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lcohol(酒精):古代中东妇女用来画眼影的锑粉

长久以来,阿拉伯、波斯、新疆等地的妇女就已经发现锑粉是一种极好的化妆品。她们用从锑石中精炼提纯的锑粉涂在眼圈附近,不仅能使眼睛更漂亮,还能消除眼疲劳和红肿的功效。阿拉伯妇女喜欢用锑粉画出浓重的眼影,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妆容便是典型。这种用来画眼影的锑粉在阿拉伯语中叫做al kuhul,其中的al是定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英语单词alcohol就源自al kuhul,原本表示“粉末状的化妆品”,17世纪词义扩大为“物品的精华、精炼提纯结果”。18世纪,人们用alcohol of wine(酒的精华)来表示酒精,后来直接用alcohol一词来表示酒精。

阿拉伯语中表示锑粉,不带定冠词al的kuhul一词后来通过其他途径也进入了英语,演变成为英语单词kohl,依然保持原意,表示“眼影粉”。

alcohol: ['ælkəhɒl] n.酒精,乙醇

alcoholic: [ælkə'hɒlɪk] adj.酒精的,含酒精的n.酒鬼,酗酒者

kohl: [kəʊl] n.眼影粉,化妆墨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lcohol 词源,alcohol 含义。

envy(嫉妒):施展巫术“邪恶之眼”

古代西方人相信有一种邪恶的巫术叫做“邪恶之眼”(evil eye)。据说巫师施展这种巫术后,可以通过目光来使人无法动弹或受伤或遭受厄运。拉丁语invidere指的就是巫师施展“邪恶之眼”,由 in(upon)+ videre(to se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看一眼”。当一个人嫉妒他人时,用充满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人时,这幅场景是不是很像巫师在施展“邪恶之眼”?因此拉丁语 invidere衍生出“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来看”的意思,并从而衍生名词invidia(羡慕嫉妒恨),这就是英语单词envy的来源。

在我国新疆还有人相信这种巫术的存在,因此,在新疆,长时间地注视别人家的好东西或美女是一种禁忌,新疆人会认为这种嫉妒的目光会给被注视者带来厄运。在新疆旅游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盯着美女不放,购物时也不要看了半天而不买。

envy:['envɪ] n.嫉妒,妒忌,羡慕vt.嫉妒,妒忌,羡慕vi.感到妒忌,显示出妒忌

tulip(郁金香):形如穆斯林头巾的花    

一提起郁金香(tulip),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荷兰。没错,郁金香是荷兰种植最广泛的花卉,也是荷兰的国花。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郁金香的故乡在中亚,包括西域即现在的新疆,16世纪后才传入欧洲。中国唐朝大诗人李白留下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即为明证。由于郁金香花似穆斯林头巾,所以波斯语称之为dulband,土耳其语称为tulbend,意即“穆斯林头巾”。该词通过拉丁文和法语进入英文,演变成tulip这一形式。土耳其语tulbend一词通过另一渠道进入英文,拼写为turban,仍指“穆斯林头巾”。

  tulip:['tjuːlɪp] n.郁金香

  turban:['tɝbən] n.穆斯林头巾

sibyl(女预言家):希腊神话中著名女预言家西比尔

西比尔(Sibyl/Sibylla)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女预言家。在史诗《伊利亚特》中,太阳神阿波罗满足了她的永生的请求。不过她忘了请求青春永驻,于是,时间过去很多年,西比尔依然活在世上,只是她已经老得萎缩成一小团,无法走动,不堪入目,只好呆在一个坛子里。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西比尔不是只有一个,而是许多位女先知的统称。有时也有各自的名字。人们相信西比尔属于某位神,通常是阿波罗,来通过她们传达神谕。已知古代传说中最早的西比尔是赫洛斐勒,她曾经向特洛伊王后预言了特洛伊的战争。她们的话被记录下来,那些被认为是预言的部分会作为城邦的官方纪录。在雅典,类似的神谕集保存在雅典卫城里。

古代最著名的西比尔是来自坎帕尼亚的库迈。根据传说,她曾经向罗马的最后一位国王塔奎纽斯以高价出售九条神谕,被拒绝后焚烧了其中三条,又将剩下的以相同价格再次出售;被再次拒绝后,她又烧掉其中三条。最后她以原价把仅剩的三条卖给了他。据说国王被两个大臣说服,最终相信了这些西比尔神谕集。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埃涅伊德》中描绘过埃涅阿斯拜访她的情景:这库比斯地方原是沼泽地带,这里有个山洞,住着长寿的女先知西比尔。女先知在带领埃涅阿斯游历了冥王的疆土,去寻找他死去的父亲的阴魂后,对埃涅阿斯说:‘假如当初我作闺女的时候答应了热爱我的日神的请求,他就能使我长生不老。他对我一直抱着希望,而且用馈赠的方式来打动我的心。他说‘库比斯的姑娘,你任意选一件你心爱的事,我一定替你办到。’我就指着一堆沙土,作了一个愚蠢的要求;我说,我愿我的岁数和沙数一样多。但是我忘记说,不管我活多少岁,我要永远年轻。他答应使我长寿……,但是欢乐的青春已经飞逝,衰弱的老年已经蹒跚而来,这老年的痛苦我还得忍受很久很久呢!你看我现在已经活了七百岁,但是要比起沙子的数目,我还得看到三百次的秋收,三百次的酿酒。总有一天我的身体会因为活得太久而从今天的样子缩成一点点,我的衰老的四肢会缩得和羽毛一样轻……。’

sibyl:['sɪbɪl] n.女巫,女预言家,西比尔

sibylline:['sɪbɪlaɪn] adj.女巫的,预言的

marquis(侯爵):镇守边疆的诸侯

marquis(侯爵)是欧洲贵族爵位中的一种,在公爵(duke)之下、伯爵(count)之上,也可拼写为marquess。该词来自法语marchis,字面意思是“镇守边疆的诸侯”,来自marche(边疆),与英语单词march(行军)都来自拉丁语marca(边疆)。欧洲中世纪边疆与内陆的概念区别源自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对帝国行省的划分,比较稳定的内陆省份归于元老院管理,而不稳定的边疆省份归于皇帝管理。中世纪以后,则把封疆贵族按照相似的概念分作最受君主信赖、管理边疆的“侯爵”,和地位较低、管理内地一方领土的“伯爵”。

marquis:['mɑ:kwis] n.侯爵

calamity:灾祸

发音释义:[kə'læmɪtɪ] n.灾祸;灾难;不幸;祸害

词源解释:calamity←中古法语calamite(灾祸)←拉丁语calamitatem(灾祸)

词组习语:Calamity is man's true touchstone(患难见真情);calamity never comes singly(祸不单行);When calamity knocks at your door(厄运来临时)

助记窍门:calamity→克拉玛依city→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大火灾→灾祸

bazaar:集市

发音释义:[bə'zɑː] n.集市;市场

词源解释:来自波斯语bazar(集市),该词广泛流传于中亚地区,我国新疆地区的维吾尔人也用该词来表示“集市”,中文译为“巴扎”。

助记窍门:bazaar→谐音“巴扎”

frontier:拓荒者,边远地区居民

来自front,前面的,原义为前线部队,边疆。后用于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拓荒者,边远居民。

marquis:侯爵

来自marquess,来自古法语marchis,边境管理者,封疆大吏,来自拉丁语marca,边界,国界线,词源同mark,margin.后仅作为一种贵族称号。

brushfire:小规模的

该词系美国西部边疆的早期移民所创,原指“灌丛火”,以别于森林大火。灌丛火一般较易控制,因其规模小。嗣后brushfire逐渐被用作形容词,表示“小规模的”,如a brushfire war(灌木林火战争),a brushfire labor dispute(小规模劳资纠纷)等。

Judgment of Paris:帕里斯的评判,不爱江山爱美人

厄里斯 Eris 是希腊神话中的不和女神。她是宙斯和赫拉的女儿,战神的妹妹。传说有一回珀琉斯国王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结婚,众神都收到邀请,唯独没有不和女神。不和女神心生不满,就在婚礼上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Hera)、爱与美之女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和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三人都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女神,争执不下。最后决定让宙斯(Zeus)决定,宙斯无法在自己的妻子、智慧女神和爱与美的女神之间作出抉择。为难之际,Zeus拨开云雾向人间看去,看到了特洛伊(Troy)的二王子帕里斯(Paris)正在牧羊于是将决定权交给了Paris。三个女神分别以“最大的疆土”,“最智慧的头脑”和“最美丽的女人”作为诱惑,于是Paris就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洛狄忒(Aphrodite)。赫拉(Hera)和雅典娜(Athena)非常生气,发誓要报复特洛伊人。后来,帕里斯(Paris)出使希腊的斯巴达,在爱与美之女神阿芙洛狄忒的帮助下,勾引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Helen)——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Paris拐走了Helen,激起了全体希腊人的公愤,于是希腊各国组成联军,远征特洛伊人。战争中,爱与美之女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支持特洛伊人,天后赫拉(Hera)和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支持希腊人,经过十年的战争,特洛伊城因为希腊人的木马计被攻破,最后惨遭屠城而被灭国,这就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代价。由此,Judgement of Paris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以喻指“不爱江山爱美人”。

procurator:检察官;代理人;行政长官

罗马帝国疆域辽阔,皇帝没有办法事必躬亲去care(词根cur-表to care)帝国的各个角落,于是派遣各种负责财政、税赋、建筑等职责的procurator去代他治理。前缀pro-这里就表示for,二者同源,这些官员是“in place of or for the emperor”。

Austria(奥地利):法兰克王国的东方边疆

奥地利位于德国东南方位,公元788年查理曼大帝征服了该地区。后来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包括奥地利地区在内的东法兰克由巴本堡王朝继承。由于奥地利位于东法兰克的东部, 故被称为“东方边区”在德语中拼写为Osterreich,由oster (东方的)和reich (边疆)组成。12 世纪时,Osterreich 被翻译成拉丁语 Marchia austriaca,由 Marchia (边疆)和 austriaca (东方的)组成。英语单词Austria便由拉丁语austriaca演变而来。

Ukraine(乌克兰):边疆之国

乌克兰的英文名Ukraine来自俄罗斯语或波兰语Ukraina (边疆)由前缀u-(在)和krai (边缘)组成。公元9世纪时,作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共同祖先的基辅罗斯公国成立,定 都于现乌克兰首都基辅,其主体民族是东斯拉夫人和来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混杂而成的古罗斯 人。13世纪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大部分土地被蒙古人占领,但位于乌克兰的加利 西亚和沃伦公国却没有被蒙古人统治。这两个公国位于原基辅罗斯的西南边境地区,该地方 的古罗斯人就被称为Ukrainian (乌克兰人),意思就是“住在边界上的人”从此以后,乌 克兰人从古罗斯人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其 余古罗斯人则分化为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所居住的地方就被称为Ukraine (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