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美男子):希腊神话中的光明神阿波罗
阿波罗(Apollo)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天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的儿子,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阿波罗掌管光明、青春、音乐等。
关于阿波罗的神话传说很多,比如:他替母复仇,在希腊的德尔斐杀死巨蟒,人们在德尔斐修建了闻名于世的德尔斐神庙。赫尔墨斯偷了他的牛,把自己发明的竖琴赔给阿波罗,使其成为音乐之神。
擅长吹笛子的凡人马西亚斯(Marsyas)狂妄地挑战阿波罗,阿波罗把竖琴倒过来演奏,马西亚斯无法将笛子倒过来吹,只能认输,结果被阿波罗剥皮处死。
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答应与他恋爱,获得他传授的预言能力,后来公主食言,于是阿波罗诅咒她说出来的预言无人相信,因此在特洛伊战争中她的预言不被人们相信,特洛伊最终遭到毁灭。
阿波罗因为嘲笑小爱神,中了小爱神的爱情之箭,疯狂爱上了宁芙仙女达芙妮,但达芙妮中了小爱神的铅箭,四处逃避他,最终被迫变成了月桂树。
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人们将他视为男性美的典范。因此,在英语中,Apollo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
Apollo:[ə'pɒləʊ] n.阿波罗,美男子
apollonian:[,æpə'ləunjən] adj.阿波罗神的,高尚的
like an Apollo:形容男子相貌堂堂,风度翩翩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pollo 词源,Apollo 含义。
argus(警惕的人):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Argus是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他有100只眼睛,分布在全身,可以观察到各个方向发生的事情,即使睡觉时也有两只眼睛睁着。据说有一次宙斯下凡勾引凡间美女伊娥,为了遮人耳目就变出一团云雾笼罩在周围。天后赫拉心生怀疑,驱散云雾,宙斯赶紧将伊娥变出一头雪白的小母牛。赫拉看穿了宙斯的诡计,假意喜欢这头牛,要求宙斯把这头牛送给自己作宠物,然后派阿尔戈斯严密监视小母牛。宙斯派自己的儿子,神使赫尔墨斯前去解救伊娥。赫尔墨斯用笛子吹出动听的音乐,还给他讲潘神追求宁芙仙女不成最后发明潘神萧的故事,引诱阿尔戈斯闭上所有眼睛入睡。赫尔墨斯趁阿尔戈斯睡着后砍下了他的头,救出了伊娥。后来赫拉将阿尔戈斯的100只眼睛转移到她最宠爱的鸟——孔雀的尾羽上。从此以后,孔雀的尾羽上长满了眼睛一样的美丽花纹。
阿尔戈斯的名字在希腊语中是Argos,含义是“(目光)明亮的”。在英语中,argus用来比喻“警惕的人”。英国海军二战前的一艘航空母舰、美国2012年推出的一款无人驾驶侦察机都叫做Argus。
argus:['ɑːgəs] n.警惕的人,百眼巨人
argus-eyed:adj.警惕的,目光敏锐的
villain(恶棍):束缚在农场的隶农
英语单词villain源自拉丁语villanus,本意为束缚在villa(农场、乡村别墅)的隶农。英语单词village(农村)、villager(村民)都源自拉丁语villa。
在古罗马早期,在罗马城外的乡村区域,还有一些拥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获胜,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奴隶。因此,罗马贵族纷纷使用奴隶在乡下庄园(即所谓的villa)进行农业生产,罗马进入了奴隶社会时代。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整天被奴隶主强迫干活。采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成本极低,产品价格更低。原来的自耕农无力竞争,纷纷破产。另一方面,奴隶起义此起彼伏,奴隶制难以为继。因此,奴隶主阶层被迫进行社会改革,把土地分割成小块,出租给奴隶和破产自耕农来耕种,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隶农制。隶农的地位介于奴隶和自耕农之间,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农奴的前身。虽然地位被奴隶略有提高,但对于居住在城里的罗马贵族和平民来说,隶农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低的。因此表示隶农的拉丁语villanus及其衍生的英语单词villain就不可避免地含有了强烈的贬义,并从表示社会地位的卑贱延伸至表示人品的卑贱,逐渐发展出“坏人、恶棍、反派”等负面含义。可以说,这个单词也体现了一种社会阶级偏见。
villain:['vɪlən] n.坏人,恶棍,反派,罪犯
villainous:['vɪlənəs] adj.邪恶的,缺德的,恶毒的,堕落的
villa:['vɪlə] 乡村别墅,农场
village:['vɪlɪdʒ] n.农村,乡村,郊外
villager:['vɪlɪdʒə] n.村民,乡村居民
affiliate(使附属):古罗马的养子继承制
古罗马实行长子继承制。为了避免死后无人继承财产,没有儿子的人一般会收养一名养子,连罗马皇帝也大量采用这种方法。罗马第一个皇帝屋大维本是凯撒的侄子,后被凯撒选为继承人,成为其养子。屋大维死后由养子提比略继承皇位。五贤帝期间,前四个皇帝都是选择贤良之士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以养子身份继承皇位。直到第五个皇帝,即伟大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里略,他死后由亲生儿子康茂德即位(即好莱坞大片《角斗士》里面那个弑父夺位的皇帝)。康茂德残暴无能,五贤帝所创立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拉丁语中,表示“领养”的单词是affiliare,由ad(to)+filius(son)组合变化而成。英语单词affiliate就源自拉丁语affiliare,原意是“领养”,后来衍生出“接纳、使成为附属”之意。
affiliate: [ə'fɪlɪeɪt] vt.使附属,接纳,使紧密联系vi.参加,加入,发生联系n.联号,隶属机构。记:ad(to)+fili(son)+ate→使成为儿子→领养
affiliation:[əfɪlɪ'eɪʃ(ə)n] n.加入,联盟,从属关系,友好关系
filial: ['fɪlɪəl] adj.孝顺的,子女的,当做子女的
filiale: ['faɪlɪæl] n.子公司,分公司
Cassandra(不为人信的预言家):希腊神话的女祭司卡珊德拉
卡珊德拉(Cassandra)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的 女儿,阿波罗神殿的女祭司,据说是世界上除海伦外第二漂亮的女人。阿波罗被她的美貌吸引了,对她展开了追求,并许诺把预言能力作为礼物送给她。卡珊德拉答 应了阿波罗的追求,获得了预言能力后却反悔了,不愿与阿波罗发生关系。因此,阿波罗被激怒了,向她施加诅咒,使她说出的预言无人相信。获得预言能力的卡珊 德拉向特洛伊人民提出了众多不吉利的预言,如特洛伊的覆灭,但都不为人信。她的预言能力反而成为她的痛苦之源。
特洛伊陷落时,她在雅典娜的神庙寻求庇护,被小埃阿斯掠走,随后被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收为小妾,后来与阿伽门农一道被其妻子谋杀。因为她的遭遇,她的名字成了“不为人信的预言家”的代名词。
Cassandra:[kə'sændrə]n.不为人信的预言家,凶事预言家,卡珊德拉
sisyphean(徒劳的):欺骗神灵而受罚的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Sisyphus)是古希腊神话中科林斯国王,惯于玩弄诡计,甚至欺骗神灵。冥王派死神去捉拿他。他假装好奇地要死神演示锁链如何锁人,欺骗死神把自己锁住。由于死神被锁住,人间再无人死去,惊动了宙斯,派战神找到西西弗斯,释放了死神,由死神将其带往冥界。
在临死之前,西西弗斯嘱咐妻子不要将自己的尸体下葬。到了冥府,西西弗斯欺骗冥后, 说自己的妻子不尊重自己,请求返回人间斥责妻子,让她赶紧把自己的尸体下葬。冥后听信了他的话,给了他三天时间去处理后事。结果,西西弗斯返回人间后立刻 躲了起来。这回彻底激怒了众神,派出死神再次捉拿他,并在他死后专门设计了一种刑罚:西西弗斯被迫将一块巨石滚上陡 坡,马上就要达到顶时,巨石总是滚向坡底,他不得不重新开始。如此反复,永无止境。英语习语a labour of Sisypheus比喻永无止境的苦役,单词sisyphean源自西西弗斯的名字,表示“徒劳的,永远做不完的”。
sisyphean:[,sisi'fi:ən]adj.徒劳的,永远做不完的
a labour of Sisyphus:永无止境的苦役
curfew(宵禁):晚间按时灭火熄灯就寝的规定
在古代中国,在夜里到了某时刻,敲更人就会敲钟报时,并提醒大家小心火烛。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有类似做法,即到了夜里规定时刻,就会有人敲钟,提醒大家扑灭灯火,按时就寝,其目的是避免无人照看的灯火在夜里引发火灾。这种做法在古法语中被称为cuevrefeu,字面意思就是cover fire(扑灭灯火)。英语单词curfew就来源于此,并在19世纪时衍生出“宵禁”之意。
curfew: ['kɜːfjuː] n.宵禁,宵禁令,晚钟,敲晚钟时刻
grotesque(怪诞的):仿效古罗马金宫壁画风格的“洞穴画派”
暴君尼禄统治罗马帝国时,在罗马城中修建了一座类似阿房宫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史称“金宫”。尼禄死后,金宫被废弃填平,后人在其上部修建了大角斗场等其他建筑,从此再无人记得“金宫”的存在。一直到了15世纪末,有个罗马人,走在山路上不小心摔进了一个大坑里,人们这才发现了金宫的废墟。废墟的四壁上画满了各种风格怪异的壁画。很快地,这个神秘的“山洞”成了罗马一处新“景点”,前去观光考察的,大多是当时的顶尖艺术家,包括正在为教皇装修梵蒂冈宫殿的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带上绳索、火把下到洞里,仔细研究那些前所未闻的壁画。
15世纪正是艺术史上改朝换代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山洞”的壁画中得到灵感,发起一场立竿见影的艺术革命。流丽的线条和夺目的色彩被复制到王公贵族的府邸、别墅,一个新的绘画流派形成了,名称就叫“洞穴画派”,意大利语为grottesco,英语为grotesque,字面意思就是“洞穴的”,源自意大利语grotta(洞穴)、英语单词grotto(洞穴)。
该词本来用来形容金宫废墟里的壁画,由于这些壁画风格过于独特怪诞,grotesque一词后来衍生出“怪异”的意思,它本来的词义倒被人淡忘了。
grotesque:[grə(ʊ)'tesk] adj.奇形怪状的,怪诞的,可笑的n.怪诞风格,奇异东西
grotto:['grɒtəʊ] n.洞穴,岩穴,人工洞穴
affiliate:联合
发音释义[ə'fɪlɪet] n. 联号;隶属的机构等vt. 使附属;接纳;使紧密联系vi. 参加,加入;发生联系
结构分析:affiliate = af(=ad,去)+fili(儿子)+ate(动词后缀)→收养为儿子→使其成为下属或附属
词源解释:fili←拉丁语filius(儿子)
背景知识:古罗马实行长子继承制。为了避免死后无人继承财产或地位,没有儿子的人一般会收养一名养子,连罗马皇帝也大量采用这种方法。affiliate的本意就是“收养为儿子”。
同源词:filial(子女的、孝顺的),filiation(父子关系),filicide(杀子女者),affiliation(联盟、联营、附属关系)
August(八月):古罗马帝国开国君主屋大维
屋大维(Octavian)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元首政制的创始人。他本是恺撒大帝的甥孙,后来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凯撒遇刺身亡后他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结束了罗马国内的多年内战,统治罗马40多年,使罗马帝国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公元前27年8月罗马元老院授予他Augustus(奥古斯都,意为至尊的)的称号。词根aug表示“增大”,ust=est,表示“最”,us是名词后缀,所以Augustus的字面意思就是“最伟大的人”。
公元14年,屋大维去世。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也列入神的行列。因为他是在8月被授予Augustus尊号的,所以元老院决定用Augustus来命名八月,并将八月的天数增加1天,使他与凯撒平起平坐。所以现在的八月和七月都是31天。英语中的“August”(八月)就来自屋大维的尊号Augustus。
屋大维是最后一个名字出现在月份名称中的凡人。据说当他的继承人提比略继位时,有人为了拍马屁,提议仿效前人,用提比略的名字来命名月份,结果被提比略拒绝了。提比略说一年一共只有12个月,要是都用皇帝的名字来命名,将来第13个皇帝咋办呢?因此,后来再无人用凡人的名字来命名月份。
August:n.八月adj.威严的,令人敬畏的
jungle:丛林
来自印度语jangal,森林,荒漠,无人居住的土地。现多用于比喻义指水泥丛林,钢铁丛林。
gas:气体,煤气,毒气;汽油
在现代美国口语中gasoline/gasolene(汽油)一词常被缩略为gas,如gas station(加油站),gas tank(油箱)。但不能据此就认为gasohne/gasolene先于gas出现o gasoline/gasolene乃19世纪束期科学家创造的一个美语用词,由gas(气)加组合语素ol(eum)(油)再加后缀-line/lene构成,作为英国英语petrol的对应词来使用,而gas则比gasoline约
早三个世纪就已见诸使用,系佛兰芒化学家海尔蒙特(J.B.van Helmont,1577 - 1644)所造岳尽管他对气体的性质了解甚少,也无人确知他当时造gas 一词所基于的希腊词khaos' chaos’(混乱)究竟用于何义,但是gas 一词竟被几乎所有语言吸收了,用来表示“气体”、“煤气”、“毒气”、“瓦斯”等义。
cheat:欺诈,作弊,骗子
在英国封建时期escheator是管理充公(或转让)产业的官员。当土地或其他财产无人继承时,escheator即将之转归领主(或国家)所有,这种做法就叫escheat,转归领主(或国家)的土地或其他财产也称escheat。然而,有许多escheator往往利用职权肆无忌惮地敲诈勒索,骗取钱财,甚而弄虚作假,巧取豪夺,非法占有土地或其他财产,因此声名狼藉。escheat原为法律用语,源自古法语eschete,但从16世纪起也因此蒙上一层贬抑色彩。cheat 一词乃escheat之异体,在莎士比亚时代原系盗贼俚语,指“盗来之物”或“掠夺物”,以后又由此引申了“欺诈”、“欺骗”、“骗子¨、“作弊”等一系列贬抑词义。cheat的这些词义可说都是基于上述原因产生的。
cant:言不由衷之词
cant来源于拉丁语cantus‘song’(歌)或cantare‘to sing’(唱)。和多数同根词如cantata(大合唱),canticle(圣歌),cantilation(吟咏),chant(赞美诗)等不一样,该词自中世纪进入英语之时起就被赋予了贬抑含义。翻开辞书一看,我们可以发现cant的词义,诸如“伪善言词”、“(下层社会的)黑话”、“言不由衷之词”、“(乞丐等的)吟唱式哀诉”,几乎无一不带贬抑色彩。造成这一情况的因素有三,均与早先的基督教会有些联系。其一,一些牧师在做弥撒时只会机械地履行职责,不太注意吟诵的言词的含义。其二,乞丐被允许参加这些牧师主持的,为死人举行的宗教仪式,他们往往装得十分悲痛,来骗取人们的施舍,他们哀诉式的乞讨也影喃了cant一词的意义。其三,17世纪有位苏格兰传道士,因其虚伪不受欢迎,他的名字就叫Andrew Cant。 1711年8月18日《旁观者》(The Spectator)第47期上斯梯尔(Richard Steele,1672 - 1729)写的一篇文章在追溯cant 一词的词源时,试图将它与这位传道士的姓氏Cant联系起来,文中说:“他讲道所操方言,除了部分会众,据说无人听懂。”多数辞书对此很不以为然,但有某些根据说明,cant一词的贬降过程似乎多少受了这方面的影响。
supercilious:目空一切的,目空无人的
在身势语中翘鼻子( cock one's nose)表示轻蔑,竖眉毛(raise/lift one's eyebrows)也表示轻蔑。supercilious 一词源自原义为“眉毛”的拉丁语supercilium(super‘above’十cilium‘eyelid’)。由于竖眉毛所带有的含义,supercilium的词义就引申为“傲慢”。这样,supercilious用以表示“傲慢的”、“轻蔑的”、“目中无人的”或“目空一切的”就不难理解了。
Coca-Cola:可口可乐
Coca-Cola这一风靡全球的典型美国饮料几乎无人不知,它是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一位药剂师John S.Pemberton 博士于1886年研制的,第二年就正式取名为Coca-Cola,并于1893年注册为商标。该饮料之所以叫Coca-Cola是因为饮料最初是以南美coca叶和非洲cola树籽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Coca-Cola公司原先只以Coca-Cola作为注册商标,但是公众都喜欢简称之为Coke。虽然公司的广告一再要求公众使用Coca-Cola这一正式名称,但无济于事。其他一些厂家为投公众所好,开始用Coke做商标名,Coca-Cola公司遂向法院起诉。1920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书上说,Coke和Coca-Cola乃出自同源,表示同一事物的两个词。Coca-Cola公司胜诉之后把Coke也注册成商标,从而使同一饮料有了两种商标。然而,Coca-Cola一词用到后来,其中Cola却逐渐被用来泛指以cola树籽为基本成分的软饮料。1983年美国最高法院曾作判决说,Cola不再是Coca-Cola公司所专,它已成为一个属名。于是出现了不少商标名含Cola的饮料。受此影响,我国有不少饮料的商标名竟然也带上了“可乐”的字样。如“非常可乐”、“天府可乐”等。
wallflower:桂竹香;墙头花;壁花
这是一种庭园植物,花的颜色有黄色、红色等,香味馥郁,形容雅致。此花之所以得名wallflower,是因为它生长在墙缝间,汉语作“桂竹香”,亦可译为“墙头花”。
在英国牧师、诗人赫里克(Robert Herrick, 1591-1674)的抒情诗中有这样一则传奇爱情故事:一位美丽的少女因遭长期监禁,试图翻越高墙逃走,去和情人相见,不慎滑跌下来,香消玉殒。爱神怜其不幸,将她变成“墙上花”(flower of the wall),诗人认为wallflower一词即源于此。
今天,该词除了指墙头花之外,还常用于喻义。社交聚会中因害羞或不受欢迎而独坐一旁的人,特别是因无人邀请跳舞而干坐一旁的人,英语也常用wallflower一词来比喻,可直译为“壁花”。最初只指女士,后来也指男士。那么是谁最先使用这个有趣的比喻呢?始作俑者至今已无从考证,但wallflower这一用法始见于英国伯爵夫人坎贝尔·普雷德(Mrs. Campbell Praed)1820年的作品《郡办舞会》(County Ball)中。
scapegoat:替罪羊
缩写自 escape,逃跑,goat,羊。来自圣经中的宗教典故,古犹太人将每年的七月十日定为“赎 罪日”,并在这一天举行赎罪祭。其中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品,另 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到这头 羊身上。接着,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把那赎罪 的羊烧死,因而引申词义替罪羊。见百度百科。
snooty:傲慢的,目中无人的
snoot,鼻孔朝天的人,-y,形容词后缀。引申比喻义傲慢的,目中无人的。
Australia:澳大利亚
最早,发现澳洲的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塔斯马尼亚州以他命名)将这块大陆取名为“新荷兰”(New Holland)。到了1788年,英国殖民者于东部登上了这块贫瘠的大陆,并将澳洲的东边取名为“新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现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的雏形),西部地区仍叫新荷兰。
当时无人探索的澳大利亚南部地区被称作Terra Australis(拉丁文,South Land,南方之地)或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拉丁文,Unknown South Land,南方未知之地)。英国航海家马修·弗林德斯提出议案,建议将整个澳洲改名为Australia,而“新荷兰”则继续以州的形式留在大陆的西边。这一提议一开始是被拒绝的,但后面大家都在用Australia这一称呼,大英帝国最后于1824年通过了这一命名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