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yss(无底洞):基督教中关押反叛天使的无底地狱
英语单词abyss源自希腊语abyssos,由否定前缀a-和byssos(底,bottom)组成,意为“无底洞”。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带圣子基督巡游天界,让众天使向圣子下跪参拜。天界中地位最高的天使长路西法Lucifer拒绝向人类出身的圣子基督臣服,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造反。经过三天的激战,圣子基督战胜反叛天使,将其打入永劫的无底洞abyss。除路西法外,所有反叛天使都被除名,蜕变为丑恶形象,只有路西法依然保持六翼天使的光辉形象。被打入无底洞的路西法就是后来的撒旦。
按照但丁在《神曲》中的描写,abyss位于地狱(inferno)的最底层,是关押恶魔和反叛天使的地方。在佛教中,八大地狱中的第八个地狱叫做“阿鼻地狱”,“阿鼻”的意思是“无间”,表示在该地狱中要承受永恒的痛苦,从不间断。abyss的发音与“阿鼻”很接近,一个表示基督教中的“无底地狱”,一个表示佛教中的“无间地狱”。
abyss:[ə'bɪs] n.无底洞,地狱,深渊。记:阿鼻地狱
abyssal:[ə'bɪsl] adj.深渊的,深海的,深不可测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byss 词源,abyss 含义。
atone(赎罪):与上帝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
atone本来是at one的缩写,是“归一,与……保持一致”的意思。基督教中,牧师布道时经常要求教徒“to be at one with God”,意思是与上帝保持和谐一致。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与人类在生命和利益上原本是完美和谐的。但是,由于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违反上帝的禁令,偷吃禁果,犯下“原罪”,因此,上帝与人类产生了隔阂和疏远。因此,基督教徒要想与上帝重归于好,就必须进行赎罪,以扫清和解的阻碍。所以,单词atone一词逐渐演变为“赎罪、弥补”之意。
atone: [ə'təʊn] v.赎罪,弥补,偿还。记:at+one→归一,保持一致→与上帝保持一致→赎罪、弥补
atonement: [ə'təʊnm(ə)nt] n.赎罪,补偿,弥补
Catholic(天主教):普遍的基督教
基督教大分裂后,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自称为“罗马公教会”(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其中的catholic是“普遍的,一般的”的意思,表示他们才是惟一真正的普世教会。罗马公教会于16世纪传入中国后,因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因而在中国被称为天主教。
天主教标榜“普世性”(catholic),所以宗教仪式相对简单,入教门槛较低,所以教众规模和分布范围远远超过东正教。
catholic: ['kæθlɪk] adj.普遍的,天主教的n.天主教,天主教徒
catholicism: [kə'θɔlisizəm]n.天主教,天主教义
catholicon: [kə'θɒlɪkən]n.灵丹妙药,万灵药
gospel(福音):极好的消息
“福音”本是一个基督教的术语,指耶稣的言论及其门徒们传播的教义。在拉丁文中,福音叫做euangelium。其中,eu是“好”的意思,如eugenics(优生学)、eulogize(赞美)、euphemism (委婉的词语);angelium是“消息”的意思,天使angel与其同源。
基督教传入英国后,英国人将拉丁文euangelium意译为古英语单词godspell,其中,god等于good(好),spell表示消息、信息。后来,godspell的拼写逐渐演变成了现代英语中的gospel。
gospel一词现在已经逐渐走出宗教领域,应用于更多场景,用来表示任何主义、信条。
gospel:n.福音,真理,信条adj.福音的,传播福音的
carnival(狂欢节):基督教斋戒节前纵情狂欢的“谢肉节”
单词carnival来自拉丁文carne vale,等于英语中的“flesh, farewell!”(肉,再见!),所以其本意应译为“谢肉节”。根据基督教的教义,基督复活节前40天是封斋节。封斋节期间禁止食肉和娱乐。因此,在封斋节开始前三天,人们便抓紧时间开始纵情吃喝玩乐。一些主张宗教改革的人如新教徒便借此举办各种狂欢活动,挑战天主教的权威。久而久之,carnival倒成了一个盛大节日,而封斋节却逐渐被人遗忘。荷兰画家Pieter Bruegel的名画《狂欢者与斋戒者的斗争》(Fight Between Carnival an Lent)便反映了两教派之间的斗争。
carnival的前半部分是词根carn,表示“肉”。该词根衍生众多与“肉”有关的单词。
carnal:['kɑːn(ə)l] adj.肉体的,性欲的
carnival:['kɑːnɪv(ə)l] n.狂欢节,嘉年华,饮宴狂欢
carnivore: ['kɑːnɪvɔː] n.食肉动物,食虫植物。记:carni肉+vore吃
carnivorous:[kɑː'nɪv(ə)rəs] adj.食肉的,肉食性的
carcass: ['kɑrkəs] n.(人或动物的)尸体,残骸;(除脏去头备食用的)畜体
reincarnate: [,riːɪn'kɑːneɪt] vt.使转世化身adj.转世化身的。记:re再次+in进入+carn肉体+ate动词后缀
caliph(哈里发):伊斯兰教中穆罕穆德继承人的称呼
英语单词caliph(哈里发)来自阿拉伯语khalifa,字面意思是代理人、代 位者、继任人,原本指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穆德死后继任穆斯林领袖的人。在伊斯兰教中,创始人穆罕穆德以真主安拉的先知自居,并凭此成为穆斯林世界的领袖。 在伊斯兰教义中,穆罕穆德是最后一名先知,所以穆罕穆德死后他的继任者不能再以先知身份自居,所以就以穆罕穆德的代理人、继任人的身份来担当穆斯林世界的 领袖。
第一任哈里发是艾卜·伯克尔,他是穆罕穆德的岳父。艾卜·伯克尔和随后的欧麦尔、奥 斯曼和阿里被称为四大正统哈里发,为政教合一的领袖。后来的伍麦耶和阿拔斯王朝及奥斯曼帝国的封建君主都沿用此称号,但其内涵已有很大变动,从“穆罕穆德 的代理人”之意变成了“真主安拉的代理人”之意,地位提高了,变成了受命于天的“君主”。1924年土耳其共和国下令废除哈里发一职。
caliph:['keɪlɪf; 'kæ-] n.哈里发,伊斯兰教主
hermit(隐士):隐居在荒漠中的人
英语单词hermit(隐士)来自希腊语eremites,字面意思就是“荒漠中的 人”。为什么隐士一定要隐居在荒漠中呢?原来,当隐修刚刚兴起之时,最早的基督教隐修者都是在埃及和叙利亚的沙漠中进行隐修的。最有名的一个隐士叫做圣安 东尼。他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基督徒,基督徒隐修生活的先驱,也是沙漠教父的著名领袖。
圣安东尼首先在自家附近退隐达十五年之久,并向住在附近的隐士们学习如何善度隐修的生活。当圣安东尼三十多岁时,便渡过尼罗河,到 沙漠中一座庇斯比尔山上,住在一个荒废多年的军用城堡中,追求祈祷和独修的生活。圣安东尼将自己锁在城堡中二十五年之久。他的一位朋友每年两次把半年需用 的面包送给他,因为当地天气干燥,面包不易变坏;此外,城堡内有泉水源供应食水。二十五年后他的朋友们破门而入,进入城堡,见到圣安东尼的样貌比二十五年 前更平静而健康。当时跟随圣安东尼的群众效法他的榜样,也在庇斯比尔山附近的山洞或小屋中独修,而圣安东尼则固定地予以会晤并指导,如此维持了五至六年。
随后,圣安东尼退隐到尼罗河与红海间的克津山旷野,在那里度过他最后的45年半独修生活。圣安东尼的隐修风范影响后代基督徒,包括奠定基督教教义的圣奥古斯丁。虽非首位隐修士,然而他的榜样促使修道生活的兴盛,使后人尊称他为“修道运动之父”。
hermit:['hɜːmɪt]n.隐士,隐修者,隐居者
Hermitage:['hɜːmɪtɪdʒ] n.隐士生活,隐士住处
advent(到来):基督教中的“基督降临”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耶稣基督一共两次降临世界,第一次是诞生之时,以自己的生命为人 类赎罪。第二次是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他将再度降临世界。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降临,在圣诞节前四个星期,从第一个周日到圣诞夜,基督教徒将这段时间称为 “耶稣降临节”(Advent),用于筹备庆祝耶稣的降临。英语单词advent在基督教中有特殊含义,表示“耶稣的降临”。它来自拉丁语 adventus,由ad(to)+venire(come)组合演变而成。后来,该词逐渐应用与其他领域,用来表示不同寻常的人或事物的来临或发生。英 语单词adventure(冒险)与此同源,来自拉丁语adventurus,是adventus的未来式,本意是“即将发生的事情,运气”。
advent:['ædvɛnt]n.到来,降临,基督降临,基督降临节
adventure:[əd'ventʃə]n.冒险,冒险精神,投机活动v.冒险
anathema(咒逐):上帝憎恶的当灭之物
英语单词anathema来自希腊语anathema,由 ana(up)+thema(to put, to plac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上交给上帝(由其处置)”。这个希腊语实际上是古代希腊人在翻译希伯来语的《旧约》时对希伯来语herem(或 cherem)的翻译。herem在希伯来语中最早指不符合犹太教信仰、上帝憎恶的“当灭之物”,如异教徒用来崇拜其他神灵的建筑、器具,以及其他与犹太 教义不符的财物。犹太人打败异教徒后捕获的这些物品不可拿回家私自享用,而应该献给上帝,由上帝来处置。“献给上帝”的方式一般是烧掉或砸碎。与 herem对应的希腊语anathema也就含有“上帝憎恶之物、异教徒所用之物”的含义。
在宗教领域,anathema表示一种非常严格的惩罚“革出教门”,仅仅适用于严重违反教规的信徒,相当于宣布你是“上帝憎恶之物”。在日常生活中,anathema表示“非常讨厌的人或物”。
与anathema一样含有词根thema的单词有theme(主题),字面意思就是“something set down”(写下的事)。
anathema:[ə'næθəmə] n.咒逐,革出教门;被诅咒者,非常讨厌的人或物
theme:[θiːm] n.主题,题目,主旋律
apostle(使徒):追随耶稣并传播福音的首批传道者
耶稣创立基督教后,从追随者中挑选了一些人作为自己的门徒和传教助手。耶稣殉难后, 他的门徒们继承了耶稣的衣钵,背井离乡,分散到各地传播基督教福音。尤其是外邦人保罗加入后,基督教向外邦人敞开了大门,允许外邦人加入且无需承认犹太教 的教义、无需行犹太割礼。自此,基督教脱离了原来所依附的犹太教,开始自立门户,最终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早传播福音的首批信徒为基督教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大部分人都在传播福音的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基督教中,这些首批传道者被称为apostle(使徒),该词来自希腊语 apostolos(使者),由apo(away from,远离)+ stellein(send,差遣)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受差遣者、使者”。
《圣经》中记载十二使徒是彼得、安德烈、西庇太之子雅各、约翰、腓力、巴多罗买、多马、马太、亚勒腓之子雅各、达太、西门和犹大。犹大因出卖耶稣后自尽,补选马提亚为使徒。保罗则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
apostle:[ə'pɒs(ə)l] n.使徒,最初的传道者
limbo(灵薄狱):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区域
灵薄狱(limbo),意思是“地狱的边缘”,指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区域。根据一些罗 马天主教神学家解释,灵薄狱是用来安置耶稣基督出生前逝去的好人和耶稣基督出生后从未接触过福音之逝者的地方。另外,灵薄狱还负责安置未受洗礼而夭折的婴 儿灵魂(包括未成形的胚胎,他们本身不可能犯罪,但却有与生俱来的原罪)。limbo一词源来自拉丁语Limbus,意思为边缘或界限。
灵薄狱之说出自犹太教,说明是弥赛亚降生之前的众犹太教先知死后所处地方,等待救世 主的救赎。但此说有别于古代犹太教所信仰的阴间。其后基督教兴起成为国教,将此学说收纳并引申来解读为罪不致落地狱,又没有资格进入天堂的灵魂安息地。但 后来因为灵薄狱之说出自犹太教神学,被视为异端邪说,因此被排出天主教教义之中。天主教著名的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在著作中又将此学说重新纳入神学。
基督新教的神学完全不接受灵薄狱的概念,理由是对天主教教义的原罪解读不同。新教的神学家认为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那一刻,已经替人类赎去原罪的罪孽,以后出生的人类不再有与生俱来之原罪,而夭折的婴儿生前根本没有机会犯罪,自然能以无罪之身进入天堂,所以没有加设灵薄狱的需要。
在著名电影《盗梦空间》中,limbo被译成了“迷失域”,指的是潜意识的边缘。在服用超量安眠药而进入梦境时,如果死在梦境中就会由于药效作用醒不过来而进入弥留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迷失域。
limbo:['lɪmbəʊ] n. 灵薄狱,地狱边缘,迷失域
pastor(牧师):基督教中人类灵魂的牧人
英语中,pastor本意是“牧人,牧羊人”,与pasture(牧场,草场)同源。在基督教中,pastor表示教士,中文译为“牧师”。这是为什么 呢?原来,在基督教经典著作中,常将信徒比喻为羊群,将基督比喻为看管、引导羊群的牧人。如:“他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 (赛40:9-11)“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23:1)“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们,牧养他们。”(结34:23)因此,在信徒中传播教义 的教士们也以牧人自居,称为pastor(牧师)。
pastor:['pɑːstə] n.牧师,牧人
priest(神父):宗教群体中的长老
英语单词priest来自拉丁语presbyter,后者来自希腊语 presbyteros,意思是“长老”,用来表示在宗教会众中传播教义、指导信徒的神父,而另外一个希腊单词hiereus则表示在宗教中举行祭祀、管 理供品的人为hiereus(祭司),对应的拉丁语为sacerdos,但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名词,只有一个直接衍生出来的形容词sacerdotal(祭 司的,僧侣的)。因此,在将拉丁语的《圣经》翻译为英语时,presbyter(长老)和sacerdos(祭司)统统被翻译为priest(神父)。
priest:[priːst] n.神父,牧师,教士,祭司
priestess:['priːstɪs] n.女祭司
priesthood:['priːsthʊd] n.祭司职,神职,僧职
canon(标准):古代作为标准长度单位的棍子
在古代,人们使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度量长度的单位,如最常用的长度单位“腕尺”(cubit)就是从肘部到手指尖的长度。显而易见,每个人的胳臂不一样长,所以“一腕尺”到底是多长,谁也说不清。为此,部落首领或国王就会用一根小棍子充当标准尺度,在上面刻上长度单位。以后,所有的长度都以这根棍子为准。在古希腊语中,这个小棍子就称为kanna,字面意思就是“小棍子、芦苇”。英语单词canon(标准)就来自希腊语kanna,引申为法律或艺术的尺度或规范。同源单词还有cane(手杖、藤条)。
在基督教中,canon表示“正典”,是一批被公认为神所启示或默示的书籍或著作,是在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 是用来比较和衡量其他著作或教导正确与否的标准。 基督教圣经正典共有66卷(旧约39卷,新约27卷)。
Canon还是一个著名的相机品牌,中文翻译为“佳能”。据说,该品牌原为KWANON(日文“观音”的西式拼写),改为Canon后,销量大增,成为了世界知名品牌。
canon:['kænən] 标准,正典圣经,教规,教士。【品牌名】佳能
cane:[keɪn] 手杖,藤条,细长的茎
canon:正典、标准
发音释义:['kænɪ] adj.精明的;狡猾的;仔细的;谨慎的
词源解释:canon←拉丁语canon(标杆、标准尺)←希腊语kanon(直棍子、标准)←kanna(芦苇、棍子)
同源词:cane(手杖、藤条)
古代人用一根小棍子充当标准尺度,在上面刻上长度单位。以后所有的长度都以这根棍子为准。在古希腊语中,这个小棍子就称为kanna,字面意思就是“小棍子、芦苇”。英语单词canon(标准)就来自希腊语kanna,引申为法律或艺术的尺度或规范。
在基督教中,canon表示“正典”,是一批被公认为神所启示或默示的书籍或著作,是在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 是用来比较和衡量其他著作或教导正确与否的标准。 基督教圣经正典共有66卷(旧约39卷,新约27卷)。
Canon还是一个著名的相机品牌,中文翻译为“佳能”。据说,该品牌原为KWANON(日文“观音”的西式拼写),改为Canon后销量大增,成为了世界知名品牌。
衍生词:canonical(权威的;规范的;经典的;标准的;教士法衣)
anathema:咒逐
发音释义:[ə'næθəmə] n. 诅咒;革出教门;被诅咒者;令人厌恶的人
结构分析:anathema =ana(up)+thema(set,放置)→放到一边→由上帝发落→上帝憎恨的人或物→被诅咒者,被逐出教门
词源解释:thema←希腊语 tithenai(放置)
背景知识:单词anathema来自希腊语,字面意思就是“上交给上帝(由其处置)”。这个希腊语实际上是古代希腊人在翻译希伯来语的《旧约》时对希伯来语herem(或cherem)的翻译。herem在希伯来语中最早指不符合犹太教信仰、上帝憎恶的“当灭之物”,如异教徒用来崇拜其他神灵的建筑、器具,以及其他与犹太教义不符的财物。犹太人打败异教徒后捕获的这些物品不可拿回家私自享用,而应该献给上帝,由上帝来处置。“献给上帝”的方式一般是烧掉或砸碎。与herem对应的希腊语anathema也就含有“上帝憎恶之物、异教徒所用之物”的含义。在宗教领域,anathema表示一种非常严格的惩罚——“革出教门”,仅仅适用于严重违反教规的信徒,相当于宣布你是“上帝憎恶之物”。在日常生活中,anathema表示“非常讨厌的人或物”。
同源词:theme(主题←提出来的问题),thematic(主题的),thesis(论文←论题←提出来的问题)
衍生词:anathematize(诅咒;强烈遣责;开除教籍)
abysmal:深不可测的
发音释义:[ə'bɪzm(ə)l] adj. 深不可测的;糟透的;极度的
结构分析:abysmal = abysm(深渊)+al(形容词后缀)→深渊的→深不可测的;abysmal = abyss = a(没有)+byss(底部)→没有底部→无底深渊
词源解释:bysm(byss)←希腊语byssos(bottom,底部)
背景知识:abyss指的是基督教中关押恶魔和反叛天使的无底洞。按照但丁在《神曲》中的描写,abyss位于地狱的最底层。根据基督教教义,天使长路西法(Lucifer)拒绝向人类出身的圣子基督臣服,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造反。经过三天的激战,圣子基督战胜反叛天使,将其打入永劫的无底洞abyss。被打入无底洞的路西法就是后来的撒旦。
同源词:abysm(无底洞),abyss(无底洞),abyssal(深渊的)
agnostic:不可知论者
前缀a-, 非, 没有。词根gn, 知道,同can, know. 此处用于宗教义,认为上帝不存在。
altar:祭坛
词根al, 滋养。此处用于宗教义,指祭祀神灵。同时,受词根alt强化,alt, 高。
compadre:老兄
com-, 强调。-padre, 父亲,词源同father. 原用于宗教义,教父,后用于口语,老兄。比较goss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