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Celeste:神秘的失踪地
商船名,在1872年12月4日于北大西洋亚速尔群岛海域附近发现时船上空无一人,但是也没有发现任何被抢或其他的痕迹或证据,引发诸多猜测,后来引申词义神秘的失踪地。该船名字面意思为天堂圣母,即celestial Mary.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ry Celeste 词源,Mary Celeste 含义。
satire:讽刺,讽刺作品
该词直接借自怯语satire,但却是源于拉丁语satura。古罗马人用该拉丁词指杂烩,尤指用来祭神的“什锦水果色拉”。后来由于satura 一度被误认为和希腊神话里的森林之神Satyr有关系,词形就逐渐变为satira,词义也发生了演变,开始用以喻指“(汇集各种题材的作品于一卷的)诗文杂集”( miscellany),再往后又转指“(鞭鞑愚昧和恶习的)讽刺杂咏”,16世纪satire在英语出现时,就用于此义,但现多用班表示“讽刺”或“讽刺作品”。
posthumous:死后的,著作者死后出版的
该词源自后期拉丁语(Late Latin) postumus,而postu-mus是post‘after’的最高级,字面义为last(最后的)或Last-born(最后出生的),但常用以表示“父亲死后出生的”,以后和拉丁短语post humus'after the burial’(死后)发生联想,久而久之,字母h就被插入postumus之中,postumus变成了posthumus。英语posthumous中的字母h也是因此加上去的,它首次在《牛悼英语词典》出现时,原拼作posturnous。到了17世纪,随着拼法上的变化,posthumous从原先的“父亲死后出生的”一义引申出“死后的”和“著作者死后出版的”两个词义,例如a posthumous child(遗腹子),a posthumouS award(死后获的奖),posthumous works(遗作)。posthumous现在的拼法和词义可说是俗词源的产物,错误联想的结果。
escalator:自动扶梯
该词在1895年出现时原是美国奥蒂斯电梯公司( the Odis Elevator Company)生产的自动扶梯(moving staircase)的商标名,而词本身则是由escalade(攀登)的首部接elevator(电梯)的尾部缩合而成。1900年escalator由商标名转化为属名,开始泛指“自动扶梯”,以后又由escalator逆构出动词escalate(乘自动扶梯上升)。1964至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进一步扩大侵越战争的规模,并把战争规模的扩大形象化地称为escalation of the war,从而使cscalate及其派生词escalation获得了新义,汉语一般译为“(战争)逐步升级”。
chap:家伙,小伙子
在英国英语日常口语中chap相当于fellow,有“家伙”“小伙子”等义。用于此义的chap系由chapman一词缩略而来。chapman来自古英语ceapman,其中ceap有trade(贸易,交易)的意思,cheap(便宜的,廉价的)一词即源出于此,故chapman最初指“商人”,但以后却转而指“买主”或“顾客”。16世纪当chap这一缩略形式出现时,一开始也用以指“买主”或“顾客”,chap在英国方言中至今还保留了此义。到了18世纪chap的词义才引申为“家伙”“小伙子”。我们从另一个词customer的词义也由“顾客”向“家伙”引申这一点看到了这两个词在词义变化方面的类似之处。值得我们注意的另一点是,chap的出现并没有使chapman从英语中消失,它至今仍在英国英语中使用,但原先的词义已经废弃,现指“流动小贩”或“叫卖小贩”。
cereal:谷粪食物
该词以单数形式出现时表示“(未加工的)谷类食物”,如麦片、玉米片等早餐食品,以复数形式出现则泛指“谷类植物”。它来源于古罗马神话中一个神的名字。
公元前496年,罗马农村遭受严重旱灾。祭司们询求神谕后声言,要消灾祛祸须在罗马修建一座神庙供奉一位名叫Ceres的新女神。他们还建议立即献祭祈求Ceres普降甘霖。公元前493年Ceres神庙正式落成。此后Ceres便被尊奉为“谷物女神”,神庙看管人也就成了谷物市场的当然管理员。为了保证五谷丰登,古罗马人总是把最先收割到的答物拿来祭祀谷物女神Ceres。Ceres本是拉丁文,意思就是“谷物”,其形容词形式为cerealis(相当于英语of Ceres),英语中的ce-real 一词正是来源于此。
bikini:两段式女游泳衣
1947年bikini这种两段式女游泳衣首次在法国假日游憩胜地里维埃拉( Riviera)海滨出现时,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最初法国人将它取名le minimum,随后又有人改称之为bikini。bikini 一词始见于《世界报图文版》( Le.Monde Illustre)当年8月号第1期上。翌年,英语便将该词直接借用了过来。 bikini得名于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 一个珊瑚岛岛名。1946年美国在该岛进行了一系列原子弹试验。取名者之所以将这种两段式女游泳衣同该岛岛名加以联系很可能是因为认为,身着该式游泳衣的身段苗条的青年女子可能引起异性的感情冲动力足以与Bikini岛上的原子爆炸力相比拟。在这个意义上bikini可以说是联想的产物。 1964年又出现了上裸游泳衣,人们仿bikini造出了monokinl 一词来表示,随后产生的trikini(三点式女泳装),nokini(“裸体”的代称)等司都是按类比法构成的。显然,名称的创造者有意无意地将bikini错误地分解为bi-和-kini两部分,仿佛bi-就是意为“二”的前缀。
Proto-Indo-European:原始印欧语
原始印欧语(或古印欧语)是后世语言学家根据现时印欧语系诸语的特色,透过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而倒推出来的假想语言。这种假想语言被认为是现时印欧语系诸语的共同祖先。
skirt:裙子;边缘
8世纪末维京海盗开始骚扰并逐步侵占了英国东北部,他们的语言与古英语同属日耳曼语,其中一个区别是,sk音在词首出现时,维京海盗的语言里保持不变,古英语里变成了sh音,于是skirt和shirt衬衫实际是一个单词,脑洞开一点也可以知道short也与它俩相关。
secular:现世的,世俗的,非宗教的
来自拉丁语 saecularis,现时的,现世的,来自 saeculum,现时,现世,可能来自 PIE*se,播种, 耕种,词源同 seed,semen.-cul,-culum,工具格后缀,词源同 oracle,hibernacle.比喻用法,即相 比于神和宗教的永恒,种子只有一次生命过程,引申词义世俗的,非宗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