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Uranus(天王星):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

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Uranus)诞生于大地女神盖亚,掌管天空。乌拉诺斯是盖亚的儿子,也是她的丈夫,是十二泰坦神、独眼巨人与百臂巨人的父亲。

乌拉诺斯贪恋权力,把盖亚与他所生的所有孩子都束缚在盖亚体内。盖亚十分愤怒,就号召孩子们起来反抗。其他孩子慑于父亲淫威,不敢有所表示,只有最小也是最强壮的儿子克洛诺斯答应帮助母亲推翻父亲。盖亚交给克洛诺斯一把锋利的石镰刀,让他埋伏好。等到乌拉诺斯在盖亚身上发泄淫威时,克洛诺斯手持镰刀,一刀就隔断了乌拉诺斯的命根子。乌拉诺斯惨叫一声,逃到了天上,从此再不敢回到地上。

乌拉诺斯的名字Uranus在希腊语中的含义是“天”,由词干uran-(天)和名词后缀-us构成。英语中表示“天”的词根uran-就来源于此。在天文学上,Uranus表示“天王星”。天王星的位置在土星(Saturn)外侧,而土星在木星(Jupiter)的外侧。在古罗马神话中,Saturn(农神萨图恩,等于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是Jupiter(天神朱庇特)的父亲,所以有科学家便建议依序用克洛诺斯的父亲乌拉诺斯的名字Uranus来命名天王星。除此以外,化学元素铀(uranium)也是以Uranus命名的。

词根uran-:天,天体

Uranus: [ˈjʊərənəs]n.天王星,天神乌拉诺斯

uranium:[jʊ'reɪnɪəm]n.铀元素

uranolite:['jʊrənəʊlaɪt]n.陨石。记:urano天+lite小东西→天上飞来的石头

uranology:[,jʊərə'nɒlədʒɪ]n.天体学。记:uran天+ology学科→关于天体的学科

uranometry:[,jʊərə'nɒmɪtrɪ] n.天体测量学。记:uran天+metry测量→测量天体的学科

uranography:[jʊrə'nɒgrəfɪ]n.天象图学。记:urano天+graphy描绘→天象的描绘。

uranoscopy:[jʊ'rɑ:nəskəpɪ]n.天体观察。记:urano天+scopy观察→天体观察。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Uranus 词源,Uranus 含义。

martial(军事的):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

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Ares)是主神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儿子,爱神阿芙洛狄忒的情人,掌管战争。他相貌英俊,孔武有力,性格残暴好斗,象征着战争的野蛮杀戮。阿瑞斯性格暴戾,其他神祗和人类都不喜欢他。他的生身父母也不喜欢他。在《伊里亚特》中,宙斯对阿瑞斯说:“在所有住在奥林匹斯山的神中,你最令我作呕,你除了争吵、战争和打仗之外什么也不喜欢。你遗传了你母亲赫拉的固执和难管束的性情。”

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吃败仗。他曾被两个巨人塞进青铜大瓮,囚禁13月之久,若不是他兄弟赫尔墨斯的营救,他早已丧生其中。他与两个妹妹,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经常发生矛盾,但基本上每次都被她们狠狠修理。在特洛伊战场,他主动挑衅雅典娜,结果被雅典娜用一块石头砸伤脖子。凡人英雄赫拉克勒斯杀了他的儿子,阿瑞斯向他挑战,结果被英雄打伤,呻吟着回到奥林匹斯山。 可以说,在崇尚和平和文艺的古希腊,战神就是外强内干,备受嘲弄的草包。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诸城邦之间的相互关系。战神是斯巴达的保护神,雅典娜是雅典的保护神。与精于文艺的雅典人相比,沉默寡言的斯巴达人对希腊神话中的影响力极低,导致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屡被雅典娜欺负。

不过到了古罗马时期,战神却时来运转了。在罗马神话中他被称为马尔斯(Mars)。 因为罗马人崇尚武力,所以战神在罗马神话中地位极高,三月(March)和火星(Mars)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单词march还表示“进军”,因为古罗马人认为三月份是开始进军打仗的好季节。从战神的名字中还产生了martial(战争的)这个单词。

Mars:[mɑːz] n.战神,火星。

march:[mɑːtʃ] n.三月v.进军

martial:['mɑːʃ(ə)l] adj.军事的,战争的,尚武的。

martial art:武艺。

Laurel(桂冠):逃避阿波罗的爱情的达芙妮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回阿波罗遇到丘比特在摆弄弓箭,便忍不住嘲笑了几句,说他这个娃娃不应该摆弄大人的东西。受到嘲讽的丘比特决心报复,就趁阿波罗不注意,向其射出金箭,点燃他的爱情之火,然后又把浇灭爱情之火的铅箭射向河神的女儿,美丽的达芙妮。于是,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拼命追逐她。可怜的达芙妮四处躲避,眼看阿波罗就要追上,便央求父亲河神将其变成一颗月桂树。阿波罗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折下了月桂树枝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作为对爱人的纪念。这就是“桂冠”(laurel)的来源。因为阿波罗同时是诗歌、音乐和体育之神,所以希腊人将桂冠作为对那些领域内取得骄人成绩的人的奖励。

daphne:['dæfni] n.月桂树,达芙妮(女名)

laurel: ['lɒr(ə)l] n.桂冠,殊荣

memory(记忆):希腊神话中的记忆女神莫涅莫绪涅

莫涅莫绪涅(Mnemosyne)是希腊神话中的记忆女神。她是天神乌拉诺斯和大地女神盖亚的女儿,十二泰坦神之一。她是宙斯的情人,和宙斯一起生了九个缪斯女神。她通常被描绘成一个支着下巴沉思的女子;有时她在画笔下表现为一个接近成年的女性,发饰多珍珠和宝石,用右手的两个前指持着耳垂。

莫涅莫绪涅的名字中包含词根mneme,意思是“记忆”。变体有:memo,memor,mnem,mnes。

memory: ['mem(ə)rɪ]n.记忆,记忆力

remember: [rɪ'membə]v.记得,记起

memo: ['meməʊ]n.备忘录

memoir: ['memwɑː] n.回忆录,自传

memorial: [mə'mɔːrɪəl]adj.纪念的,记忆的,追悼的n.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仪式,纪念物

commemorate: [kə'meməreɪt]vt.庆祝,纪念,成为……的纪念

amnesty: ['æmnɪstɪ]n.大赦,特赦vt.赦免。记:a否定+mnes记忆+ty名词后缀→不再记得,既往不咎→赦免

altas(地图集):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

阿特拉斯(Atlas)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他属于泰坦神族,是十二泰坦神之一的伊阿珀托斯(Iapetus)的儿子,“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哥哥。泰坦神族被奥林巴斯神族打败后,参与反叛的阿特拉斯被宙斯惩罚,被迫在世界的西边以双肩擎住被放逐的天神乌拉诺斯,以免他返回地面与大地女神盖亚做爱。

传说阿特拉斯背负苍天,痛苦不堪。英雄帕尔修斯砍下美杜莎的头后经过此地,阿特拉斯就请求帕尔修斯,用美杜莎的眼睛正对他,将他变成了石头。因为阿特拉斯特别高大,而变成一座山,这座山就是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这条山脉西边的大海(大西洋)也以阿特拉斯命名。

阿特拉斯的名字Atlas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擎者”。16世纪,地理学家麦卡脱把阿特拉斯擎天图作为一本地图册的卷首插图。后人争相效仿,单词atlas从此被用来表示地图集。阿特拉斯所擎的圆球本是苍天,但后人常常误解为地球。

atlas:['ætləs] n.地图集,寰椎。

Atlantic:[æt'læntɪk]n.大西洋。

Atlanta:[æt'læntə]n.亚特兰大。

Atlantis:[ət'læntis]n.亚特兰蒂斯,传说中神秘消失于大西洋的古老大陆大西洲。

protean(千变万化的):变幻无定的海神普罗透斯

普罗透斯Prote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早期海神,荷马史诗中所说的“海中老人”之一。他有预测未来的神通,但只向能逮住他的人透露预言。为了避免被人逮住,他拥有随意改变自己形状的神力。他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海岸外的法罗斯岛上,以放牧海兽为生。

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参加特洛伊战争的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Menelaus)从特洛伊启程回国前触犯了神灵,被困在法罗斯岛上。在这里他遇到了普罗透斯的女儿。后者向他透露了普罗透斯的秘密,还告诉他制服普罗透斯的诀窍。于是,墨涅拉奥斯带着手下,身披海豹皮,悄悄接近普罗透斯,趁他瞌睡时,突然抓住他,任凭他千变万化也不松手。普罗透斯最后没办法,只好变回原形投降,向墨涅拉奥斯透露了他所需要的预言。

英语单词protean就来自普罗透斯的名字Proteus,表示“千变万化的”。

protean: ['prəʊtɪən; prəʊ'tiːən] adj.千变万化的,一人分饰多角的,变形虫的

fury(暴怒):罗马神话中的复仇三女神

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被其子克洛诺斯阉割时,溅出的精血使大地女神盖亚受孕,诞生了三位复仇女神。在希腊语中,她们被统称为厄里倪厄斯Erinyes(愤怒的人),在拉丁语中被统称为Furies,与拉丁语furere(愤怒)相关。她们的形象为三个身材高大的妇女,头上长着蛇发,眼中流出血泪,双肩生有翅膀,手执火把和蝮蛇鞭。她们永不停息地追逐杀人凶手,尤其是谋杀血亲的人,使他们受到良心的煎熬,直到丧失理智。为了避免激怒她们,凡人不敢直呼她们的名字,只能称她们为“温和的人”(the kindly ones)。

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回国后被妻子谋杀。他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为了替父亲报仇,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结果被复仇三女神追捕,一路逃到太阳神的神殿躲藏起来。复仇女神们来到智慧女神雅典娜面前请求裁决,雅典娜召集众法官,对俄瑞斯忒斯进行了审判。法官们投票表决相持不下。于是雅典娜投了至关重要的一票,判俄瑞斯忒斯无罪。复仇女神们不肯善罢甘休,声称这个审判将会给雅典城带来灾难。最后,雅典民众承诺要为复仇女神们建一座神庙,才使得复仇女神们放弃了复仇的想法。

英语单词fury就源自复仇女神的拉丁语名字Furies。

fury:['fjʊərɪ] n.狂怒,暴怒,激怒者

furious:['fjʊərɪəs] adj.狂怒的,激烈的,热烈兴奋的,喧闹的

eristic(争论的):扔下不和的金苹果的不和女神厄里斯

在希腊神话中,厄里斯Eris是专司不和的女神。她是宙斯和赫拉的女儿,战神的妹妹。在罗马神话中她被称为“狄斯科耳狄亚”(Discordia),就是“不和”的意思。与她有关的最著名传说是“不和的金苹果”。传说有一回珀琉斯国王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结婚,众神都收到邀请,唯独没有不和女神。不和女神心生不满,就在婚礼上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爱与美女神阿芙洛狄忒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三人都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女神,争执不下。她们遇到牧羊人打扮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就决定请他来裁决。三人为了得到金苹果,都向帕里斯许下好处。赫拉承诺让帕里斯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人,雅典娜承诺让帕里斯成为天下最有智慧的人,阿芙洛狄忒承诺让帕里斯得到天下最漂亮的美女。帕里斯不爱江山爱美女,就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履行承诺,让帕里斯得到绝世美女海伦的芳心,从而导致了特洛伊战争。就因为不和女神的一个金苹果,希腊和特洛伊之间发生了十年的战争。

在英语中,从不和女神的名字Eris产生了单词eristic,表示“争论的”。

eristic: [e'rɪstɪk] adj.争论的n.争论术,论客

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金苹果;不和的种子

judgment of Paris:不爱江山爱美人,帕里斯的评判

January(一月):罗马神话中的双面门神雅努斯Janus

在罗马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Janus的天门神,他的头部前后有两副面孔,一副回顾过去,一副眺望未来。他在早晨打开天门,让阳光普照大地;到了晚上他关上天门,让黑夜笼罩大地。

古罗马人在正月里祭祀雅努斯,罗马的执政官也在正月的第一天就职,并向雅努斯献祭。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正月第一天定为罗马历新年的开始,用雅努斯的名字来命名第一个月,在拉丁语中拼写为Januarius(month of Janus),英语中表示“一月”的单词January,便是由拉丁语Januarius演变而来的。英语中表示“看门人”的单词Janitor也是源自Janus。

January:['dʒænjʊ(ə)rɪ] n.一月

Janus:['dʒeinəs] n.雅努斯,两面神

Janus-faced:伪善的,口是心非的,有双面孔的

janitor:['dʒænɪtə] n.看门人,门警,门房,清洁工

echo(回音):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宁芙仙女艾柯

希腊神话中,艾柯(Echo)是一位美丽、善良而又能言善辩的宁芙仙女。有一次神王宙斯下凡与其他宁芙仙女偷情,天后赫拉悄悄尾随,准备来个捉奸在床。没想到半路上遇到艾柯,拉着赫拉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话,耽误了赫拉的捉奸大事。赫拉迁怒于艾柯,罚她丧失正常的表达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词。

后来艾柯爱上了美丽而又自恋的纳西索斯,却又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伤心的Echo终日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回音在山谷中飘荡。这就是英语单词echo(回音)的由来。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英文名就叫做Echo。

echo:['ekəʊ] n.回音,效仿v.重复,发出回音,随身附和

echoic:[ɛ'koɪk] adj.拟声的,回声的

Medea(狠毒女人):由爱转恨的复仇女巫美狄亚

美狄亚(Medea)是希腊神话中的科尔基斯公主,伊阿宋的妻子,神通广大的女巫。 希腊英雄伊阿宋(Jason)为了夺回王位,率领赫拉克勒斯等众多英雄,乘坐阿尔戈号大船前来盗取金羊毛。美狄亚与他一见钟情。为了帮助自己的心上人,她背叛了父亲,施展巫术降伏了守卫金羊毛的公牛和毒龙,盗走了金羊毛。当父亲率领军队追来时,她残忍地杀死了弟弟,并将其碎尸扔入海中,然后乘父亲忙着收尸之际,与伊阿宋逃回了希腊。

伊阿宋和美狄亚回到希腊,发现伊阿宋的父亲已经被篡位的叔父珀利阿斯害死。为了复仇,美狄亚向珀利阿斯的两个女儿谎称自己拥有返老还童的法术。珀利阿斯的两个女儿上当了,配合美狄亚将珀利阿斯扔进大锅里活活烫死。伊阿宋和美狄亚因此被逐,流亡至科林斯。然而,在科林斯,伊阿宋却背叛了美狄亚,欲同科林斯公主结婚,将美狄亚驱逐出去。走投无路、悲愤难抑的美狄亚制定了残忍的报复计划,毒死了公主新娘和她的父亲,又亲手杀死了自己和伊阿宋所生的两个儿子,留下了失去新娘、断绝子嗣的丈夫伊阿宋独自痛苦的生活。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根据传说编写了著名剧作《美狄亚》,使美狄亚这个人物形象广为流传。从此以后,美狄亚的名字Medea成为了“狠毒女人”的代名词。而伊阿宋的名字Jason成了“负心汉、薄情郎”的代名词。

Medea:[mi'diə] n.美狄亚,狠毒女人

Jason:[ˈdʒeɪsən]n.詹森,伊阿宋,负心汉。

academy(学院):希腊神话中帮助寻回美女海伦的农夫阿卡德摩斯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绝世美女海伦。她是宙斯和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当她还是一名少女的时候,来自雅典的英雄忒修斯与朋友偶然在神庙中看见海伦跳舞。两人惊为天人,闯进神庙将海伦劫走。两人决定抽签确定海伦的归属,并约好抽中的人要帮没抽中的人再去抢个妻子。结果忒修斯抽中了,于是忒修斯把海伦带回老家,嘱咐母亲好生照顾。然后,两个好朋友再次出发去做采花大盗。这回他们看上了冥王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可惜行动失败,被冥王关押在冥府中。后来另一个英雄赫拉克勒斯前往冥府营救,但只救出了忒修斯一人。

海伦的两个哥哥率军四处寻找海伦。他们来到雅典,要求雅典人归还自己的妹妹。但雅典人说不知道是谁劫走了海伦。两兄弟威胁要动用武力。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名叫阿卡德摩斯(Akademos)的农夫挺身而出,提供了绑架者的身份和藏匿之所。两兄弟很快就夺回了自己的妹妹,而Akademos也因为避免了一场战争而成为雅典的英雄,得到神灵的庇佑,他的橄榄树林年年丰收。这片橄榄树林也因此得名Akademeia,意思是“Akademos的果园”。

后来,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这片橄榄树林里创建了学园。人们将他的学园也称为Akademeia。英语单词academy就来源于柏拉图创建的Akademeia学园,原本专指柏拉图所创建的学园,但后来词义进一步扩充,泛指各种学术研究性机构。

academy:[ə'kædəmɪ] n.学院,研究院,学会,专科院校

academic:[ækə'demɪk] adj.学术的,学院的,理论的n.学者,大学教师,大学生

adonis(美男子):捕获爱神芳心的的美少年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Adonis是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他的母亲是绝世美女米拉(Myrrha),因为受到爱神的诅咒与父亲乱伦怀上了他。米拉后来被神化为一颗没药树(myrrh),阿多尼斯就在树中孕育,后来树皮爆裂而诞生。传说阿多尼斯身高九尺,五官精致如花,世间一切人和物都在他面前黯然失色。爱神阿芙洛狄忒狂热地爱上了他,引起了战神的嫉恨。战神就施展法力,准备在阿多尼斯狩猎时化作一头野猪杀死他。爱神事先收到预言,知道阿多尼斯将在狩猎中死去,所以极力阻拦。但阿多尼斯不肯相信,坚持去狩猎,结果果然被野猪杀死。

阿多尼斯死后,爱神伤心不已,将其鲜血化为红玫瑰,尸体化为秋牡丹花。冥后珀耳塞福涅见爱神如此悲痛,便让阿多尼斯于每年有6个月回到阳间与爱神团圆。后来阿多尼斯成了植物之神,每年死而复生,永远年轻容颜不老。

在英语中,阿多尼斯的名字Adonis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并衍生了小写的单词adonis。美丽而又毒性致命的福寿草也以adonis命名,传说这种植物由阿多尼斯死时的鲜血所化。

adonis:[ə'dəunis] n.美男子,美少年,福寿草

narcissism(自恋):因自恋而化为水仙的美男子纳西索斯

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Narcissus是河神Cephisus和宁芙仙女Liriope的儿子,长得非常俊美,却十分高傲,对自己在水中倒影自恋不已,对任何姑娘都不动心。森林女神Echo爱上了他,却因为受到赫拉的惩罚丧失了语言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音。Echo偷偷地跟着Narcissus,渴望能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面对只能重复别人的话的Echo,Narcissus同样高傲而又无情地拒绝了。伤心的Echo终日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回音在山谷中飘荡。这就是Echo后来成为“回音”的由来。为了惩罚他,报应女神 Nemesis施展法力,使他迷恋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自恋成性的Narcissus最终在顾影自怜中抑郁而死,化为水仙花,依然留在水边守望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从此以后,Narcissus成为“自恋狂”的代名词,并衍生了英语单词narcissism(自恋)。

narcissus:[nɑr'sɪsəs] n.水仙,自恋狂,纳西索斯

narcissist:[nɑː'sɪsɪst] n.自恋者,自我陶醉者

narcissism:['nɑːsɪsɪz(ə)m; nɑː'sɪs-] n.自恋,自我陶醉

oracle(神谕):德尔惠的神谕

古希腊人有求神谕(Oracle)的习俗。神谕是一种占卜形式,经过某个中介者,传达神明的意旨,对未来做出预言,回答询问。在古希腊,最著名的神谕是德尔斐神谕。德尔斐(Delphi)是古代所有希腊城邦的共同圣地,供奉着德尔斐的阿波罗。古希腊人认为,德尔菲是地球的中心,是“地球的肚脐”。在求神谕时需要向神庙供奉大量礼物。神庙里负责传达神谕的是称为“皮提亚”(Pythia)的女祭司,由年轻女孩或老妇担任,坐在一张三角架上。三脚架横跨在一道产生天然气的裂缝上。

史载,西亚的里底亚王不知道该不该和波斯帝国作战,于是便来到德尔菲求讨神谕。神谕说,一旦交战,一个大帝国将会灭亡。里底亚王以为神谕说的大帝国是波斯,大喜之下于是下令大军出征,结果却遭到惨败。里底亚王愤怒地又一次来到德尔菲,责问祭司为什么要骗他,祭司回答说:“神谕所说的大帝国,正是您的国家。”

大名鼎鼎的IT公司甲骨文公司的英文名就是“Oracle”。中文之所以翻译为为“甲骨文”,乃是中国古代使用甲骨来占卜,从而获得神谕。

oracle:['ɒrək(ə)l] n.神谕,预言

pen(笔):古人用翎管做成的笔

古代欧洲人曾使用芦苇杆制成的“笔”,写在纸莎草做成的纸上。约在公元七世纪出现“翎管笔”,即用天鹅或大雁的翎管做笔。 pen一词,在古英语中写作penn,来源于拉丁语的penna,意思是“羽毛、翎管”,即羽毛制成的笔。

现代普遍使用的钢笔诞生于19世纪初。它的发明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一名叫做华特曼的英国人在用传统的羽毛笔签字时,羽毛笔漏水,把合同弄脏了。他回去取新合同时,被竞争对手乘虚而入抢先签署了合同。他深受刺激,决心设计一种更加先进的笔。他利用植物体内的毛细管输送液体的原理,发明了钢笔。

pen: [pen] n.笔,钢笔

rostrum(讲台、喙):古罗马用装饰讲坛的金属撞角

单词rostrum原本表示鸟喙、动物的鼻口部,怎么跟“讲坛”扯上关系呢?原来,古罗马的战舰的舰首一般装有金属撞角,用于在战斗中撞击敌舰。这种金属撞角的形状很像鸟喙,所以也被称为rostrum。在当时,战舰上的金属撞角是战舰中最贵重的部位。因此,摧毁或捕获敌方战舰后,一般会将其金属撞角带回。捕获的金属撞角常常摆放在演讲台前进行展示。后来,罗马人在修建演讲台时,干脆就用这种金属撞角来作为装饰。于是原本表示“金属撞角”的rostrum又成了“演讲台、讲台”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rostrum:讲台,主席台,鸟喙,动物鼻口部。

blanket(毛毯):最初制作毛毯的白色毛绒布料

英语单词blanket最初并不是表示“毛毯”,而是一种服装原料。该单词源自古法语单词blanchet,是blanc(白色的)的指小形式,指的是一种带有细毛的白色呢绒,可用来制作各种衣物。英语单词blank(空白)与此同源。blanket的含义是如何从一种布料变成毛毯的呢?

据传,在英国最早的纺织工业中心布里斯托尔市,一名叫Thomas Blanket的人于1320首先使用了这种布料来制作毛毯。Thomas Blanket是一名毛纺品制造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Blanket家的木柴恰好用完了,家里冷得像冰窖一样。于是,Blanket把从工厂带回家的一些白色呢绒铺在床上,意外发现这种呢绒的保暖效果特别好。于是,Blanket开始使用这种白色呢绒制作御寒用的毛毯,并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销量。因为这个传说,有人认为blanket一词来自Thomas Blanket的姓氏。但据语言学家考证,单词blanket出现的时间比Thomas Blanket生活的时代更早,因此,更有可能是Thomas Blanket因为使用白色呢绒发明了毛毯而被人称为Blanket,毛毯得名于blanket这种原料而非他的姓氏。

人们最初将用白色呢绒做成的毛毯称为blanket,后来,该词的含义逐渐泛化,可以表示用各种材质做成的毯子。

blanket:['blæŋkɪt] n.毛毯,毯子vt.覆盖,掩盖,用毯子盖。记:blank白色的+et小的→带有细毛的白色呢绒→用白色呢绒做的毛毯→毛毯,毯子

blank: [blæŋk] n.空白,空虚adj.空白的,空虚的v.(使)成为空白

biscuit(饼干):烘烤两次的干面包

古代西方人在航海时,为了解决漫长的海上旅行的饮食问题,发明了一种制作干粮的方法,那就是将烘烤好的面包,回炉再烘烤一次,使其变干变脆。这样处理过的干面包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不会变质腐烂,特别适合长时间的海上旅程。这种烘烤两次的干面包就是饼干biscuit的前身。英语单词biscuit源自法语bescuit,由bes(twice,两次)+cuit(cooked,烘烤过的),字面意思就是“烘烤过两次的面包”。

biscuit:['bɪskɪt]n.饼干,小点心。

ostracize(放逐):古希腊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雅典人民推翻僭主的独裁统治后,建立了民主制度。为了保卫民主制度,避免有野心的政治家恢复僭主政治,雅典人民实施一项称为“陶片放逐法”的政治制度。所有的雅典公民在一片陶片上刻上他认为可能危害雅典民主政治,需放逐的人的名字,将陶片投入票箱。如果有人获得超过6000张选票且得票数第一,则被放逐,期限为10年。

陶片放逐法有助于雅典公民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约束官员行为,但这种方式简单粗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因此陶片放逐法很容易成为政客党派斗争的工具。例如,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参加陶片放逐投票的路上,被一个目不识丁的路人拦下,请他帮忙在陶片上刻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问他为什么想放逐阿里斯提德。那人回答“不为什么,我甚至不认识这个人。只是到处都在谈论他,说他是什么‘正义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阿里斯提德平静地帮他在陶片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投票结果揭晓,被放逐的正是阿里斯提德。公元前415年,雅典平民领袖海柏波拉斯被放逐,后来外国外被支持寡头政治的激进分子暗杀。此事在雅典人民中造成极大震动。从此后,陶片放逐法自然终止。

英语单词ostracize正是来自陶片放逐法。它源自希腊语ostrakizein,而该词源自希腊语ostrakon (陶片,瓦片,贝壳)。英语中oyster、ostracean、ostracod等单词均与此同源。

ostracize: ['ɑstrəsaɪz] vt.放逐,排斥,排挤

ostracism: ['ɒstrəsɪz(ə)m] n.排斥,放逐,陶片放逐法

ostracean:[ɔs'treiʃən] n.牡蛎adj.牡蛎的

ostracod:['ɒstrəkɒd]n.介形亚纲动物

oyster: ['ɒɪstə] n.牡蛎,生蚝,沉默寡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