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flat(公寓):楼房中一个独立居住单元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人们住的一般都是独立的房屋。但是随着城市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城市里。由于城市土地价格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无力支付独立房屋的费用,此时就出现了多户人家共同居住在一栋建筑的情况。这种供多户人家居住的建筑就是公寓。

在古罗马时代,罗马城中就出现了这种公寓,拉丁语中称为insulae。据记载,在罗马帝国晚期,罗马城中就已经有5000座最高7层、20米高的insulae。据阿拉伯地理学家Al-Muqaddasi描述,在10世纪的埃及开罗,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高层的公寓中,每一栋公寓能容纳200多口人。

在英国,公寓出现得很晚。人们习惯居住在独立的房屋中。直到19世纪末期,这种观念才有所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加,伦敦城中传统的独立房屋的价格日益昂贵,越来越多的人负担不低,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未婚男女。因此,公寓楼的概念应运而生。这张楼房由多层构成,每一层都是单独的一套居住单位,人们可以购买或租用楼房中的一层。在英语中,人们管这种楼房中的一套居住单位称为flat,本意是“一层,一个平面”,而一栋公寓楼则称为a block of flats。flat中的一个房间称作apartment,意思是flat中的一个part(部分)。但到了美国,美国人逐渐用apartment来表示整个flat。但是在英国、香港、新加坡等英联邦国家中,人们还是使用flat来表示一套公寓。

flat: [flæt] n.公寓,平地,平面adj.平地,单调的,平坦的,扁平的

apartment: [ə'pɑːtm(ə)nt] n.公寓(美式英语),房间(英式英语)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flat 词源,flat 含义。

window(窗户):古代房屋中的采光通风口

公元4世纪时,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于窗户上。那么,在这之前,房屋的窗户是什么样子的呢?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用纸糊窗户,在古装戏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用手在窗纸上戳一个洞来偷窥的场景。而在古代西方,窗户是什么也不糊的。那时候,人们为了采光和通气,会在屋顶和墙壁上开凿一些细长的缝隙。长是为了多进光线和空气,窄是为了抵御恶劣天气,还可以抵御敌人的进攻。因此,在北欧语中,人们将这种细长的缝隙称为vindauga,由vind(wind)+auga(ey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wind eye,风眼”。英语单词window就是由此单词演变而来的。

window:['wɪndəʊ] n.窗户,窗口

adobe(泥砖):古埃及人用于建筑的泥砖    

在 古埃及时代,由于尼罗河一带缺少木材,因此古埃及建筑的通常是采用大量的泥砖和石头建成。其中,石头一般用在金字塔陵墓和神庙等宗教建筑,而泥砖则用在王 室宫殿、城墙、城镇和神庙旁的附属建筑。建筑用的泥砖原料主要来自尼罗河沿岸的淤泥。古埃及人取得泥土后,会将泥放入模具中,并放置在阳光强烈处来干燥硬 化,最后成为泥砖。这种用泥砖盖房屋的方法在埃及的一些地方仍在沿用。古埃及的一些建在高地上的泥砖建筑村落、神庙和陵墓目前依然存在,如村庄德尔巴拉梅迪纳、小镇莱红和堡垒巴衡等。

  英语单词adobe源自古埃及的科普特语tube,意为“泥砖”。后来流传至阿拉伯,加上定冠词al后变成了阿拉伯语al-tob,后来拼写变为attob。穆斯林占领西班牙后,该单词经由西班牙进入英语,最终演变为英语单词adobe。

  adobe:[ə'dəʊbɪ; ə'dəʊb]n.泥砖,砖坯

attic(阿提卡式):以独特建筑风格和海盐闻名的古希腊阿提卡地区

attic现指屋顶下的“小阁楼”,往往不被人重视。然而在古代建筑史上,attic代表的可是一种非常著名的风格。attic本是Attica(阿提卡,希腊地名)的形容词,而阿提卡就是雅典所在的地区。雅典古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柱子的独特风格,既典雅,又恢宏。这种雅典特有的风格就是attic(阿提卡式)。古代雅典人喜欢在房屋正面的檐口或柱顶盘上,用阿提卡式的柱子搭起一层装饰性矮墙,这一层被称为“attic storey”(阿提卡层)。阁楼attic其实就是attic storey的缩写。

阿提卡盛产海盐,相传阿提卡的盐比希腊其他地方的盐精细有味,深受欢迎。阿提卡人机智风趣,善于说俏皮话,以幽雅的诙谐著称于世。

古罗马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西塞罗在其作品中探讨演讲艺术中的诙谐问题时,特别提到以口齿锋利著称的阿提卡人。他说,妙语应当含有“盐味”,象“阿提卡的盐”(attic salt)那样有味。因此,attic salt也就成了一个常用的习语。

attic: ['tk]n.阁楼,顶楼 adj.雅典风格的,阿提卡式

atticism:['t,szm]典雅的用语,雅典式的用语,对雅典的崇敬

attic salt:高尚的智趣;文雅的机智

stump(难住,发表竞选演讲):当做临时演讲台的树桩

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来到西部的开拓者一旦发现适合居住的地方,就开始砍伐树木,清出空地,开始修建房屋,开拓耕地。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地上挖走树桩(stump)。由于这项工作十分费力,所以stump逐渐有了“难住某人”的意思。

一些没有移走的树桩成了开会时的演讲台。很多人喜欢站在树桩上当众讲话。据说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时,就多次站在树桩上给官兵讲话。因此后来,stump又有了“巡回竞选演讲”的意思。

stump:[stʌmp] n.树桩,残余部分,假肢vt.砍伐,使为难,在……做巡回政治演讲vi.笨重地行走,发表竞选演讲

logroll(互助):殖民者相互协助搬运原木

早期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时,条件非常艰苦。殖民者需要砍倒大树,清理土地,修建房屋。由于砍倒的原木(log)太重,一个人无法帮运,需要邻居帮忙,大家齐心协力滚动原木。因此人们就用“you roll my log and I'll roll yours”(你帮我滚原木,我也会帮你滚原木)来形容“相互协助”,简略为logroll。现在通常用来表示相互投赞成票的政治交易。

logroll:['lɒɡrəʊl]vt.互投赞成票使通过vi.互相捧场,互助

bungalow(平房):拥有独特平房建筑风格的孟加拉

bungalow是美国一种比较流行的建筑款式,指那种带有凉台或走廊的平房,夏天人们可以在凉台上纳凉,或者在走廊上养花、散步、溜狗、聊天。这种小屋通常只有一层,顶上有一个加盖的阁楼,因此有着漂亮的斜屋顶。

尽管bungalow在美国流行,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词。它来自印度语bangla,字面意思是Bengalese(孟加拉人),指的是“按照孟加拉风格建造的房屋”。在孟加拉以及印度东部的孟加拉邦,这种款式的平房十分常见。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和孟加拉后,将这种建筑款式带回了欧洲,后来又流传至美洲大陆。

bungalow: ['bʌŋgələʊ] n.孟加拉风格的平房,小屋

boss(老板):早期纽约的荷兰移民方言中的“工头”

1609年,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赞助下,荷兰人亨利哈德逊船长和20多名船员,驾驶“半月号”帆船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前往美洲大陆探险。当年9月,他们达到纽约河地区,用24美元从当地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并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从而揭开了纽约历史的第一页。为了纪念哈德逊船长,围绕纽约市的大河被命名为“哈德逊河”。

随后,大量荷兰商人和冒险家移民到纽约。他们修建房屋,经营农场,从事贸易,创建了纽约这个世界大都市的初步轮廓。正是在这段时间,荷兰殖民者把荷兰语baas带入了英语,演变成立美国俚语boss(老板)。在荷兰语中,baasd的原意是“主人、户主”,在纽约的荷兰人用它来称呼监督徒弟的工人师傅。这个词很快被其他人采用,并迅速传遍美国,意义也演变成“老板,头儿”。

boss: [bɒs] n.老板,头儿,首领vt.指挥,调遣,当……的头vi.当首领,发号施令

bossy: ['bɒsɪ] adj.专横的,爱发号施令的

hoover(吸尘器):第一家大规模生产家用吸尘器的胡佛公司

1901年,英国工程师胡伯特·布斯(Hubert C Booth)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空吸尘器并获得专利。它使用汽油发动机,体积庞大,只能放在房屋外面,由工人从门窗把机器上的许多管子拉入房间来清洁房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和王后订购了两台这样的吸尘器,一台用于白金汉宫,一台用于温莎堡。

布斯发明的这种吸尘器体积太大,价格太贵,不适合家用。因此人们又开始了发明家用吸尘器的竞赛。1908年,一名清洁工吉姆·斯庞格勒(James Spangler)发明了第一台家用真空吸尘器并获得专利。斯庞格勒患有哮喘病,扫地时扬起的灰尘常常令他难受,因此他自己动手,用电机、锡质肥皂箱、丝缎枕头套和一个墩布把等部件组装了一台小型的真空吸尘器。当时他制造这样一台机器需要花费两到三周时间。后来,他把其中一台吸尘器借给了自己的表妹。他的表妹的丈夫威廉·胡佛(William Hoover)原是一名皮革制品制造商,他的生意因为受到汽车普及的冲击而非常惨淡。他看到了这种家用真空吸尘器的市场潜力,便从斯庞格勒手中购买了专利,开始大规模生产这种吸尘器,并为此成立了胡佛公司。

在市场销售初期,消费者对吸尘器一无所知,因此无法打开销路。因此,胡佛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宣称顾客可以免费使用10天。就这样,市场对吸尘器的需求开始猛增,胡佛牌吸尘器的销量突飞猛进,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得到了应用,以至于从Hoover这个姓氏中衍生了英语单词Hoover,做名词时表示吸尘器,做动词时表示用吸尘器给房间除尘。

hoover:['huv] n.真空吸尘器vi.用吸尘器除尘

rubbish(垃圾):切割石材时产生的无用碎石

岩石坚固耐用,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人们用岩石修建房屋、桥梁等各种建筑,还可以打造成各种器皿。在使用岩石时,通常需要先将整块岩石切割成整齐的石条、石块。在切割石材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碎石,这些碎石利用价值不高,通常会被丢弃掉。这种无用的碎石在英语中称为rubble,而英语单词rubbish就来自单词rubble,词义也与它有关,表示像碎石那样的无价值。

rubble:['rʌbl] n.碎石,粗石、瓦砾

rubbish:['rʌbiʃ] adj.无价值的n.垃圾、碎石碎屑、废物

attic:阁楼

发音释义:['ætɪk] n. 阁楼adj.雅典的

词源解释:attic←希腊语Attikos(阿提卡的)

背景知识:attic本是Attica(阿提卡,希腊地名)的形容词,而阿提卡就是雅典所在的地区。雅典古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柱子的独特风格,既典雅,又恢宏。这种雅典特有的风格就是attic(阿提卡式)。古代雅典人喜欢在房屋正面的檐口或柱顶盘上,用阿提卡式的柱子搭起一层装饰性矮墙,这一层被称为“attic storey”(阿提卡层)。阁楼attic其实就是attic storey的缩写。

阿提卡盛产海盐,相传阿提卡的盐比希腊其他地方的盐精细有味,深受欢迎。阿提卡人机智风趣,善于说俏皮话,以幽雅的诙谐著称于世。古罗马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西塞罗在其作品中探讨演讲艺术中的诙谐问题时,特别提到以口齿锋利著称的阿提卡人。他说,妙语应当含有“盐味”,象“阿提卡的盐”(attic salt)那样有味。因此,attic salt也就成了一个常用的习语,表示“妙语”。

衍生词:atticism(文雅的言辞)

adobe:泥砖

发音释义:['ədobɪ] n. 土砖,砖坯

词源解释:adobe←阿拉伯语al-tob(the brick,泥砖)

背景知识: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由于木材匮乏,在建筑中大量使用来自尼罗河淤泥制成的泥砖(adobe)。这种泥砖盖房屋的方式流传至各地,从而产生了英语单词adobe。

相关应用:Adobe是美国著名的多媒体软件公司。该名称来源于创始人约翰沃诺克(John E.Warnock)的老家一条小河之名——Adobe Creek。

diplodocus:梁龙

diplo-, 两倍的,词源同diploid. -doc, 柱子,房屋主梁,来自PIE*dek, 承载,得体,词源同decent. 因这种恐龙其尾巴下的双柱叉骨而得名。

house:房屋,屋子

来自古英语hus,居住地,庇护所,屋子,来自PIE*skeu,遮盖,隐藏,词源同hose,hide.引申词义房屋,屋子。

maisonette:两层独立公寓

maison,屋子,来自mansion的法语拼写形式,-ette,小词后缀。即小屋子,用于指两层独立公寓式的小房屋。

buff:暗黄色皮革,皮肤,爱好者,热心者

该词源自法语buffe/buffle‘buffalo’(野牛),故其原始词义亦为“野牛”,但此义到了18世纪初就已丧失。buff最初也指“(用水牛或黄牛皮制的坚韧柔软的)暗黄皮革”,以后喻指“(人的)皮肤”,尤用于短语in the buff(赤身棵体),也喻指“米色”“暗黄色”等。但这些均为旧义。在美语中更为常用、更为普遍的词义是“爱好者”、“热心者”,如tennis buff(网球爱好者),rnovie buff(电影迷)。关于buff这一词义的产生,有以下一段掌故。

在19世纪20年代纽约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市内没有什么大楼,只有砖屋和木头房。许多房屋陈旧不堪,火灾不时发生。当时不像如今有什么组织良好、训练有素的消防队。一有火警,附近的人丢下手中的活儿,齐奔失火地点救火。救火设备也不外乎是些手力唧筒、马车、水桶及木梯之类的东西。

接着义务消防队组织起来了。队员受到灭火救人的专门训练。他们一般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既无报酬,工作又危险。

在严寒的冬天,许多青年消防队员身穿黄牛皮( buffalo skin)上衣,用以防湿保暖。警报一响,甚而周围城市居民也奔来救援,同样身着黄牛皮上衣。这些义务消防队员所到之处人们无不交口赞誉。由于他们身着黄牛皮上衣,大家亲切地管他们叫fire buff,意即“热心救火的人”。(注意勿与另一短语fire bug相混,后者意义截然相反:“纵火狂”)

由此可见,buff这一旧词获得新义主要归因于buffalo 一词。实际上早先的buff也可以说是取自buffalo头一音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buff的词义不再囿于救火一事,在口语中凡对某事热心者或对某一事物上谜者均可用它表示,词义显然扩大得多了。

mausoleum:陵墓

公元前353年,爱琴海附近的一个古国Caria的国王Mausolus驾崩,王后Artemisia悲痛欲绝,将国王的骨灰用水搅拌,一饮而尽。为了让国王永远活在她心中,她在Halicarnassus城中兴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陵墓。后来希腊人便用国王的名字称这座陵墓为mausoleion.罗马人借用了这个词,改写作mausoleum.英国人照搬了罗马人的写法,用来泛指宏伟庞大的陵墓。

现在这个词还可用来指“大而阴森的房屋”。

ecology:生态学

希腊语oikos(房屋)产生了德语词汇ökologie,进入英语成为ecology,所以按字面意思ecology指"研究房屋的学问", 扩大为"研究居住地或栖息地的学问" → 生态学。

词根词缀: -eco-生态 + -logy…学

来自oikos,PIE*weik“聚居区,宗族,家族”的衍生词:

villa:别墅。来自拉丁语vicus, 村庄,聚居区。

villain:村民,恶棍,流氓。

vicinity:街区。

oikos:家,屋子,聚居区。

ecology:生态学。

economy:经济学。

ecumenical:基督教宗教合一的,一般的,普通的。

Greenwich:绿色村庄,格陵尼治天文台。

Sandwich:沙村,沙堡,三明治。

diocese:主教教区,来自希腊语dioikesis,来自dia-,穿过,oikos,屋子,聚居区。

parochial:来自拉丁语parochia, 来自希腊语paroikos,来自para-, 在周围,oikos, 屋子,聚居区。

parish:教区,堂区,行政小区,来自拉丁语parochia,教区,堂区。

economy:经济;节约

来源于希腊语中由 oikos(房屋)和 nemein(管理)组成的复合词oikonomia(家务管理)。

词根词缀: -eco-经济 + -nom-学科 + -y名词词尾

home:家,家乡,本国

来源于古英语ham(居住地,房屋,村庄),在一些英语地名中仍可以找到其影子,如Birmingham, Ful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