的单词有umbrage,本意是“树荫”,常用来比喻“不快、生气、怀疑”。

umbrella:[ʌm'brelə] n.伞,保护伞,庇护,伞状结构

umbrage:['ʌmbrɪdʒ] n.不快,生气,怀疑,树荫

damask(锦缎):盛产精美锦缎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西亚国家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Damascus)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该城市出产的织有精美图案的锦缎十分精致漂亮。中世纪时这种织物传入欧洲后,得到欧洲人民的极大喜爱。英国人便用大马士革的名字Damascus来命名,将其称为damaske,后来又改为damask。

damask: ['dæməsk] n.锦缎,花缎adj.缎子的,粉红色的vt.使织出花纹vi.织花纹

cravat(领巾):喜欢系领巾的克罗地亚士兵

在领带问世前的中世纪欧洲,贵族们用来装饰颈部的是蕾丝领圈。制造这种华丽的配件需要消耗大量布料,每制造一个这样的领圈需要用掉长达十五米的蕾丝饰带。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参战各国都在拼命缩减开支,昂贵的蕾丝领圈自然成为不合时宜的物件。有的国家甚至颁布法令,规定只有在出席葬礼这样的隆重场合,男士才允许佩戴蕾丝领圈。

然而,爱美的男士依然有办法来装饰自己的颈部。不久,克罗地亚士兵们所佩戴的领巾引起了欧洲时尚界的关注。他们在颈部装饰有打结的细领巾。这种风俗从中世纪开始流传,也是他们在战场上辨认同伴的方法之一。这种服饰很快就在欧洲流传开来,不仅在士兵群体中广泛流传,而且还赢得了王室的瞩目。当时的法王路易十四就是一名有名的领巾爱好者。他拥有大量制作精美的领巾,甚至还设置了“领巾侍者”一职,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路易十四奉上几款华丽的领巾,方便国王挑选。因为国王的狂热爱好,领巾不再是简单的装饰或者蕾丝领圈的代用品,开始慢慢成为贵族阶层必需的服装配件。

法语中,这种源自克罗地亚的服饰就被称为cravate,本意就是“克罗地亚人”。进入英语后拼写变为cravat。这就是英语单词cravat(领巾)的由来。cravat已经有了和今天的领带(tie)类似的形状与系法,被认为是现代领带的前身。

cravat: [krə'væt] n.领巾,领带,领结

pavilion(亭、阁):外形像蝴蝶一样的精致建筑

英语单词pavilion来自拉丁语papilionem(butterfly,蝴蝶),指的是外形像蝴蝶一样的一类建筑。具体说来,这类建筑具有这么一些特点:1、小巧精致,因为蝴蝶都比较小巧;2、左右对称,因为蝴蝶都是左右对称的;3、有细长精致的柱子,宛如蝴蝶的躯干;4、有对称的翼(wing),宛如蝴蝶的翅膀。中国的亭、阁的建筑风格就符合pavilion的特征。pavilion还可以表示精美的大帐篷,因为帐篷的外形也符合pavilion的特征。

pavilion:[pə'vɪljən] n.亭,阁,大帐篷,外形像蝴蝶一样对称的精致建筑

china(瓷器):来自中国的瓷器

英语单词china小写时表示“中国瓷”,大写时表示“中国”,那么它最初究竟是对中国的称呼还是对中国瓷的称呼呢?词源学研究显示,它最初是对中国的称呼。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将其称为chinaware,ware是器具的意思,可见china是地名,并无瓷器之意。后来人们将chinaware缩写为china,它才有了瓷器的含义。

那么,表示中国的单词China又是从何而来呢?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其中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它来自古梵文cina。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就有cina一词。但是关于cina一词所指的具体地区却无定论。有人认为指的是周,有人认为是秦,还有人认为是善于制造精美白瓷的景德镇的古称“昌南”,还有人认为指的是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

还有一些学者,如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和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周启澄,认为“China”一词源于中国的丝绸。周启澄认为,在希腊文明时期,中国的丝绸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欧洲,于是希腊文中也出现了“丝”这一词汇,希腊文中“丝”的发音与中文相近。随后,在拉丁文中,“丝”的发音已经基本与以后“China”的发音相近,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周启澄认为,丝绸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载体,在西方人眼里,丝绸是中华古代灿烂文明的象征,因此,英文中“中国”的翻译“China”源自丝绸就顺理成章了。

china: ['tʃaɪnə] n.中国,瓷器

carafe:玻璃瓶、卡拉夫瓶

发音释义:[kə'ræf] n.玻璃瓶,卡拉夫瓶

词源解释:carafe←法语carafe(玻璃瓶)←意大利语caraffa或西班牙语garrafa←阿拉伯语gharraf(饮杯)或波斯语qarabah(大酒壶)

carafe(卡拉夫瓶)来自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是一种精美的玻璃器皿,用来在宴会上盛酒或其他饮料,是当时阿拉伯人高雅生活的象征之一。欧洲人将这玩意带回家乡的同时也将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称呼carafe带了回去。在现代西方人的餐厅中,喝红酒时会先把酒倒入一个精美的玻璃瓶或水晶瓶中,用来醒酒或澄清酒液,然后再用这个大瓶子来给客人斟酒。这个用来斟酒的大瓶子就叫做carafe,而封装红酒的酒瓶叫做bottle,用来喝酒的杯子叫做cup。从这个意义上来说,carafe其实应该是玻璃“壶”而非玻璃“瓶”。

助记窍门:carafe→coffee(咖啡)+rafe(红酒拉菲)→用来斟红酒或咖啡的容器→卡拉夫瓶

baroque:巴洛克风格

发音释义:[bə'rok] adj. 巴洛克式的;繁复精美的;形式古怪的n.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艺术

词源解释:baroque←法语baroque(不规则的)←葡萄牙语barroco(不圆润的珍珠)

巴洛克(baroque)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它的兴起与罗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及西欧国家君权的加强有密切关系,或许是教会与宫廷需要表现动感与力量的艺术去表达对天主(上帝)与君王的尊敬与权威,传达对新教分裂公教(天主教)的不满及封建割据阻碍国家统一的不满;总之,它是为教权与君权的强化服务的。与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古典主义不同,巴洛克风格抛弃了简洁、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气势宏大、奔放、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这种风格集中体现在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风格是一种离经叛道的风格,因此就用barogque一词来形容它。barogque一词来源来自葡萄牙语,用来形容形状不规则、不圆润的珍珠。进入法语后,转变为“不规则”的意思,与巴洛克风格所强调的动感、夸张效果很契合。

助记窍门:baroque→谐音“巴洛克”

delicate:脆弱的,精美的

词源同delicious, 美味的。引申义精美的,脆弱的。

chalice(圣杯):宗教仪式中所使用的高脚杯   

英语单词chalice来自拉丁语calicem,本意就是“杯子”。但chalice指的不是普通的杯子,而是特指在举行宗教仪式所使用的杯子,一般为精美的金属高脚杯。在基督教圣餐礼中,chalice就是用来盛圣餐葡萄酒的杯子。在非宗教场合,chalice常作为书面语用于比喻,如poisoned chalice(金杯毒酒,看似诱人其实不好的东西);尼克松的名言“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chalice:['tʃælɪs] n.杯,圣杯,圣餐杯

attic:顶楼

attic现指屋顶下的“小阁楼”,往往被人们弃之不用,或用来存放物品、养鸽子等。然而在古代,这可是最迷人的住处。这是个古希腊词,原义是“雅典的”、“具有雅典风格的”,而雅典的建筑以其对称、大方、古雅、精美闻名于世。因此,古时的attic该是非常雅致的房间。18世纪的英国建筑,多采取古雅典式,顶楼精美,饰有半露的。

spoon:勺子

spoon一词来源于古英语词spon,意思是“木片”、“木条”,以后又用来指家中用具。

最早的吃饭用的勺子是用木头或动物的角制成的,后来用铁、铜、锒、稀有金属等制作。12世纪前后,勺子是餐桌上唯一的餐具。

英国过去有一种习惯,相爱的双方要互赠刻有或雕有自己手形的精美图案的勺子,以表示真诚。

另外,spoon一词还可以作动词用,意思是“作出在恋爱中的行为”、“谈情说爱”。有人认为spoon之所以有这层意思,是因为相爱的人就象碗厨里的两把勺子一样,是亲密无间的。

backgammon:十五子棋

这是一种双方各有十五枚棋子、掷骰子决定行棋格数的游戏。人们曾在古代巴比伦王国一位王后的墓穴中发掘出一块已有五千年历史的镶底精美的十五子棋的棋盘。

Backgammon的字面含义是“回子游戏”。早期英语的“游戏”不写作game,而是写作gamen,因此,backgammon即back game,因为玩这种游戏时,棋子常被“送回”对方,再重新放入棋盘。

anthology:选集

anthology指的是诗、文、曲、画等的选集。这个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我们知道,所谓“选集”,是从某人或一些人的作品中选出精华编辑而成的集子。编辑的工作,就象是从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采撷心爱的花枝编制五彩缤纷的精美的花篮敬献给读者。Anthology正是“采集花朵”之意,是从希腊语anthologia来的,anthos即“花朵”,lego即“采集”。

porcelain(瓷器):来自意大利一种外表明亮的贝壳

英语单词porcelain(瓷器)来自意大利语porcellana,它是一种贝壳,外表有着瓷器一样明亮光泽。porcellana来自意大利语porcella(年轻的母猪),与英语中的pork(猪肉)同源。当意大利看到外表明亮的中国瓷器时,就用同样有着明亮光泽的贝壳porcellana来称呼它,经由法语进入英语后,拼写变成了porcelain。现在,谁还能想到,porcelain(瓷器)与pork(猪肉)还有这样的渊源呢?

porcelain:['pɔːs(ə)lɪn] n.瓷,瓷器adj.瓷的,瓷器的,精美的

arras(挂毯):盛产精美挂毯的法国城市阿拉斯

Arras(阿拉斯)是法国北部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法国加来海峡省的省会。古罗马时期,阿拉斯曾经是重要的罗马兵营。阿拉斯早在四世纪就有羊毛工业,但在中世纪才真正得以展开。1180年,法国国王特许阿拉斯经商。十四世纪时,纺织和羊毛工业蓬勃发展,阿拉斯所生产的织有精美图案的挂毯声名远播,以至它的地名变成了“挂毯”的代名词,在英语中被称为arras,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arrazzi。

arras:['ærəs] n.挂毯,壁毯,阿拉斯

pinchbeck(便宜货、冒牌货):发明了替代黄金的合金的英国钟表匠

Christopher pinchbeck(1672-1732年)是英国伦敦的一位钟表匠。他发明了一种廉价的合金,可以用来代替昂贵的黄金。他使用这种合金制作出很多精美的钟表。人们便用他的姓氏来命名这种合金,称为pinchbeck。由于这种合金的性质和颜色接近黄金,可以用来替代黄金,而又比黄金便宜很多,因此pinchbeck一词逐渐延伸出“便宜货、冒牌货”的含义。

pinchbeck:['pɪntʃ,bɛk] adj. 冒牌的,赝制的;金色铜制的n. 金色黄铜;廉价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