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os(性欲):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厄洛斯(Eros) 是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因为他代表了世界的动力——性欲。有了厄洛斯,神灵才从单性繁殖变为双性繁殖,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生生不息。不过,厄洛斯整天鼓动其他神灵进行繁衍,但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中,也没有后代。这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世界万物结合的原始动力,既包括了男性本原也包括了女性本原,所以他本是不男亦不女,不阴亦不阳。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原本只有前面讲到的那位原始神才叫厄洛斯(Eros),但在柏拉图之后,古希腊确立了把厄洛斯分离成两位,分别进行崇拜,一位是这里所说的创世神,另一个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与战神私通生下的小爱神厄洛斯( Eros ),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 Cupid ),他的形象是一个身披双翼,手持弓箭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据说他有两种箭,金箭能让人产生爱情,铅箭能扑灭爱情。他们代表的都是原始的性爱,是促使人类繁衍生息的生殖冲动。
厄洛斯的名字Eros在希腊语中就是“性爱、爱欲”的意思。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一些与性爱有关的单词。
Eros:['iərɔs] n.厄洛斯
eros:['iərɔs] n.性爱,性欲,愿望
erotic:[ɪ'rɒtɪk] adj.色情的,性欲的,性爱的n.好色之徒
erosion:[ɪ'rəʊʒ(ə)n] n.侵蚀,腐蚀(色情是对人的腐蚀)
erotology:[,erə'tɒlədʒɪ] n.色情文学,色情艺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ros 词源,eros 含义。
memory(记忆):希腊神话中的记忆女神莫涅莫绪涅
莫涅莫绪涅(Mnemosyne)是希腊神话中的记忆女神。她是天神乌拉诺斯和大地女神盖亚的女儿,十二泰坦神之一。她是宙斯的情人,和宙斯一起生了九个缪斯女神。她通常被描绘成一个支着下巴沉思的女子;有时她在画笔下表现为一个接近成年的女性,发饰多珍珠和宝石,用右手的两个前指持着耳垂。
莫涅莫绪涅的名字中包含词根mneme,意思是“记忆”。变体有:memo,memor,mnem,mnes。
memory: ['mem(ə)rɪ]n.记忆,记忆力
remember: [rɪ'membə]v.记得,记起
memo: ['meməʊ]n.备忘录
memoir: ['memwɑː] n.回忆录,自传
memorial: [mə'mɔːrɪəl]adj.纪念的,记忆的,追悼的n.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仪式,纪念物
commemorate: [kə'meməreɪt]vt.庆祝,纪念,成为……的纪念
amnesty: ['æmnɪstɪ]n.大赦,特赦vt.赦免。记:a否定+mnes记忆+ty名词后缀→不再记得,既往不咎→赦免
Athens(雅典):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
希腊神话中,雅典娜(Athena)是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神王宙斯与聪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据说,宙斯推翻父亲成为神王后,大地女神盖亚和天神乌拉诺斯预言他会被墨提斯所生的儿子推翻。宙斯害怕预言成真,就把墨提斯整个吞入肚中(比他老爸还狠)。后来宙斯头疼难忍,就叫火神劈开他的头颅。随后就见披甲持枪的雅典娜从宙斯的头中跳了出来。
因为雅典娜的身上集合了母亲的智慧和父亲的威力,所以她既是智慧女神,又是女战神。但她与战神阿瑞斯不同,她代表了战争的智慧与计谋。在特洛伊战场上,雅典娜曾经将草包战神及其情人爱神打得屁滚尿流。
雅典娜是希腊城市雅典的庇护神。传说,希腊人在爱琴海边新建了一座城。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想成为这座城的庇护神,互不相让。宙斯裁定,每个人给这座城市送一件礼物。谁的礼物被选中,该城就归属谁。波塞冬的礼物是象征战争利器的战马,而雅典娜的礼物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雅典人选中了和平而不是战争,于是雅典娜就成为了雅典的庇护神。
希腊城市雅典(Athens)的名字就来自雅典娜的名字Athena。另外,表示“图书馆”的单词athenaeum也来自雅典娜的名字。
Athena: [ə'θi:nə]n.雅典娜
Athens: ['æθɪnz] n.雅典
right(右边的,正确的):左凶右吉的迷信
英语单词right既表示“右边的”,又表示“正确的”。为什么“右边的”就是“正确的”呢?原来,这跟西方的左凶右吉的迷信有关。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右边代表吉利,左边代表凶兆。在观鸟占卜时,若鸟从右侧飞入,主吉,称为dexter;若鸟从左侧飞入,则表示凶象,称为sinister。所以单词dexter既表示“右边的”,又表示“幸运的”,单词sinister既表示“左边的”,同时又表示“凶兆的”。同样,单词right既表示“右”,也表示“正确”,而单词left既表示“左”,同时还含有“弱、愚蠢、卑贱”的含义,但这层意思现在很少使用。
在圣经中,在末日审判时,神让善人站在右边,让恶人站在左边。右边的善人上天堂,而左边的恶人下地狱。在大多数英语国家中,婚礼上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象征女性属于次要地位。
right:[raɪt] adj.右边的,正确的,直接的n.右边,正确,正义
left: [left] adj.左边的
sinister:['sɪnɪstə] adj.阴险的,凶兆的,灾难性的,左边的
dexter: ['dekstə] adj.右侧的,幸运的
dexterity: [dek'sterɪtɪ] n.灵巧,敏捷,机敏。记:右手的特点
temple(寺庙):古罗马人为占卜划出的区域
古罗马人在占卜时,会用手或魔杖在空中划出一块区域,然后观察这片天空中所发生的事,如飞鸟从何方飞入。还有可能在地面上划出一块区域,然后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占卜。英语单词temple(寺庙)和contemplate(沉思)都跟这种占卜做法有关。
单词temple来自拉丁文templum,本意是“划出来用来占卜的区域”,其中的tem就是“划分”的意思。而单词contemplate由拉丁文com和templum构成,其中的com表示加强语气,contemplate的本意是“划出一片区域,然后仔细观察”。所以contemplate既含有“注视”的意思,又含有“沉思”的意思,因为占卜时需要在仔细观察的同时思考所见迹象所表示的吉凶意味。
temple: ['temp(ə)l] n.庙宇,寺院,神殿,太阳穴
contemplate: ['kɒntempleɪt; -təm-] v.注视,沉思,冥思苦想
contemplation: [,kɒntem'pleɪʃ(ə)n]n.注视,沉思,意图
atom(原子):不可再细分的最小颗粒
古希腊人认为,物质是不可能无限地分割下去的,到最后会小到不可再分,这种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最先提出原子学说的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中的留基伯。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原子学说,并用原子学说来解释宇宙。他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他还提出原子在数量上无限,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如水的原子是圆而光滑的,它们相互间不能“勾住”,因而就像小球那样相互滚来滚去,而铁的原子则粗糙不平,因而互相粘附在一起成为“固体”,火的原子是多刺的,这便是烧灼使人感到痛的原因。
在希腊语中,原子被称作atomos,由a(not)+tomos(cut)构成,意思就是“不可分割)。后来这个词进入英语,演变为atom。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原子并非不可分割,比原子更小的是夸克。
atom: ['ætəm] n.原子
digit(数字):古人用手指头来数数的习惯。
单词digit源于拉丁语中表示“手指、脚趾”的单词digitus,所以digit的原意也是“手指、脚趾”的意思。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有用手指头来数数的习惯,所以digit又用来表示“从0到9中的任何一个数字”,也就是说是个位数,而单词number(数)则可以表示多位数。
20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开始研发计算机。与以往使用连续模拟量的设备不同,计算机中使用一系列离散的数字(digit)进行运算。科学家们将这种技术称为digital(数字化)技术。因此,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单词digit和digital也得到了越来越频繁的使用。
植物“洋地黄”在英语中是digitalis。因为这种植物的花长得像手指,故此得名。单词digitalize既可以表示“数字化”,也可以表示“用洋地黄治疗”。
digit: ['dɪdʒɪt] n.数字,手指或脚趾,一指宽。
digital: ['dɪdʒɪt(ə)l]adj.数字的,手指的。
digitalis:[,dɪdʒɪ'telɪs] n.洋地黄
digitalize:['dɪdʒɪtəlaɪz]vt.数字化,用洋地黄治疗
digitalization:[,dɪdʒɪtəlɪ'zeʃən]n.数字化,洋地黄疗法,洋地黄丸
citizen(市民):居住在城市里的文明人
表示文明的英语单词“civilization”是单词civilize(使文明)的名词形式,单词civilize源自拉丁语civilis(英语为civil),表示“市民的”,civilis来自civis,意思是“市民”。civilis(即英语civil)有三个含义:1市民的;2公共事务的;3文明的,礼貌的。因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只有市民才有政治权利,外地人和奴隶都不算市民,对公共事务没有发言权,所以civil含有“公共事务的”的含义。而且,相对于农民(peasant)来说,市民开化程度更高,更加文明,所以civil(市民的)就含有了“文明的”的含义,同时还表示“民用的”、“民事的”和“国内的”等意思。
英语中表示“市民”的单词是citizen,来自古法语citeien,由拉丁语civis(市民)辗转变化来的。古法语citeien的字面意思是“居住在cite里的人”。法语中的cite后来演变为英语单词city。古代只有市民才有政治权利,所以citizen既是“市民”,也是“公民”。
civil:['sɪv(ə)l; -ɪl] adj.公民的,民间的,民事的,民用的,文职的,有礼貌的。
civilize:['sɪvəlaɪz] v.使文明,教化,使开化,变得文明
civilization:[ˌsɪvɪlaɪˈzeɪʃən]n.文明
city:['sɪtɪ]n.城市,都市adj.城市的
citizen:['sɪtɪz(ə)n]n.公民,市民,百姓
civilian:[sɪ'vɪlj(ə)n]n.平民,百姓adj.民用的,平民的
master(大师):学而优则仕的佼佼者
中国人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而英语单词master其实也含有类似的含义。master来自拉丁语magister,表示“首领、领头人、指导者、教授者”。而magister中的magis表示“更多、更大”,所以magister的本意是“学识更多的人,更伟大的人”,也就是“佼佼者”的意思。因为他比别人学识渊博,所以他既能当老师,指导别人做事,又能走上仕途,担任领导职务。可以说master一词同时对应于汉语中的“师”和“主”这两个概念。根据场景不同,可以翻译为大师、硕士、师傅、主人等不同说法。与master同源的单词有magistral、magisterial、magistrate等。
master:['mɑːstə]n.硕士,主人,大师,教师adj.主人的,主要的,熟练的vt.控制,精通,掌握
magistral:['mædʒɪstr(ə)l] adj.教师的,独断的
magisterial:[,mædʒɪ'stɪərɪəl]adj.有权威的,专横的
magistrate:['mædʒɪstrət; -streɪt]n.地方法官,文职官员,治安推事
barbecue(烧烤):古代海地人用来睡觉和烤肉的木架
英语单词barbecue源于美洲海地语barbakoa,指的是一种由木桩支撑的木架,当地印第安土著人用它当床睡觉,也用来烧烤大块的肉,一般是烤全羊。西班牙人来到海地后,将其称为barbacoa。后来经由法语进入英语,演变为英语单词barbecue,表示烧烤,既可用来烧烤架,也可表示烧烤这种做法,还可以表示烧烤食物。还可以写作barbeque、BBQ。
barbecue:['bɑːbɪkjuː] n.烤肉,烧烤野餐vt.烧烤
shampoo(香波):印度人独特的按摩洗头法
英语单词shampoo在中文中一般翻译为“香波”,很容易让人误解为shampoo仅仅表示液体的洗发精。其实shampoo一词来自印度语,本意是“按摩、揉搓”。印度人喜欢在洗发时做局部按摩:用手轻轻揉搓头发,同时对头皮进行按摩。这种洗发方式既科学,又能带来美好享受。现在印度依然保留很多种传统的洗发方法,如Shirodhara就是一种草药滴油洗发方法。印度人对洗头如此重视,是因为他们普遍留长发。在印度,妇女普遍爱留长发;印度2000万男性锡克教徒,都严格遵循着蓄发留须的教规。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16%,印度人头发的总量却占到全世界的28%。对头发这么重视的印度人,自然对洗头有独到之处。
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后,将这种洗发方式带入英国,从而产生了shampoo这个英语单词,表示“按摩洗头”。又因为按摩洗头一般需要涂抹一些油脂,所以shampoo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按摩洗头所涂抹的油脂。后来,shampoo用来泛指洗发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如洗发皂、洗发水、洗发露等。
shampoo: [ʃæm'puː]n.洗发,洗发精vt.洗发
ambition(野心):古代政客四处拉票的行为
英语单词ambition源自拉丁语ambitio,意思是“四处走”,其中的amb后来成为了英语词根,表示“走”,如救护车ambulance本意就是四处走的医院。ambition本来仅仅指以前的政客四处奔走发表演说拉选票的行为。在古罗马时期,谋求官职的人就像今天参加竞选活动的人一样,到处发表演说争取选票。政客拉选票自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ambition从“四处走”的基本意义中又引申出“野心、政治抱负”的含义,原本含有贬义,但现在已经变成中性词,既可以指“野心”,也可以指“雄心、志向”。
ambition: [æm'bɪʃ(ə)n] n.野心、雄心、抱负vi.追求,有……的野心
ambitious: [æm'bɪʃəs] adj.野心勃勃的,有雄心的。
veto(否决):古罗马护民官的否决权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从未平息。贵族坚持平民没有足够的智慧参与政治,而平民以拒绝参加战争等手段迫使贵族承认平民的政治权利。作为双方妥协的结果,护民官制度得以成立。在这种制度下,贵族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构成,但平民拥有对贵族行政的监督权,其行使者就是由平民自行选出的“护民官”(tribune)。护民官不参与立法,但对由贵族形成的元老院及执政官所提出的议案拥有否决权。他主持平民委员会,听取平民的申诉和意见。如果他觉得某项议案侵犯了平民的权利,他可以行使否决权。护民官制度既体现了对贵族智慧的尊重,又照顾了平民的利益,是贵族和平民在政治上的相互承认和共存。
英语单词veto直接来自拉丁语,意思是“我禁止”。是古罗马护民官否决某项议案所用的法律术语。在现代一些国家中,国王、总统也可以对议会所提出的议案行使否决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五大常任理事国也拥有一票否决权。
tribune:['trɪbjuːn] n.护民官,公民权利保护者
veto: ['viːtəʊ] v.否决,禁止n.否决权
bluestocking(女学者):18世纪由伦敦知识女性组成的“蓝袜社”
18世纪中叶,伦敦的一些上游阶层的知识女性逐渐不满足于日常聚会时的玩牌聊天等空洞消遣,模仿法国的沙龙,开创了一种以文学讨论为焦点的社交聚会。1750年,伦敦贵妇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Elizabeth Montagu)在自家府邸设立了第一个文艺沙龙。该聚会一反当时的社会风气,既不玩牌,也不闲聊,而是开展各种读书、文学讨论活动,并经常邀请一些文学家、学者参与。并且,该沙龙还有一点与当时上流社会聚会不同,对服装没有严格要求,其成员经常穿着日常休闲衣服而非礼服前来聚会。
有一回,蒙塔古夫人邀请一名当时还不太出名的园艺师兼翻译家本杰明·斯蒂林弗林特(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沙龙。本杰明家境贫寒,买不起出席上流聚会所需礼服和黑色长袜,因此婉言拒绝。但蒙塔古夫人告诉本杰明,他可以穿着日常衣服和普通蓝色长袜出席。因此,本杰明便穿着日常衣服和蓝色长袜出席沙龙,并成为了沙龙的常客。
伦敦的这种文艺沙龙反映了当时女性群体和普通人对文学活动的热情参与。但当时的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种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并不对女性和普通民众开放。当时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一帮女人和穿蓝色长袜的平民高谈阔论高雅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对沙龙冷言冷语,大加讽刺。他们给穿蓝色长袜出席聚会的本杰明起了个绰号“蓝色长袜”(bluestocking),将这种沙龙称为“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后来,bluestocking从本杰明的绰号扩展称为对参加蓝袜社的知识女性的蔑称,讽刺她们附庸风雅、卖弄学问。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拜伦就在其名著《唐·璜》中,对bluestocking大肆调侃,主人公唐·璜的母亲伊内就被他塑造成了一位bluestocking的典型。当然,在历史上,并非所有学者都对bluestocking抱有歧视,有不少人都对bluestocking对于推动女性文学运动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
bluestocking: ['bluːstɒkɪŋ] n.女学者,女学究,女才子,卖弄学问的女性
circus(马戏):圆形场地
英语单词circus(马戏)直接来自拉丁语,等于“ring”,表示“圆形场地”,与circle(圆形)同源。马戏与圆形场地有什么关系呢?原来,现代马戏发源于英国。1768年,一名英国退役军人Philip Astley在伦敦的Westminster桥附近开办了一家骑术学校。在这里,他上午传授骑术,下午表演各种惊人的马上技巧。表演场地就在学校中的一块圆形竞技场中,Philip Astley将其称为circus。后来,表演骑术的杂技人员都借鉴了Philip Astley的做法,在特别设计的圆形场地中表演骑术,既便于骑师在马上保持平衡,又便于观众始终能够看到骑师的表演。慢慢地,circus一词的含义就从供马术表演的场地变成了马术表演本身。现代马戏就是在马术表演的基础上不断扩充丰富内容而成的,因此沿用了circus这个单词。
circus:['sɜːkəs] n.马戏表演,马戏团
circle:['sɜːk(ə)l] n.圆,圈,环,循环,周期v.画圆,绕圈,循环,旋转
Helen of Troy:倾国倾城,红颜祸水,害人精
Helen of Troy 直译为“特洛伊的海伦”,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海伦(Helen)是宙斯和凡人勒达所生的女儿,随母亲在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当海伦还是个少女的时候,就已经美若天仙,曾经被忒修斯劫走,后来被两位哥哥救回。海伦成年后,前来求婚的希腊贵族挤破了头,差点为了她自相残杀起来。后来,求婚者之一的奥德修斯建议大家尊重海伦自己的选择,并发誓尊重并帮助海伦所选中的丈夫。海伦选中了墨涅俄斯 (Menelaus),后者也因此继承了斯巴达王位。
Helen 是希腊的绝世佳人,美艳无比,嫁给希腊南部邦城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事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俄斯外出之际,诱走海伦,还带走了很多财宝。
此事激起了希腊各部族的公愤,墨涅俄斯发誓说,宁死也要夺回海轮,报仇雪恨。为此,在希腊各城邦英雄的赞助下,调集十万大军和1180条战船,组成了希腊联军,公推墨涅俄斯的哥哥阿枷门农(Agamemnon)为联军统帅,浩浩荡荡,跨海东征,攻打特洛伊城,企图用武力夺回海轮。双方大战10年,死伤无 数,许多英雄战死在沙场。甚至连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也分成2个阵营,有些支持希腊人,有些帮助特洛伊人,彼此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恶斗。
最后希腊联军采用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Odysseus)的“木马计”,里应外合才攻陷了特洛伊。希腊人进城后,大肆杀戮,帕里斯王子也被杀死,特洛伊的妇女、儿童全部沦为奴隶。特洛伊城被掠夺一空,烧成了一片灰烬。战争结实后,希腊将士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到希腊,墨涅俄斯抢回了美貌的海轮重返故土。这就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结局。正是由于海轮,使特洛伊遭到毁灭的悲剧,真所谓“倾国倾城”,由此产生了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
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已为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迈锡尼发掘和考证古代特洛伊古城废墟所证实。至于特洛伊城被毁的真正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肯定 决不是为了一个美女而爆发这场战争的,与其说是为了争夺海轮而打了起来,毋宁说是为了争夺该地区的商业霸权和抢劫财宝而引起战争的。所谓“特洛伊的海伦”,实质上是财富和商业霸权的化身。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妲己亡商”,“西施沼吴”等传说,以及唐明皇因宠杨贵妃而招致“安史之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说法。汉语中有个“倾国倾城”的成语(语出《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里的“倾”字一语双光,既可指美艳非凡,令人倾倒;也可纸倾覆邦国。其含义与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
在现代英语中, Helen of Troy 这个成语,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 or sth you like best”的意思。
carpet(地毯):用拆散的碎布料制成的粗布
英语单词carpet来源于意大利语carpita,与拉丁语carpere(撕扯)有关,本意是“用拆散、撕开的碎布料制成的粗布”,原本用作桌布或床罩。15世纪时,有位贵妇人发现,把这种粗布铺在冰冷的地板上有御寒效果,并且既可以坐也可以跪。从此以后,将carpet铺在地板上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carpet因而就产生了“地毯”的含义
carpet: ['kɑːpɪt] n.地毯,地毯状覆盖物vt.在……上铺地毯
bacon(培根肉):常用来腌制培根肉的猪后臀肉
英语单词bacon指的是用盐、香料腌制或用烟熏制而成的猪肉,是西式猪肉制品三大品种(火腿、培根、灌肠)之一,其词源与单词back(背、后)相同,本意为“猪的背部、后部的肉”,从拼写上还能看出与back的联系。该词在14世纪之前既可以指熏腌肉,也可以指新鲜肉。后来,由于人们常常用猪的背部和后部的肉来制作培根肉,所以bacon一词的词义缩小了,专指经过腌制或熏制而成的猪肉。英国的两位大哲学家罗杰·培根和弗朗西斯·培根的老祖宗都是制作培根的,故以Bacon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
bacon:['beɪk(ə)n] n.培根肉,腌猪肉、熏猪肉
tartarean(地狱的):希腊神话中的地下深渊塔耳塔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世界的最低层,是无穷深渊。它既一个地方,也是人格化的神灵,是世界创始之初的原始神灵之一。
在赫西俄德《神谱》中这样描写“道路通阔的大地之下幽暗的塔耳塔洛斯....”:“其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面到天穹的距离,周围包裹着三重黑幕和三道铜墙,其铜门由波塞冬所造,在提坦之战中战败的提坦被囚禁于此,由百臂巨人把守。”另外,第一代乌拉诺斯和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也曾将百臂巨人和独目巨人关入塔耳塔洛斯,因为担心他们可能会推翻自己的统治。
在古希腊俄耳甫斯密教的祷歌中,塔耳塔洛斯和冥界混淆, 但在荷马史诗中它们被严格区分,冥界为死者魂魄的居住处,塔耳塔洛斯为战败的提坦囚禁处,由百臂巨人把守。
在罗马神话里,被判有罪的魂魄被打入塔耳塔洛斯。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笔下,塔耳塔洛斯是巨大的,四周被燃烧的炎河和三重铁墙团团围住,由有50个脑袋张着血盆大口的海德拉把守。
英语单词tartarean就来自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它的形容词。
tartarean:[tɑ:'tεəriən] adj.地狱的,冥界的,阴间的
chant(圣歌):反复吟唱的宗教活动
英语单词chant来自拉丁语cantare,是canere(唱)的反复形式,指 的是古罗马宗教活动中反复吟唱的活动,既用来赞颂神灵,又用于修炼内心,类似于中国佛教的和尚们打坐诵经。做名词时,chant表示反复吟唱的“圣歌”。 这种圣歌的特点是内容简短,适合反复吟唱,一个短短的词也能咿咿呀呀地唱上半天,并且通常没有伴奏,所以听起来十分单调乏味,如著名的Gregorian chant(格里高利圣歌)就是这样一种圣歌,相传为教皇格里高利所著。
中国有句歇后语,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西方的僧侣们在吟唱这种chant时,有时候也会装模作样、有口无心,因此英语中出现了一个与chant同源的单词cant,用来形容僧侣故作虔诚地吟唱chant,引申为并非发自内心的话,如客套话、乞丐故作可怜的的乞讨声。后来又产生了“黑话”的含义。
chant:[tʃɑːnt]n.反复吟唱的圣歌,赞美诗v.吟唱,诵念
cant:[kænt]n.并非发自内心的话(客套话、乞丐乞讨等)、伪善的话、单调陈腐的话(如大话西游中唐僧的话);(乞丐、流浪汉等底层的)黑话adj.单调陈腐的,假仁假义的,假装哀诉的;黑话的vi.讲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