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ohol(酒精):古代中东妇女用来画眼影的锑粉
长久以来,阿拉伯、波斯、新疆等地的妇女就已经发现锑粉是一种极好的化妆品。她们用从锑石中精炼提纯的锑粉涂在眼圈附近,不仅能使眼睛更漂亮,还能消除眼疲劳和红肿的功效。阿拉伯妇女喜欢用锑粉画出浓重的眼影,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妆容便是典型。这种用来画眼影的锑粉在阿拉伯语中叫做al kuhul,其中的al是定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英语单词alcohol就源自al kuhul,原本表示“粉末状的化妆品”,17世纪词义扩大为“物品的精华、精炼提纯结果”。18世纪,人们用alcohol of wine(酒的精华)来表示酒精,后来直接用alcohol一词来表示酒精。
阿拉伯语中表示锑粉,不带定冠词al的kuhul一词后来通过其他途径也进入了英语,演变成为英语单词kohl,依然保持原意,表示“眼影粉”。
alcohol: ['ælkəhɒl] n.酒精,乙醇
alcoholic: [ælkə'hɒlɪk] adj.酒精的,含酒精的n.酒鬼,酗酒者
kohl: [kəʊl] n.眼影粉,化妆墨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lcohol 词源,alcohol 含义。
nymph(美丽的少女):希腊神话中多情的山林水泽仙女
宁芙(Nymph)是希腊神话中次要的女神,有时也被翻译成精灵和仙女,也会被视为妖精的一员,出没于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是自然幻化的精灵,一般是少女的形象,美丽而多情,喜欢歌舞。在希腊神话中有很多关于宁芙仙女的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羊人萨堤尔经常追逐宁芙,与她们一起享乐。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同伴海拉斯在山泉中打水时,遇到一群宁芙仙女,被她们绑架成婚。这些都被西方画家描绘下来,成为不朽的作品。
在英语中,nymph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少女,并产生了众多衍生词。
nymph:[nɪmf] n.宁芙仙女,山林水泽仙女,美丽的少女,蛹
nymphaea:[nim'fi:ə] n.睡莲属
nymphaeaceous:[,nɪmfɪ'eʃəs] adj. 莲科植物的
nymphomania:[,nɪmfə'meɪnɪə] n.女色情狂,慕男狂,花痴
exquisite:精致的
ex-, 向外,此处表强调。-quis, 要求,探寻,词源同inquiry, question. 引申义反复要求的,精益求精的。
jackal:豺,走狗
长期以来,人们在词源上一直把jackal和jack相联系,可能是因为jackal既指“豺”,也喻指“走狗”,而jack则可指“人”、“仆人”等,见于jack-in-office(神气活现的小职员),jack-of-all-trades(杂而不精的人),jack tar(水手)等词语。究其根源,jackal实源自波斯语shagal,从土耳其语chakal演变而来。其它一些语言也借用了这个词,如法语作chacal,德语作schakal。
alcohol:酒精
alcohol原系拉丁词,源自阿拉伯语。
古埃及绝世美人克娄巴特拉( Cleopatra,69 - 30BC)用锑膏画眉毛,以后妇女尤其是中东妇女也常用细锑粉来涂眼皮。锑粉在阿拉伯语中作al-kohl或at-kuhl,其中al相当于英语定冠词the,而kohl/kuhl则意为“锑粉”。 16世纪时该词通过拉丁语进入英语,作alcohol,最初仅指“精细的粉末”。由于锑粉这一化妆品的提制过程类似于制取酒精的分馏法,到了18世纪alcohol 一词遂被转用以指“酒精”,其原义也随之丧失。但几乎与此同时,阿拉伯语kohl再度进入英语,用于原义,指阿拉伯等东方妇女用以涂黑眼睑和睫毛的化妆品,即“眼圈粉”(尤指“硫化锑粉”)。
alcohol:酒精,酒
来源于阿拉伯语al-kohl(锑粉),锑粉是女人化妆时用来涂眼皮的;al-相当于英语中的the;锑粉的提制过程类似于提取酒精的分馏法,alcohol逐步被专用以指“酒精”,而同时kohl这个单词也进入英语,用于原意, 即”眼影粉”。
同源词:kohl
workaholic:工作狂;沉迷于工作的人
当alcoholic一词于18世纪末出现在英语中时,它仅作形容词用,意为“酒精的”或“含酒精的”;而它首次以名词身份出现则是在1870年左右,用以指“酒”,而且是以复数形式出现的。约在1890年alcoholic才开始用于至今仍在使用的词义,即“饮酒过度的人”或“嗜酒者”。
1968年美国一位名叫Wayne Oates的教会指导员(pastoral counselor)仿alcoholic造了workaholic一词,用以指“工作迷”或“工作狂”。该词系由work(工作)加-a,再加alcoholic的尾部-holic缩合而成。Oates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workaholic,他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工作时连家人都不能见到他。只是在他五岁的儿子要求约见他时,他才发现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
1972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Confessions of a Workaholic(一位工作狂的忏悔录)的书。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人们总是认为workaholic一词系此人所杜撰,workaholic也因此得以推广。这个词很快地被记者们用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并传至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随后又出现了一系列以-(a)holic结尾、构成方式类似的混成词,如hashaholic (1973),chocaholic/chocoholic (1976),bookaholic (1977)和wordaholic (1978)等,这些词都带有“对……痴迷的人”或“沉湎于……的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