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kidnap 词源,kidnap 含义。
hectic(兴奋的):由肺结核病引发的习惯性亢奋
古希腊名医盖伦(Galen)发现,有些病人脸部持续红热,像是发烧不退。因此,他 将这种病症称为hektikos(拉丁拼写方式为hecticus),意思是“持续的、习惯性的”。该词进入英语后,拼写形式变为hectic。15世纪 时,欧洲医生们依然沿用盖伦对这种病症的称呼,叫做hectic fever(痨热病)。到了近代,医生才知道这种病就是肺结核(phthisis)。
肺结核曾经有个美誉:“艺术家的疾病”。这是因为,肺结核病人时常发热,易于亢奋。在欧美历史中,曾经有很多著名艺术家都是肺结核病人。他们在患病期间充满创作热情,感受力敏锐,创作了很多杰作。得过肺结核的著名艺术家有:济慈、雪莱、拜伦、肖邦、歌德、席勒、梭罗、卡夫卡、契诃夫、劳伦斯、勃朗宁、勃朗特三姐妹、费雯·丽、托马斯·贝恩哈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尤金·奥尼尔、托马斯·曼、柯南·道尔,还有中国的萧红、郁达夫等。有段时间,欧洲贵族们甚至以得肺结核为时尚,有些人主动去染上肺结核。
由于肺结核病容易引发亢奋,hectic一词也就产生了“兴奋的、狂热的”之意。
hectic:['hektɪk] adj.兴奋的,狂热的,脸色潮红的,肺病的,忙乱的n.脸色潮红,患肺结核
epicure(享乐主义者):推崇享乐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他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但是,应当区分不同的快乐。解除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节制欲望,远离政事,审慎地计量和取舍快乐与痛苦的事物,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的平静,这是生活的目的。伊壁鸠鲁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伊壁鸠鲁把“纯粹的”享乐看作是最高的目的,但是,他与阿瑞斯提普斯所主张的享乐主义不尽相同。伊壁鸠鲁的快乐是指“没有痛苦”和“灵魂的安宁”。伊壁鸠鲁认为,通过满足某些欲望而获得的那种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因为随这种享乐而来的必然是厌倦,从而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即没有痛苦。
3世纪以后 ,伊壁鸠鲁的学说成了基督教的劲敌。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发现和出版,扩大了伊壁鸠鲁学说对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7世纪伽森狄全面恢复了伊壁鸠鲁学说,它直接影响了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说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直接先驱,他的伦理思想对英国的边沁、密尔等的功利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英语中,从伊壁鸠鲁的名字Epicurus产生了单词epicure,用来表示“享乐主义者”。
epicure:['epɪkjʊə; 'epɪkjɔː] n.享乐主义者,美食家,饕餮之徒
epicurean:adj.享乐主义的,讲究饮食的,伊壁鸠鲁学说的n.享乐主义者,美食家
indenture(契约):中世纪时以锯齿状边缘分割的契约
英语单词indenture由in+dent(齿)+ure(名词后缀)构成,表示契约。契约和齿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中世纪,人们在签订契约时,往往会把两份内容相同的契约写在同一张羊皮纸上,然后在中间以锯齿状边缘分割开,双方各持一份。以后需要比对契约真伪,只需要查看两份契约的锯齿边缘能否对上即可。这种以锯齿状边缘分割的契约就被称为indenture。现在虽然不再这么做了,但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
indenture:[ɪn'dentʃə] n.契约,合同,双联契约vt.以契约约束
baroque(巴洛克风格):十七世纪欧洲教会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baroque)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初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它的兴起与罗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及西欧国家君权的加强有密切关系,或许是教会与宫廷需要表现动感与力量的艺术去表达对天主(上帝)与君王的尊敬与权威,传达对新教分裂公教(天主教)的不满及封建割据阻碍国家统一的不满;总之,它是为教权与君权的强化服务的,于是应运而生。
与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古典主义不同,巴洛克风格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气势宏大、奔放、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这种风格集中体现在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风格是一种离经叛道的风格,因此就用barogque一词来形容它。关于barogque一词的来源,很多人认为它来自葡萄牙语,用来形容形状不规则、不圆润的珍珠。进入法语后,转变为“不规则”的意思,与巴洛克风格所强调的动感、夸张效果倒是很契合。
baroque:[bə'rok] adj.巴洛克式的,结构复杂的,不规则的n.巴洛克风格
algorithm(算法):伟大的波斯数学家阿尔•花刺子模
阿尔•花刺子模全名为穆罕默德•本•穆萨•阿尔•花剌子模(Muhammad ibn Msa al Khwarizmi),出生于波斯北部城市花剌子模,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代数与算术的整理者,被誉为“代数之父”。公元830年,阿尔·花剌子模写了一本有关代数的书,英语单词Algebra(代数)就来源于这本书的书名中一个单词。书中阐述了解一次和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明确提出了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把代数学发展成为一门与几何学相提并论的独立学科。
阿尔·花剌子模还出版了一本数学著作,介绍了印度的十进制记数法和以此为基础的算术知识。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 Fibonacci)将这套十进制计数法和算术方法引介到欧洲,逐渐代替了欧洲原有的算板计算及罗马的记数系统。0~9等十个印度数字也因此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意大利人将他的名字翻译成拉丁语Algorismus,并将他在这本著作中讲解的基于十进制计数法的算术方法也称为Algorismus。英语单词algorism(算术)一次就来自拉丁语Algorismus,后来被单词arithmetic(算术)逐渐替代,很少使用。而algorism的异体,英语单词algorithm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发扬光大,表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算法”。
algorithm:['ælgərɪð(ə)m] n.算法,运算规则
algorism:['ælɡərɪzəm] n.阿拉伯数字系统,十进制计数法
bus(公共汽车):供多人乘坐的马车
在公共汽车出现之间,人们可以搭乘出租马车外出。这种出租马车有点像现在的出租车,但需要提前预订。1823年,一位名叫Stanislas Baudry的法国人在法国南特市郊区创办了一个蒸汽磨坊,并利用多余的热气提供公共浴场服务。为此,他提供一辆大型马车来接送住在市中心的客人来往浴场。在提供这种运输业务时,他发现有很多上车的客人并不是去他的浴场,而是在中途其他地点下车。受此其他,1826年,他放弃了浴场业务,专门经营这种新型的运输业务,并专门准备了两辆16座的马车。马车的出发点在一家制帽店前面,这家制帽店有个招牌,上面用拉丁语写着Omnès Omnibus(all for all),其中的omnibus意思是“for all”,与他的这种公共马车性质非常契合。因此,他就把自己经营的这种公共马车称为omnibus,这就是公共汽车的前身。单词bus就是omnibus的简称。
在餐馆中,那些推着小推车负责上菜、收拾餐桌的助理服务员被称为busboy,因为他们所推的小推车有点像bus。
bus:n.公共汽车
omnibus:n.公共汽车,文集adj.综合性的
maverick(特立独行者):特立独行的牧场主马华力
在19世纪的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位名叫山姆•马华力(Samuel Maverick)的牧场主,被当地人看作是特立独行者。按照当时的习俗,牧场上的牛、马等牲畜都要打上本牧场的烙印,这样牲畜丢失后,人们根据身上的烙印就能识别是哪家牧场的牲畜。但这位马华力却偏偏不肯按照惯例给牲畜打上烙印。不过这样也好,以后凡是见到身上没有烙印的牲畜,大家就知道是马华力家牧场的了。马华力也因为此事而出名。
不过,据历史学家考证,当年马华力不愿给牲畜打烙印并非出自特立独行考虑,而是对放牧之事缺乏兴趣。因为这位马华力在历史上扮演的更重要角色是一名律师和政治家。当时的德克萨斯州还属于墨西哥,正在争取独立。马华力积极参加了德克萨斯独立革命,亲自率领部队冲锋陷阵,击败了墨西哥军队,参加了墨西哥军队的投降仪式,并成为《德克萨斯独立宣言》的签署者之一。
不管怎样,马华力在美国历史上成了特立独行的典型。他的姓氏Maverick也因此青史留名,成为了“特立独行者”的代名词。美国NBA联盟中,德州达拉斯小牛队的英文名就是Dalas Maverick,表达的就是这种叛逆不羁、特立独行的精神,译为“达拉斯特立独行队”可能更精确。著名电影“壮志凌云”中,汤姆·克鲁斯所饰演的主角的代号就是maverick(独行侠),正好契合他的性格特征。
maverick:['mæv(ə)rɪk] n.特立独行者,独行侠;没打烙印的牲畜adj.特立独行的,不按常规的;未打烙印的(牲畜)
bask:晒太阳
发音释义:[bɑːsk] vi. 晒太阳;取暖;沐浴于;沉浸于vt.使…晒太阳;使…温暖舒适
词源解释:来自古挪威语baðask(沐浴,洗澡)
1600年,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作品《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中,首次用bask来表示晒太阳(沐浴于阳光中)。从此以后,bask就衍生出了“晒太阳”的含义。
词组习语:bask in the sun(sunshine)(晒太阳);bask on beach(在海滩上晒太阳)
助记窍门:bask谐音四川方言“巴适kei”(去舒服一下)。其中,“巴适”表示“舒适、安逸、爽”,kei表示“去”。bask的核心含义就是“舒适地享受(阳光等)”,与“巴适”的含义十分契合。
baroque:巴洛克风格
发音释义:[bə'rok] adj. 巴洛克式的;繁复精美的;形式古怪的n.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艺术
词源解释:baroque←法语baroque(不规则的)←葡萄牙语barroco(不圆润的珍珠)
巴洛克(baroque)是十七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发源于17世纪教皇统治的罗马。它的兴起与罗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及西欧国家君权的加强有密切关系,或许是教会与宫廷需要表现动感与力量的艺术去表达对天主(上帝)与君王的尊敬与权威,传达对新教分裂公教(天主教)的不满及封建割据阻碍国家统一的不满;总之,它是为教权与君权的强化服务的。与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古典主义不同,巴洛克风格抛弃了简洁、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气势宏大、奔放、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这种风格集中体现在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风格是一种离经叛道的风格,因此就用barogque一词来形容它。barogque一词来源来自葡萄牙语,用来形容形状不规则、不圆润的珍珠。进入法语后,转变为“不规则”的意思,与巴洛克风格所强调的动感、夸张效果很契合。
助记窍门:baroque→谐音“巴洛克”
Cathay:契丹,国泰航空
来自契丹的英文名,在英语文化里指古中国,通常含有浪漫色彩,国泰航空的英文商标。
deed:行为,契约
来自PIE*dhe, 做,树立,放置,词源同do, fact. 用于指行为,契约。
deed poll:单边契约(尤为更改姓名)
deed, 契约。poll, 修剪,剪掉。即相对于传统的锯齿状的对双边有约束关系的契约(合同)而言,这种契约是剪纸状的,只对单方面有效,主要用于更改名字,严格来讲不属于契约。
warlock:男巫
来自古英语waerloga,撒谎者,背叛者,魔鬼,来自waer-,真实,协议,契约,词源同verify,-loga,撒谎,词源同lie。其字面意思即背叛契约者,引申义魔鬼,男巫,术士。
indenture:师徒契约
来自indent,咬合,-ure,名词后缀。因古代师徒契约写于两张锯齿状凹痕的契约纸上而得名。
kidnap:绑架
kidnap原为盗贼切CI语,字面义是t。steal a child(诱拐小菝),其中kid即chdd: nap为nab之异体,意为to steaIL,kidnap是亩kidnap( p)er逆生而成,17世纪束才见诸使用,当时在英国kidnap往往只限于表示诱拐小谈,并把他们贩卖到美洲大陆去当契约仆役(indenIured servant)曲美国历史上的诱拐小菝案最有名的恐怕当数1932年C.A. Lindbergh上校才满20个月的小孩被拐并惨遭撕票一案。今天kidnap 一词的词义已超出r其字面意义,诱拐和绑架的对象往往已不再限于小弦了。
coolie:苦力
coolie并不源于汉语,汉语的“苦力”其实乃coolie的音译。19世纪4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的废除奴隶制运动造成劳力的缺乏,西方劳力贩子从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向一些需要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地区运送受契约束缚的劳工。这种出卖力气干重栝的劳工西方商人蔑称之为coolieo这些苦力由于遭受非人待遇,死于长途海上航行者数烈万计。coolie 一词源自兴都斯坦语或泰米尔语的kuli,它意为hire(雇佣)或hireling(佣工),原指印度一土著部落。coolie 一词主要用于远东国家。
bill:帐单,钞票,议案 .
bill 一词始见于14世纪,源自中世纪拉丁语butla的异体bilta。该拉丁词原义为“图章”、“印记”,后指“盖有图章、印记的公文或法令”,因此bill今天所用的多数词义,诸如“帐单”、“议案”、“钞票”、“单据”、“证明书”等均与此有联系。带bill的短语,诸如bill of lading(提货单),bill of sale(卖契),bill of health(检疫证书)等均含有“盖有印章的”或“署了名的”的含义。另有两个词bull(教皇诏书)和bulletin(布告,公告)也源于拉丁语bulla。教皇诏书和布告均属公文,与图章和印记自然有密切的联系。其实英语还直接借用了bulla一词,用以专指“(教皇等的)玺”。
vaseline:凡士林
提起凡士林,不少学习英语的都知道是从英语的vaseline音译而来的,但是对vaseline的由来,恐怕就未必有很多人了解了。这一直可以追溯到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新大陆的早期。这些移居者经常发现一种奇特现象,冰凉的山洞中汇成的河水流入地底下神秘地消失后,竟在数英里外重又冒出地面,然而,此时水面上却蒙上薄薄一层油,宛如彩虹,闪闪发光。此外,移居者还发现一股股泉水破地而出,水面同样蒙着薄薄一层油。
过了些时候,移居者目睹印第安人把水面上的油撇起来,敷在烧伤、刀伤、擦伤等伤口处。后来欧洲移民也模仿着做,有些人还把撇取的油装瓶当作药物出售,并称这种油为“印第安油”。
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一位来自新英格兰,名叫乔治·比斯塞尔(George Bissell, 1821-1884)的年轻教师对这种油很感疑惑。他暗自思忖:“能不能从地下取出一种更浓的油呢?”
比斯塞尔把他的想法对一个叫埃德温·德雷克(Edwin Drake, 1819-1880)的朋友讲了。他们一起到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Titusville)附近钻了一口世界上最早的油井。附近的居民认为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因此称这一工程为“德雷克的徒劳而又愚蠢之举”。
然而,此举后来却成了一种了不起的工业壮举。1859年8月27日,德雷克他们果然在距地面25米的油层中打出了石油。
发现石油的消息不胫而走,数日后一直传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位化学家耳中。这位化学家名叫罗伯特·契斯柏洛(Robert A. Chesebrough, 1837-1938),他正在进行一项费时而艰巨的工作:从煤炭中提取煤油。当他一听到这消息,明白自己吃亏了,因为从石油中提取煤油要比从煤炭中提取容易得多了。契斯伯洛觉得不能因此无所事事,决定迁居泰特斯维尔。
一天,他在观看德雷克和工人们钻井时,发现一种蜡状物质附在巨大的钻头上。工人们把它弄下来扔掉。可是他们遇有刀伤或烧伤时,总是首先用这种东西往伤口上一抹。
契斯柏洛拿了些回家,用它做试验,最后成功地从中提取了一种洁净的糊状物。他在自己身上的伤口涂了一些作试验,发现伤痛大有减轻之感,伤口也愈合得快些。他立即向政府申请专利以保护他的产品,并将之命名为vaseline。1872年Vaseline被契斯柏洛公司(the Chesebrough Manufacturing Company)作为产品的正式商标名。
vaseline这个名称契斯柏洛一定是费尽心思才造出来的,它是三种语言的混合词。他先是取了德语词Wasser(水)中的was-加上希腊语élaion(油)中的el,再加上拉丁词缀-ine构成了waserline。后来他转念一想,w在德语中不是发成英语中的v吗?于是他才最后把该物质定名为vaseline。
契斯柏洛所发现的物质学名叫petrolatum或petroleum jelly(矿脂,石油冻),然而他所用的商标名vaseline却作为其俗名一直沿用至今。
America:美洲,美国
该词得名于意大利商人和航海家“Amerigo Vespucc”.(1454—1512),其拉丁文形式作Americus Vespucius。在1501—1502年的探险航行中Americus确认新发现的太西洋以西的陆地不是亚洲的一部分,而是一个新大陆。这在地理学上是一次重大发现。他在给佛罗伦萨梅迪契家族及共和国行政长官等人的信函中记述了他四度航海至新大陆的一些情况。然而对其中一些信函的真实性后来的学者提出了质疑。这些信函当时在欧洲广为流传。1507年德国青年地理学家、地图绘制家马丁·瓦尔德塞弥勒(Martin Waldseemuller,1470—1521,)将Americus有关四次航行的记述作为他出版的一本书的附录。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收进了一幅Americus称之为“新大陆"的地图。在书中作者为了纪念Americus将“新大陆”命名为America,并在页边陈述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