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doughnut(甜甜圈):油炸面团做成的食物

英语单词doughnut常常被翻译为“甜甜圈”,因为它通常是环形的。这个单词由dough(面团)和nut(坚果)组成,字面含义就是“面团做成的坚果”。为什么是这样呢?原来,最早的doughnut的形状与现在不同,是用一小块面团裹上蜜饯等甜点,然后放到猪油中烹制而成。由于最初的形状像小果子,因为就被称为doughnut。直到19世纪后期才出现中间有洞的doughnut,但人们已经习惯doughnut这个称呼了。

doughnut:['dəʊnʌt] n.甜甜圈,炸圈饼

dough:[dəʊ] n.面团,生面团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doughnut 词源,doughnut 含义。

explode(爆炸):通过噪声把演员轰下台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观看戏剧时,喜欢毫不掩饰地当场表达自己的喜爱或反感情绪。他们通过掌声和喝彩声表达喜爱和赞赏,而在不喜欢演员的表演时,他们也会通过嘘声、倒彩声以及其他各种噪声来表达反感,直到将演员轰下台为止。英语单词explode的本意就是“通过噪声把演员轰下台”。它来自拉丁语explodere,由ex(out,出去)+ plaudere(鼓掌、欢呼)构成。

在17世纪时,explode一词在英语中的意思是“通过暴力或突然的噪声将其赶出去”,与其本意差不多。到了18世纪后期,词义慢慢变为“使其突然而又大声地爆发”,后来才完全转变为“突然而又大声地爆发、爆炸”。

explode:[ɪk'spləʊd; ek-] vi.爆炸,爆发,激增vt.使爆炸,炸开,打碎,推翻

guy(家伙):阴谋炸死英国国王的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

1605年,罗马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及其同伙因为不满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新教徒政策,企图炸死国王,并炸毁议会大厦。他们成功地将36桶黑火药运进了议会大厦的地窖,准备在11月5日采取行动。然而,这个“黑火药阴谋”(Gunpowder Plot)被揭发,国王和大臣幸免于难,盖伊及其同党被以叛国罪处死。著名漫画和电影“V字仇杀队”就取材于这一历史事件。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维护对宗教和国家的忠诚,英国人民在每年的11月5日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天也成为了英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盖伊福克斯之夜”,也称为“篝火之夜”、“烟花节”。人们在这一天点燃篝火,并举着形似盖伊·福克斯的假人游行,将其在篝火上焚烧。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节日。他们自己制作代表盖伊·福克斯的木偶(the Guy),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服饰来装饰它,然后拿着它上街向行人索取“给盖伊的便士”(a penny for the Guy),讨到零钱后买爆竹。后来,人们将装束怪异的人也称为guy。再到后来,guy一词逐渐丧失其特殊含义,变成了对男人的一般称呼。

guy:[gaɪ]n.男人,家伙,(人名)盖伊

bikini(比基尼):美国的核武器试爆地点

比基尼(Bikini)原本是太平洋中一个小岛的名称,位于马绍尔群岛。1946年7月,美国在比基尼岛附近进行第一次水下核试验,从而使得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岛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就在原子弹爆炸后18天,一位大胆的法国时装设计师路易斯·里尔德(Louis Reard)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两截式泳衣,由胸罩样式上衣和三角裤组成,用料之少,令世人震惊。在替自己的作品命名时,设计师希望名称既能体现作品的轰动效应,又能体现热带风情。刚在报纸上频频提及的太平洋小岛“比基尼”一名恰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于是,设计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以bikini作为这种两截式泳衣的名称。

bikini:[bɪ'kiːnɪ] n.比基尼,两截式泳衣

bust:爆裂、破产、逮捕

发音释义:[bʌst] v.n.(使)爆裂;(使)破产;逮捕;闯入;打破;弄坏;驯服;使降职;在现场抓住

词源解释:是burst(爆炸、爆发)的变体,出现于1806年。

bombast:夸大之词

发音释义:['bɒmbæst] n.夸大之词;吹牛的话adj.夸大的

词源解释:bombast←古法语bombace(棉花、棉花填充物)←拉丁语bombax(棉花)

助记窍门:bombast→bomb(炸弹)blast(爆炸)→牛皮吹爆了的→夸大的

衍生词:bombastic(夸大的、夸夸其谈的)

boom:隆隆声、繁荣昌盛

发音释义:[buːm] vi.发出隆隆声;繁荣昌盛;声势浩大、劲头十足地前进vt. 以低沉而有回响的声音发出;使繁荣;使迅速发展n.隆隆声;繁荣昌盛;快速发展

词源解释:拟声词,模拟大群昆虫如蜜蜂的嗡嗡声。

同源词:bomb(轰炸)

衍生词:booming(繁荣的、兴旺的)

blurt:脱口而出

发音释义:[blɜːt] vt.未加思索地脱口而出;突然说出

词源解释:最早出现于16世纪70年代,很可能是一个拟声词。

词组习语:blurt out sth.或blurt sth. out(脱口而出)

以“疯狂英语”出名的李阳就有一套英语教材叫做“blurt out”(脱口而出)。

助记窍门:blurt→blow(吹)、blast(爆炸)→脱口而出。或blurt→blur talk(模糊地说)→意识还在模糊中,话已经脱口而出。

bluster:猛刮、咆哮

发音释义:['blʌstə] vt.n.猛刮;怒号;咆哮;夸口;吓唬

词源解释:来自低地日耳曼语,本意为“(风)猛刮”

同源词:blow(吹,刮,猛击)

助记窍门:bluster→谐音blast他(轰炸他)→猛刮、咆哮

衍生词:blustery(大风的,狂暴的,吵闹的);blustering(大吵大闹的)

blasphemy:亵渎神灵

发音释义:['blæsfəmɪ] n. 亵渎神灵

结构分析:blasphemy = blas(有害的)+phemy(话)→伤害神灵的话→亵渎神灵

词源解释:blas←希腊语blaptikos(有害的);phemy ←希腊语pheme(话)

同源词:fame(名声←别人的评价);telephone(电话);blaspheme(亵渎、辱骂)

助记窍门:blasphemy→blast(爆炸)+ phemy(话)→爆炸出来的话→胡乱咒骂,亵渎神灵

blast:爆炸

发音释义:[blɑːst] n. 爆炸;冲击波;突然的响声;一阵(疾风等);奇妙的感受v.爆炸;猛攻;轰鸣;摧毁;轰开;炸开;射击杀死

词源解释:blast←古英语blæst←原始印欧语bles(刮、膨胀)

同源词:blow(风吹、打击)

词组习语:at或on full blast(以最大音量/功率)

applaud:鼓掌

前缀ap-同ad-. 词根 plaud, 鼓掌,拟声词,见explode,爆炸。

bamboozle:欺骗

可能来自拟声词,同bomb, 炸弹。形容虚张声势。

blockbuster:一鸣惊人的事物

block,大块。buster, 炸开,来自burst, 爆裂,字母r脱落。

bomb:炸弹

拟声词,模仿炸弹爆炸的声音。

bombshell:意外事件,性感美女

bomb, 炸弹。shell, 弹壳。

Bonfire Night:篝火之夜

又称Guy Fawkes Night, 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来自1605年,一个叫Guy Fawkes的年青人策划炸毁当时的议会大厦。见电影《V字仇杀队》。这一事件也直接导致了单词guy的流行。

counterblast:强硬驳斥

counter-, 相反。blast, 爆炸。

croquette:炸丸子

croq, 拟声词,油炸的声音。-ette, 小词后缀。

detonate:引爆

de-, 向下,强调。-ton, 打雷,爆炸,词源同thunder, astonish. 即爆掉,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