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os(性欲):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厄洛斯(Eros) 是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因为他代表了世界的动力——性欲。有了厄洛斯,神灵才从单性繁殖变为双性繁殖,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生生不息。不过,厄洛斯整天鼓动其他神灵进行繁衍,但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中,也没有后代。这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世界万物结合的原始动力,既包括了男性本原也包括了女性本原,所以他本是不男亦不女,不阴亦不阳。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原本只有前面讲到的那位原始神才叫厄洛斯(Eros),但在柏拉图之后,古希腊确立了把厄洛斯分离成两位,分别进行崇拜,一位是这里所说的创世神,另一个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与战神私通生下的小爱神厄洛斯( Eros ),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 Cupid ),他的形象是一个身披双翼,手持弓箭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据说他有两种箭,金箭能让人产生爱情,铅箭能扑灭爱情。他们代表的都是原始的性爱,是促使人类繁衍生息的生殖冲动。
厄洛斯的名字Eros在希腊语中就是“性爱、爱欲”的意思。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一些与性爱有关的单词。
Eros:['iərɔs] n.厄洛斯
eros:['iərɔs] n.性爱,性欲,愿望
erotic:[ɪ'rɒtɪk] adj.色情的,性欲的,性爱的n.好色之徒
erosion:[ɪ'rəʊʒ(ə)n] n.侵蚀,腐蚀(色情是对人的腐蚀)
erotology:[,erə'tɒlədʒɪ] n.色情文学,色情艺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ros 词源,eros 含义。
cordial(诚恳的):意识发生于心脏的误解
我们中国人认为心脏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场所,所以才有“心灵”、“心理”、“心思”等词汇。和我们东方人一样,古代西方人也有类似的观念,所以很多表示意识活动的单词都由表示心脏的词根cord构成。
core:[kɔː] n.核心,要点
cordial:['kɔːdɪəl] adj. 衷心的,诚恳的;兴奋的
record:['rekɔːd] v.记录,录音n.记录,档案。记:re再次+cord心→用心反复记住
concord:['kɒŋkɔːd] n.和谐;和睦;一致;协调。记:con共同+cord心→心思一致
accord: [ə'kɔːd]n. 符合;一致;协议;自愿vt. 使一致;给予vi. 符合;一致。记:ac趋向+cord心→心与心靠近
discord:['dɪskɔːd] n. 不和;不调和;嘈杂声vi. 不一致;刺耳。记:dis远离+cord心→心与心远离
genuine(真实的):抱起婴儿以示认可的罗马习俗
在古罗马时代,孩子出生并不能自动成为一个家庭的成员,还需要父亲的认可。孩子出生后,接生婆会把它放在地上。父亲过来看看。如果愿意接纳这个孩子,就会把他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膝上。通过这个举动来宣告正式同意接纳这个孩子作为自己的子女。如果不愿意接纳,父亲就不会把婴儿抱起来。这个婴儿就会被遗弃。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古罗马时代,人们的男女关系混乱,自己的妻子生的孩子未必就是自己的亲骨肉,并且做父亲的也可能跟女奴或女仆乱搞,所以不能随便认可。一旦认可了,在法律上这个婴儿就算是你的子女了(古罗马人可不会搞滴血认亲那一套),将来有权继承你的遗产。二来,古罗马还是父权社会,子女被视为父亲的财产,父亲对子女操有生杀予夺大权。堕胎、弃婴等行为都是社会认可的。
英语单词genuine表示“真实的,真正的”,它的词源就与这种把新生儿放到膝上以示认可的习俗有关。genuine来自拉丁语genu,而genu的意思就是“膝”,在英语中依然保持“膝”的含义。所以genuine的字面意思就是“放在膝上”,而因为把新生儿放在膝上意思就是这个孩子确实是我的子女,所以genuine才逐渐演变出“真实的”的含义。
genu: ['dʒenjuː] n.膝
genuine: ['dʒenjʊɪn]adj.真实的,真正的
dowry(嫁妆):女子出嫁时娘家赠送的陪嫁礼物
女子出嫁时,女方家庭向男方或新婚夫妇赠送一定的陪嫁礼物,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一项古老习俗。这种陪嫁礼物就是“嫁妆”,在英文中称为dowry。它源自拉丁语dotare,其中的do就是“赠送”的意思,如英语单词donate(捐赠)。与它同源的还有endow(捐赠)。
娘家赠送嫁妆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新婚夫妇提供一定资助,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另一方面还有比较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知道,古代社会是父权和夫权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嫁入男方后就成了婆家的人,与娘家不再有瓜葛,也不能继承娘家的遗产,所以女性成家后几乎再也无法从娘家获得任何帮助。在这种背景下,娘家向出嫁女儿提供帮助的唯一途径就是结婚时的嫁妆了。嫁妆的丰厚与否,与女儿日后在婆家的地位息息相关。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地方,人们对嫁妆异常看重,甚至经常发生“索奁焚妻”这样的暴行。“索奁焚妻”指的是因为女方家庭拒绝男方的要求,不肯提供更多嫁妆,男方便杀害新婚妻子作为报复的事件,通常采取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残忍手段。在印度,这一恶习屡禁不止,每年造成了大量女性的死亡。dowry一词在印度已经违背了“自愿捐赠”的本意,变成了女方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
dowry:['daʊ(ə)rɪ] n.嫁妆,天资,亡夫的遗产
endow: [ɪn'daʊ; en-] vt.赋予,捐赠,天生拥有
assassin(刺客):中世纪时著名穆斯林暗杀组织阿萨辛
中世纪时期,在阿富汗至叙利亚山区,活跃着一个穆斯林异端教派阿萨辛(Hashshashin),由穆斯林右边极端分子组成,以其暗杀活动闻名于世。欧洲的十字军就曾经深受其害。该组织的创始人为突厥籍的波斯人哈桑·萨巴赫,即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就曾提到这位“山中老人”。《马可波罗游记》也曾对“山中老人”及阿萨辛有详细描述。
据记载,山中老人为了培养刺客,在一个隐秘的峡谷中斥巨资修建了一个“极乐园”。园子里长满奇珍异果,修建有富丽堂皇的楼台亭阁,里面住着精通音律的妙龄少女,随处都有美酒、蜜糖。山中老人平时在训练时,会不时向受训者讨论伊斯兰先知所提到的“极乐园”。然后在特定日子,让受训者吸食一种特殊的毒品。趁他们昏迷之际,将其移入极乐园。受训者苏醒后,就会以为自己真的身处传说中的极乐园。受训者在极乐园中尽情享乐几日后,又会被再次麻醉,移出极乐园。从此以后,受训者会心甘情愿供山中老人驱使,以求死后长住极乐园。
山中老人让受训者吸食的毒品在阿拉伯语中叫做hashish,所以该组织被称为Hashshashin,本意是“吸食hashish的人”。英语单词assassin就是由阿拉伯语Hashshashin演变而来的。
assassin:[ə'sæsɪn]n.刺客,暗杀者
assassinate:[ə'sæsɪneɪt] vt.暗杀,行刺
assassination:[əˌsæsɪˈneɪʃn] n.暗杀,行刺
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mortgage(抵押贷款):以死亡为保证的贷款
在古代西方,家庭中的长子在法律上拥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如果长子需要一大笔钱,而又无法从其父亲那里获得,他往往会找其他人借款。而其他人之所以愿意借钱给他,看中的是他的长子继承权,相信他将来继承遗产后可以偿还债务。借钱的时候,借款人会立下誓言,等他父亲去世,他继承遗产后就会偿还债务及其利息。这就是英语单词mortgage的来源。mortgage由mort和gage组成,mort表示“死亡”,gage表示“誓言、保证”,所以mortgage一词的字面含义就是“死亡保证”,即以其父亲的死亡(等于遗产)为保证的贷款。
mortgage: ['mɔːgɪdʒ] vt.n.抵押贷款
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
An Apple of Discord 直译为“引起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 Iliad 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传说希腊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爱琴海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西蒂斯(Thetis)在珀利翁山举行婚礼,大摆宴席。
他们邀请了奥林匹斯上(Olympus)的诸神参加喜筵,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惟独没有邀请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Eris)。这位女神恼羞成怒,决定 在这次喜筵上制造不和。于是,她不请自来,并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个金苹果,上面镌刻着“属于最美者”几个字。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 (Athena)、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都自以为最美,应得金苹果,获得“最美者”称号。她们争执不下,闹到众神之父宙斯 (Zeus)那里,但宙斯碍于难言之隐,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们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
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都各自私许帕里 斯以某种好处:赫拉许给他以广袤国土和掌握富饶财宝的权利,雅典娜许以文武全才和胜利的荣誉,阿芙罗狄蒂则许他成为世界上最美艳女子的丈夫。年青的帕里斯 在富贵、荣誉和美女之间选择了后者,便把金苹果判给爱与美之神。为此,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
后来阿芙罗狄蒂为了履行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Helen),从而引起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那个苹果,不仅成了天 上3位女神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了人间2个民族之间战争的起因。因此,在英语中产生了“An Apple of Discord”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any subject of disagreement and contention;the root of the trouble;dispute”等意义。
这个成语最初为公元2世纪时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马克·朱里·尤斯丁(Marcus Juninus Justinus)所使用,后来广泛的流传到欧洲许多语言中去,成为了一个国际性成语。
Andromeda(仙女座):希腊神话中的埃塞俄比亚公主安德洛墨达
在古希腊神话中,安德罗墨达(Andromeda)是埃塞俄比亚国王刻甫斯 (Cepheus)与王后卡西奥佩娅(Cassiopeia)之女,长得美丽非凡。王后因此不断炫耀女儿的美丽,甚至口出狂言,说女儿的美貌超过了海神波 塞冬之妻安菲特里忒。安菲特里忒大怒,央求波塞冬为她报仇。于是波塞冬派来巨大海怪刻托(Ceto)前来蹂躏埃塞俄比亚。国王前往神殿请求神谕,神谕说只有把安德罗墨达献给海怪才能消灾。国王无奈,只得把公主捆绑在海边供奉给海怪。 此时,大英雄玻耳修斯正好路过此地,见此情景自告奋勇愿意杀死海怪。国王夫妇十分高兴,答应事成之后将公主许配给他。于是玻耳修斯骑着飞马,力战海怪,将 其杀死,救下了公主。在婚礼上,曾经追求公主不成的国王之弟率人企图劫走公主,被玻耳修斯用蛇发女妖美杜萨的首级化为石头。安德罗墨达与珀耳修斯结婚后, 为他生下七子二女,其中珀耳塞斯是波斯的建国者。
安德罗墨达死后升仙成为“仙女座”,英语中表示“仙女座”的单词就是她的名字Andromeda。安德罗墨达的母亲为仙后座,她的父亲为仙王座,珀耳修斯为英仙座,海怪刻托为鲸鱼座,它们都是秋季的星座。
Andromeda:[æn'drɒmɪdə] n.仙女座,安德罗墨达
Orion(猎夫星座):被月亮女神误杀的猎夫俄里翁
俄里翁(Orion)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儿子,一位年轻英俊的巨人。他能在海 面上行走,臂力过人,喜欢整天穿梭在丛林里打猎。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在狩猎时看到了英俊的猎人,爱慕上了他,愿意为他违背终生不嫁的誓言。但是阿尔 忒弥斯的哥哥阿波罗不愿意妹妹违背誓言,就哄骗妹妹和自己进行射箭比赛。他欺骗阿尔忒弥斯将远处的俄里翁当成了比赛的目标。箭术精准的阿尔忒弥斯一箭命中 目标,将俄里翁射死了。误杀了爱人的阿尔忒弥斯十分悲痛,将俄里翁化为了天上的猎户座,并从此后再也不与自己的哥哥见面。
Orion:[o'raɪən] n.猎户座,俄里翁
auroral(极光的):北欧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
欧若拉(Aurora)是北欧神话中的黎明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爱欧丝 (Eos)。她掌管北极光,代表旭日东升前的黎明。欧若拉是一位美丽的女神,每天早晨时分飞向天空,向大地宣布黎明的来临。在北欧神话中,据说她排行第 三,哥哥是太阳希理欧斯,姊姊是月神席琳。她有时候也被指为极光,不过大多数时间她还是被称为黎明女神,因为欧若拉的含义就是黑夜转为白天的那第一道光 芒。
其中关于欧若拉最著名的故事,是她与她恋人的故事。传说欧若拉爱上了凡人耶尔库,明 知道不能爱他,却又无法割舍爱情,于是她向神王奥丁祈求,请求奥丁赐予她的恋人不死之水,让他永远都不会死,这样他们就可以长相厮守。奥丁准许了欧若拉的 不情之请,但是他再三告诫她,愿望许了就不可收回。欧若拉应许了。
然而耶尔库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不死之水虽能让他免除一死,但创口再也无法愈合。欧若 拉返回天界请求奥丁,奥丁告诉她:“回到他的身边吧,如果你真的爱他,他将会在你的爱中痊愈。”欧若拉伤心不已,她的恋人痛苦不已,每日呻吟,却不能死 去,欧若拉厌倦了这“所谓的爱”,弃耶尔库而去,将他变成了蟋蟀。这就是为什么蟋蟀每天叫个不停的原因。
aurora:[ɔ'rɔrə] n.黎明女神欧若拉,极光,曙光
auroral:[ɔ'rorəl] adj.极光的,曙光的
Cassandra(不为人信的预言家):希腊神话的女祭司卡珊德拉
卡珊德拉(Cassandra)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的 女儿,阿波罗神殿的女祭司,据说是世界上除海伦外第二漂亮的女人。阿波罗被她的美貌吸引了,对她展开了追求,并许诺把预言能力作为礼物送给她。卡珊德拉答 应了阿波罗的追求,获得了预言能力后却反悔了,不愿与阿波罗发生关系。因此,阿波罗被激怒了,向她施加诅咒,使她说出的预言无人相信。获得预言能力的卡珊 德拉向特洛伊人民提出了众多不吉利的预言,如特洛伊的覆灭,但都不为人信。她的预言能力反而成为她的痛苦之源。
特洛伊陷落时,她在雅典娜的神庙寻求庇护,被小埃阿斯掠走,随后被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收为小妾,后来与阿伽门农一道被其妻子谋杀。因为她的遭遇,她的名字成了“不为人信的预言家”的代名词。
Cassandra:[kə'sændrə]n.不为人信的预言家,凶事预言家,卡珊德拉
centaur(马人):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马的怪物肯陶洛斯(Centaurus)
马人(centaur)是西方神话中一种历史悠久的怪物,中世纪艺术品中的常客。它长有人的上半身,而从腰一下则是马的躯干和四肢,据说是是贴撒里国王伊克西翁和云的产物,以善于射箭而著称。在很多希腊神话中,马人是狂野的象征。
传说,在拉庇泰(Lapiths)国王庇里托俄斯Pirithous结婚之际,一群受邀赴宴的马人试图绑走新娘和参加婚礼的女宾。国王庇里托俄斯和朋友忒修斯率领众人追赶,最终战胜了马人,这就是著名的“马人大战”。
一个名叫涅索斯Nessus的马人试图调戏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得阿涅拉 Deianeira。赫拉克勒斯射死了涅索斯。但涅索斯在临死前欺骗得阿涅拉,让她保存自己的鲜血,骗她说如果赫拉克勒斯移情别恋,这些血可以让他回心转 意。得阿涅拉信以为真,当她误认为赫拉克勒斯喜欢上其他女人时,就把涅索斯的血洒在送给赫拉克勒斯的衣服上。结果赫拉克勒斯穿上衣服后被毒血烧死了,死后 升仙,成为了天上的武仙座。
最有名的一个马人叫做喀戎(Chiron),是个少见的正面人物,在荷马史诗中多次 出场,以知识渊博、善于培养教导男孩而闻名,是阿喀琉斯、赫耳墨斯和埃斯库拉庇乌斯等英雄的老师。在赫拉克勒斯和其他人头马怪的战斗中,他不幸被赫拉克勒 斯沾有九头蛇毒血的剑刺伤。虽然他拥有不死之躯,但难忍伤痛,自愿将自己的不死之身转让给普罗米修斯。他死后升仙,成为“射手座”。
英语单词centaury(矢车菊)就是用马人centaur命名的,原因是据说马人喀戎首次发现了矢车菊的药用价值。
centaur:['sentɔː]n.马人,肯陶洛斯,半人马座
centaury:['sentɔːrɪ]n.矢车菊
clue(线索):引导忒修斯逃离迷宫的线团
克里特国王米诺斯的儿子被雅典人杀害。米诺斯替儿子报仇,打败了雅典人,强迫他们每 年给公牛怪米诺陶洛斯进贡七对童男童女。雅典国王埃勾斯(Aegeus)的儿子、英雄忒修斯(Theseus)为了替民除害,自愿作为贡品前往克里特岛。 克里特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Ariadne)公主爱上了忒修斯,送给他一把利剑和一个线团。忒修斯进入迷宫,手持利剑杀死了公牛怪,然后顺着线团原路返 回,顺利逃离迷宫。
英语单词clue的来源就与这个故事有关。clue在古英语中拼作clew,原意是“线团”。因为忒修斯是凭借线团逃出迷宫的,所以线团成了他破解迷宫的线索。由此,单词clue就从“线团”引申出“线索”的含义。
clue:[kluː]n.线索,情节
helio-(词根,表示太阳):希腊神话中最早的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
赫利俄斯(Helios)是希腊神话中古老的太阳神,光亮之神许珀里翁的儿子。在后世神话中,他与光明神阿波罗逐渐混为一体。传说火神赫菲斯托斯为他打造了太阳车,并铸造了金色的太阳神殿。 每天当曙光女神厄俄斯打开天门时,赫利俄斯便从东方驾着由四匹喷火神马所拉的太阳车,开始向西巡游,直到黄昏时才落入环绕大地的瀛海俄克阿诺斯的彼岸,夜间又乘坐一只金杯回到东方。
赫利俄斯在凡间有个私生子叫做法厄同(Phaeton)。有一天,法厄同向赫利俄斯哭诉,说别人不相信他是神的儿子,还辱骂他。赫利俄斯为了安慰儿子,就答应满足他的一个愿望。结果法厄同要求驾驶赫利俄斯的太阳车一天。赫利俄斯无法反悔, 只得同意。法厄同启动太阳车后,在天穹横冲直撞,距离大地越来越近,把大地几乎都烤焦了,江河湖泊的水都蒸发干了,据说非洲受害最严重,人都晒成了黑炭, 撒哈拉沙漠就是这样造成的。天神宙斯看到这种情景,暴怒之下,一个霹雳就把法厄同劈了下来。这个调皮的倒霉孩子就这样死于非命。
从赫利俄斯的名字Helios产生了词根helio,表示太阳。化学元素氦(helium)也是以赫利俄斯的名字命名。
Helios:['hi:liɔs]n.赫利俄斯
heliosis:[,hilɪ'osɪs] n.中暑,日射病。
helioscope:['hiːlɪəskəʊp] n.太阳观测镜,太阳望远镜。
heliotherapy:[,hiːlɪə(ʊ)'θerəpɪ] n.日晒疗法。
heliometer:[,hi:li'ɔmitə] n.太阳仪。
heliocentric:[,hi:liəu'sentrik] adj.日心的,日心说的。
helium:['hiːlɪəm] n.化学元素氦
hermaphrodite(雌雄同体):爱神和神使的私生子赫马佛洛狄忒斯
在希腊神话中,神使赫尔墨斯(Hermes)和爱与美神阿芙洛狄忒 (Aphrodite)结合,生了一个孩子,叫做赫马佛洛狄忒斯(hermaphrodite),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两人名字的合并。据说这个孩子是个阴阳 人,所以后来他的名字就成了阴阳人的代名词。还有一种说法,赫马佛洛狄忒斯原本是个俊美的男子,有一次经过一个湖泊时,水中的一个宁芙仙女萨耳玛西斯疯狂 地爱上了他。为了逃避萨耳玛西斯的追求,赫马佛洛狄忒斯跳进了一条河中。但是藏在树后的宁芙仙女也跟他跳了下去,并将其抱住,开始亲吻他。萨耳玛西斯向诸 神祈求要永远与赫马佛洛狄忒斯结合在一起。诸神遂其心愿。于是赫马佛洛狄忒斯变成了雌雄同体。
hermaphrodite:[hɜː'mæfrədaɪt]n.阴阳人,雌雄同一体adj.雌雄同株的
hermaphroditic:[hɜː,mæfrə'dɪtɪk]adj.两性的,雌雄同体的
hippocampus(海马):希腊神话中的马头鱼尾怪
马头鱼尾怪(hippocamp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海中怪兽,它上半身是马,下半身是鱼或海豚。英语单词hippocampus来自希腊语hippokampus,由hippo(马)和kampus(一种海中怪物)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像马的海中怪物”。
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荷马曾描述波塞冬由黄铜蹄子的马拉着在海面上奔驰的场景。在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帝国时,拉马车的变成了马头鱼尾怪,在之后的许多艺术作品中,马头鱼尾怪和波塞冬一起出现的形象屡见不鲜。
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公共浴场都有马头鱼尾怪的镶嵌画。在文艺复兴时期,马头鱼尾怪常被用作纹章的一个要素。海事相关组织及个人尤常用到。罗马的著名景点、修建于18世纪的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又名“许愿池”)里就有海神驾着马头鱼尾怪战车的雕像。
小型海洋动物海马(sea horse)的拉丁正式名称就是hippocampus,因为它头部像马,下半身像鱼。
hippocampus:[,hɪpə(ʊ)'kæmpəs] n.海马,马头鱼尾怪
hymn(赞美诗):婚礼时向婚礼之神唱的赞歌
信仰宗教的人经常会向神灵祈祷,以求神灵的福佑。在向神灵祈祷时,不能单纯地向神灵 提出自己的心愿,还必须先拍拍神灵的马屁,给它大唱赞歌。这种向神灵祈祷时所唱的赞歌就是hymn。英语单词hymn源自希腊语hymnos,原意就是 “赞美神灵或英雄的颂歌”。有些专家认为,hymn与希腊神话中的婚礼之神hymen有关。在古希腊,人们在举办婚礼时,当新娘入场时会高唱给hymen 的颂歌,以求hymen保佑新人们婚姻幸福,因此hymn可能指唱给hymen的颂歌。
hymn:[hɪm]n.颂歌,赞美诗,圣歌v.唱赞美诗
Midas Touch(点金术):点石成金的国王迈达斯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叫 Midas(迈达斯)的佛里吉亚(Phrygia)国王。有一次,酒神的老师喝高了,在他的国家四处晃荡,被他的卫兵抓获。迈达斯认得他,就盛情款待了 他。酒神为了表示感谢,就答应迈达斯可以满足他任意一个愿望。贪婪的迈达斯希望得到点石成金的本领。酒神满足了他的愿望,凡是迈达斯手指所碰的东西都会变 成金子。迈达斯获此本领后,最初时高兴非凡,把好多东西都变成了金子。但后来他就高兴不起来了。当他吃饭的时候,一碰食物,所有的食物都变成了金子,没法 吃了。他的女儿见他回来了,兴奋地朝他跑来跟他拥抱,结果一下子也变成金子了。这下迈达斯急了,赶紧去找酒神,让他撤销自己点石成金的本领。于是,酒神再 次满足了他的愿望,所有的东西包括他的女儿都恢复原样了。英语习语Midas touch就源自这个传说,表示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chapel(小教堂):安放圣徒马丁的斗篷的教堂
四世纪时,在法兰西的都尔市(Tours)里有一位名叫马丁的 基督教僧侣。他原本是一名罗马士兵,后来受洗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据说他为人友善,生活俭朴。 最著名的传奇是说他有次在途中遭遇暴风雪,见到一位生命垂危的乞丐,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斗篷撕成两半,以救助这位即将死于饥寒的乞丐。他死后被基督教会 封为圣徒,他的斗篷被法兰克的国王们作为圣物世代相传,安放圣物的殿堂也用“斗篷”(cappella)来命名,叫作chapele,进入英语后写作 chapel。
在欧洲,每年的11月11日是“圣马丁节”(St. Martin's Day),以此纪念圣徒马丁。在圣马丁节那天,人们会吃烧鹅,化装上街游行,并唱有关圣马丁的 歌。烧鹅是圣马丁的传统菜。有关这道菜的起源有几个说法。其一是人们推举马丁担任图尔的主教,但马丁深知主教一职责任重大,因此不愿担当此职。有一次他躲 到鹅圈里,结果因为鹅嘎嘎叫个不停,人们还是找到了马丁,而他不得不违心地接受了主教之职。第二个说法是,有一群鹅摇摇晃晃地在教堂里走来走去,并且在马 丁的讲稿边睡了一夜。有人就把它们拿来煮了吃。以后就延续成了今天的习俗。
chapel:['tʃæp(ə)l]n.小教堂,小礼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