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枪):温莎城堡上的巨型弩炮
英语单词gun(枪)来源于14世纪时部署在英国的温莎城堡上的巨型弩炮的名称Lady Gunilda(根尼尔达夫人)。而Gunilda这个名字又来自古北欧语中一个女子姓氏Gunnhildr,由gunnr + hildr构成,而这两个词在北欧语中都是“战争”的意思。由于温莎城堡上的这架巨型弩炮十分著名,因此其他各种能够发生弩箭、石块的类似武器都被称为gunne,源自Lady Gunilda。后来,各种手持枪械问世后,沿袭了gunne的叫法,只是拼写形式进一步缩略为gun。
gun:[gʌn] n.枪,枪状物vt.向……开枪,开大油门vi.用枪射击,开大油门快速行驶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gun 词源,gun 含义。
blast:爆炸
发音释义:[blɑːst] n. 爆炸;冲击波;突然的响声;一阵(疾风等);奇妙的感受v.爆炸;猛攻;轰鸣;摧毁;轰开;炸开;射击杀死
词源解释:blast←古英语blæst←原始印欧语bles(刮、膨胀)
同源词:blow(风吹、打击)
词组习语:at或on full blast(以最大音量/功率)
mailshot:广告邮件
mail,邮件,shot,射击。比喻用法。
bull's-eye:靶心
给事物命名的最原始的方法就是以所观察到的类似事物为根据,这在各种语言中都是一样的。bull's-eye即为一例。按字面义,bull's-eye是“公牛的眼睛”,但通常是喻指“靶心”。英国古时射箭比赛不打靶心,打靶心的做法源自步枪、手枪射击比赛。靶心很可能因其形似牛眼而得名buil's-eye。另有一种可能是得名于旧时英国一种叫做bull's-eye的5先令硬币。该硬币流通于19世纪初期,即靶心开始用于英国的那段时期。该硬币之所以以此命名很可能是因为昔日流行于英国的纵狗咬牛(bull-baiting)游戏中赌徒在押赌注于牛时,常将这种5先令硬币放在“牛眼图”上。
thug:恶棍,暴徒
这个词的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印度一个以谋财害命为职业的宗教组织,其成员都是印度教破坏女神卡莉(Kali)的狂热信徒。他们四处杀人抢劫。和结成团伙的当今匪徒一样,他们派有眼线,专门探寻目标。他们尾随有钱的单身旅客,或设计骗取他的信任,与他结伴同行,然后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将他勒杀,劫其财物,断其手足后将之掩埋,其手段之凶狠残忍和行凶拦劫的路贼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仅在于他们宗教狂热为幌子进行活支,按规定的秘密方式杀人,用掠来财物的一部分供奉他们所崇拜的破坏女神;他们组织严密,还使用暗语,并向政府官员行贿以求得庇护。英国人根据意为“贼”和“骗子”的兴都斯坦语thag,梵文 sthaga 杜撰了 thug 一词,作为这伙宗教暴徒的婉称。据有关资料所载,thug 在印度进行恐怖活动为害旅客长达六百年之久。 据粗略统计,19世纪初期暴徒人数约有五六千之多。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采取了有力的镇压措施,412人被绞死,2844人被判无期徒刑,但一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thug 在印度才完全绝迹。然而,或许是因为thug一词中的音组 -ug 常常使人联想到某种象征性贬抑含义,如 ugly (丑陋的),bug(臭虫,窃听器),drug (成瘾性致幻毒品),mug(愚人,容易受骗的人),plug(射击),pug(哈巴狗)等,thug 一词却保留了下来,成为英语词汇的一分子,泛指“流氓”、“恶棍”、“暴徒”、“心狠手辣的职业杀手”等,它完全丧失了原先带有的宗教含义。此后,从thug 还派生出了thuggee (杀人越货的行为),thuggery (谋财害命)等词。这些词在美国用得很少,但在英国却相当普遍。
overshoot:超过,言过其实
over-,超过,过度,shoot,射,射击。即射得过远,引申词义言过其实。
point-blank:直截了当的
射击行话,来自point,点,blank,白。即直中靶心,引申词义直截了当的。
potshot:乱射一气
pot,罐子,shot,射。比喻用法,只要射中猎物有肉吃就行,而不考虑射击的风度和技巧。
shout:大叫,呼喊,叫喊
词源不详,可能来自 shoot,射击,引申比喻词义大叫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