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nosis(催眠):希腊神话中的睡神许普诺斯
许普诺斯(Hypnos)是希腊神话中的睡神,是黑夜女神尼克斯的儿子,死神桑纳托斯的兄弟。与其无情的兄弟相比,许普诺斯的性格较为温柔,往往在人的死亡之际,给予其恒久的睡眠。据说睡神总是身穿白色的衣服, 手上拿着一朵罂粟花,凡是被罂粟花扫过的人,就可以一夜安眠到天亮。许普诺斯具有强大的使人入睡的能力,就连宙斯也能难逃其威力。在特洛伊战争期间,天后赫拉计划把宙斯催眠,趁他熟睡暗中帮助希腊人。赫拉找到了许普诺斯,让他帮忙催眠宙斯。许普诺斯一开始不敢帮,怕宙斯发怒。于是,赫拉许诺把美丽的海仙女帕西提亚嫁给他。色令智昏,许普诺斯就帮赫拉催眠了宙斯。事发后愤怒的宙斯把许普诺斯从天上打入了冥府。
从许普诺斯的名字Hypnos中产生了表示“睡眠”的词根hypnos-,等于sleep。
hypnosis: [hɪp'nəʊsɪs] n.催眠,催眠状态
hypnosia: [hɪp'nəʊzɪə] n.嗜睡症
hypnotize: ['hɪpnətaɪz] v.施催眠术,使着迷,使恍惚
hypnotism: ['hɪpnətɪz(ə)m] n.催眠术,催眠状态
hypnotic: [hɪp'nɒtɪk] adj.催眠的,催眠术的,易于催眠的n.安眠药,催眠状态的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ypnosis 词源,hypnosis 含义。
bellwether(领头羊):系铃铛的公羊
中文中有“领头羊”的说法,英语中也有个对应单词bellwether。该单词由bell(铃铛)+wether构成。wether今指“阉羊”,在古英语中指“公羊”。古时牧人放牧羊群时,会选择一头能服众的公羊作为头羊,并在它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铃铛作为标志,这样牧人就能轻松地找到头羊,通过指挥头羊就能指挥整个羊群了。现在,单词bellwether一般用来比喻各个领域的领军者或引领潮流或趋势的人物或事物,如bellwether stock指的就是人们相信能够代表某一行业、市场或板块的发展趋势的股票。
bellwether:['belweðə(r)] n.领头羊,领导者,领军人物
chemistry(化学):古代的炼金术
在古代,有很多人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将低贱的金属变为金子。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炼金术。据说炼金术最早在古埃及兴起,在阿拉伯语中叫做al kimiya。其中,al是定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kimiya据说是埃及的古称,字面意思是“黑色泥土构成的大地”。炼金术流传至欧洲后,其名称al kimiya演变成了英语中的alchemy(炼金术),炼金术士自然就是alchemist,后来又演变为chemist。表示化学的词根chemi就源自于此,化学chemistry就源自炼金术alchemy。
alchemy: ['ælkɪmɪ] n.炼金术,炼丹术,魔力
alchemist: ['ælkɪmɪst] n.炼金术士
chemist: ['kemɪst]n. 化学家;化学工作者;药剂师;炼金术士
chemical: ['kemɪk(ə)l] adj.化学的n.化学制品
chemistry: ['kemɪstrɪ] n.化学,化学过程
arachnid(蛛形纲):巧夺天工的刺绣少女阿拉喀涅
在希腊神话中,据说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凡人少女,名叫阿拉喀涅(Arachne)。 她特别擅长刺绣,并骄傲地宣称就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手艺也比不上她。雅典娜知道了非常生气,化身为一个老太婆下凡,找到阿拉喀涅,劝告她要对神保持谦卑之 心。心高气傲的阿拉喀涅不肯听取雅典娜的劝告。于是雅典娜现出原形,要与阿拉喀涅比赛刺绣手艺。雅典娜绣的内容是自己和波塞冬争夺雅典城的故事,四个角上 还绣了四个凡人因为不敬重神灵而被神严惩的故事。阿拉喀涅绣的则是神灵撒谎行恶的丑事,如宙斯勾引诸多凡间女子的风流故事。两人的手艺不相上下,但阿拉喀 涅绣的内容大大激怒了雅典娜。她愤怒地毁掉了阿拉喀涅的作品,并用梭子在她额头上连敲三下,将其变成了一只蜘蛛,罚她永远都要织网。
英语词根arach-就来自阿拉喀涅的名字Arachne,表示“蜘蛛”。
araneid:[ə'reɪnɪɪd]n.蜘蛛
arachnid:[ə'ræknɪd]n.蛛形纲动物adj.蛛形纲动物的
arachnoid:[ə'ræknɒɪd]n.蛛网膜adj.蛛网状的,蛛网膜的
hypno-(睡眠):希腊神话中的睡神许普诺斯
许普诺斯(Hypnos)是希腊神话中的睡神,是黑夜女神尼克斯的儿子,死神桑纳托斯的兄弟,对应于罗马神话中的索莫纳斯(Somnus)。与其无情的兄弟相比,许普诺斯的性格较为温柔,往往在人的死亡之际,给予其恒久的睡眠。据说睡神总是身穿白色的衣服, 手上拿着一朵罂粟花,凡是被罂粟花扫过的人,就可以一夜安眠到天亮。睡神的面颊两侧长有翅膀,据说是为了避免自己睡着后面朝下跌倒。有时候他还会手持一个上下颠倒的火炬,能够让自己保持清醒。
许普诺斯具有强大的使人入睡的能力,就连宙斯也能难逃其威力。在特洛伊战争期间,天 后赫拉计划把宙斯催眠,趁他熟睡暗中帮助希腊人。赫拉找到了许普诺斯,让他帮忙催眠宙斯。许普诺斯一开始不敢帮,怕宙斯发怒。于是,赫拉许诺把美丽的海仙 女帕西提亚嫁给他。色令智昏,许普诺斯就帮赫拉催眠了宙斯。事后愤怒的宙斯把许普诺斯从天上打入了冥府。
从许普诺斯的名字Hypnos中产生了表示“睡眠”的词根hypno-,等于sleep。
hypnosis:[hɪp'nəʊsɪs]n.催眠,催眠状态
hypnosia:[hɪp'nəʊzɪə] n.嗜睡症
hypnotize:['hɪpnətaɪz]v.施催眠术,使着迷,使恍惚
hypnotism:['hɪpnətɪz(ə)m]n.催眠术,催眠状态
hypnotic:[hɪp'nɒtɪk]adj.催眠的,催眠术的,易于催眠的n.安眠药,催眠状态的人
pos-(能力):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
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Poseidon)是众神之主宙斯的哥哥,地位仅次于宙 斯。他与宙斯及其他兄弟姐妹推翻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后,分得了大海的统治权。波塞冬住在海底金碧辉煌的大宫殿里,所有海洋生物都受他差遣。每天,他驾着马 车,手持三叉戟出来巡海。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大海就会风平浪静。当他心情不好时,就会挥舞三叉戟,掀起滔天巨浪,摧毁渔船。他还能制造海啸和地震,袭击海 岸。
波塞冬的妻子是海中仙女安菲特里忒(Amphitrite)。据说安菲特里忒并不想嫁给波塞冬,所以躲藏起来。但一只海豚发现了她的藏身之处,帮助波塞冬找到了她。为了表示感谢,波塞冬把这只海豚变成了海豚星座。
波塞冬还喜欢上了美貌的美杜莎,在雅典娜的神殿里强奸了美杜莎。雅典娜十分生气,就把美杜莎的头发变成蛇发,使她的目光具有魔力,凡是被她看到的男人都会变成石头。
由于波塞冬威力巨大,所以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表示“能力”的词根pos,变体为pot。
Poseidon:[pɔ'saidən]n.波塞冬,海神
possible:['pɒsɪb(ə)l] adj.可能的n.可能性
impossible:[ɪm'pɒsɪb(ə)l] adj.不可能的
potent:['pəʊt(ə)nt] adj.有效的,强有力的
impotent:['ɪmpət(ə)nt]adj.无效的,虚弱无力的,阳痿的。前缀im表示否定
potential:[pəˈtenʃl]adj.潜在的,可能的n.可能性,潜能
sisyphean(徒劳的):欺骗神灵而受罚的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Sisyphus)是古希腊神话中科林斯国王,惯于玩弄诡计,甚至欺骗神灵。冥王派死神去捉拿他。他假装好奇地要死神演示锁链如何锁人,欺骗死神把自己锁住。由于死神被锁住,人间再无人死去,惊动了宙斯,派战神找到西西弗斯,释放了死神,由死神将其带往冥界。
在临死之前,西西弗斯嘱咐妻子不要将自己的尸体下葬。到了冥府,西西弗斯欺骗冥后, 说自己的妻子不尊重自己,请求返回人间斥责妻子,让她赶紧把自己的尸体下葬。冥后听信了他的话,给了他三天时间去处理后事。结果,西西弗斯返回人间后立刻 躲了起来。这回彻底激怒了众神,派出死神再次捉拿他,并在他死后专门设计了一种刑罚:西西弗斯被迫将一块巨石滚上陡 坡,马上就要达到顶时,巨石总是滚向坡底,他不得不重新开始。如此反复,永无止境。英语习语a labour of Sisypheus比喻永无止境的苦役,单词sisyphean源自西西弗斯的名字,表示“徒劳的,永远做不完的”。
sisyphean:[,sisi'fi:ən]adj.徒劳的,永远做不完的
a labour of Sisyphus:永无止境的苦役
vampire(吸血鬼):发源自东欧的吸血鬼传说
英语单词vampire(吸血鬼)来自东欧塞尔维亚语。关于古代欧洲吸血鬼的第一手 资料,能在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王国寻得——实际上,吸血鬼的传说也正是从巴尔干半岛出现并扩散到全世界的。公元14世纪,欧洲暴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瘟疫传染极快并且危害极大,当时在欧洲造成了恐慌。有些得了瘟疫的人并没有真的死去,但其亲友便将其草草掩埋,以至于后来某些坟墓被打开时,人们发现里面 的尸体呈现着各种古怪姿势,并且还染有鲜血,这当然是因为被误埋的活人挣扎所致,但是当时的人们因为过于害怕便产生了奇异的联想,于是吸血鬼的说法从贫穷 落后的东欧传到整个欧洲。
最经典的吸血鬼形象来东欧罗马尼亚传说中的德古拉(Dracula)伯爵。他是多瑙 河畔瓦拉西亚公国的督军。由于君斯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德古拉伯爵受命前往征讨土耳其军队。然而在他获胜之时,谣传他战败并死于敌手。他的妻子听闻 后悲痛欲绝之下投河自杀。德古拉班师回朝却看到妻子的尸体,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受如此结局。狂怒的伯爵用长矛刺穿十字架上 的耶稣,顿时鲜血四流。他从此投向魔鬼,以鲜血作为食物,成为一名吸血鬼。他的传说成为了很多关于吸血鬼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源泉。
到了15世纪,梵蒂冈教廷正式宣布吸血鬼,僵尸等魔怪的存在,并宣布他们为基督教的敌人。从此吸血鬼种族存在的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开来,并产生了许多传说。
17、18世纪时,在塞尔维亚等东欧斯拉夫语国家流行着一些死尸复活吸血的传说,并 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埋尸体的时候要钉个木桩什么的。18世纪,奥地利扩张到塞尔维亚北部等地区的时候,官方发现了当地的这些奇怪习俗,大惊小怪地 到处传扬,导致吸血鬼的传说越传越广。如1725年,在塞尔维亚,一名叫做皮雷·普洛戈维兹的人被指控变为吸血鬼,人们传说有八人死在其手中。另一名叫做 阿诺德·保勒的吸血鬼则造成了大量人口牲畜的死亡。其中普洛戈维兹事件的档案仍可在维也纳档案馆里面找到。在这份德文档案中首次出现“vanpir”这个 词,被视为“vampire"的词源,这是“vampire”第一次出现在文献里。1732年3月3日,法国的一家杂志Le Glaneur也详细地报道了此次事件,文中的“Vampyre”第一次出现在法语中。同年3月11日,英国《伦敦日报》中第一次出现了Vampire一 词。此后,整个欧洲对于这种生物的描述都改成了Vampire一词,只是拼写略有差异。
vampire:['væmpaɪə] n.吸血鬼
chapel(小教堂):安放圣徒马丁的斗篷的教堂
四世纪时,在法兰西的都尔市(Tours)里有一位名叫马丁的 基督教僧侣。他原本是一名罗马士兵,后来受洗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据说他为人友善,生活俭朴。 最著名的传奇是说他有次在途中遭遇暴风雪,见到一位生命垂危的乞丐,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斗篷撕成两半,以救助这位即将死于饥寒的乞丐。他死后被基督教会 封为圣徒,他的斗篷被法兰克的国王们作为圣物世代相传,安放圣物的殿堂也用“斗篷”(cappella)来命名,叫作chapele,进入英语后写作 chapel。
在欧洲,每年的11月11日是“圣马丁节”(St. Martin's Day),以此纪念圣徒马丁。在圣马丁节那天,人们会吃烧鹅,化装上街游行,并唱有关圣马丁的 歌。烧鹅是圣马丁的传统菜。有关这道菜的起源有几个说法。其一是人们推举马丁担任图尔的主教,但马丁深知主教一职责任重大,因此不愿担当此职。有一次他躲 到鹅圈里,结果因为鹅嘎嘎叫个不停,人们还是找到了马丁,而他不得不违心地接受了主教之职。第二个说法是,有一群鹅摇摇晃晃地在教堂里走来走去,并且在马 丁的讲稿边睡了一夜。有人就把它们拿来煮了吃。以后就延续成了今天的习俗。
chapel:['tʃæp(ə)l]n.小教堂,小礼拜堂
cologne(古龙水):古龙水的诞生地德国城市科隆
在18世纪的德国城市科隆(Cologne),有一位名叫吉欧凡尼·玛丽亚·法利纳(Giovanni Maria Farina)的意大利理发匠。他的理发店生意十分火爆,因为他不仅擅长理发,更重要的时,他家有一个祖传秘方,可以用来调制一种特别的盥洗用水。用这种盥洗用水洗头和脸后,令人神清气爽,还留有一种淡淡的香味。法利纳的盥洗用水在整个科隆城都出了名,顾客们络绎不绝。甚至有一位顾客特意登门拜访,希望购买一些这种盥洗用水,因为他第二天需要出席一个重要场合,希望用法利纳的盥洗用水来帮助自己显得更加精神。受此触动,法利纳先生找到了另一条致富途径。从经以后,他致力于生产这种盥洗用水,并与1709年正式推向市场。由于这种盥洗用水最早问世于科隆市,人们便将其称为“科隆水”,后来简称“科隆”(cologne),中文译为“古龙水”。
欧洲的男士们特别喜欢古龙水的香气,他们喜欢在洗澡后往身上喷洒这种清新爽快价格又不太高的“香水”,因此早期的古龙水被看作是“男用香水”。法国皇帝拿破仑就特别喜欢古龙水,据说每个月要用掉60瓶古龙水。
cologne:[kə'ləʊn] n.古龙水,科隆香水
Indian(印第安人):哥伦布对美洲土著人的误称
公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为了找到一条通往印度的新航道而在大西洋中向西远航,首次航行至美洲新大陆。哥伦布误以为所到之处为印度,因此将此地的土著居民称作“印度人”(西班牙语indios,英语indians)。后人虽然发现了哥伦布的错误,但是原有称呼已经普及。为了避免与真正的印度人混淆,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地安人为“西印度人”(Wester Indians),而将真正的印度人称为“东印度人”(Easter Indians)。汉语翻译时则直接把“西印度人”(Wester Indians)翻译成“印第安人”,避免了混淆。
Indian:['ɪndɪən] n.印度人,印第安人,印第安语adj.印度的,印第安人的,印第安语的
chartreuse(查特酒):以酿造神秘药酒而闻名的查特修道院
喜欢品酒特别是鸡尾酒的人可能知道法国的查特酒(Chartreuse),它以其黄中带绿的颜色而著称。它不仅颜色味道独树一帜,还是一种具有滋补功效的药酒。查特酒传统上被当作餐后甜酒,可以冰镇或加冰后饮用。
查特酒诞生于400年前的法国格勒诺布尔附近的查特修道院(La Grande-Chartreuse)。传说在1605年,该修道院的僧侣们偶然从一本东方古籍里面找到了一个所谓的长生不老药的配方,里面记载了130多种草药植物成分,僧侣们把药配制出来之后,又用葡萄酒把它调制成药酒,就成为了查特酒。这份古老的配方直到今天还被严格保密,只有修道院里的3个僧侣能够看到。1970年,查特酒开始大量生产并出现在市面上,在此之前它一直都是不公开销售的。配制好的查特酒被存放在酒 窖里巨大的橡木桶中,窖藏过程最少3年,最长的有12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神秘的药酒产生了兴趣,更有人希望能够得到它的配方,但是修道院的严格保密措施让外人根本无从下手,至今公开的资料里只能知道配方里中含有龙胆草、虎耳草、风铃草和蜂蜜,其他的成分都还是一个谜。
Chartreuse: [ʃɑː'trɜːz] n.查特酒
chartreuse: [ʃɑː'trɜːz] n.黄绿色,查特酒绿adj.黄绿色的
biro(圆珠笔):发明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比罗
在圆珠笔被发明出来之前,写字可能是一桩会脏手的事情。在办公室里,人们都使用那种必须频频去蘸墨水的简易钢质笔尖的笔。墨水瓶很容易被打翻,纸张很容易沾上墨渍或形成污迹。
发明了圆珠笔的匈牙利人拉兹洛·比罗(Laszlo Biro)是一家报馆的校对员。他的同事们总是抱怨不是手上就是纸上弄上了墨渍,形成了污迹,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当比罗在一家颜料店看到速干墨水时,他决定利用这种墨水发明一种不容易弄脏手和纸张的笔。拉兹洛和他的兄弟——化学家乔格花了几年时间设计出了圆珠笔的原型。那是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着一粒滚珠,它使墨水平滑地划写在纸上。
等到他们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时,兄弟俩已永久移居阿根廷。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一个赞助人——英国商人亨利·马丁。1943年,他们制造出了圆珠笔,并将它们出售给英国陆军和皇家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开发出了低成本的制造方法,圆珠笔逐渐成为大家都喜爱的书写工具。圆珠笔的发明者比罗的名字Biro也成了圆珠笔的代名词。不过这个名称主要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美国人通常称为ballpoint或ball pen。
biro:['baiərəu] n.圆珠笔的一种vt.用圆珠笔书写
ballpoint:['bɔlpɔɪnt] n.圆珠笔
forum(论坛):古罗马城中的一块公共空地
在古罗马城中,在Palatine山和Capitoline山之间的一个小山谷中,在几座政府建筑之间有一块空地,这块空地就是著名的“罗马广场”(Roman Forum),在现在的罗马遗址中依然能找到。这块空地原本是一个市场,古罗马人将其称为forum,在拉丁语中是“市场、公共场所”的意思。该词来自拉丁语foris(户外),同源的单词还有forest(森林)、foreign(外国的,外乡的)。
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这块空地一直是古罗马人公共生活的中心。古罗马人在这里举行庆祝,进行选举、演讲、审判以及角斗表演。这里还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枢纽。英语单词forum就源自古罗马人对这块空地的称呼,中文一般翻译为“论坛”,其实就是公众集合活动的场所。因为讨论和交流是公众集合的主要内容,所以forum一词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公众讨论的场所。
forum:['fɔːrəm] n.论坛,讨论会,公开讨论的广场
python(巨蟒):被阿波罗杀死的巨蟒皮同
在希腊神话中,当天后赫拉听说勒托(Leto)怀上了宙斯的孩子后,大为恼火,想方设法阻扰勒托的生产,并派出一条名叫“皮同“(Python)的巨蟒来袭击勒托。勒托被巨蟒追得无处栖身,后来逃到海中一个荒岛上才找到一个生产之地。勒托花了九天九夜才生下一对孪生子,即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和光明神阿波罗。阿波罗长大后,替母复仇,在德尔斐附近的海湾杀死了巨蟒皮同。人们在德尔斐修建了一座阿波罗神殿作为纪念。因为阿波罗拥有强大的预言能力,所以该神殿以其准确的“神谕”(Oracle)而闻名。
英语单词python(巨蟒)就源自被阿波罗杀死的巨蟒的名字Python。
python:['paɪθɑn] n.巨蟒
pythonic:[pai'θɔnik, pi-] adj.巨蟒似的;预言的,神谕的
Pygmalion(皮格马利翁):爱上自己作品的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不喜欢凡间的女子,而是自己动手,用象牙雕刻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女性形象。雕像完成后,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的作品,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妻子,给它起名“伽拉忒亚”(galatea),还为它穿上美丽的服饰,整天爱抚它、陪着它说话,甚至睡觉时也与它同床共寝。爱神见他如此执着,便满足了他的心意,赐予雕像生命,使他俩结为夫妻。
英语习语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来自这个传说,比喻当人们对某件事物抱有强烈的期待时,期待中的事物就会出现。在教育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缘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雅格布森的一次有趣的实验。他们找到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一番考察后向校方提供了一份名单,说名单里的学生都有很高的天赋,只是还没有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机抽样出来的。有趣的是,在期末考试时,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果然高于整体的平均成绩。研究者认为这是期待产生的效应。教师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因此上课时会给予更多关注,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其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待,自信心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更高,因此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Pygmalion:[piɡ'meiljən] n.皮格马利翁
Pygmalion effect:n.皮格马利翁效应
bellwether:领头羊
发音释义:['belweðə(r)] n. 领头羊;领导者
结构分析:bellwether = bell(铃铛)+wether(公羊)→系铃铛的公羊→领头羊
古时牧人放牧羊群时,会选择一头能服众的公羊作为头羊,并在它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铃铛作为标志,这样牧人就能轻松地找到头羊,通过指挥头羊就能指挥整个羊群了。现在,单词bellwether一般用来比喻各个领域的领军者或引领潮流或趋势的人物或事物。
词组习语:bellwether stock(能代表某一行业或市场趋势的股票)
bearing:轴承
发音释义:['beərɪŋ] n. 承受;轴承,支架;举止,风度;关系,影响;方位
结构分析:bearing = bear(承受)+ing(动名词形式)→承受→轴承、支架
单词bearing是bear(承受)的动名词,所以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用于承重的部件,如轴承、支架等。另外,它还有几个引申含义。1)举止或风度。我们中文常说某个人“摆架子”,这里的“架子”在英文中就是bearing。2)关系或影响。单词bear含有“孕育”之意,而凡事的果都孕育于因,所以bearing也就含有“关系”、“影响”之意。3)方位。bearing可以表示罗盘中的“方位角”,因此衍生出“方位”之意。我们中文说“找不到北”,这里的“北”就可以翻译为bearing。
词组习语:have a bearing on(与…有关系);get one’s bearings(找到自己所处的方位);lose one’s bearings(找不到北、找不到自己所处的方位)
arachn-(蜘蛛):希腊神话中擅长刺绣的少女阿拉喀涅
在希腊神话中,据说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凡人少女,名叫阿拉喀涅(Arachne)。她特别擅长刺绣,并骄傲地宣称就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手艺也比不上她。雅典娜知道了非常生气,化身为一个老太婆下凡,找到阿拉喀涅,劝告她要对神保持谦卑之心。心高气傲的阿拉喀涅不肯听取雅典娜的劝告。于是雅典娜现出原形,要与阿拉喀涅比赛刺绣手艺。雅典娜绣的内容是自己和波塞冬争夺雅典城的故事,四个角上还绣了四个凡人因为不敬重神灵而被神严惩的故事。阿拉喀涅绣的则是神灵撒谎行恶的丑事,如宙斯勾引诸多凡间女子的风流故事。两人的手艺不相上下,但阿拉喀涅绣的内容大大激怒了雅典娜。她愤怒地毁掉了阿拉喀涅的作品,并用梭子在她额头上连敲三下,将其变成了一只蜘蛛,罚她永远都要织网。
阿拉喀涅的名字Arachne在希腊语中就是“蜘蛛”的意思。英语中表示“蜘蛛”的词根arach-就来源于此。
arachn-:蜘蛛
arachnid:[ə'ræknɪd] n.蛛形纲动物adj.蛛形纲动物的
arachnoid:[ə'ræknɒɪd] n.蛛网膜adj.蛛网状的,蛛网膜的
alchemy:炼金术
发音释义:['ælkɪmɪ] n. 炼金术;点金术;魔力
结构分析:alchemy = al(定冠词)+chemy(炼金术)→炼金术
词源解释:chemy←阿拉伯语kimiya←埃及的古称Khemia(黑土地)
背景知识:在古代,有很多人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将普通金属变为金子。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炼金术。现代化学就是从古代炼金术发展起来的。据说炼金术最早在古埃及兴起,alchemy一词就来自阿拉伯语al-kimiya,其中al是阿拉伯语中的定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
同源词:alchemist(炼金术士),chemistry(化学),chemical(化学的),chemist(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