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quis(侯爵):镇守边疆的诸侯
marquis(侯爵)是欧洲贵族爵位中的一种,在公爵(duke)之下、伯爵(count)之上,也可拼写为marquess。该词来自法语marchis,字面意思是“镇守边疆的诸侯”,来自marche(边疆),与英语单词march(行军)都来自拉丁语marca(边疆)。欧洲中世纪边疆与内陆的概念区别源自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对帝国行省的划分,比较稳定的内陆省份归于元老院管理,而不稳定的边疆省份归于皇帝管理。中世纪以后,则把封疆贵族按照相似的概念分作最受君主信赖、管理边疆的“侯爵”,和地位较低、管理内地一方领土的“伯爵”。
marquis:['mɑ:kwis] n.侯爵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rquis 词源,marquis 含义。
New Zealand(新西兰):新的西兰省
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远洋冒险中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 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他描绘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并用荷兰语 将此地命名为Nieuw Zeeland,意思是“新的Zeeland”。Zeeland等于英语Zealand,常译作 “西兰”或“泽兰”,是荷兰西南部的一个省份,主要由岛屿构成。新西兰的地形与西兰十 分相似,故得名Nieuw Zeeland。后来,大量英国移民来到新西兰定居,Nieuw Zeeland也就 变成了英语中的New Zealand。
Pakistan(巴基斯坦):由穆斯林省份构成的国家
巴基斯坦曾是印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古印度的主体部分。印度独立前夕,它西北部和 东北部有许多穆斯林,占当地居民人数的50—60%,主要分布在旁遮普省、西北边省、信 德省、俾路支斯坦等省分。由于他们的风俗礼教与印度教徒有分歧,常常因为宗教信仰不同 而产生冲突,因此要求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1933年,一群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印度穆斯林学生酝酿提出了 Pakistan这一国名, 由旁遮普(Punjab)、阿富汗(Afghan)、克什米尔(Kashmir)、伊朗(Iran)、信德(Sindh) 等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名称的头一个字母和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的词尾合成,含义就是 “由穆斯林省份构成的国家”。1940年3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召开代表大会,提出 实行印巴分治、建立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的要求。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把 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 宣告成立,以Pakistan作为自己的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