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martial(军事的):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

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Ares)是主神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儿子,爱神阿芙洛狄忒的情人,掌管战争。他相貌英俊,孔武有力,性格残暴好斗,象征着战争的野蛮杀戮。阿瑞斯性格暴戾,其他神祗和人类都不喜欢他。他的生身父母也不喜欢他。在《伊里亚特》中,宙斯对阿瑞斯说:“在所有住在奥林匹斯山的神中,你最令我作呕,你除了争吵、战争和打仗之外什么也不喜欢。你遗传了你母亲赫拉的固执和难管束的性情。”

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吃败仗。他曾被两个巨人塞进青铜大瓮,囚禁13月之久,若不是他兄弟赫尔墨斯的营救,他早已丧生其中。他与两个妹妹,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经常发生矛盾,但基本上每次都被她们狠狠修理。在特洛伊战场,他主动挑衅雅典娜,结果被雅典娜用一块石头砸伤脖子。凡人英雄赫拉克勒斯杀了他的儿子,阿瑞斯向他挑战,结果被英雄打伤,呻吟着回到奥林匹斯山。 可以说,在崇尚和平和文艺的古希腊,战神就是外强内干,备受嘲弄的草包。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诸城邦之间的相互关系。战神是斯巴达的保护神,雅典娜是雅典的保护神。与精于文艺的雅典人相比,沉默寡言的斯巴达人对希腊神话中的影响力极低,导致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屡被雅典娜欺负。

不过到了古罗马时期,战神却时来运转了。在罗马神话中他被称为马尔斯(Mars)。 因为罗马人崇尚武力,所以战神在罗马神话中地位极高,三月(March)和火星(Mars)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单词march还表示“进军”,因为古罗马人认为三月份是开始进军打仗的好季节。从战神的名字中还产生了martial(战争的)这个单词。

Mars:[mɑːz] n.战神,火星。

march:[mɑːtʃ] n.三月v.进军

martial:['mɑːʃ(ə)l] adj.军事的,战争的,尚武的。

martial art:武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rtial 词源,martial 含义。

eristic(争论的):扔下不和的金苹果的不和女神厄里斯

在希腊神话中,厄里斯Eris是专司不和的女神。她是宙斯和赫拉的女儿,战神的妹妹。在罗马神话中她被称为“狄斯科耳狄亚”(Discordia),就是“不和”的意思。与她有关的最著名传说是“不和的金苹果”。传说有一回珀琉斯国王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结婚,众神都收到邀请,唯独没有不和女神。不和女神心生不满,就在婚礼上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爱与美女神阿芙洛狄忒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三人都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女神,争执不下。她们遇到牧羊人打扮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就决定请他来裁决。三人为了得到金苹果,都向帕里斯许下好处。赫拉承诺让帕里斯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人,雅典娜承诺让帕里斯成为天下最有智慧的人,阿芙洛狄忒承诺让帕里斯得到天下最漂亮的美女。帕里斯不爱江山爱美女,就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履行承诺,让帕里斯得到绝世美女海伦的芳心,从而导致了特洛伊战争。就因为不和女神的一个金苹果,希腊和特洛伊之间发生了十年的战争。

在英语中,从不和女神的名字Eris产生了单词eristic,表示“争论的”。

eristic: [e'rɪstɪk] adj.争论的n.争论术,论客

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金苹果;不和的种子

judgment of Paris:不爱江山爱美人,帕里斯的评判

bacchanalia(酒神节):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库斯

酒神是古希腊及古罗马人民普遍崇拜的一个重要神灵,拥有自己的固定节日——酒神节。 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 赞歌”。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 在科林斯的酒神大赛会上竞演的综合艺术形式。酒神赞歌时代也是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 剧都源于“大酒神节”。

这个节日从意大利南部传入罗马后,起初秘密举行,共3日,只有妇女参加。后来男子也被允许参加,举行的次数多达一个月5次。这种成了狂欢酒宴的节日使罗马元老院于西元前186年发布命令在全意大利禁止酒神节。但多年来这一节日在意大利南部却没有被取缔。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而单词Dionysia(酒神节)则来自酒神的希腊名字Dionysus(狄奥尼索斯)。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bækən(ə)l; -næl]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Dionysia:[,daiə'niʃən]n.(古希腊)酒神节

cereal(谷物):罗马神话中的谷物女神刻瑞斯

刻瑞斯(Ceres)是罗马神话中的谷物女神,掌管农业、谷物和丰产,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德墨忒尔(Demeter),是天神朱庇特的姐姐和第四个妻子。

据说冥王普鲁托看上了刻瑞斯的爱女科瑞(Core,即希腊神话中的珀尔塞福涅),把 她劫到了冥府当了冥后。刻瑞斯四处寻找女儿,不问农事,导致庄稼死亡,饥馑遍地。人们再也没有祭品来供奉神灵。没办法,天神朱庇特命令冥王释放科瑞。冥王 不敢违命,但又不甘心,就在科瑞离开之际,偷偷让她吃下石榴籽,使得她无法断绝与冥府的联系。因此,科瑞每年有8个月时间在人间陪伴母亲,4个月时间重返 冥府陪伴冥王。在有女儿陪伴的时期,谷物女神心情愉快,世间万物蓬勃生长;而在女儿离开的4个月中,谷物女神心情低落,万物枯竭,这就是人间的冬天。就这 样,人间出现枯荣轮回,人类也不能再像黄金时代那样不劳而获,坐等庄稼自己长出来,而是需要去播种耕耘。

英语单词cereal就来自谷物女神的名字Ceres,表示“谷物”。化学元素铈(cerium)也是以谷物女神的名字命名的。

cereal:['sɪərɪəl]n.谷物,谷类植物,谷类食物,麦片adj.谷物的,谷类的

cerium:['sɪərɪəm] n.(化学元素)铈

vampire(吸血鬼):发源自东欧的吸血鬼传说

英语单词vampire(吸血鬼)来自东欧塞尔维亚语。关于古代欧洲吸血鬼的第一手 资料,能在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王国寻得——实际上,吸血鬼的传说也正是从巴尔干半岛出现并扩散到全世界的。公元14世纪,欧洲暴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瘟疫传染极快并且危害极大,当时在欧洲造成了恐慌。有些得了瘟疫的人并没有真的死去,但其亲友便将其草草掩埋,以至于后来某些坟墓被打开时,人们发现里面 的尸体呈现着各种古怪姿势,并且还染有鲜血,这当然是因为被误埋的活人挣扎所致,但是当时的人们因为过于害怕便产生了奇异的联想,于是吸血鬼的说法从贫穷 落后的东欧传到整个欧洲。

最经典的吸血鬼形象来东欧罗马尼亚传说中的德古拉(Dracula)伯爵。他是多瑙 河畔瓦拉西亚公国的督军。由于君斯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德古拉伯爵受命前往征讨土耳其军队。然而在他获胜之时,谣传他战败并死于敌手。他的妻子听闻 后悲痛欲绝之下投河自杀。德古拉班师回朝却看到妻子的尸体,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受如此结局。狂怒的伯爵用长矛刺穿十字架上 的耶稣,顿时鲜血四流。他从此投向魔鬼,以鲜血作为食物,成为一名吸血鬼。他的传说成为了很多关于吸血鬼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源泉。

到了15世纪,梵蒂冈教廷正式宣布吸血鬼,僵尸等魔怪的存在,并宣布他们为基督教的敌人。从此吸血鬼种族存在的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开来,并产生了许多传说。

17、18世纪时,在塞尔维亚等东欧斯拉夫语国家流行着一些死尸复活吸血的传说,并 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埋尸体的时候要钉个木桩什么的。18世纪,奥地利扩张到塞尔维亚北部等地区的时候,官方发现了当地的这些奇怪习俗,大惊小怪地 到处传扬,导致吸血鬼的传说越传越广。如1725年,在塞尔维亚,一名叫做皮雷·普洛戈维兹的人被指控变为吸血鬼,人们传说有八人死在其手中。另一名叫做 阿诺德·保勒的吸血鬼则造成了大量人口牲畜的死亡。其中普洛戈维兹事件的档案仍可在维也纳档案馆里面找到。在这份德文档案中首次出现“vanpir”这个 词,被视为“vampire"的词源,这是“vampire”第一次出现在文献里。1732年3月3日,法国的一家杂志Le Glaneur也详细地报道了此次事件,文中的“Vampyre”第一次出现在法语中。同年3月11日,英国《伦敦日报》中第一次出现了Vampire一 词。此后,整个欧洲对于这种生物的描述都改成了Vampire一词,只是拼写略有差异。

vampire:['væmpaɪə] n.吸血鬼

hysteria(歇斯底里):妇女子宫功能失调导致的情绪失控

癔病(hysteria)又被称为“歇斯底里”,指因为恐惧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情绪失 控。古代西方医生认为,只有女性才会出现“歇斯底里”的症状,原因在于女性子宫功能失调;男性因为没有子宫,所以不会得癔病。他们还认为,癔病之所以有各 种不同表现,是由于子宫在体内偏离正常位置,到处乱跑造成的。当子宫在体内四处游走,压迫其他器官时,会导致不由自主的恐惧。这种错误的认识,直到十九世 纪才被精神学家夏尔科、弗洛伊德等人纠正。

英语单词hysteria(癔病)源自希腊语hysterikos,字面意思就是“源自子宫的”。词根hyster-表示“子宫”,如hystera(子宫)、hysteritis(子宫炎)。

hysteria:[hɪ'stɪərɪə]n.癔病,歇斯底里

hysteric:[hɪ'sterɪk]adj.歇斯底里的,癔病的,异常亢奋的n.癔病患者

hysterical:[hɪ'sterɪk(ə)l]adj.歇斯底里的,异常亢奋的

hystera:['hɪstərə] n.子宫

hysteritis:[,histə'raitis] n.子宫炎

rheumatism(风湿病):太多体液流入关节

古人认为人体内含有大量体液,在希腊语中将其称为rheum,来自动词rhein(流动)。古人认为风湿病是因为太多体液流入关节,导致关节内韧带被拉 伸,所以古希腊人将风湿病称为rheumatismos,字面意思就是“rheum造成的毛病”。该词经由拉丁语后进入英语,拼写演变为 rheumatism。

rheumatism:['rumətɪzəm] n.风湿病

albino(白化病人):葡萄牙航海家在非洲看到的“白种人”

当17世纪的葡萄牙航海家沿着西非海岸线远航探险时,他们发现非洲大陆中既有肤色很深的黑人,也有肤色很浅的“白人”,就把他们看做是两个不同的人种。这些葡萄牙人把前者称为negro(葡萄牙语中的“黑人”),把后者称为albino(葡萄牙语中的“白人”,源自拉丁语albus(白色的))。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些albino并不是白人,而是得了白化病的黑人。白化病(albinism)是一种家族遗传病,由于体内缺乏一种酶导致黑色素缺乏,患者毛发和皮肤呈现白色。

在非洲,很多患白化病的儿童被当地人视为异类而遭到迫害。其实,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白种人起源于得了白化病的黑人。

albino:[æl'biːnəʊ] n.白化病人,白化现象,白化体

albinism:['ælbɪnɪzəm] n.白化病

sybarite(奢侈淫乐的人):奢侈淫乐的锡巴里斯人

在古希腊南部城邦中,有一座城市叫做锡巴里斯(Sybaris)。这座城市因富饶与奢糜而闻名于世。他们吃的是珍贵的海鞘,家里养着鹌鹑,喜欢把玫瑰花瓣撒在床上睡觉。甚至因为懒惰,他们还发明了夜壶,并且把夜壶装饰得十分华美,宴会和旅行时都随身携带。这种穷奢极欲最终导致了锡巴里斯的灭亡。据说有次锡巴里斯和邻近一个弱国交战。当双方军队接近时,对方的军鼓手忽然奏起锡巴里斯节日游行时的曲目。锡巴里斯的战马一听到这些乐曲,便整齐地迈开舞步,像梦游一般,根本不听骑兵的使唤。为了在节日游行中显得更优雅,锡巴里斯骑兵队特意把战马训练得可以跟着固定的音乐节拍起舞,没想到这却成了他们的死亡旋律。锡巴里斯灭亡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英语单词sybarite,它本指锡巴里斯人,现在用来形容奢侈淫乐的人。

sybarite:['sɪbə,raɪt] n.奢侈淫乐的人,纵情享乐的人,锡巴里斯人

sybaritic:[,sɪbə'rɪtɪk] adj.奢侈淫乐的,柔弱的,放纵的

gothic(哥特式):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哥特人

4、5世纪时,居住在古罗马帝国东部、北部的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各蛮族部落大举迁徙、入侵罗马。曾经无比强大的罗马帝国在蛮族势力的反复冲击下四分五裂。蛮族中的东、西哥特人(Goth)曾经多次入侵意大利,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从此进入了长达千年之久的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此,哥特人的名字就与“野蛮”等负面含义产生了关联,由哥特人(Goth)一词衍生的英语单词gothic(哥特人的)也产生了“野蛮的”之意。

文艺复兴期间,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建筑及艺术风格称为gothic,即“哥特式”。尽管gothic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拥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gothic:['ɡɔθik] adj.哥特式的,野蛮的,中世纪的,粗鄙的

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古希腊罗马的酒神节

酒神是古希腊及古罗马人民普遍崇拜的一个重要神灵,拥有自己的固定节日——酒神节。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赞歌”。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在科林斯的酒神大赛会上竞演的综合艺术形式。酒神赞歌时代也是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都源于“大酒神节”。

这个节日从意大利南部传入罗马后,起初秘密举行,共3日,只有妇女参加。后来男子也被允许参加,举行的次数多达一个月5次。这种成了狂欢酒宴的节日使罗马元老院于西元前186年发布命令在全意大利禁止酒神节。但多年来这一节日在意大利南部却没有被取缔。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 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 ['bækən(ə)l; -næl]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agony(痛苦):古希腊时代的赛会(agon)

古希腊人喜欢举行各种比赛,称之为“赛会”(agon),意思是“很多人聚集到一起进行比赛”,其中的ag=act,表示“做、行动”。这种赛会既包括体育竞技,如古奥运会,也包括演讲、诗歌等比赛。赛会遵循“只有第一名才是胜利者”的精神,每项比赛只设冠军,没有亚军和季军。在赛会中获得冠军将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而比赛失败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参加赛会的人在心理上会承受极大的压力。这种因为参加“赛会”(agon)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在希腊语中就称为agonia,后来直接进入拉丁语,最终辗转演变为英语单词agony。

agony: ['gn] n.苦恼,极大的痛苦

cereal:谷物

发音释义:['sɪərɪəl] n.谷物;谷类;谷类食物;麦片;谷类植物

结构分析:cereal = cere(谷物女神Ceres)+al(形容词后缀)→谷物女神的→谷物

词源解释:cere←拉丁语Ceres(谷物女神刻瑞斯)

刻瑞斯(Ceres)是罗马神话中的谷物女神,掌管农业、谷物和丰产,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德墨忒尔(Demeter),是天神朱庇特的姐姐和第四个妻子。

据说冥王普鲁托看上了刻瑞斯的爱女科瑞(Core,即希腊神话中的珀尔塞福涅),把她劫到了冥府当了冥后。刻瑞斯四处寻找女儿,不问农事,导致庄稼死亡,饥馑遍地。人们再也没有祭品来供奉神灵。没办法,天神朱庇特命令冥王释放科瑞。冥王不敢违命,但又不甘心,就在科瑞离开之际,偷偷让她吃下石榴籽,使得她无法断绝与冥府的联系。因此,科瑞每年有8个月时间在人间陪伴母亲,4个月时间重返冥府陪伴冥王。在有女儿陪伴的时期,谷物女神心情愉快,世间万物蓬勃生长;而在女儿离开的4个月中,谷物女神心情低落,万物枯竭,这就是人间的冬天。就这样,人间出现枯荣轮回,人类也不能再像黄金时代那样不劳而获,坐等庄稼自己长出来,而是需要人类去播种耕耘。

词组习语:a bowl of cereal(一碗麦片粥)

agony:极大痛苦

发音释义:['ægənɪ] n. 苦恼;极大的痛苦;临死的挣扎

结构分析:agony = agon(竞赛)+y→比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极大痛苦

词源解释:agony←希腊语agonia(为赢下比赛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希腊语agon(竞赛)

背景知识:古希腊人喜欢举行各种比赛,称之为“赛会”(agon)。这种赛会既包括体育竞技,如古奥运会,也包括演讲、诗歌等比赛。赛会遵循“只有第一名才是胜利者”的精神,每项比赛只设冠军,没有亚军和季军。在赛会中获得冠军将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而比赛失败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参加赛会的人在心理上会承受极大的压力。这种因为参加“赛会”(agon)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在希腊语中就称为agonia,后来辗转演变为英语单词agony。

同源词:agonist(兴奋剂←参加赛会的选手),agonize(折磨),antagonist(敌手)

趣味记忆:agony→(谐音)“爱过你”→爱过你是我最大的痛→极大痛苦

un-:不,非。

来自PIE *ne, 否定,词源同no, not. 见unable, unbelievable.

备注:比较前缀an-,in-, un-, 可发现三者属同源词,因从不同渠道进入英语,导致书写形式出现差异。

abbreviate:缩短

来自拉丁语,来自 ab-(同 ad-,去,往)+ brevi-(短,词源同 brief)+ -ate(动词后缀)→ 其字面意思就是“使...变短,使...缩短”,故引申为“缩写、缩短”,另外要说明的是,前缀 ab- 是 ad- 的变体,它是由于受到词根首字母 b 的影响而产生的同化现象导致的。同源词:brief(简短的、简洁的),brevity(简洁、简短),abridge(删节、缩短)。

anaphylaxis:过敏反应

前缀ana-, 向上,向后, 对立。词根phylax, 保护,见prophylactic,预防性药物。即难保护的,严重过敏的。

anaphylactic:[,ænəfi'læktik] adj. 【病理学】过敏的;导致过敏的

Bonfire Night:篝火之夜

又称Guy Fawkes Night, 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来自1605年,一个叫Guy Fawkes的年青人策划炸毁当时的议会大厦。见电影《V字仇杀队》。这一事件也直接导致了单词guy的流行。

bunk:卧铺,胡说

1.卧铺,词源同bench, 长凳。

2.胡说,美国地名Buncombe的缩写。来自美国历史上真实的历史事件,在1820年一次州议会上,Buncombe郡议员Felix Walker滔滔不绝讲了十几个小时,其它议员不耐烦了,问他什么时候讲完,他回答说,我讲这么长是想向我们郡百姓证明我是尽职尽责的。这一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以后的会议限制发言时间。

Delphic:德尔斐神谕的,晦涩的

来自Delphi, 阿波罗神庙,词源同dolphin, 因阿波罗以海豚之形找到此地而得名。德尔斐神谕在古希腊很长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宗教活动和信仰中心,由一个女祭司在发狂后提供神谕,现代研究初步证明是来自神庙底下散发出的有毒气体使人神经麻痹而导致癫狂,由于神谕的的晦涩难懂,后词义通用化。参照电影《三百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