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al(军事的):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
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Ares)是主神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儿子,爱神阿芙洛狄忒的情人,掌管战争。他相貌英俊,孔武有力,性格残暴好斗,象征着战争的野蛮杀戮。阿瑞斯性格暴戾,其他神祗和人类都不喜欢他。他的生身父母也不喜欢他。在《伊里亚特》中,宙斯对阿瑞斯说:“在所有住在奥林匹斯山的神中,你最令我作呕,你除了争吵、战争和打仗之外什么也不喜欢。你遗传了你母亲赫拉的固执和难管束的性情。”
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吃败仗。他曾被两个巨人塞进青铜大瓮,囚禁13月之久,若不是他兄弟赫尔墨斯的营救,他早已丧生其中。他与两个妹妹,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经常发生矛盾,但基本上每次都被她们狠狠修理。在特洛伊战场,他主动挑衅雅典娜,结果被雅典娜用一块石头砸伤脖子。凡人英雄赫拉克勒斯杀了他的儿子,阿瑞斯向他挑战,结果被英雄打伤,呻吟着回到奥林匹斯山。 可以说,在崇尚和平和文艺的古希腊,战神就是外强内干,备受嘲弄的草包。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诸城邦之间的相互关系。战神是斯巴达的保护神,雅典娜是雅典的保护神。与精于文艺的雅典人相比,沉默寡言的斯巴达人对希腊神话中的影响力极低,导致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屡被雅典娜欺负。
不过到了古罗马时期,战神却时来运转了。在罗马神话中他被称为马尔斯(Mars)。 因为罗马人崇尚武力,所以战神在罗马神话中地位极高,三月(March)和火星(Mars)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单词march还表示“进军”,因为古罗马人认为三月份是开始进军打仗的好季节。从战神的名字中还产生了martial(战争的)这个单词。
Mars:[mɑːz] n.战神,火星。
march:[mɑːtʃ] n.三月v.进军
martial:['mɑːʃ(ə)l] adj.军事的,战争的,尚武的。
martial art:武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rtial 词源,martial 含义。
argus(警惕的人):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Argus是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他有100只眼睛,分布在全身,可以观察到各个方向发生的事情,即使睡觉时也有两只眼睛睁着。据说有一次宙斯下凡勾引凡间美女伊娥,为了遮人耳目就变出一团云雾笼罩在周围。天后赫拉心生怀疑,驱散云雾,宙斯赶紧将伊娥变出一头雪白的小母牛。赫拉看穿了宙斯的诡计,假意喜欢这头牛,要求宙斯把这头牛送给自己作宠物,然后派阿尔戈斯严密监视小母牛。宙斯派自己的儿子,神使赫尔墨斯前去解救伊娥。赫尔墨斯用笛子吹出动听的音乐,还给他讲潘神追求宁芙仙女不成最后发明潘神萧的故事,引诱阿尔戈斯闭上所有眼睛入睡。赫尔墨斯趁阿尔戈斯睡着后砍下了他的头,救出了伊娥。后来赫拉将阿尔戈斯的100只眼睛转移到她最宠爱的鸟——孔雀的尾羽上。从此以后,孔雀的尾羽上长满了眼睛一样的美丽花纹。
阿尔戈斯的名字在希腊语中是Argos,含义是“(目光)明亮的”。在英语中,argus用来比喻“警惕的人”。英国海军二战前的一艘航空母舰、美国2012年推出的一款无人驾驶侦察机都叫做Argus。
argus:['ɑːgəs] n.警惕的人,百眼巨人
argus-eyed:adj.警惕的,目光敏锐的
amethyst(紫水晶):拒绝酒神追求的凡人少女艾莫西施
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善于酿造葡萄酒,同时还特别喜爱饮酒。酒神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凡人少女艾莫西施 (Amethystos,希腊语含义为“不醉酒”),向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遭到了艾莫西施(Amethystos)的拒绝。一日,酒神喝醉后,欲强行非礼艾莫西施(Amethystos)。情急之下, 艾莫西施向月亮女神Diana大声呼救。于是,月亮女神将她变成了一块晶莹透体的水晶,保住了她的贞洁。酒神伤心不已,就将葡萄酒浇灌在水晶身上,使其变为紫色。
英语单词amethyst(紫水晶)就来源于这则希腊神话。古希腊人相信,紫水晶具有防止醉酒的功效,因此在饮酒时喜欢使用紫水晶做成的葡萄酒杯或在身上佩戴一块紫水晶做成的饰品,来避免自己喝醉。
amethyst:['æməθɪst] n.紫水晶,紫色
divine(神的,占卜):通过占卜了解神的旨意
在古代西方,人们喜欢在重大活动之前进行占卜活动,来预测凶吉。古代人使用多种稀奇古怪的方法进行占卜,如观鸟、查看动物内脏、抽签、拈阄等等。
英语单词divine的本意是“神的”,做动词时,divine表示“占卜”。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占卜所获得的信息是神的旨意,所以占卜在英语中称为divine,它来自拉丁语divinus,意思是“of a god”(神的、关于神的)。所以divine一词除了表示“神圣的,非凡的,天赐的”之意外,还表示“占卜、预言”等引申义。
divine:[dɪ'vaɪn]v.占卜,预言adj.神圣的,非凡的,天赐的n.牧师,神学家
divination:[,dɪvɪ'neɪʃ(ə)n] n.预测,占卜
divinity:[dɪ'vɪnɪtɪ] n.神,神性,神学
diviner:[də'vaɪnɚ] n.占卜者,占卜师,预言者
straw(吸管):最早用作吸管的天然麦秆
英语单词straw的本意是农作物的茎秆,如麦秆,稻草,它与“吸管”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人类最早用作习惯的材料就是天然的麦秆。19世纪时,美国人喜欢喝冰凉的淡香酒。为了避免口中的热气冲淡酒的冰冻味道,人们使用天然的麦秆来吸饮。但是天然麦秆容易折断,并且不够卫生。1888年,一名叫做马尔温•斯通(Marvin Stone)的美国卷烟制造商从卷烟中得到启发,使用打蜡的纸做成了喝饮料的吸管(drinking straw),并申请了专利。这项发明不仅为亿万消费者提供了便利,还有效降低了蛀牙的发生率。
最初,人们使用drinking straw来表示吸管,后来直接简化成了straw。
straw:[strɔː] n.农作物的茎秆,麦秆,稻草;吸管;无价值的东西adj.稻草的,无价值的
strawberry:['strɔːb(ə)rɪ] n.草莓,草莓色
straw man:n.稻草人
adept(能手):炼金术士的荣誉称号
中世纪,那些声称掌握了炼金术秘诀的炼金术士喜欢用拉丁语adeptus自诩。adeptus意指“已达到的”,“已获得的”。到了l7世纪,adeptus变成了顶级炼金术士的荣誉称号。随着炼金术的逐步衰亡,adeptus变成了一个通用词汇。英语单词adept就源自该拉丁词,表示”擅长的”或“熟练的”,也可作名词用,指“能手”、“内行”。
adept: [ə'dept; 'ædept] adj. 熟练的;擅长…的n. 内行;能手
alcohol(酒精):古代中东妇女用来画眼影的锑粉
长久以来,阿拉伯、波斯、新疆等地的妇女就已经发现锑粉是一种极好的化妆品。她们用从锑石中精炼提纯的锑粉涂在眼圈附近,不仅能使眼睛更漂亮,还能消除眼疲劳和红肿的功效。阿拉伯妇女喜欢用锑粉画出浓重的眼影,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妆容便是典型。这种用来画眼影的锑粉在阿拉伯语中叫做al kuhul,其中的al是定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英语单词alcohol就源自al kuhul,原本表示“粉末状的化妆品”,17世纪词义扩大为“物品的精华、精炼提纯结果”。18世纪,人们用alcohol of wine(酒的精华)来表示酒精,后来直接用alcohol一词来表示酒精。
阿拉伯语中表示锑粉,不带定冠词al的kuhul一词后来通过其他途径也进入了英语,演变成为英语单词kohl,依然保持原意,表示“眼影粉”。
alcohol: ['ælkəhɒl] n.酒精,乙醇
alcoholic: [ælkə'hɒlɪk] adj.酒精的,含酒精的n.酒鬼,酗酒者
kohl: [kəʊl] n.眼影粉,化妆墨
toast(敬酒):在葡萄酒中放烤面包以提升味道的习俗
古今中外,人们都有在喝酒时碰杯的习俗。据说该习俗最早出现于古希腊。那时人们在饮酒前,会主动把自己杯里的酒和对方杯中酒掺杂,以此表示酒里无毒。后来,信任的朋友和熟人之间就不再这么麻烦,仅仅象征性地碰一下酒杯即可。这就是碰杯的起源。
碰杯时,人们往往还会说一些祝福的话,这种做法就是“敬酒”。在英语中用toast表示。单词toast本指烤面包,它是怎么跟“敬酒”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古代人喜欢喝葡萄酒,但当时葡萄酒的味道远不如现在好喝。人们往往会在葡萄酒杯中放一片烤面包(toast),涂有香料或果酱的烤面包更好。烤面包可以吸收葡萄酒的酸味,使葡萄酒变得更加香醇。人们在向长辈或女性敬酒时,往往会把对方的美德或美貌比作葡萄酒中的toast。久而久之,toast一词就用来比喻杰出的、广受赞誉的人,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敬酒”之意。
敬酒这种习俗无论中外都很流行。在西方宴会上还出现了专门的toastmaster,相当于宴会主持人。他的职责就是组织宴会上的敬酒活动,避免出现一窝蜂似的混乱场面。
toast:n.烤面包,敬酒,干杯,接受敬酒的人,广受赞誉的人vt.向……敬酒,为……干杯vi.烤火,取暖,烘烤面包
toast in the town:广受赞誉的人。
toastmaster:n.宴会主持人,祝酒提议人,致祝酒词者
bigwig(大人物):假发越大,地位越高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很多社会上流人士喜欢佩戴假发(wig)。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是始作俑者。由于在当时,满头浓发被看作是男性力量的表现,而这位国王却是个秃头。为了掩饰这一缺陷,路易十三就戴上了一顶长度长度及臀的原色卷发。大臣们纷纷效仿,从而使得佩戴假发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我们在一些欧洲古装剧中还能看到法官和律师们佩戴着白色的假发。
假发的大小与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地位越高者,佩戴的假发越大越长。所以人们就是用“bigwig”这个单词来表示大人物。
bigwig: ['bɪgwɪg]n.权贵之人,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wig: [wɪg]n.假发
shampoo(香波):印度人独特的按摩洗头法
英语单词shampoo在中文中一般翻译为“香波”,很容易让人误解为shampoo仅仅表示液体的洗发精。其实shampoo一词来自印度语,本意是“按摩、揉搓”。印度人喜欢在洗发时做局部按摩:用手轻轻揉搓头发,同时对头皮进行按摩。这种洗发方式既科学,又能带来美好享受。现在印度依然保留很多种传统的洗发方法,如Shirodhara就是一种草药滴油洗发方法。印度人对洗头如此重视,是因为他们普遍留长发。在印度,妇女普遍爱留长发;印度2000万男性锡克教徒,都严格遵循着蓄发留须的教规。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16%,印度人头发的总量却占到全世界的28%。对头发这么重视的印度人,自然对洗头有独到之处。
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后,将这种洗发方式带入英国,从而产生了shampoo这个英语单词,表示“按摩洗头”。又因为按摩洗头一般需要涂抹一些油脂,所以shampoo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按摩洗头所涂抹的油脂。后来,shampoo用来泛指洗发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如洗发皂、洗发水、洗发露等。
shampoo: [ʃæm'puː]n.洗发,洗发精vt.洗发
drawing-room(客厅):女宾退出饭厅后待的地方
从前小学生学习英文的时候,学到drawing-room这个词,大概都会觉得奇怪:drawing是绘画,drawing-room该是绘画室,为什么却是“客厅”呢?莫非英国人喜欢在客厅里绘画?
其实drawing这里不是指绘画,而是withdrawing(退出)的缩写。古时英国人宴客之后,女主人会和所有女客人一起退出饭厅(dining-room),让留在饭厅里的男人可以痛痛快快抽烟喝酒,或者说些很可能“妇女不宜”的话。妇女“退出”之后坐下来闲聊的地方,当然就是withdrawing-room了,后来缩写为drawing-room,其实就是客厅。
今天,男女平等呼声响亮,drawing-room这个词在“性别歧视”指责之下是日渐式微了。在英国,不少人已经把drawing-room改称为sitting-room;在美国,客厅一般叫做living-room。
drawing-room:n.客厅,休息室
handkerchief(手帕):拿在手中的方头巾
13世纪初,征服了英格兰的法国诺曼贵族们喜欢在头上戴一条方巾,将其称为courchief,由cour(cover,盖)和chief(head,头)构成,后来演变为英语单词kerchief。16世纪后,时尚潮流变了,流行将这种方巾拿在手上,用来擦嘴或擤鼻涕,因此在kerchief前面加上hand,变成了handkerchief。后来又流行将它放在西装口袋了,变成了pockethandkerchief。今天当我们说到a pocket handkerchief的时候,我们讲的是一件古时候戴在头上、后来拿在手中、现在装在口袋里的东西。
handkerchief:['hæŋkətʃɪf] n.手帕,头巾,围巾
kerchief:['kɜːtʃɪf] n.方头巾,方围巾,手帕
mug(抢劫):印有人脸图案的杯子
英语单词mug的拼写十分简单,但它的含义却十分复杂。翻开词典可以看到它对应的含义有:杯子、脸、做鬼脸、抢劫。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干的含义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在16世纪初,mug指的仅仅是一种带柄的酒杯,即我们常说的“马克杯”。在18世纪时,马克杯的生产厂商往往喜欢在杯子上印上一张稀奇古怪的人脸,现在还有很多人喜欢在马克杯上印上图案。因此,mug一词就与“人脸”发生了关系,在俚语中产生了“人脸”的含义。到了19世纪初,mug又产生了一种动词用法,表示对准对方脸上来一拳,流行于拳击爱好者们。再往后,mug的含义进一步扩展,还可以表示“行凶抢劫”。
mug:[mʌg] n.马克杯,人脸,苦读者vt.给…拍照,行凶抢劫vi.扮鬼脸。
mugger:['mʌgə] n.行凶抢劫者
dessert(餐后甜点):收拾餐桌后再吃的食物
在西方,人们喜欢在餐后吃甜食或甜点心,表示甜食或甜点心的英语单词dessert的本意就是“收拾餐桌以后吃的”。dessert源自法语,原为法语动词desservir的过去分词形式,而desservir = des(等于英语否定前缀un) servir(等于英语中的serve,上菜),字面意思就是“收拾桌子”。收拾完桌子后再吃的自然就是甜食了。
dessert:[dɪ'zɜːt] n.餐后甜点,甜食
belladonna(颠茄):用有毒的颠茄汁来美容
颠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含多种生物碱致命毒素。它的英语名称belladonna来自意大利语,由bella(女人)和donna(美好的)构成,字面意思就是“美女草”。为什么这种有毒植物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名称呢?原来,颠茄的汁液虽然有毒,但微量汁液能使人瞳孔放大,使双眼显得更加有神。所以有些爱美胜过一切的女人喜欢用颠茄汁液来美容。因为这个缘故,颠茄才得名belladonna。
belladonna:[,belə'dɒnə] n.颠茄,美女草
dionysian(狂饮的):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也是狂欢和放荡之神,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巴克斯(Bacchus)。他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关于他的身世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儿子。宙斯爱上了塞墨勒,天后赫拉 十分嫉妒,变成公主的保姆,怂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宙斯真身。宙斯拗不过公主的请求,现出原形,结果塞墨勒被雷火烧死,宙斯抢救出不足月的婴儿狄俄 尼索斯,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因他在宙斯大腿里时宙斯走路象瘸子,因此得名狄俄尼索斯,意为“瘸腿的人”。
第二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与珀耳塞福涅的儿子。赫拉派提坦神将刚出生的狄俄尼索斯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到赛米莉的体内重生。于是,关于酒神重生不死的故事遍传希腊各地,使人们崇拜不已。
狄俄尼索斯成年后赫拉仍不肯放过他,使他疯癫,到处流浪。在大地上流浪的过程中,他 教会农民们酿酒,因此成为酒神,周围聚集了众多信徒。他在信徒们的簇拥下,乘着四轮马车四处游荡。无论走到哪里,就把歌声、笑声和喧闹带到哪里。他的信徒 们尤其女信徒们一路狂饮狂欢,大声喧哗,举止放荡,在极度兴奋时甚至把不敬酒神的音乐家俄尔普斯撕成碎片。
在古希腊伟大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的作品《酒神女信徒》中,年轻的底比斯国王潘修斯因为蔑视和对抗酒神,被酒神施展法力,变成了一头狮子,被以其母亲为首的酒神信徒们在亢奋中撕成了碎片。
传说,酒神曾被一群海盗绑架。他施展法力,用葡萄藤把海盗的船桨和船帆都掩藏起来, 招来了神兽,最后把海盗变成了海豚。为了报答米达斯国王送回他迷路的恩师,赐予米达斯点石成金的本领。希腊英雄忒修斯在克里特岛的阿里阿德涅公主帮助下, 杀死了米诺斯迷宫中的怪物米诺陶后,带着公主逃亡,途中因为相信命运女神的预言而抛弃了公主。酒神按照命运的安排出现在公主面前,娶公主为妻。
酒神是古希腊人最喜欢的神明之一,是除普罗米修斯以外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神灵。人们每年以酒神节来纪念他,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酒神精神还激发了许多哲学家的头脑,如德国的尼采。
英语单词dionysian就来源于酒神的名字,表示与酒神有关的。由于酒神喜欢喝酒,喝高后狂欢嬉闹,所以该词又可以表示狂饮的、狂欢的。
Dionysus:[,daiə'naisəs]n.狄俄尼索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dionysian:[,daiə'niziən]adj.酒神的,狂饮的,狂欢的
Orion(猎夫星座):被月亮女神误杀的猎夫俄里翁
俄里翁(Orion)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儿子,一位年轻英俊的巨人。他能在海 面上行走,臂力过人,喜欢整天穿梭在丛林里打猎。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在狩猎时看到了英俊的猎人,爱慕上了他,愿意为他违背终生不嫁的誓言。但是阿尔 忒弥斯的哥哥阿波罗不愿意妹妹违背誓言,就哄骗妹妹和自己进行射箭比赛。他欺骗阿尔忒弥斯将远处的俄里翁当成了比赛的目标。箭术精准的阿尔忒弥斯一箭命中 目标,将俄里翁射死了。误杀了爱人的阿尔忒弥斯十分悲痛,将俄里翁化为了天上的猎户座,并从此后再也不与自己的哥哥见面。
Orion:[o'raɪən] n.猎户座,俄里翁
centaur(马人):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马的怪物肯陶洛斯(Centaurus)
马人(centaur)是西方神话中一种历史悠久的怪物,中世纪艺术品中的常客。它长有人的上半身,而从腰一下则是马的躯干和四肢,据说是是贴撒里国王伊克西翁和云的产物,以善于射箭而著称。在很多希腊神话中,马人是狂野的象征。
传说,在拉庇泰(Lapiths)国王庇里托俄斯Pirithous结婚之际,一群受邀赴宴的马人试图绑走新娘和参加婚礼的女宾。国王庇里托俄斯和朋友忒修斯率领众人追赶,最终战胜了马人,这就是著名的“马人大战”。
一个名叫涅索斯Nessus的马人试图调戏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得阿涅拉 Deianeira。赫拉克勒斯射死了涅索斯。但涅索斯在临死前欺骗得阿涅拉,让她保存自己的鲜血,骗她说如果赫拉克勒斯移情别恋,这些血可以让他回心转 意。得阿涅拉信以为真,当她误认为赫拉克勒斯喜欢上其他女人时,就把涅索斯的血洒在送给赫拉克勒斯的衣服上。结果赫拉克勒斯穿上衣服后被毒血烧死了,死后 升仙,成为了天上的武仙座。
最有名的一个马人叫做喀戎(Chiron),是个少见的正面人物,在荷马史诗中多次 出场,以知识渊博、善于培养教导男孩而闻名,是阿喀琉斯、赫耳墨斯和埃斯库拉庇乌斯等英雄的老师。在赫拉克勒斯和其他人头马怪的战斗中,他不幸被赫拉克勒 斯沾有九头蛇毒血的剑刺伤。虽然他拥有不死之躯,但难忍伤痛,自愿将自己的不死之身转让给普罗米修斯。他死后升仙,成为“射手座”。
英语单词centaury(矢车菊)就是用马人centaur命名的,原因是据说马人喀戎首次发现了矢车菊的药用价值。
centaur:['sentɔː]n.马人,肯陶洛斯,半人马座
centaury:['sentɔːrɪ]n.矢车菊
Diana(戴安娜):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戴安娜(Diana)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及狩猎女神,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等同于 希腊神话中的阿耳忒弥斯(Artemis),是天神朱庇特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的女儿,阿波罗的孪生姐姐。她还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三个处女神之一,是女性 纯洁的象征,因此深受闺中处女的崇拜。她热爱自然,喜欢狩猎,是身手敏捷的女猎手。她的标志是戴在头上的一轮弯月。
据说戴安娜及阿波罗的母亲勒托生产时,花了9天9夜才生出戴安娜,而戴安娜一出生就帮助母亲接生了她的弟弟阿波罗。因此戴安娜还是助产女神。
在她三岁时,父亲朱庇特要送她礼物,戴安娜选择了永远的贞洁、箭囊、同弟弟一样的神职,以及远离人间的山林等。正如阿波罗常常被人们与太阳神赫利俄斯混同,戴安娜也往往被人与满月女神卢娜(Luna,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混同。
传说,有一回,戴安娜狩猎后,在一股清泉旁休憩沐浴。没想到一个名叫阿克特翁(Actaeon)的猎人误闯了进来,看见女神迷人的胴体,惊得目瞪口呆。又羞又恼的女神将他变成了一头鹿,被自己的猎犬咬死。
在英语中,Diana是一个很常用的女性名字,如著名的戴安娜王妃。这个名字往往使人联想到一位美丽、高贵的金发女性。
Diana:[daɪ'ænə]n.戴安娜,月亮女神,抱独身主义的女子
jovian(威风凛凛的):罗马神话中的神王朱庇特
在罗马神话中,与宙斯对应的神被称为Jove,但为了表示尊重,罗马人又称其为 Jupiter(朱庇特),由Jove+peter(父亲)构成,意思就是“诸神之父Jove”。从他的名字Jove中产生了英语单词jovian,表示 像朱庇特那样的。木星(Jupiter)以罗马神话中的天神朱庇特的名字命名。朱庇特天性风流快活,与无数仙女、凡人美女有染,所以占星学认为出生于木星 宫的人天性快活,所以单词jovial(木星宫的)也含有“天性快活的”的含义。
一个常见的英语单词joke(玩笑)也来自Jove,因为他天性快活,喜欢开玩笑。
Jupiter:['dʒuːpɪtə]n.朱庇特,木星
Jove:[dʒəuv] n.朱庇特,木星
jovian:['dʒəuviən]adj.威风凛凛的,朱庇特的
jovial:['dʒəʊvɪəl; -vj(ə)l] adj.天性快活的,木星宫的。
joke:[dʒəʊk] n.玩笑,笑话vt.开……的玩笑vi.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