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earl(伯爵):北欧及英国的“部落首领”

欧洲国家贵族爵位中,从最低级以上的第三级一般在中文里译作“伯爵”,处在侯爵之下,在子爵之上。

英国的“伯爵”earl源自古英语eorl,与北欧国家的“伯爵”Jarl同源,原意是“部落首领”。11世纪,丹麦国王克努特统治英国后,把伯爵(earl)爵位引进英国,以丹麦方式把英国划分为许多伯爵领地(earldom)。每个伯爵均是镇守一方的诸侯,相当于现在的总督职位。在英国,earl(伯爵)的历史最悠久。在1237年黑太子爱德华被封为公爵之前,它是英国最高的爵位。同时,earl还是欧洲五种爵位中唯一一个源自英文的爵位。

earl: [ɜːl] n.伯爵

earldom:['ɜːldəm] n.伯爵领地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arl 词源,earl 含义。

diadem:王冠

dia-, 穿过。-dem, 来自希腊语desmos, 绑,发箍,词源同syndesmosis(韧带连结)。原指古波斯国王带的王冠,后由亚历山大大帝引进欧洲。

forsythia:连翘属植物

来自18世纪苏格兰园艺学家William Forsyth, 以表达对他从中国引进该植物的敬意。

gibbon:长臂猿

词源不详,由18世纪法国驻印度总督将该词引进印度。来自可能常用名Gilbert的昵称。

hamburger:汉堡包

来自Hamburg,德国城市汉堡。通常认为因19世纪大量德国汉堡移民将这种食物引进美国而得名,并由该词衍生后缀-burger,包子。

induce:引导,诱使

in-,进入,使,-duc,引导,引领,词源同conduct,deduct.引申词义引导,引进,诱使。

induct:就职,入伍

来自induce,引导,诱使。引申词义引进,就职,入伍。

introduction:介绍,引进,序言

来自introduce,介绍,引进。

isagoge:介绍,绪论,绪言

来自拉丁语isagoge,来自希腊语eisagoge,引进,介绍,来自eis,进入,词源同episode,agoge,引导,进入,词源同demagogue,pedagogue.

kangaroo:袋鼠

词源不详,可能来自澳大利亚某土著语言,该词由18世纪英国著名航海家James Cook引进。

merino:美利奴羊毛

来自西班牙语merino, 可能来自阿拉伯语Merini,非洲西北部落部名,因西班牙引进该地区的羊到西班牙与当地羊交配以促进羊毛的质量而得名。

poinsettia:一品红

此花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19世纪20年代末出任美国驻墨西哥公使的Joel R.Poinsett (1779 - 1851)发现它花色鲜艳、惹人喜爱,就将它引进美国,并引人花卉栽培,人们便根据其姓氏Poinsett,再加植物名称后缀-ia,把这种花命名为poinsettia,在英格兰称Mexican flame-leaf,汉语一般称“一品红”,亦称“猩猩木”。此花现被普遍作为圣诞节的象征,圣诞节的节日鞋饰物,因此亦有“圣诞花”的美称。

nicotine:尼古丁

该词对吸烟者绝不陌生,它意指“烟碱”,但一般多音译为“尼古丁”,是含于烟草中一种剧毒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以16世纪法国一位外交官的姓氏命名的。此人名叫Jean Nicot(1530 - 1600),他曾任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在他任职期间,他从一个水手那里买了些来自美洲的烟草种子。大约在1560年他把这些种子带回法国,成了第一个把烟草引进法国的人。他把自己种植收获的烟草献给法国王后及一些贵族,因此烟草在法国最早被命名为nicotiane,意即Nicot's plant,后来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us Linnaeus,1707 - 1778)将它正式命名为nicotiana 。nicotine则是在1818年烟碱第一次被成功地分离出来后才得名的。英语拼写即取自法语,而把烟草引进英国的人则是英国探险家、作家罗利(Sir Walter Raleigh,1554? -1618)。

nightmare 恶梦

从构词法来看,nightmare是复合词,但其中mare与意为“母马”的mare并投有丝毫联系。在盎格鲁撒克逊语mare同义于incubus,意指“梦淫妖”,即趁人在睡梦中与之交合的妖魔。中世纪流行一种迷信说法,人之所以作恶梦是因为梦淫妖坐在睡眠者身上使其窒息的缘故。这种妖魔在中世纪时也叫night-hag或nightmare,以后过三个词均指“梦魇”,但以night-mare最为常用。在现代英语中任何一种恶梦都可用nightmare来表示。做恶梦一般多在夜里,有人利用nighr的反义词day按类比构词法又创造出了daymare 一词,表示“昼魇”或“恶梦般的经历”。(参见incubus)

night soil大粪

18世纪时在英国掏大粪的工作一般都是在夜间进行的,大粪有时也在夜间被作为肥料施用于土壤( soil),因此在英语中“大粪”就叫做night soil,而“掏粪工”则称night man。这两个词语一般是作为委婉语来用的。

ignore:不理,忽视

从表面上看,ignore一词是源自旧时法律用语ignoramus。ignoramus原为拉丁语,含有“驳回”之意。假若大陪审团在诉状背后写下ignoramus,法院就可置之不理。据此,ignore被赋予“不理”、“忽视”及“驳回”等义。严格地说,ignore连同ignoramus都源于拉丁语ignorare‘not to know’。 ignore一出现就受到英国化学家玻意耳(Robert Boyle,1627 -1691)的青睐,他用该词用得非常频繁。然而,直至19世纪ignore还在遭到迂腐文人的蔑视和排斥。词典编纂者约翰逊( Samuel Johnson,1709 - 17 84)在他所编的《英语辞典》中谈及该词时这样写道:“This word Boyle endeavoured to introduce,but it has not been received.”(虽然玻意耳力图引进该词,但迄今未获承认。)

groggy:摇摇晃晃的,昏昏沉沉的   

该词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词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法语短语gros grain(粗纹布料)。此语后缩合为单词grogran/grogoran,并于16世纪被引进英语,作grogram,用以指一种丝与马海毛(mohair)或羊毛织成的粗松斜纹织物,汉语有时音译为“格罗格兰姆呢”。

  18世纪初,英国海军对水兵实行朗姆酒( rum)定量配给。1740年8月海军上将Edward Vernon(1684 - 1757)意识到朗姆酒配给量过大不利于整肃军纪,提高效率,遂下令以搀水朗姆酒发放给他管辖下的舰队官兵。这一做法果然奏效,不久即在英国海军中推而广之,一直实行了两百多年,直至1970年7月1日才宣布取消。这位海军将领在海上喜着用grogram制成的披风,官兵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Old Grogram Cloak或Old Grog,把他首先实行的搀水朗姆酒定量配给戏称为Grog's ration或Grog’s mixture,并最后将之简化为grog,作为兑水朗姆酒的代称。grog现用以泛指“掺水烈酒”。groggy 一词即由grog派生而来,原先仅表示“田喝兑水朗姆酒而醉醺醺的”,以后词义扩大为“酒醉的”,在当代英语中一般表示“摇摇晃晃的”、“昏昏沉沉的”、“软弱无力的”等义,不论是饮酒所致,还是因疲劳、久病等缘因引起的。此外,从grog一词还产生了与酒有关的两个复合词:一为grog shop,在英国英语指“(低级)小酒店”,一为grog blossom,指“鼻赘”或“肥大性酒渣鼻”。grog及groggy始见于1770年的一种综合性期刊《绅士杂志》(The Gentleman’s Magazine)。

cent:分(辅币单位)   

ccnt是美国政治家、外交家莫里斯(Gouverneur Morris,1752 - 1816)在独立战争时期引进美国英语用以取代penny(便士)的。在他担任财政督办助理的任期内(1781 -1785),他曾提出关于以dollar和cent作为货币单位的十进位制的建议,此建议后经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 -1826)修改,成为现行美国货币制度的基础。cent直接借自法语,它在法语是“一百”的意思,源自拉丁文centum(一百),汉译作“分”。今天cent已成为一种极为通用的辅币单位,为dollar(元)及其他多种货币的1%。

breeze:微风   

源于古西班牙语briza(东北风),于16世纪英西两国在海上争霸最烈之时进入英语。16世纪中期英国奴隶贩子霍金斯( Sir John Hawkins,1532 - 1595)从西非贩运奴隶到西印度群岛等地。在南美北部加勒比海沿岸航行期间他和水手们常常听到人们用西班牙语breza来指“东北贸易风”,于是就把这个词引进英语,以后它逐渐演变为breeze这一形式。最初仅作航海用语,用于原义,到了17世纪以后开始转义指“微风”。

berserk:狂暴的   

从中世纪前至中世纪,在北欧民间一直流传着人称berserkr的武士们的英雄故事。这些武士不穿传统的甲胄,只披熊皮外套。挪威语ber相当于英语bear(熊),serkr相当于coat(外套),故berserkr 一词即含“熊皮外套”之意。 19世纪初这些故事传人英国后,berserkr也同时借入英语,作berserker,汉译作“熊皮武士”。据认为,是英国苏格兰作家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1771 - 1832)将该词引进英语的,首次见于他在1822年出版的小说《缚盗》(The Pirate)的一个脚注里。由于这些武士在作战前先喝烈性洒或吃致幻蘑菇,以使性情狂暴,并激发杀戮欲,因而无所畏惧,虽然不穿甲胄,不带武器,但总能置敌于死地。从berserker逆构而成的形容词berserk也因此被赋予了“狂暴的”、“狂怒的”、“发疯的”等义。berserker本身还往往转义为“狂暴的人”或“狂怒的人”。

belfry:钟塔,钟楼   

现指“钟楼”或“钟塔”的belfry 一词原先和bell(钟)并无丝毫联系。中世纪德意志战略家为了征服邻邦制造了一种攻打城堡用的,名为bergfrid的“冲击塔”,其字面原义为peace-protector(和平保护者),名称本身颇具讽刺意味。这种冲击塔是可移动的,士兵隐蔽在塔内还可免受敌人弓箭手的伤害,确为一种有效器械。其他欧洲国家纷纷仿造,英国人也引进了这种冲击塔,并加以改进,把塔身造得更高,以便弓箭手能够爬到塔顶,向对方城堡放箭,英语借用了法语词berfrei称之,后改作berfrey。但是随着新武器的发明,berfrey在进攻性军事行动中逐渐显得过时了,就被拖至城堡内当了望塔用,并配之以钟,以便在敌人进攻时发警报。从15世纪起,由于人们不断地将该词和bell相联系,它开始演变为belfrey,最后又变作belfry,其词义也随之发生变化,“钟塔”一义取代了“冲击塔”,在现代英语常指“(教堂的)钟塔”。

  

amen:阿们,阿门   

amen乃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祈祷(或圣歌)结束时的常用语,表示同意、肯定或愿望。它源自希伯来语amen,在希伯来语中原意为verily(确然),truly(真实地),so be it(但愿如此),通过《旧约》中的摩西法律(Mosaic law)被引进基督教,汉语通常将amen音译作“阿们”或“阿门”,有时也意译为“诚心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