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plutocrat(富豪):掌管地下宝藏的冥王普鲁托

在罗马神话中,朱庇特Jupiter、尼普顿Neptune和普鲁托Pluto三兄弟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Zeus、波塞冬Poseidon和哈迪斯Hades。这三兄弟率领奥林巴斯神族推翻自己的父亲克洛诺斯后,决定采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每个人的管辖范围。朱庇特抽中了天界,尼普顿抽中了海洋,而普鲁托则抽中了冥界,成为了冥王。由于地下埋藏着各种各样的宝藏,所以普鲁托拥有大量财富,成为了西方的财神爷。所以从他的名字Pluto中衍生了英语词根pluto-,表示财富。

Pluto: ['plʊto] n.冥王星,冥王

plutocrat:['pluːtəkræt] n.财阀,富豪

plutocracy:[pluː'tɒkrəsɪ] n.财阀政治,金权统治,财阀统治集团

plutolatry:[pluː'tɒlətrɪ] n.拜金主义,财富崇拜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lutocrat 词源,plutocrat 含义。

serf(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奴隶

农奴serf是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生产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受到封建主多方面的剥削和奴役。在封建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表示“农奴”的英语单词serf源自罗马人对奴隶的称呼――servus,单词serve(伺候)与它同源。

serf: [sɜːf] n.农奴,奴隶

citizen(市民):居住在城市里的文明人

表示文明的英语单词“civilization”是单词civilize(使文明)的名词形式,单词civilize源自拉丁语civilis(英语为civil),表示“市民的”,civilis来自civis,意思是“市民”。civilis(即英语civil)有三个含义:1市民的;2公共事务的;3文明的,礼貌的。因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只有市民才有政治权利,外地人和奴隶都不算市民,对公共事务没有发言权,所以civil含有“公共事务的”的含义。而且,相对于农民(peasant)来说,市民开化程度更高,更加文明,所以civil(市民的)就含有了“文明的”的含义,同时还表示“民用的”、“民事的”和“国内的”等意思。

英语中表示“市民”的单词是citizen,来自古法语citeien,由拉丁语civis(市民)辗转变化来的。古法语citeien的字面意思是“居住在cite里的人”。法语中的cite后来演变为英语单词city。古代只有市民才有政治权利,所以citizen既是“市民”,也是“公民”。

civil:['sɪv(ə)l; -ɪl] adj.公民的,民间的,民事的,民用的,文职的,有礼貌的。

civilize:['sɪvəlaɪz] v.使文明,教化,使开化,变得文明

civilization:[ˌsɪvɪlaɪˈzeɪʃən]n.文明

city:['sɪtɪ]n.城市,都市adj.城市的

citizen:['sɪtɪz(ə)n]n.公民,市民,百姓

civilian:[sɪ'vɪlj(ə)n]n.平民,百姓adj.民用的,平民的

affinity(密切关系):由于婚姻而产生的亲戚关系

婚姻不仅能使一对男女成为一家人,而且能使两个原本无关的家族产生一种亲戚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姻亲”。在英语中用affinity表示。该词源于拉丁语affinis,由ad(to)+finis(边界)构成,本意是“接壤、结合”,用来表示两个家庭因为婚姻而靠近、结合在一起。英语词根fin就源自拉丁语finis,表示“边界、末端”,如final、finish等单词。

两大家族通过联姻而结成同盟是中外通用的政治手段。在古罗马时期,这种事就司马见惯,如凯撒将自己的独生女许配给比自己还大的庞培,安东尼把自己的继女许配给屋大维。与中国皇帝不同的是,古罗马人不是把闺女许配给对方的儿子,而是直接许配给对方。

affinity: [ə'fɪnɪtɪ] n.姻亲关系,密切关系;类似性,吸引力,亲和力;。记:ad(to)+fin(边界)+ity→接壤,结合→姻亲,密切关系,类似性,吸引力,亲和力

final:['faɪn(ə)l] adj.最终的n.决赛,期末考试。记:fin(末端)+al→最终的

finish:['fɪnɪʃ] v.n.结束,完成。记:fin(末端)+ish→终结,完成

infinite: ['ɪnfɪnət] adj.无限的,无穷的n.无限,无穷大。记:in(否定)+fin(边界)+ite→没有边界的

infinity: [ɪn'fɪnɪtɪ] n.无限,无穷,无穷大

ostracize(放逐):古希腊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雅典人民推翻僭主的独裁统治后,建立了民主制度。为了保卫民主制度,避免有野心的政治家恢复僭主政治,雅典人民实施一项称为“陶片放逐法”的政治制度。所有的雅典公民在一片陶片上刻上他认为可能危害雅典民主政治,需放逐的人的名字,将陶片投入票箱。如果有人获得超过6000张选票且得票数第一,则被放逐,期限为10年。

陶片放逐法有助于雅典公民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约束官员行为,但这种方式简单粗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因此陶片放逐法很容易成为政客党派斗争的工具。例如,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参加陶片放逐投票的路上,被一个目不识丁的路人拦下,请他帮忙在陶片上刻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问他为什么想放逐阿里斯提德。那人回答“不为什么,我甚至不认识这个人。只是到处都在谈论他,说他是什么‘正义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阿里斯提德平静地帮他在陶片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投票结果揭晓,被放逐的正是阿里斯提德。公元前415年,雅典平民领袖海柏波拉斯被放逐,后来外国外被支持寡头政治的激进分子暗杀。此事在雅典人民中造成极大震动。从此后,陶片放逐法自然终止。

英语单词ostracize正是来自陶片放逐法。它源自希腊语ostrakizein,而该词源自希腊语ostrakon (陶片,瓦片,贝壳)。英语中oyster、ostracean、ostracod等单词均与此同源。

ostracize: ['ɑstrəsaɪz] vt.放逐,排斥,排挤

ostracism: ['ɒstrəsɪz(ə)m] n.排斥,放逐,陶片放逐法

ostracean:[ɔs'treiʃən] n.牡蛎adj.牡蛎的

ostracod:['ɒstrəkɒd]n.介形亚纲动物

oyster: ['ɒɪstə] n.牡蛎,生蚝,沉默寡言之人

ambition(野心):古代政客四处拉票的行为

英语单词ambition源自拉丁语ambitio,意思是“四处走”,其中的amb后来成为了英语词根,表示“走”,如救护车ambulance本意就是四处走的医院。ambition本来仅仅指以前的政客四处奔走发表演说拉选票的行为。在古罗马时期,谋求官职的人就像今天参加竞选活动的人一样,到处发表演说争取选票。政客拉选票自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ambition从“四处走”的基本意义中又引申出“野心、政治抱负”的含义,原本含有贬义,但现在已经变成中性词,既可以指“野心”,也可以指“雄心、志向”。

ambition: [æm'bɪʃ(ə)n] n.野心、雄心、抱负vi.追求,有……的野心

ambitious: [æm'bɪʃəs] adj.野心勃勃的,有雄心的。

fasces(法西斯):古罗马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束棒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代,国家设有两名执政官共同掌管政权。执政官外出时带有12名侍卫官。每名侍卫官肩上扛有一把束棒,束棒中间插有一把斧头。束棒用于执行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这种插有斧头的束棒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称为“法西斯”(fasces),字面意思就是“一束(木棒)”。

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墨索里尼选择用“法西斯”这个古罗马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党派,先后成立准军事组织“战斗的法西斯”和以资产阶级右翼和反动军人为骨干的“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他们以古罗马的法西斯图案作为党徽,其中棒子象征人民,斧头象征领袖,意思是人民要绝对服从他们的领袖。法西斯党用“信仰、服从、战斗”的口号,代替民主政治的“自由、平等、博爱”。随后,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性质的政党,从此“法西斯”这个词沦为了极端恐怖和独裁的代名词,遗臭万年。

fasces: ['fæsiːz]n.束棒,法西斯

fascist: ['fæʃɪst] n.法西斯主义者,法西斯党员adj.法西斯主义的,法西斯党的

fascism: ['fæʃɪz(ə)m; -sɪz(ə)m] n.法西斯主义,极端国家主义

parliament(议会):英王召集贵族和教士讨论朝政的会议

在中世纪的英国,当国王觉得有必要召集一些贵族、教士来讨论朝政时,就会专门召集一次会议,这种会议就叫做parliament。这个单词来自法语parlement,是动词parler(说话、发言)的名词形式。parliament的字面意思就是“开会、讨论”,后来才演变成了一种常设机构和国家政治制度。最初在英语中保持了parlement这种法语拼写形式,后来受了拉丁语parliamentum的影响,才演变为现在的拼写形式parliament。源自法语单词parler的英语单词还有parlour(会客室)、parley(会谈)等。

parliament:['pɑːləm(ə)nt] n.议会,国会

veto(否决):古罗马护民官的否决权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从未平息。贵族坚持平民没有足够的智慧参与政治,而平民以拒绝参加战争等手段迫使贵族承认平民的政治权利。作为双方妥协的结果,护民官制度得以成立。在这种制度下,贵族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构成,但平民拥有对贵族行政的监督权,其行使者就是由平民自行选出的“护民官”(tribune)。护民官不参与立法,但对由贵族形成的元老院及执政官所提出的议案拥有否决权。他主持平民委员会,听取平民的申诉和意见。如果他觉得某项议案侵犯了平民的权利,他可以行使否决权。护民官制度既体现了对贵族智慧的尊重,又照顾了平民的利益,是贵族和平民在政治上的相互承认和共存。

英语单词veto直接来自拉丁语,意思是“我禁止”。是古罗马护民官否决某项议案所用的法律术语。在现代一些国家中,国王、总统也可以对议会所提出的议案行使否决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五大常任理事国也拥有一票否决权。

tribune:['trɪbjuːn] n.护民官,公民权利保护者

veto: ['viːtəʊ] v.否决,禁止n.否决权

fiscal(财政的):古罗马人盛钱的小篮子

在古罗马时期,在钱包发明之前,商人用一种用灯芯草茎或芦苇变成的小篮子装钱。这种小篮子在拉丁语中叫fiscus。fiscus在古罗马用得极为普遍,因而古罗马帝国的财库也叫做fiscus,它的形容词是fiscalis。英语单词fiscal就是从拉丁语fiscalis演变而来的,原意是“皇家财库的”,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该词的意思也演变为“国家财政的”之意。

fiscal:['fɪsk(ə)l] adj.会记的,财政的,国库的

confiscate: ['kɒnfɪskeɪt] vt.没收,充公。记:con一道+fisc国库+ate动词后缀→与国库里的东西放在一起→没收至国库

Swan Song:最后杰作;绝笔

Swan Song字面译做“天鹅之歌”,源于希腊成语Kykneion asma.

天鹅,我国古代叫鹄,是一种形状似鹅而体形较大的稀有珍禽,栖息于海滨湖畔,能游善飞,全身白色。因此,英语成语black swan,用以比喻稀有罕见的人或物,类似汉语成语“凤毛麟角”之意。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Apollo)是太阳神、光明之神,由于他多才多艺,又是诗歌与音乐之神,后世奉他为文艺的保护神。天鹅是阿波罗的神鸟,故常用来比喻文艺。传说天鹅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颈长鸣,高歌一曲,其歌声哀婉动听,感人肺腑。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因此,西方各国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某诗人,作家,作曲家临终前的一部杰作,或者是某个演员,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即“a last or farewell appearance;the last work before death”之意;偶尔也可指某中最后残余的东西。

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Aisopos)的寓言故事中,就有“天鹅临死才唱歌”的说法。古罗马政治家、作家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前43)在其《德斯肯伦别墅哲学谈》等论文中,就使用了“天鹅之歌”来比喻临死哀歌。在英国,乔叟,莎士比亚等伟大诗人、剧作家,都使用过这个 成语典故。如:莎翁的著名悲剧《奥噻罗》(othello)中塑造的爱米莉霞的形象,她在生死关头勇敢得站出来揭穿其丈夫的罪行。她临死时把自己比做天鹅,一生只唱最后一次歌。

bureau(局):用来覆盖写字台的桌布

英语单词bureau来自法语,来自burel(糙羊毛布)。由于人们以前往往在写字台上铺上一层burel,因此这种桌布就被称为bureau。后来bureau被用来表示“办公桌”,再往后用来表示“办公室”,最后用来表示政府中的一个部门,即中文中的“局”或“处”。由它衍生的单词bureaucracy表示“官僚作风、官僚机构”。

bureau: ['bjʊərəʊ] n.局,处,办公室,办公桌

bureaucracy: [,bjʊ(ə)'rɒkrəsɪ] n.官僚作风,官僚机构,官僚政治

pluto-(财富):掌管地下宝藏的冥王普鲁托

在罗马神话中,朱庇特Jupiter、尼普顿Neptune和普鲁托Pluto三兄 弟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Zeus、波塞冬Poseidon和哈迪斯Hades。这三兄弟率领奥林巴斯神族推翻自己的父亲克洛诺斯及泰坦神族后,决定采用 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每个人的管辖范围。朱庇特抽中了天界,尼普顿抽中了海洋,而普鲁托则抽中了冥界,成为了冥王。

由于生活在幽暗的冥界,冥王一直娶不上媳妇。于是冥王就强抢了宙斯和谷物女神的女儿作为自己的冥后,并在谷物女神上门索求时施展诡计,迫使冥后每年都要回到冥府三个月。

由于地下埋藏着各种各样的宝藏,所以普鲁托拥有大量财富,成为了西方的财神爷。所以从他的名字Pluto中衍生了英语词根pluto-,表示财富。

Pluto:['plʊto]n.冥王星,冥王

plutonic:[plʊ'tɑnɪk] adj.冥王星的,深成的,深成岩的

plutocrat:['pluːtəkræt]n.财阀,富豪

plutocracy:[pluː'tɒkrəsɪ]n.财阀政治,金权统治,财阀统治集团

plutolatry:[pluː'tɒlətrɪ]n.拜金主义,财富崇拜

almanac(历书):古代阿拉伯人的历书

英语单词almanac通常被翻译为“历书”、“年鉴”,它是一种类似于日历的书, 按年度出版,除了包含日期、节气等日历信息外,还有更多与气象、农业耕种、航海活动相关的信息,如某天应该播种什么作物、潮汐高度、日出日落的时辰、日食 月食预报等等,以供农民和航海家参考。美国政治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从1732年到1758年期间逐年出版的《贫穷的理查德的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是美国早期最著名的一部历书。这个时代出版的历书,除了有日历和气象预测等内容外,还增加了很多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包括家庭医疗指南、 多门类的统计资料、节假纪念日,甚至还有笑话、小说和诗歌等方面的内容。农民通过历书的指导,既能合理地选择农时安排农活,同时还可以欣赏那些即增添知识 又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从而使历书成为了真正的百姓通俗读物。

almanac一词来自阿拉伯语al manakh,其中的al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很多来自阿拉伯语的英语单词都含有al,这也是来自阿拉伯语的英语单词的一个常见特征。在阿拉伯语中,al manakh相当于climate,指的是特定时期的天气变化,类似于我们中国的节气。

现在的almanac通常还含有各种历史统计信息,因此与yearbook或 annual(年鉴)有点像,有时候可以混用。它们的区别在于,almanac含有未来年度的信息,并且在提供历史相关信息时不限于特定年度,且主要以时 间轴来安排信息,类似于“历史上的今天”。而yearbook或annual(年鉴)相当于年度报告,不含有未来年度的信息,一般是针对某个专业领域,不 像almanac那样通俗及包罗万象。

almanac:['ɔlmənæk] n.历书,年历,年鉴

school(学校):有闲人呆的地方

School这个词是从希腊语schole一词来的,意思是“闲暇”。在古希腊人看来,即些从事战争和搞政治的人是辛苦的,而只有“闲暇”的人才有时间读 书学习。后来,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给青年讲课的地方就被称作schole,这个词以后转成拉丁语词school,后又被英语借用。

和school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词:scholar(学者)。同样道理,这个词是指那些有“闲暇”时间读书、研究,构思以及进行学术讨论的人。

school:[skuːl] n.学校,学派

scholar:['skɒlə]n.学者

August(八月):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

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原名屋大维(Octavius )。他是恺撒大帝的甥孙及义子。在凯撒被刺死后,成为凯撒的继承人,他依靠高超的政治手腕,逐步掌握了罗马的军政大权,最终成为罗马帝国真正的开国皇帝。

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因为其卓越功勋而授予他 Augustus(拉丁文意为“神圣的、威严的”)的称号,后世即用此称之。为了和凯撒齐名,他也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月份。他的生日在9月,但他却选择了8月,因为8月在其政治与军事生涯中是个吉利的月份,罗马元老院也是在8月授予他Augustus(奥古斯都)这个尊号的。于是,他决定用这个尊号来命名8月。原来8月比7月少一天,为了和凯撒平起平坐,他又决定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从此,2月便少了一天。于是从公元前8年起,8月改名为Augustus。Augustus一词进入英语后演变为August。这就是August(八月)的由来。所以,英语中的8月(August)实际上就是由这位罗马皇帝的拉丁语尊号演变而来。

August:['ɔ:ɡəst] n. 八月

dictator(独裁者):古罗马的独裁官

英语单词dictator直接来自拉丁语,由dictare(dictate,命令,口述)+or(人)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下命令的人”,原本是古罗马的政治职务“独裁官”。

古罗马人民推翻暴君塔克文后,意识到了一人独裁的坏处,便开始实行共和制,每年选举两位执政官担任最高行政长官,任期只有一年。两人相互制衡,避免一人独揽大权。然而,这种政体虽然有效保障了权力的相互制衡,但有一个弊端无法避免,那就是当两名执政官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时,便无法开展工作。针对这个弊端,聪明的古罗马人又发明了“独裁官”这种制度加以补充。

“独裁官”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非常任长官,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由元老院任命的独裁人物。在任何情况下,独裁官的数量绝不能超过一位。独裁官享有超越法律的权力,无须为他的任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以便独裁官可以不受任何掣肘,全力以赴地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智慧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中。

最初的独裁官都是战事独裁官,任期最长不得6个月。一旦任务完成,此人将卸去独裁官的职务,权力交还给元老院。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独裁官是古罗马传奇英雄辛辛纳图斯,他在田间劳作时临危受命,担任独裁官,指挥罗马军队抗击外敌入侵。打败敌人后他便辞职返回农庄,只担任了16天的独裁官。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为了对抗迦太基的战神汉尼拔,罗马元老院曾经两次任命费边担任战事独裁官。

但在共和国后期,古罗马的独裁官制度逐渐变味。苏拉当政之后,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军队,迫使公民大会委任他担任任期无限的“共和体制独裁官”,除了享有战事独裁官的全部权力之外,还不受时间的限制。凯撒大帝则在五次担任独裁官后,最后担任“终身独裁官”,最后被担心他颠覆共和制度的元老院议员们刺杀身亡。

在西方历史上,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的感情色彩经历了从褒义词到中性词再到贬义词的重大变化。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独裁官被视为拯救国家的大英雄,享有比执政官还要高的荣耀。因此,后世的一些政治家也以“独裁官”自称,如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就曾自任独裁官。到了20世纪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的希特勒都大力推行独裁政体,以独裁者自居,使得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彻底成为一个贬义词。

在汉语中,与dictatorship对应的有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贬义词“独裁”和中性词“专政”。但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无论你使用的是“独裁”还是“专政”,对应的都是dictatorship,是一个贬义词。

dictator: [dɪk'teɪtə] n.独裁者,独裁官

dictatorship:[dɪk'teɪtəʃɪp] n.独裁政体,专政

dictation:[dɪk'teɪʃ(ə)n] n.听写,口述,命令

liberal(自由主义的):古希腊罗马城邦中享有公民权的自由人

英语单词liberal来自拉丁语liberalis(高贵的、高尚的、慷慨的、宽宏的)。liberalis来自词根liber(free,自由的),字面意思就是“自由的,自由人的”。这里的“自由人”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城邦中享有公民权的自由人。在14世纪,英语单词liberal表示“慷慨的、无私的、高贵的”;在15、16世纪逐渐衍生出“放纵的、不受约束的”等负面意思;在18世纪后期,它的感情色彩又从贬至褒,表示“宽容的、不受偏见影响的”。现在,该词在政治或宗教上表示“开明的、支持改革和进步的、推崇个人自由的”。在教育领域,liberal arts指的是为“自由人”提供的学科教育,偏重提高人文修养而非实用性,在古代西方包括“三学”(文法、逻辑、修辞)和“四艺”(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在中国通常翻译为“博雅教育”或“文科”。

与liberal同源的单词有:liberate(解放)、liberation(解放)等。

liberal:['lɪb(ə)r(ə)l] adj.自由主义的,开明的,宽宏的,慷慨的;文科的n.自由主义者

liberal arts:n.博雅教育,文科

liberality:[lɪbə'rælɪtɪ] n.慷慨,大方,开明,心胸开阔

liberalism:['lɪbərəlɪzəm] n.自由主义,开明的思想或见解

czar(沙皇):被用作罗马皇帝名号的凯撒

英语单词czar(沙皇)源自俄语中表示“沙皇”的单词,而后者则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凯撒大帝的姓氏“凯撒”的俄语拼写姓氏。凯撒大帝在遗嘱中将自己的甥孙屋大维收为养子和继承人,指定由屋大维继承自己的遗产和姓氏。屋大维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在他之后的历代罗马皇帝会继承“凯撒”这个姓氏,因此“凯撒”就变成了罗马皇帝的专用名号。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以“凯撒”为名号,只是拼写方式略有不同。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当时还只是莫斯科公国)成为了东正教世界的领袖,自命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于1547年加冕为皇帝,以俄语中的“凯撒”作为自己名号,中文根据其发音和含义译为“沙皇”,英语则根据其发音译为czar。

czar:[zɑː] n.(俄国)沙皇,皇帝,独裁者

stump(难住,发表竞选演讲):当做临时演讲台的树桩

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来到西部的开拓者一旦发现适合居住的地方,就开始砍伐树木,清出空地,开始修建房屋,开拓耕地。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地上挖走树桩(stump)。由于这项工作十分费力,所以stump逐渐有了“难住某人”的意思。

一些没有移走的树桩成了开会时的演讲台。很多人喜欢站在树桩上当众讲话。据说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时,就多次站在树桩上给官兵讲话。因此后来,stump又有了“巡回竞选演讲”的意思。

stump:[stʌmp] n.树桩,残余部分,假肢vt.砍伐,使为难,在……做巡回政治演讲vi.笨重地行走,发表竞选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