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回音):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宁芙仙女艾柯
希腊神话中,艾柯(Echo)是一位美丽、善良而又能言善辩的宁芙仙女。有一次神王宙斯下凡与其他宁芙仙女偷情,天后赫拉悄悄尾随,准备来个捉奸在床。没想到半路上遇到艾柯,拉着赫拉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话,耽误了赫拉的捉奸大事。赫拉迁怒于艾柯,罚她丧失正常的表达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词。
后来艾柯爱上了美丽而又自恋的纳西索斯,却又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伤心的Echo终日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回音在山谷中飘荡。这就是英语单词echo(回音)的由来。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英文名就叫做Echo。
echo:['ekəʊ] n.回音,效仿v.重复,发出回音,随身附和
echoic:[ɛ'koɪk] adj.拟声的,回声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cho 词源,echo 含义。
herculean(力大无穷的):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赫拉克勒斯(Heracles或 Hercules,又译为“海格力斯”)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英雄,众神之王宙斯与凡间女子阿尔克墨涅的儿子,英雄玻耳修斯的曾孙。他神勇无比,力大无 穷,生前完成了十二项英雄伟绩,还参加了阿尔果斯远征帮助伊阿宋觅取金羊毛,解救了普罗米修斯等等,死后升入奥利匹斯圣山,成为大力神,有关他惩恶扬善, 敢于斗争的神话故事,历来都是文艺家们乐于表现的主题。
赫拉克勒斯的母亲阿尔克墨涅临产前,宙斯曾得意地在众神面前宣告一名伟大的英雄即将诞生,将统治玻耳修斯的所有后裔。天后赫拉嫉恨阿尔克墨涅,就暗做手脚,推迟了阿尔克墨涅的生产,而使珀尔修斯之孙、赫拉克勒斯的叔父欧律斯透斯提前出生,从而成为国王。
赫拉克勒斯出生后,曾机缘巧合地吮吸了天后赫拉的乳汁,从而获得神力。赫拉克勒斯还是个婴儿时,赫拉曾派两条毒蛇来暗杀赫拉克勒斯,但被赫拉克勒斯扼杀。赫拉克勒斯长大后,拒绝了“恶行女神”的诱惑,选择了“美德”之路。
赫拉克勒斯的叔父欧律斯透斯故意刁难他,给他布置了十二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杀死 刀枪不入的尼美亚雄狮、杀死九头蛇、夺取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的赤牡鹿、活捉厄律曼托斯野猪、清理奥革阿斯的牛棚、猎杀铜羽怪鸟、制服克里特的公牛、驯服食 人马群、夺取亚马逊女王的腰带、夺取革律翁的牛群、盗取金苹果、从冥府中盗取三头犬。赫拉克勒斯一一完成了这些不可能的任务。
赫拉克勒斯后来娶卡吕冬的得阿涅拉为妻。带妻子去特拉基斯途中,马人涅索斯企图将他 的妻子掠走,被他用毒箭射死。马人临死前劝得阿涅拉收集他的毒血,以便将来用以恢复丈夫对她的热恋。后来,得阿涅拉担心被遗弃,把抹上毒血的衬衣送给丈 夫。他穿上这件衣服以后,痛苦难忍,最后投火自尽。
按照宙斯的意志,他成了奥林匹斯的神,赫拉与他和解,把青春女神赫柏给他为妻。
在今天的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一词已经成为了大力士和壮汉的同义词。英语单词herculean就源自他的名字Hercules。
Hercules:['hə:kjuli:z] n.武仙座,赫拉克勒斯,大力士,大力神
herculean:[,hə:kju'li:ən; hə'ku:liən]adj.赫拉克勒斯的,力大无穷的,极其困难的
sisyphean(徒劳的):欺骗神灵而受罚的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Sisyphus)是古希腊神话中科林斯国王,惯于玩弄诡计,甚至欺骗神灵。冥王派死神去捉拿他。他假装好奇地要死神演示锁链如何锁人,欺骗死神把自己锁住。由于死神被锁住,人间再无人死去,惊动了宙斯,派战神找到西西弗斯,释放了死神,由死神将其带往冥界。
在临死之前,西西弗斯嘱咐妻子不要将自己的尸体下葬。到了冥府,西西弗斯欺骗冥后, 说自己的妻子不尊重自己,请求返回人间斥责妻子,让她赶紧把自己的尸体下葬。冥后听信了他的话,给了他三天时间去处理后事。结果,西西弗斯返回人间后立刻 躲了起来。这回彻底激怒了众神,派出死神再次捉拿他,并在他死后专门设计了一种刑罚:西西弗斯被迫将一块巨石滚上陡 坡,马上就要达到顶时,巨石总是滚向坡底,他不得不重新开始。如此反复,永无止境。英语习语a labour of Sisypheus比喻永无止境的苦役,单词sisyphean源自西西弗斯的名字,表示“徒劳的,永远做不完的”。
sisyphean:[,sisi'fi:ən]adj.徒劳的,永远做不完的
a labour of Sisyphus:永无止境的苦役
snare(圈套):用来诱捕动物的圈套
古代人经常采用陷阱和圈套的方式来捕捉野生动物。英语中用trap表示“陷阱”,用snare表示“圈套”。单词snare来自古英语snear(绳索)。现在,trap和snare都可以用来比喻“陷阱、圈套”,不过trap更常用。
snare:[sneə] n.陷阱,圈套vt.捕捉,诱惑
trap:[træp] n.陷阱,圈套vt.诱捕,使陷入困境,使受限制vi.设陷阱
captivate:迷住
发音释义:['kæptɪveɪt] vt.迷住;迷惑
结构分析:captivate = captive(俘虏)+ate(动词后缀)→迷住
同源词:captive(俘虏、迷恋者);capture(捕捉、俘获)
capture:俘获
发音释义:['kæptʃə] vt. 俘获;夺得;捕捉,拍摄n. 捕获;战利品,俘虏
结构分析:capture = cap(抓)+ture(名词后缀)→俘获
词源解释:cap←拉丁语capere(抓)
同源词:capable(能干的);captive(俘虏);accept(接受);intercept(拦截);except(除了)
bogus:伪造的
发音释义:['bəʊgəs] adj.假的;伪造的n.假钞;伪币
词源解释:英语单词bogus是地道美语,19世纪开始出现在美国新闻报纸上。没有人知道这个词的确切来源。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份新闻报刊认为,该词是从意大利臭名昭著的骗子鲍格才(Borghese)的名字演变而来的。他行骗有术,手段高明,擅长开空头支票,到银行或商店里去兑换现金,然后赶紧离开。Borghese由于开了一大把不值分文的支票、汇票和其他票据而在整个南部和西部出了名。从他的大名Borghese也就逐渐成了“冒牌的”或“伪造的”的同义词,后来拼写形式缩写为bogus。
还有一种说法提供了另一种来源。1827年5月俄亥俄州佩恩斯维尔市警察破获了一起伪币案。在捉拿罪犯的现场一大群人围观一台制造伪币的机器。这台造币机样子奇特,人群中有个人说它就像个bogus。翌日,当地报纸报道此事竟然用了bogus-词,称制造伪币的机器为bogus。随后有人把伪币叫做bogus money或简称之为bogus。天长日久,大凡假的或伪造的东西人们均以bogus来表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用过该词,使之得以推广。
助记窍门:bogus→博格斯→美国NBA历史上个头最矮的球员,身高才1.60米→“假冒”的NBA运动员→假冒的、伪造的
escapade:恶作剧
来自escape, 逃跑。用于心理词义,即背后捉弄人,恶做剧。
fly agaric:捕蝇蕈,有毒蘑菇
fly, 苍蝇。agaric, 真菌,来自中东古地名Agaria. 其汉语名捕蝇蕈来自于人们利用这种蘑菇的毒性来做杀蝇剂,并非这种蘑菇真接捕捉苍蝇。
hooky:逃学,旷课
来自荷兰语hoekje,角落,捉迷藏,来自Proto-Germanic*hokaz,钩子,来自PIE*keg,弯钩,齿,词源同hook.由弯钩引申小角落,捉迷藏游戏,最后用于短语play hooky,即捉迷藏游戏,用来比喻逃学,旷课。
in flagrante:当场捉奸
来自拉丁语,in-,在内,在里,flagrante,燃烧,词源同blame,flagrant.原义为在犯罪现场的,当场抓住的,后主要用于指当场捉奸。
jape:玩笑,恶作剧
可能来自古法语gaber,嘲笑,捉弄,拟声词,词源同gab,gibe.
escape:逃脱,逃避
该词源自拉丁语excappare,由ex-(相当于out of)和cappa(相当于cape/cloak)两部分组合而成,所以整个词字面上原来是“迅速脱下披肩”(slip out of one's cape/cloak)的意思。古代士兵打了败仗以后,为了逃跑得更快往往丢盔弃甲或弃甲曳兵。古罗马时代一个窃贼被人逮住或即将被人逮住时,为了便于脱逃,往往猛地褪下长袍夺门而出。其实,这也是一般人在即将被捉住时挣脱对方的惯用手段。大概正是出于这种联系该词嗣后被赋予了“逃脱”“逃避”等词义。
bogus:假的,伪造的
bogus原是道地美语,产生于19世纪初叶。关于其由来说法很多,以下两种较为可信:
其一,1827年5月俄亥俄州佩恩斯维尔市(Painesville)警察破获丁一起伪币案。在捉拿罪犯的现场,一大群人围观一台制造伪币的机器。这台造币机样子奇特,人群中有个人说它就像个bogus。翌日,当地《电讯报》(Telegraph)报道此事竟然用了bogus 一词,称制造伪币的机器为bogus,随后有人把伪币叫做bogus money或简称之为bogus。天长日久,大凡假的或伪造的东西人们均以bogus来表示。姜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用过该词,使之得以推广。
其二,1857年《波士顿信使报》(Boston Courier)称,该词源出一个臭名昭著的骗子,他有个意大利名字叫Borghese。该报说,Borghese行骗有术,手段高明。他签了许多空头支票,作案之后迅即离开。到了1837年,Borghese由于开了大量一钱不值的支票、汇票及各种票据而臭名远扬于美国南部和西部各地。他的大名Borghese也就逐渐成了“伪造的”或“假的”的同义词,以后很可能由于法语bagasse(废物)一词的影响而被缩略为bogus。
blindfold:被蒙住眼睛的
blindfold和fold没有丝毫关系,在中世纪英语中原作blindfellen/blindfelden.,由blind(瞎的)加fellen‘to fell’(击倒)构成,字面义为to strike someone blind(打瞎子)。那么它后来是如何演变为blindfold的呢?英国有一古老的捉迷藏游戏,叫blindman's buff/bluff。一人蒙住双眼摸索着去捉在他周围来回躲闪的人,捉住后辨认所捉的人是谁。这一游戏汉语有时译作“摸瞎子”,蒙跟的布通常是一块折叠起来的(folded)手帕。因此人们常将btindfellen的过去分词形式blindfeld/blindfelled和fold(折叠)一词相联系,久而久之就渐渐演化为blindfold这一形式,既可用作形容词,表示“被蒙住眼睛的”,也可用作动词,表示“蒙住…的服睛”。
dupe:易受骗的人,易被愚弄的人
dupe 易受骗的人 易被愚弄的人
南欧有一种鸟因其鸣声听起来像‘up up',故罗马人给它命名为upupa或upup,法语作huppe,英语作hoopoe或hoop,汉语则作“戴胜”。法国人认为此鸟特别笨,随处下蛋,最易捕捉,所以把蠢人的脑子比作tete d'huppe,相当于英语head of the hoopoe。以后短语中的d'huppe(相当于英语of the hoopoe)演变为duppe,并于17世纪末进入英语,作dupe,用以指“易受骗的人”或“易被愚弄的人”,在作动词用时表示“欺骗”或“诈骗”。
district:地区,行政区
来源于拉丁语中由前缀dis-(分离,分开)和动词stringere(束缚)组成的复合动词distringere的过去分词districtus。districtus的意义由“占领的”“强迫的”逐步演变为“捉住侵犯者”“法制得到行使”“法制得到行使的区域”。
词根词缀: dis-分开,分离(s略) + -strict-束缚
Pied Piper:有感召力的人
德国中世纪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字面意思为穿着杂色衣服的吹箫人。据说他的箫声悦耳动听,甚至可以把老鼠引出洞,因此,Hamelin镇的人请他来捉老鼠,但后来反悔拒付工钱,他出于报复,就用萧声把这个镇的小孩全都勾引走了,后由其名字引申词义有感召力的人。
blindman's buff:摸瞎子;捉迷藏
一种十分古老的儿童游戏,两千多年前即流行于希腊,中世纪后成为一种成人游戏,汉译通常作“捉迷藏”或“摸瞎子”。一人蒙着双眼摸索着去捉在他周围来回躲闪的,捉住后辨认所捉之人是谁。blindman指被蒙住眼睛的人,buff指众人为了逗引他来捉拿,在他臀部的轻轻一拍。buff即buffet(轻击,手的一击)一词的缩略,今已废弃不用。该游戏亦称blindman's bluff。
sardine:沙丁鱼
来自希腊语sardine,沙丁鱼,来自Sardo,撒丁岛,意大利岛屿,旅游胜地。据说因这种鱼从该岛附近捕捉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