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lbum(相册):古罗马时期的白色公告板

古罗马政府每天在议事厅外的广场上,以手抄公告方式,向市民报道重大公事,如议案进程,审判结果等。这种手抄公告被历史学家称为“每日纪闻”(Acta Diurna),先后出版数百年之久,有人称之为“历史上第一份官方的报刊”。它其实是一块树立在广场中的木板,上面涂有白蜡,由专人每天在上面发布公告。这份最早的报刊在当时叫做album,本意是“白色”,是拉丁语albus(白)的中性形式,英语词根alb(白)也源自albus。

16世纪时,人们使用一种空白的本子来搜集名人的签名,并把这种本子也叫做album,意思就是“空白的本子”。19世纪,人们管相册、集邮册也叫做album,因为它们都是“空白的本子”。到了20世纪50年代,唱片问世后,人们管唱片也叫做album,因为唱片的封套很像一个album。

album:['ælbəm] n.相册,唱片集,集邮册,签名纪念册。记:alb白+um场所→空白之处→空白的本子

albino:[æl'biːnəʊ] n.白化病,白化病人

Alps: [ælps] n.阿尔卑斯山。记:alp=alb,白色的山

albumin: ['ælbjʊmɪn] n.白蛋白,清蛋白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lbum 词源,album 含义。

bromide(陈词滥调):用作镇静剂的溴化物

在西方,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溴化物(bromide)尤其是是溴化钾(potassium bromide)常被用作镇静剂,可以作为非处方药直接在药店购买。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妇女在情绪激动时掏出一小包溴化钾放到鼻子前嗅闻的场景。直到1975年,由于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政府才下令禁止随意销售溴化物。

当人们在劝慰情绪激动的人时,往往都会说一些被人反复说过的话,如“别着急,事情总会好起来的”、“做人呢最重要的是要开心”。这种用来劝慰人的陈词滥调就被比作bromide。后来,bromide的比喻含义进一步扩大,不仅用来比喻陈腐的话,还可以用来比喻陈腐、庸俗的人。

1906年,美国著名幽默作家Frank Gelett Burgess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做《Are You a Bromide?》(你是一个庸俗的人吗?),使得单词bromide的喻意“庸俗之徒”得以流行。

bromide: ['brəʊmaɪd] n.溴化物,陈词滥调,庸俗陈腐的人

minister(部长):自称“小人”的大臣

在中国历史上,再大的官见了皇帝也得自称“奴才”、“小的”。西方也一样,大臣在国王面前自称minister。mini表示“小”,如miniskirt(迷你裙);后缀ster表示“人”,所以minister其实就是“小人”的意思。因此,在英语中,minister就逐渐变成了对辅助国王的大臣的称谓。虽然后来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minister的称呼并没有变化,只是翻译时一般翻成“部长”而不是“大臣”。prime minister就是首相、总理。

minister作为动词时,表示“辅助、伺候”。单词administer、administrate跟minister同源,前面的ad是表示“to”的希腊语。所以这两个单词虽然也表示“管理”的意思,但跟management还是有所区别,一般翻译为“行政管理”,说白了就是辅助主人料理日常事务的,跟“管家”有点接近。而management中的manage本意是“驾驭马”,含有“想方设法控制、操纵,努力实现”的意思。

minister:['mɪnɪstə]n.部长,大臣,牧师vi.执行牧师之物,辅助或伺候某人

ministry:['mɪnɪstrɪ]n.政府部门

administer:[əd'mɪnɪstə]v.管理,治理,实施

administrate:[əd'mɪnɪstreɪt]v.管理,经营,实施

administration:[ədmɪnɪ'streɪʃ(ə)n]n.管理,行政,实施,行政机构

cabinet(内阁):英王与亲信讨论国家大事的密室

英语单词cabinet(内阁)源自法语,是cabin(小屋、客舱、船舱)的指小形式,也就是比小屋更小的空间,用于收藏标本、财宝的壁橱或密室。

内阁是由中世纪英国国王的顾问机构枢密院(the Privy Council)中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1066年的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以后,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设立了中央管理机关“御前会议”,御前会议是国王的咨询机构和办事机构。到了15世纪,国王的御前会议更加固定和完善,发展成为枢密院,以后枢密院中又分设若干个委员会,分管各项事务,其中外交委员会地位最显要,也最得英王的信任。从查理二世、威廉三世到安娜女王,在庞大的枢密院会议上讨论政务之前,英王总要与该委员会的少数亲信大臣聚集于一个小房间,秘密开会讨论。因此人们便该委员会称为cabinet。后来该词用于指政府中的核心成员。

cabin:['kæbɪn] n.小屋、客舱、船舱

cabinet:['kæbɪnɪt] n.内阁,壁橱,小陈列室adj.秘密的,内阁的

bonus(奖金):股票持有人除股息之外的更多收益

1733年,英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一家名叫乔纳森的咖啡馆成立。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这家证券交易所即为现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早期人们对股票还不熟悉,为了劝说人们购买股票,证券交易商会大力向人们解释购买股票的各种收益。其中最基本的一项收益是“股息”(dividend),即股票持有人可以按照预定的比率,根据所购买的股份从所投资的公司的盈利中获得收益,就像从银行存款中获得固定比率的利息一样。另外,与银行存款不一样,在派发股息之后,如果公司还有盈余,股票持有人还有可能进一步瓜分盈余,获得更多收益。当时,英语中并没有一个对应单词用来表示这种股息之外的更多收益。于是证券交易商们借用了拉丁语中的bonus一词。该词的本意是“好处”(good),英语中表示“好”的词根bene就与此同源。从此以后,bonus一词就成为了对这种更多收益的称呼,中文一般翻译为“红利”。“股息”(dividend)和“红利”(bonus)的区别在于:股息是预先确定收益率的,而红利是没有固定收益率的,可以上下浮动。收益率确定的股票称为“优先股”。股份公司在派息分红时,首先按照固定收益率向优先股股东发放股息;发完股息后,如果还有盈余,则还可以在扣除企业发展积累金后进一步向普通股东发放红利。

现在,bonus一词早已经超越了股票领域,用来泛指固定收益外的各种更多收益,如奖金、给退伍军人发放的一次性费用等,甚至还成为了贿赂的暗语,相当于我们中国人说的“意思意思”。

bonus:['bəʊnəs] n.奖金,红利,津贴,额外收益

dividend:['dɪvɪdend] n.股息,被除数

bureau(局):用来覆盖写字台的桌布

英语单词bureau来自法语,来自burel(糙羊毛布)。由于人们以前往往在写字台上铺上一层burel,因此这种桌布就被称为bureau。后来bureau被用来表示“办公桌”,再往后用来表示“办公室”,最后用来表示政府中的一个部门,即中文中的“局”或“处”。由它衍生的单词bureaucracy表示“官僚作风、官僚机构”。

bureau: ['bjʊərəʊ] n.局,处,办公室,办公桌

bureaucracy: [,bjʊ(ə)'rɒkrəsɪ] n.官僚作风,官僚机构,官僚政治

bishop(主教):人类灵魂的看护者

英语单词bishop(主教)来自希腊语episkopos,本意为“看守、监督人”,由epi(over)+skopos(看守、守护)组成。episkopos原本并非宗教职务的称谓,而是世俗政府中的一种职位。基督教神职人员以“人类灵魂的看护者”自居,因此便以episkopos作为高级神职人员的称呼。进入英语后,被英国人掐头去尾,拼写变成了bisceop,后来又变成bishop。

bishop:['bɪʃəp] n.主教

protestant(新教徒):抗议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派

一五一七年九月四日,马丁·路德发表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同年十月三十一日马丁路德在 萨克森选侯教堂大门所张贴《有关赎罪券辩论之邀请》,反对买卖赎罪券,由此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改教开始之初,路德及其志友常常要求召开基督教大会 来解决改革中的种种问题。这要求得到德国当局的允许,1526年帝国议会在斯拜尔(Speyer)举行,准许在基督教大会召开前各地区政府可自主决定本区 域所欲尊奉的教派。然而,1529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影响下,帝国议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取消了一五二六年的准许,议会中的路德派对此决定提出 抗议。那些在抗议文件上签名及拥护抗议文件的人就被称为“抗议者”(Protestant)。后来,该词被用来泛指对罗马公教(即天主教)抱抗议态度的诸多新教派,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英国国教安立甘宗,统称为“新教”,又称作“抗罗宗”、“归正教”、“改革宗”。

Protestant: ['prɒtɪstənt] n.新教,新教徒adj.新教的,新教徒的

buccaneer(海盗):专门掠夺西班牙商船的“皇家海盗”

在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展航海探险事业,积极在新发现的美洲大陆进行殖民,从美洲掠夺了大量财富,成为那个时代的霸主。1630年左右,一群在加勒比海域进行探险投机的法国人竞争不过西班牙人,被西班牙人赶到一座海岛上。从此以后,这群法国人以此为据点,做起了海盗生意,专门袭击西班牙商船,声势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法国人以及英国人、荷兰人也加入进来,将这项专门针对西班牙商船的海盗事业越做越大,并且还赢得了本国政府的支持,获得政府颁发的“私掠许可证”,成为奉旨打劫的“皇家海盗”,就算被西班牙军队俘虏后还可以享受战俘待遇,而不是像普通海盗那样被绞死。在后来英国和西班牙的大海战中,英国海军就依靠这些“皇家海盗”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终结了西班牙的霸主地位。

在法语中,这群海盗被称为“boucanier”,源自加勒比海土著语buccan(烤肉架),字面意思就是“使用烤肉架烤肉的人”,因为这群海盗也喜欢使用这种架子烤肉吃。英国人将其英语化为buccaneer。1684年,著名法国作家Alexandre Exquemelin描写17世纪加勒比海盗的名著《美洲海盗》的英译版本出版后,buccaneer一词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了“海盗”(pirate)的同义词。

同样源于加勒比海土著语buccan(烤肉架)还有单词barbecue(烧烤),它是经由西班牙、法语进入英国的。

buccaneer:[,bʌkə'nɪə] n.海盗vi.做海盗

freebooter:['friːbuːtə] n.海盗

filibuster:['fɪlɪbʌstə] n.海盗,暴兵,阻挠议事的议员,阻挠议事的行为vi.掠夺,阻挠议事

prefect(长官):古罗马中由政府任命的高级官员

单词prefect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很多职务,如省长、市长、警察厅长(局长)、学校的教务长(院长)等等,就像单词president一样,上可以表示“总统”、下可以表示“会议主席”。prefect一词来自拉丁语,由pre(在前面)+fect(执行)组成,字面意思就是“在前面执行公务”,即“领导”、“长官”的意思。prefect指的是由政府任命而非民众选举出来的高级官员,因此它的级别要低于执政官、保民官等政府高官。在古罗马时期,最重要的一个prefect是Praetorian prefect(禁卫军长官),因为禁卫军负责罗马皇帝的安保工作,常常成为控制皇帝人选的重要力量。

prefect:['priːfekt] n.长官,地方行政长官,警察局长,学校院长,教务长

commune(公社):全体市民共同治理的自治城市

在欧洲封建时期,国家的土地被分封给各个诸侯。土地成了封建君主和领主的私人财产。后来,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定居在城市里,通过赎买和战争手段从封建领主手中夺取了城市的主权,建立了由全体市民共同治理的自治城市。在法语中,自治城市这种组织机构被称为commune,来自拉丁语communis(共同的、公共的),表明自治城市的主权属于全体市民,而不是私人所有。

1871年,法国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Paris Commune,中文译为“巴黎公社”。从此以后,commune(公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独特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后也曾经历过建设“人民公社”的阶段。

源自拉丁语communis的单词还有community、common、communism等。

commune:['kɒmjuːn] n.公社,自治城市

communal:['kɒmjʊn(ə)l; kə'mjuː-] adj.公共的,公有的,公社的

community:[kə'mjuːnɪtɪ] n.社区,社会,共同体,团体

common:['kɒmən] n.普通,平民,公有地adj.共同的,普通的,一般的,通常的

communism:['kɒmjʊnɪz(ə)m] n.共产主义

communist:['kɒmjʊnɪst] n.共产党员,共产主义者adj.共产主义的

gazette(报纸):威尼斯政府最早发行的报纸

16世纪时,意大利威尼斯市政府首次发行了一份官方报刊,每月出版一词。当时用一枚叫做gazeta的威尼斯小铜币即可购买一份这种报刊,因此威尼斯人将其称为gazzetta。该词进入法语后写作gazette。法国发行的第一份报纸就叫做Gazette de France(《法国报》)。后来,英语也吸取了该词,并保留其法语拼写方式,用来表示“公报”、“时事报”。许多早期的官方报刊都使用gazette这种名称,现在依然主要应用于报刊名称中。

gazette:[gə'zet] n.报纸,公报vt.在报纸上刊登

acre(英亩):一对牛一天能耕的面积

英语单词acre原本并非计量单位,而是“耕开的土地”的意思。后来,acre才演变为计量单位,一英亩到底有多大呢?其实就是平均一对牛一天能耕的面积。在古代英国,耕地时通常使用一对牛来拉一把犁,一天下来,这对牛能耕的面积就是一英亩。后来英国政府才明确规定了acre的面积,等于大约6亩、0.4公顷。

acre: ['eɪkə] n.英亩,土地,地产

consul(领事):古罗马时期的共同执政官

英语单词consul来自拉丁语,原本指的是古罗马时期的共同执政官,人数一般为两名。关于consul的拼写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来自consulere(to take counsel,咨询),缘自执政官需要向元老院征求意见;另一种解释认为consul由con+sal/sell/sedl构成,表示“坐在一起”,缘自执政官数量一般为两人或以上,需彼此协调,共同执政。

历史上,除古罗马以外,还有一些时期,在一些国家曾经出现以consul(执政官)作为国家元首的情况,如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就以三名consul共同执政,但拿破仑作为“第一执政”独揽大权。

中世纪后期,国际商贸日益兴隆。在同一个地方经商的外国商人为了协调解决彼此的商业争议,自行组织起来,推举一位或多位人士担任仲裁人,负责仲裁彼此的商务争议。这种仲裁人也被称为consul,中文译为“领事”。之所以称为consul,是因为他的产生和职责和古代执政官一样,都是由众人推选出的,负责仲裁。后来,领事变成了由政府派遣,但其称谓consul一直没变。

consul: ['kɒns(ə)l] n.领事,(古罗马)执政官

consular: ['kɒnsjʊlə] adj.领事的

consulate: ['kɒnsjʊlət] n.领事,领事馆,领事职位,领事任期

steward(管家):负责看管猪群的人

在古代社会,猪是重要的家庭资产。富人家庭中负责看管猪群的人就叫做steward。这个单词由sty(猪圈)+ward(看守)组成,字面意思就是看守猪圈、猪群的人。随着人们驯养动物种类的增加,steward所看管的对象从猪扩充至所有牲畜,后来他的职责不断扩大,还帮助主人打点地产、地租等产业。因此,steward的地位不断提高,相当于“账房先生”和“管家”。甚至在一些场合,steward成了一种地方官员的头衔。在英国,直到1849年前,英国王室的Lord Steward(宫内大臣)甚至拥有司法权,属于政府内阁成员。

steward: ['stjuːəd] n.管家,乘务员,膳务员,工会管事vt.管理vi.当服务员,当管事

precarious(危险的):法律领域中的“不确定占有”

英语单词precarious来自法律术语precarium(不确定占有),词根为precis(pray),意思是“通过祈祷、请求而得到的”,因为是不确定的、不牢靠的。罗马帝国初期,政府按照土地的面积而非收成来对农民征税。因此,在歉收之年,很多自由农因为交不起税而被迫把土地转让给享有免税特权的大贵族,而这些贵族则承诺农民可以继续耕种土地。也就是说,农民将土地所有权转让给了贵族,但保留了土地的使用权。但那时候人们头脑中还无法区分“所有权”和“使用权”,因此将农民所保留的土地使用权称为precarium(不确定占有),意思就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应农民请求而将土地作为礼物送给农民,但贵族有权随时收回。从precarium衍生出形容词precarius,进入英语后拼写改为precarious,词义也从“不确定、不牢靠的”引申出“危险的,岌岌可危的”。

precarious:[prɪ'keərɪəs] adj.危险的,岌岌可危的,不稳定的

chancellor(总理):教堂中负责开关栏杆的人

英语单词chancellor来自拉丁语cancellarius,后者来自cancellus(方格栏杆,教堂中分隔听众和讲坛的栏杆),原指教堂中负责开关栏杆、引导座位的人。因为他坐在栏杆(cancellus)旁边,所以被称为cancellarius。后来cancellarius的职责范围还包括文书记录,工作场所除了教堂还包括法庭。该词进入英语后变成chancellor,表示国王的秘书。在现代西方国家,chancellor可以表示众多职务,包括:政府首脑,如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政府首脑就是chancellor,译为“总理”;外交部长,如南美等国;此外还可以表示与司法相关的一些政府职务。

chancellor: ['tʃɑːns(ə)lə] n.总理,大臣,校长,大法官

patent(专利):王室颁发的公开文件

英语单词patent一般被翻译为“专利”,其实在历史上,patent跟“专利”毫无关系,而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打开的、公开的”,用于术语Letters patent。该术语源自拉丁语Litteræ Patentes,字面意思就是open letter,意思就是公开的文件。与其相对的术语是Litteræ Clausæ,或closed letter,意思就是保密的文件。

在中世纪时,政府或王室颁发的正式文件,按照其保密性分为Litteræ Patentes(公开文件)和Litteræ Clausæ(保密文件)两种。两种文件的装订方式不一样。公开文件是开放式的,印章盖在最后一页的底部,所有人都可以翻阅;保密文件是对折的,在外头加以封印,只有特殊人物才能查看,每次看完后还要重新封印。

在14世纪的欧洲,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和意大利的王室采用特许的方式,允许一些工匠或商人在一定期限内以垄断方式独家经营自己所发明的产品。这种特许书就做成了Litteræ Patentes(公开文件)的形式,里面有对产品的详细描述,这就是现代专利制度中的“专利说明书”的雏形。随着专利制度的普及,原本表示“公开文件”的术语Litteræ Patentes也逐渐用来专指“专利特许书”。

英语单词patent就源自拉丁术语Litteræ Patentes,是patentes的变形。所以patent做形容词时,除了表示“专利的”,还含有“显然的,明摆着的”等含义。

patent: ['pæt(ə)nt; 'peɪt(ə)nt] n.专利,专利权,专利品adj.专利的,显然的,明摆着的vt.授予专利,取得……的专利权。

radium(镭):居里夫人所发现的强放射性化学元素

镭(radium)是一种强放射性化学元素。它能放射出人们看不见的射线,含有很大的能量,能用于癌症的治疗。镭的发现,引起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发现镭元素的,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她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1895年在巴黎求学时,和法国科学家彼埃尔·居里结婚。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激发了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的极大兴趣。在研究中,居里夫人发现,除了铀和钍外,还有一种未知物质也能释放放射线,并且放射性更强。她将这种新元素取名为radium(镭),源自拉丁语中的radius(放射)。

当时许多科学家并不相信镭的存在。为此,居里夫人需要提炼出纯镭来。居里夫妇利用奥地利政府捐献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残渣,在极度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提炼纯镭的艰苦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10年,在丈夫不幸去世4年后,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严重损害,居里夫人患了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逝世。居里夫人在极短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研工作的献身精神,为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radium: ['reɪdɪəm]n.(化学元素)镭

radio: ['reɪdɪəʊ] n.无线电,电台,收音机v.用无线电发送,用无线电通信

radius:['reɪdɪəs] n.半径,半径范围

radiate: ['reɪdɪeɪt] v.辐射,发光,传播adj.辐射状的,有射线的

radiation:[reɪdɪ'eɪʃ(ə)n] n.辐射,发光,放射物

radiant: ['reɪdɪənt] adj.辐射的,容光焕发的n.发光点,发光的复制

diploma(证书):古罗马时期给蛮族雇佣军颁发的绿卡

在古罗马时期,当一个蛮族雇佣军在罗马军队中服役25年(海军26年)后,即可获得罗马公民权利。为此,罗马政府将为其提供一个凭证,就像现在的美国绿卡一样。这个凭证就是所谓的Roman Military Diploma(罗马军事证书)。它由两片铜片构成,里面刻有持有人的相关信息,还有政府的烙印。铜片上留有小孔,可以用铜丝穿过小孔,把它们对折起来。

英语单词diploma来自古希腊文diploma,由diploun (对折)和oma(物品)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可以对折的物品”,最早指的就是这种可以对折的铜片证书。拥有这种证书的蛮族人,可以在罗马帝国的道路和边境自由通行。后来,diploma的词义扩展,可以表示政府颁发的各种证书,如大学的文凭。

十八世纪,法国人开始称呼他们与外国打交道的官员为diplomat,也就是“持有diploma的人”。由diplomat一词还衍生出diplomatic(外交的)和diplomacy(外交)等词。

diploma:[dɪ'pləʊmə] n.证书,文凭,公文

diplomat:['dɪpləmæt] n.外交官,外交家

diplomacy:[dɪ'pləʊməsɪ] n.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