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Swan Song:最后杰作;绝笔

Swan Song字面译做“天鹅之歌”,源于希腊成语Kykneion asma.

天鹅,我国古代叫鹄,是一种形状似鹅而体形较大的稀有珍禽,栖息于海滨湖畔,能游善飞,全身白色。因此,英语成语black swan,用以比喻稀有罕见的人或物,类似汉语成语“凤毛麟角”之意。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Apollo)是太阳神、光明之神,由于他多才多艺,又是诗歌与音乐之神,后世奉他为文艺的保护神。天鹅是阿波罗的神鸟,故常用来比喻文艺。传说天鹅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颈长鸣,高歌一曲,其歌声哀婉动听,感人肺腑。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因此,西方各国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某诗人,作家,作曲家临终前的一部杰作,或者是某个演员,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即“a last or farewell appearance;the last work before death”之意;偶尔也可指某中最后残余的东西。

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Aisopos)的寓言故事中,就有“天鹅临死才唱歌”的说法。古罗马政治家、作家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前43)在其《德斯肯伦别墅哲学谈》等论文中,就使用了“天鹅之歌”来比喻临死哀歌。在英国,乔叟,莎士比亚等伟大诗人、剧作家,都使用过这个 成语典故。如:莎翁的著名悲剧《奥噻罗》(othello)中塑造的爱米莉霞的形象,她在生死关头勇敢得站出来揭穿其丈夫的罪行。她临死时把自己比做天鹅,一生只唱最后一次歌。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wan Song 词源,Swan Song 含义。

envy(嫉妒):施展巫术“邪恶之眼”

古代西方人相信有一种邪恶的巫术叫做“邪恶之眼”(evil eye)。据说巫师施展这种巫术后,可以通过目光来使人无法动弹或受伤或遭受厄运。拉丁语invidere指的就是巫师施展“邪恶之眼”,由 in(upon)+ videre(to se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看一眼”。当一个人嫉妒他人时,用充满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人时,这幅场景是不是很像巫师在施展“邪恶之眼”?因此拉丁语 invidere衍生出“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来看”的意思,并从而衍生名词invidia(羡慕嫉妒恨),这就是英语单词envy的来源。

在我国新疆还有人相信这种巫术的存在,因此,在新疆,长时间地注视别人家的好东西或美女是一种禁忌,新疆人会认为这种嫉妒的目光会给被注视者带来厄运。在新疆旅游时,最好不要长时间盯着美女不放,购物时也不要看了半天而不买。

envy:['envɪ] n.嫉妒,妒忌,羡慕vt.嫉妒,妒忌,羡慕vi.感到妒忌,显示出妒忌

park(公园):供贵族狩猎游玩的围场

古代欧洲贵族崇尚武艺,喜爱狩猎,平素的一大娱乐就是狩猎,因此会将一些土地围起来作为狩猎场所,其他人不得进入。这种供贵族狩猎游玩的围场就是park。英语单词park一词来自古法语parc,最初的含义是enclosure(围场)。如我国河北承德市的木兰围场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皇家park。

单词park的基本含义就是“围场”,即围起来的专用场地。古代贵族狩猎游玩的围场叫做park,现代面向公众开放的游玩场地也可以叫park,而围起来用来停车的场地也可以叫做park。所以park一词还可以用来表示“公园”或“停车场”。实际上,park一词还可以用来表示体育场、花园、炮场等各种“围起来的场地”,但用于表示“公园”和“停车场”最为常见。

park:[pɑːk] n.公园,停车场vt.停放vi.泊车,停车

legend(传奇):一本记录基督教圣徒生平事迹的书

十三世纪末期,热那亚大主教维拉吉欧(Varagine)发表了一本宗教著作“Legenda Sanctorum”,书名意为“应读的圣人史迹”,其中的legenda来自拉丁语legere(读、收集、选择),与单词lecture(讲座)同源。该书记录了众多基督教圣徒的生平事迹,由于内容翔实,所以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一些出版商以此书为蓝本出版了许多图书,里面的事迹越传越玄,令人怀疑其真实性。于是当legenda进入英语并演变为单词legend时,词义也转化为“未经证实的故事、传奇”。我国著名的IT公司“联想公司”的英文名原本就是Legend。

legend:['ledʒ(ə)nd] n.传奇,图例,刻印文字

legendary:['ledʒ(ə)nd(ə)rɪ] adj.传说的,传奇的n.传说集,圣徒传

pencil(铅笔):形似“小刷子”的毛笔

古代欧洲人还曾经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使用毛笔来写字或画画,在拉丁语中把这种毛笔称为penicillus,是peniculus(brush,刷子)的指小形式,字面意思就是“小刷子”。英语单词pencil就来源于此。后来,人们发明了用木头和石墨制成的笔,但仍袭用了pencil这个叫法。由于把石墨误认为是铅(lead),所以最初将这种笔称为lead pencil,后来直接简称为pencil。因此,我国至今仍把这种石墨制成的笔叫做“铅笔”。

pencil:['pens(ə)l; -sɪl] n.铅笔vt.用铅笔写

bazaar:集市

发音释义:[bə'zɑː] n.集市;市场

词源解释:来自波斯语bazar(集市),该词广泛流传于中亚地区,我国新疆地区的维吾尔人也用该词来表示“集市”,中文译为“巴扎”。

助记窍门:bazaar→谐音“巴扎”

allergy:过敏症

发音释义:['ælədʒɪ] n. 过敏症;反感;厌恶

结构分析:allergy = all(e)(另一个)+ ergy(反应)→另一种反应→不正常反应→过敏症

词源解释:alle←希腊语allos(另一个),ergy←希腊语ergon(活动、活性)

背景知识:1906 年,奥地利儿科医师皮尔凯(Pirquet)发现许多病人在第二次注射由马血清制成的天花疫苗的时候,都产生了严重的病理反应。他首次将这种现象称之为allergy,由希腊语allos(另一个)和ergon(活动、活性)构成,原意为“另一种反应”,我国则译为“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皮尔凯也因此被国际公认为过敏反应之父。

趣味记忆:allergy→谐音“挨了急”→挨着了就会产生急性反应→过敏症

同源词:alias(别名),energy(能量),synergy(协同)

衍生词:allergic(过敏的),allergen(过敏原)

watermelon:西瓜

这是一个复合词,来自 water(水)+ melon(瓜)→ 即一种水分较多的瓜,按理说这应该叫做“水瓜”,但由于这种瓜最先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所以咱们的古人就将其取名为“西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peony:芍药,牡丹

这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汉语作“芍药”,亦称“牡丹”,花名源出古希腊神话的一个人物名Paeon(亦作Paion)。 Paeon是诸神的医生,他治愈了在特洛伊战争中负伤的众神。据传peony是Paeon首先发现的,和我国一样西方也很早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peony因而得名,这个词亦可拼作paeony。

parasite:寄生虫

在我国古代豪门贵族都养有很多为之服务的门客,孟尝君门下就有食客数千。在古希腊贵族富人家里一般也都养有许多食客。这些人主要靠奉承拍马讨主人欢心来混碗饭吃。古希腊语称食客为parasitos,它由para-‘beside’(在…旁边)和sitos‘food’(食物)两部分合成,字面义是one who eats beside or at the table of another(在他人的饭桌上吃喝)。古罗马人借用了这个同,在拉丁语作parasittus。16世纪英语通过法语把该词吸收过来,作parasite,但仍保留了它的原义。可见,parasite的原始词义为“食客”,同义于hanger-on。18世纪以后,parasite开始被生物学家用来指“寄生生物”或“寄生植物”,随后又被进而引申用来喻指“依赖他人生活的人”即“寄生虫”。例如:Don't be a parasite,earn your way in life.(别当寄生虫,要自食其力。)原希腊词中sitos这一成分也进入了英语,但被作为一个组合语素,拼作sito-,常见于一些英语科技术语,并还保留着它的原义“食物”,如sitology(饮食学),sitomania(贪食症),sitophobia(畏食)等。

purse:钱包

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byrsa,意思是“皮”、“革”,因为这些钱包往往是用皮革制作的。我国也有把“钱包”叫作“皮包”、“皮夹”的,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吧。Byrsa一词进入法语后,变为bourse,意思是“钱包”或“钱包里拭目以待钱”。Bourse在写时指世界闻名的“巴黎证券交易所”。英语吸收了这个词,把它变作了purse,泛指“钱包”,常指西方摩登女郎用来装零钱、钥匙、粉盒、小镜子等物品的小手提包。

tea:茶

茶树约四千多年前在中国就有所栽培,它原产于我国华南、华中、西南地区和日本。17世纪时,花叶继咖啡之后,则荷兰人传入欧洲。

中国有一种高级红茶,名叫“白毫”,因在叶子长出柔细的白色毫毛时采摘而得名,英语也袭用了这个词的闽南方言,把它写做pekoe。

关于茶叶本身的来历,有一些不同的传说。

有一种传说认为,茶叶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人发现的,一天,这位哲人在野外篝火上煮水时,有几片树叶偶然落进锅内,哲人闻到了香味,饮用了煮叶子的水,从此茶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饮料。

还有一种神话传说,有一个人向褚神许诺九年不眠。但他坚持到第三年,就再也支持不了,不由自主地睡着了。待他醒来,他对自己十分恼丧,于是断然割下自己的眼皮,抛到地上,地上立刻长出一丛美丽的灌木来。他又坚持了两年仍沉得十分想睡,于是采了一把灌木上的叶子放在嘴里嚼了起来,顿时觉得力量倍增,不再倦困了。这种灌木丛就是现在的茶树。

supper:晚餐

supper一词来自古法语souper,原意是“to sup”,即“喝”、“吸食”。这倒有点象我国某些地区(如河南的一些地区)把“吃晚饭”叫“喝汤”,其实晚上的这顿饭并不一定是汤或全是汤。

romance:浪漫文学

romance指的是“浪漫文学”、“传奇故事”、“风流韵事”等。我国的电影《张铁匠的罗曼史》中的“罗曼”就是这个词的译音。

上面这些意思看上去似乎和城市名“罗马”(当时拼作Roma)并无关系,然而它们不仅从字形上有关,而且romance一词确是从Roma变化来的。Romance来自古法语的Romans,是拉丁语Romanus(罗马人)的派生词,其最初的含义是罗马人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或一则韵文故事。由于歌曲或故事的内容大都是描写骑士的冒险或恋爱故事的,于是romance就转化为“传奇故事”、“风流韵事”、“浪漫文学”等含义。

verse:诗句

我国旧进把依靠写作、抄写等谋生叫做“笔耕”,很自然地把写字同耕地联系起来。英语的verse,追溯其根源,也恰好是同耕地有联系的。它是从拉丁语词versus来的,意思是犁子翻过的“犁沟”。把写作比成“耕地”是很形象生动的,不仅其辛苦雷同,而且其动作也颇相近。

pencil:铅笔

Pencil则是从拉丁词pencillum而来。意思是“小尾巴”,指的是过去有一个时期西欧人也用毛笔写字,那种毛笔确实很象小尾巴。后来,人们发明用木头和石墨制成笔,但仍袭用了pencil这个叫法,起初还在前面冠上了lead(铅)一词,其实石墨并不是铅,我国至今不是仍把这种石墨制成的笔叫做“铅笔”吗?

laurels:名声,荣誉,光荣

Laurel(月桂树)是一种可供观赏的常绿乔木,树叶互生,披针形或者长椭圆形,光滑发亮;花带黄色,伞形花序。laurels指用月桂树叶编成的 “桂冠”。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月桂树的树叶编成冠冕,献给杰出的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作为奖赏,以表尊崇。这种风尚渐渐传遍整个欧洲,于是laurels代表victory,success和distinction.

欧洲人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可上朔到古希腊神话。相传河神珀纳斯(Peneus)的女儿达佛涅(Daphne)长的风姿卓约,艳丽非凡。太阳神阿波罗为她的美所倾倒, 热烈追求她,但达佛涅自有所爱,总是逃避权利很大的太阳神的追求。一天,他俩在河边相遇,达佛涅一见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边穷追不舍,达佛涅跑得疲乏不堪,情急之下只好请她父亲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非常感伤,无限深情地表示:“愿你的枝叶四季长青,装饰我的头,装饰我的琴,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他小心得将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神庙旁边,朝夕相处,并取其枝叶遍成花冠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佛涅的倾慕和怀念。

因此,古希腊人把月桂树看做是阿波罗的神木,称为“阿波罗的月桂树”(The Laurel of Apollo)。起先,他们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在祭祀太阳神的节目赛跑中的优胜者。后来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的体育竞技中,他们用桂冠赠给竞技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后世欧洲人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由于阿波罗是主管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桂冠诗人”。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他的代表作<抒情诗集>,全 部为14行诗体,系诗人献给他心中的女神劳拉的情诗(彼特拉克喜欢了劳拉一辈子,但是劳拉从来都不知道),抒发他对恋人的爱情,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渴望祖国的统一。这部被称为西方“诗三百'的诗集,虽不能与我国古代<诗经>相提并论,但不失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古时代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好,但是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目前含义的类似职务,学衔的专用名称。

作为专名的“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也称The Laureate),系英国王室赐予御用诗人的专用称号,从17世纪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开始,延续到现在,已历三个世纪了。凡获得“桂冠诗人”称号者,可领取宫廷津贴,每遇到王室喜庆或官方盛典时,都要写作应景诗以点缀和宣扬喜庆事件,歌功颂德,粉饰升平。17世纪,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的是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他一生为贵族写作,美化君主制度,不过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670到1972这三百年间,英国王室相继封了17位“桂冠诗人”年限最长的是19世纪的浪漫诗人阿弗里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他从1850年获得这个称号一直到逝世,长达42年,算是“终身桂冠诗人”了。英国最近的“桂冠诗人”是约翰·本杰明(John Benjamin)。其实,所谓“桂冠诗人”大部分是徒具虚名的,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者极少;就象中国封建时代的“钦点状元”,从公元960到1904(清关绪30年最后一届科举止)近1000年,历代状元341名,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寥寥无几。

W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Ga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Look to One's Laurels:爱惜名声;保持记录

Rest on One's Laurels:坐享清福;光吃老本

abracadabra:咒语

abracadabra直接借自拉丁语,原来是古时犹太教的祛病符,类似于我国的符箓。据传,该词系由希伯来语中表示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个词,即Ab (Father), Ben (Son), Ruach Acadsch (Holy Soirit)的首字母组合而成,故古代人视之为魔词,相信其有魔力,将之书于羊皮纸,写成数行,下行较上行少一个字母,依次递减,末一行仅剩字母A,使其本末倒置角锥状,并以一亚麻线系在颈部,用语祛病防病。嗣后,魔术师接过这个词,将其作为变戏法时所念咒语。直至今日,不是还可以听到有人在变戏法时这样用,但往往只是为了开开玩笑而已。据此,abracadabra一词现在除了指“祛病符”、“咒语”外,通常多引申为“胡言乱语”或“莫名其妙的话”。

Coca-Cola:可口可乐

Coca-Cola这一风靡全球的典型美国饮料几乎无人不知,它是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一位药剂师John S.Pemberton 博士于1886年研制的,第二年就正式取名为Coca-Cola,并于1893年注册为商标。该饮料之所以叫Coca-Cola是因为饮料最初是以南美coca叶和非洲cola树籽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Coca-Cola公司原先只以Coca-Cola作为注册商标,但是公众都喜欢简称之为Coke。虽然公司的广告一再要求公众使用Coca-Cola这一正式名称,但无济于事。其他一些厂家为投公众所好,开始用Coke做商标名,Coca-Cola公司遂向法院起诉。1920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书上说,Coke和Coca-Cola乃出自同源,表示同一事物的两个词。Coca-Cola公司胜诉之后把Coke也注册成商标,从而使同一饮料有了两种商标。然而,Coca-Cola一词用到后来,其中Cola却逐渐被用来泛指以cola树籽为基本成分的软饮料。1983年美国最高法院曾作判决说,Cola不再是Coca-Cola公司所专,它已成为一个属名。于是出现了不少商标名含Cola的饮料。受此影响,我国有不少饮料的商标名竟然也带上了“可乐”的字样。如“非常可乐”、“天府可乐”等。

zip code:邮政编码

1963年美国邮政部为了便于邮件的分拣和投递采用了邮政编码制,称zip code。zip系Zone Improvement Plan(区域改进方案)的首字母缩略词,因和英语原有的zip(子弹的尖啸声)一词同形同音,故含有“快速”之意。编码制要求通信人用5位数字的代号来代表投递区域,其中头3位数字表示邮件投递的地区,后2位数字表示邮局或通信人所在的邮区。在英国相应的邮政编码称postcode。我国也于1980年开始推行邮政编码制,编码采用6位数,前2位数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3位数代表邮区(地区),第4位数代表县,末2位数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