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eros(性欲):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厄洛斯(Eros) 是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因为他代表了世界的动力——性欲。有了厄洛斯,神灵才从单性繁殖变为双性繁殖,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生生不息。不过,厄洛斯整天鼓动其他神灵进行繁衍,但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中,也没有后代。这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世界万物结合的原始动力,既包括了男性本原也包括了女性本原,所以他本是不男亦不女,不阴亦不阳。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原本只有前面讲到的那位原始神才叫厄洛斯(Eros),但在柏拉图之后,古希腊确立了把厄洛斯分离成两位,分别进行崇拜,一位是这里所说的创世神,另一个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与战神私通生下的小爱神厄洛斯( Eros ),他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 Cupid ),他的形象是一个身披双翼,手持弓箭的胖乎乎的小男孩。据说他有两种箭,金箭能让人产生爱情,铅箭能扑灭爱情。他们代表的都是原始的性爱,是促使人类繁衍生息的生殖冲动。

厄洛斯的名字Eros在希腊语中就是“性爱、爱欲”的意思。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一些与性爱有关的单词。

Eros:['iərɔs] n.厄洛斯

eros:['iərɔs] n.性爱,性欲,愿望

erotic:[ɪ'rɒtɪk] adj.色情的,性欲的,性爱的n.好色之徒

erosion:[ɪ'rəʊʒ(ə)n] n.侵蚀,腐蚀(色情是对人的腐蚀)

erotology:[,erə'tɒlədʒɪ] n.色情文学,色情艺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ros 词源,eros 含义。

angel(天使):上帝与凡人交流的信使

英语单词angel源自希腊单词angelos,原意是“信使”。在犹太教中,天使是上帝与凡人的沟通渠道,上帝的言语是通过天使来传递给凡人的,因为凡人无法承受上帝声音的巨大能量。希腊人将希伯来语的旧约翻译成希腊语时,就用angelos这个词来表示天使,后来演变成为英语单词angel。

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都有使者这一概念,在中文中翻译为天使。在最初的犹太宗教中,天使是圣经中所提到的一种大能的灵体生物,由上帝耶和华所造,具有自由意志,故有反抗上帝而被打入地狱的“堕落天使”。《圣经》和《古兰》都认为天使是没有实体的灵体。在艺术作品中天使有时是人形,身上发光,头顶有光环,有的长有翅膀。

天使会保护圣徒和善人,也会根据上帝的指令,严厉惩罚恶人,如毁灭罪恶之城所多玛、蛾摩拉,一夜之间杀死十八万五千亚述人士兵、令所有埃及人的头一胎婴儿和家畜死亡等。

angel: ['eɪndʒ(ə)l]n.天使,守护神。

adept(能手):炼金术士的荣誉称号

中世纪,那些声称掌握了炼金术秘诀的炼金术士喜欢用拉丁语adeptus自诩。adeptus意指“已达到的”,“已获得的”。到了l7世纪,adeptus变成了顶级炼金术士的荣誉称号。随着炼金术的逐步衰亡,adeptus变成了一个通用词汇。英语单词adept就源自该拉丁词,表示”擅长的”或“熟练的”,也可作名词用,指“能手”、“内行”。

adept: [ə'dept; 'ædept] adj. 熟练的;擅长…的n. 内行;能手

mosaic(马赛克):献给缪斯女神的艺术

一提起“马赛克”(mosaic)这个词,很多中国人想到的图片或视频中用来遮盖不雅部位的方格子。其实,马赛克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装饰艺术,指的是用大量小石块或小玻璃等材质拼凑镶嵌形成的装饰图案。英语单词mosaic一词来自希腊语musaicum,意思是“work of Muses”(缪斯女神的作品),可见马赛克在希腊人眼中已经是一门艺术。

在早期原始人所住的洞穴中就能发现用贝壳或石头拼成的马赛克。在人类早期文明中,两河流域的苏美人为减少巨大神殿墙的单调,将之使用在建筑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马赛克艺术逐渐普及。

而等基督教徒来到罗马后,马赛克艺术迎来黄金时期。由于当时基督教在罗马受到压迫,艺术成为基督教徒表达信仰的最佳方式。由于他们大多数民众都不识字,他们就把基督教徒的故事和传说在地下室的通道墙壁上做成马赛克拼图画,用于传播基督教徒文化。因此,很多经典的马赛克壁画都还与基督教的传说和故事有关。基督教被罗马人定为国教后,基督教的教堂中大量使用马赛克艺术,并且材料也逐渐发展为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至今人们还能在各地的基督教堂中欣赏绚丽的马赛克艺术。

mosaic: [mə(ʊ)'zeɪɪk] n.马赛克,镶嵌画adj.摩西的,镶嵌的

assassin(刺客):中世纪时著名穆斯林暗杀组织阿萨辛

中世纪时期,在阿富汗至叙利亚山区,活跃着一个穆斯林异端教派阿萨辛(Hashshashin),由穆斯林右边极端分子组成,以其暗杀活动闻名于世。欧洲的十字军就曾经深受其害。该组织的创始人为突厥籍的波斯人哈桑·萨巴赫,即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就曾提到这位“山中老人”。《马可波罗游记》也曾对“山中老人”及阿萨辛有详细描述。

据记载,山中老人为了培养刺客,在一个隐秘的峡谷中斥巨资修建了一个“极乐园”。园子里长满奇珍异果,修建有富丽堂皇的楼台亭阁,里面住着精通音律的妙龄少女,随处都有美酒、蜜糖。山中老人平时在训练时,会不时向受训者讨论伊斯兰先知所提到的“极乐园”。然后在特定日子,让受训者吸食一种特殊的毒品。趁他们昏迷之际,将其移入极乐园。受训者苏醒后,就会以为自己真的身处传说中的极乐园。受训者在极乐园中尽情享乐几日后,又会被再次麻醉,移出极乐园。从此以后,受训者会心甘情愿供山中老人驱使,以求死后长住极乐园。

山中老人让受训者吸食的毒品在阿拉伯语中叫做hashish,所以该组织被称为Hashshashin,本意是“吸食hashish的人”。英语单词assassin就是由阿拉伯语Hashshashin演变而来的。

assassin:[ə'sæsɪn]n.刺客,暗杀者

assassinate:[ə'sæsɪneɪt] vt.暗杀,行刺

assassination:[əˌsæsɪˈneɪʃn] n.暗杀,行刺

nirvana(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涅槃

nirvana旧译“泥洹”,意译“灭度”。或称“般涅槃”,意译“入灭”、“圆 寂”。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通过修持断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佛教认为,信佛的人,经过长期“修道”,即能“寂灭”一 切烦恼、“圆满”一切“清净功德”。这种境界,名为“涅槃”。在佛教史籍中,通常也作为死亡的代称。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把“涅槃”作为“死亡”的代称来使用。

nirvana:[nɪə'vɑːnə] n.涅槃,超脱

cell(细胞):连在一起的小房间

英语单词cell原本表示“连在一起的小房间”,如修道院中每个修道士或修女住的房 间、监狱里的房间、蜂巢中的蜂室。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在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时,发现里面有很多小孔,就像蜂窝一样。他将这些小孔称为cell(细胞)。因此,罗伯特·虎克被称为发现细胞的 第一人。实际上,他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细胞,而是死去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第一个发现活细胞的英国是荷兰人安东·范·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

手机以前叫做cellular phone,缩写为cellphone,这是因为移动通信网络是蜂窝式结构的。不过现在通常叫做mobilephone(移动电话)。

cell:[sel] n.细胞,小室

cellular:['seljʊlə] adj.细胞的,多孔的,蜂窝式的n.无线电话

cellphone:n.蜂窝式无线电话,大哥大,手机

aegis(保护、赞助):希腊神话中宙斯送给雅典娜的神盾

在希腊神话中,神王宙斯拥有一块神盾,称为Aegis。它是火神赫菲斯托斯特地为宙 斯锻造的,上面还蒙有一块曾经哺育过宙斯的母山羊阿玛尔忒亚的毛皮。这块盾牌拥有巨大的魔力,只要摇晃一下,就会天摇地动,电闪雷鸣。后来,宙斯因为宠爱 女儿雅典娜,就把这块盾牌送给了雅典娜。雅典娜在盾牌中间安上了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进一步增强了神盾的魔力,任何被它的光芒照到的人都会化为石头。从此 以后雅典娜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Aegis盾牌是雅典娜的象征物,代表着雅典娜对她的子民的护佑,因此,小写的单词aegis便产生了“保护、赞助”的含义。

aegis:['iːdʒɪs]n.保护,赞助,庇护

gorgon(丑陋女人):希腊神话中能使人石化的蛇发女妖

在希腊神话中,戈耳工(gorgon) 是三个长有尖牙、头生毒蛇的恐怖女妖,她们是海神福耳库斯与刻托的三个女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最小的美杜萨(Medusa)。据说美杜莎原本是个满头金发 的美女。海神波塞冬被美杜莎所吸引,在雅典娜的神殿内强行奸污了美杜莎。雅典娜却迁怒于美杜莎,将其变为面目狰狞的女妖,满头金发也变成了毒蛇。

据说美杜莎的双眼具有魔力,任何人一旦与她的眼神交汇都会被石化。英雄玻耳修斯知道 这个奥秘后,不敢正视美杜莎,利用从镜子里看到的倒像,杀死了睡梦中的美杜莎,带走了她的首级。后来,玻耳修斯将美杜莎的首级献给了雅典娜。雅典娜将其嵌 入在自己的盾牌中间。戈耳工三姐妹的头像常被艺术家描绘在徽章、建筑物甚至雅典的钱币上,也曾用于士兵的盾牌上,用来恐吓敌人。

gorgon:['ɡɔrɡən] n. 戈耳工,蛇发女妖,丑陋女人

gorgonian:[gɔː'gəʊnɪən] adj.可怕的,如蛇发女妖的

gorgonize:['gɔrgən,aɪz] vt.使吓呆,使变成石头

griffin(狮鹫):神话传说中半狮半鹫的怪兽

格里芬(Griffin)是神话传说中一种鹰头狮身有翅的怪兽,中文译为“狮鹫”。它长有狮子的躯体与利爪、鹰的头和翅膀,是相当有名的奇幻生物。因为狮子和鹰分别称雄于陆地和天空,狮鹫被认为是非常厉害的动物。在大量网络游戏中都有狮鹫这个角色。

据说狮鹫像老鹰一样筑巢,它们居住在从现代乌克兰延伸至中亚的斯基泰草原,在那里金 子和宝石的储藏量非常丰富。狮鹫负责看管金矿和暗藏的珍宝,要是有陌生人靠近想要挖掘金子或宝石时,狮鹫会扑上前去把他们撕成碎片。斯基泰人 (Scythians)使用在这个区域发现到的巨型石化骨头作为狮鹫存在的证明,从而使外人不敢前去采集金子和宝石。有传说认为天神们在巡视时,都是坐在 以狮鹫拉动的车子上。

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布雷克·格里芬(Blake Griffin)的姓氏就是Griffin。他天生神力,擅长扣篮,似乎就是狮鹫转世。

griffin:['grɪfɪn] n.狮鹫,格里芬

pos-(能力):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

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Poseidon)是众神之主宙斯的哥哥,地位仅次于宙 斯。他与宙斯及其他兄弟姐妹推翻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后,分得了大海的统治权。波塞冬住在海底金碧辉煌的大宫殿里,所有海洋生物都受他差遣。每天,他驾着马 车,手持三叉戟出来巡海。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大海就会风平浪静。当他心情不好时,就会挥舞三叉戟,掀起滔天巨浪,摧毁渔船。他还能制造海啸和地震,袭击海 岸。

波塞冬的妻子是海中仙女安菲特里忒(Amphitrite)。据说安菲特里忒并不想嫁给波塞冬,所以躲藏起来。但一只海豚发现了她的藏身之处,帮助波塞冬找到了她。为了表示感谢,波塞冬把这只海豚变成了海豚星座。

波塞冬还喜欢上了美貌的美杜莎,在雅典娜的神殿里强奸了美杜莎。雅典娜十分生气,就把美杜莎的头发变成蛇发,使她的目光具有魔力,凡是被她看到的男人都会变成石头。

由于波塞冬威力巨大,所以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表示“能力”的词根pos,变体为pot。

Poseidon:[pɔ'saidən]n.波塞冬,海神

possible:['pɒsɪb(ə)l] adj.可能的n.可能性

impossible:[ɪm'pɒsɪb(ə)l] adj.不可能的

potent:['pəʊt(ə)nt] adj.有效的,强有力的

impotent:['ɪmpət(ə)nt]adj.无效的,虚弱无力的,阳痿的。前缀im表示否定

potential:[pəˈtenʃl]adj.潜在的,可能的n.可能性,潜能

confessor(宣信者):不惧危险公开自己宗教信仰的教徒

英语单词confess是(忏悔、坦白)的意思,那confessor是什么意思 呢?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忏悔者”的意思。然而,除此以外,confessor还有“因公开宗教信仰而受迫害的教徒”以及“听取忏悔的神父”的意思。这 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说起。

公元303年,罗马皇帝颁布法令,宣布剥夺基督教徒的法律权利,强迫基督教徒遵从罗 马传统宗教信仰,这是基督教遭受到的最严重的也是最后一次迫害,称为“大迫害”。在这一时期,有很多意志薄弱的基督教徒在罗马帝国的淫威下宣布放弃基督教 信仰,但依然有一些意志坚定的基督教徒,面对危险公开承认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为此遭受罗马帝国的严酷迫害。那些被迫害至死的被称为“martyr”(烈 士、殉道者),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则被称为“confessor”(宣信者)。在这里,confess一词应取其初始含义“坦白”而不是衍生的“忏悔”之 意。

“大迫害”结束后,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一些原本放弃基督教信仰的人希望能 重返基督教会,因此他们前往教会,向那些坚持宗教信仰的“宣信者”(confessor)承认自己的错误,表达忏悔之意,希望能取得他们的原谅。因 此,confessor一词又可以表示听取别人忏悔的神父、倾听者。并且,虽然很少见,作忏悔的人也可以称为confessor。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 现象:在教堂的忏悔室里,作忏悔的人和听取忏悔的人都可以称为confessor。

confess:[kən'fes] v.承认,坦白,供认,忏悔

confession:[kən'feʃ(ə)n] n.表白,忏悔,告解,供认

confessor:n.宣信者,听取忏悔的神父,倾听者,倾诉对象;忏悔者。

omen(征兆):占卜时所看到的兆示

英语单词omen来自拉丁语,指的是占卜时所看到的兆示。古罗马人最常采用的占卜术是飞鸟占卜法或内脏占卜法,即通过查看飞鸟的飞行方式和祭祀时宰杀的动物的内脏情况来获取兆示。

omen:['əʊmən] n.征兆,预兆vt.预示,预告

ominous:['ɒmɪnəs] adj.预兆的,凶兆的,不吉利的

tulip(郁金香):形如穆斯林头巾的花    

一提起郁金香(tulip),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荷兰。没错,郁金香是荷兰种植最广泛的花卉,也是荷兰的国花。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郁金香的故乡在中亚,包括西域即现在的新疆,16世纪后才传入欧洲。中国唐朝大诗人李白留下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即为明证。由于郁金香花似穆斯林头巾,所以波斯语称之为dulband,土耳其语称为tulbend,意即“穆斯林头巾”。该词通过拉丁文和法语进入英文,演变成tulip这一形式。土耳其语tulbend一词通过另一渠道进入英文,拼写为turban,仍指“穆斯林头巾”。

  tulip:['tjuːlɪp] n.郁金香

  turban:['tɝbən] n.穆斯林头巾

sirloin(西冷牛肉):被封为爵士的牛里脊肉

英语单词sirloin通常被音译为“西冷”,指的是牛的上部腰肉。其中的loin就是“腰部、腰肉”的意思。西冷牛肉连带着脂肪组织,烹饪后口感比较香、嫩、油润。同时它体积比较大,卖相很好。因此,用西冷牛肉制作的牛排,是西餐中的佳品。sirloin在古英语中拼写为surloin,由sur(上部)+loin(腰肉)构成,表示“牛上部的腰肉”。关于拼写从sur变为sir,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传说,有一位英国国王有一回对他所吃到的牛腰肉特别满意,高兴之下就把它封为爵士(Sir),因此,surloin的拼写就变成了sirloin。英国作家富勒(Thomas Fuller)和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都认可这种说法。前者说这位国王是亨利八世,后者说是詹姆士一世。还有人认为英国是查理二世。虽然众说纷纭,但男人大同小异。

sirloin:['sɜːlɒɪn] n.西冷牛肉,西冷牛排,牛的上部腰肉

loin:[lɒɪn] n.腰,腰部,腰肉,里脊肉

bard(吟游诗人):古代凯尔特民族中的吟游诗人

bard(吟游诗人)原指古代凯尔特人中专门从事诗歌创作和吟唱的人。这种人通常世代相传,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种姓。他们从小就从长辈那里学习本民族、氏族的历史和民族传说,学习诗歌创作的各种技艺,长大后成为职业诗人,创作诗歌并四处吟唱。他们受托为国王或其他显贵创作诗歌,歌颂其祖宗或客户自己的英勇事迹。如果收到的报酬太少,他们还会编些讽刺诗歌来讽刺这些吝啬鬼。

在法国和英格兰,吟游诗人的传统逐渐消失,但在爱尔兰或威尔士都保存下来。爱尔兰的吟游诗人通过咏唱保存了颂诗的传统。在威尔士,“bard”一词一直是诗人的同义词。虽然在中世纪末这类诗人衰落了,但在威尔士至今仍有专门的吟游诗人大会(Order of the Bards),并在每年举行的全国诗人和音乐家年会中举办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吟游诗人仍必须按照经典的吟游诗体,以头韵和行内韵的严谨格律写诗。

bard:[bɑːd] n.(凯尔特民族中的)吟游诗人

scruple(顾虑):钻入鞋子的小石子

古代罗马人所穿的鞋子主要由一大块厚实的鞋底构成,通过绑带交叉捆绑在脚上,类似现代人所穿的凉鞋。现在的很多女式凉鞋依然模仿古罗马鞋的款式,并曾经引领时尚潮流。穿这种鞋子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小石子容易进入鞋内。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鞋内的一粒小小石子都会让人觉得十分难受,非得脱掉鞋把石子倒出来不可。

在拉丁语中表示“小石子”的词是scrupulus,是scrupus(尖石子)的指小形式。由于鞋内的小石子令人十分难受,scrupulus一词就被古罗马著名演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西塞罗用来比喻“良心不安、顾虑”。该词义被后人广泛使用,而其本意反而逐渐被人遗忘。英语单词scruple(顾虑)、scrupulous(顾虑多的、审慎的)都来自拉丁语scrupulus。

scruple:['skruːp(ə)l] n.顾虑,踌躇,良心不安vi.有顾虑,踌躇vt.对……有顾虑

scrupulous:['skruːpjʊləs] adj.顾虑多的,细心的,审慎的,小心谨慎的,一丝不苟的

scrupulosity:[,skru:pju'lɔsiti] n.顾虑,慎重

poll(民意测验):古代用人头数来进行投票

英语单词poll的本意是head(人头),具体来说是人的头顶,也就是在人群中数人头时能看到的部位。因此,poll衍生出了“人头数”的含义。poll tax就是“人头税”的意思,即按照人头数征收的税。

古代人们进行投票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数人头,人头数就相当于得票数。因此,poll从“人头数”又衍生出“得票数、投票数”的含义,而且还可以用来表示“投票”。在现代,poll通常用来表示“民意测验”。

poll:n.民意测验,投票,投票数,投票所v.投票,对……进行民意测验

prestige(声望):魔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幻觉

好莱坞著名电影《致命魔术》(the prestige)讲述了两个超级魔术师明争暗斗的故事。很多观众对该片的英文名字不理解。英语单词prestige在字典中是“声望”的意思,跟魔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单词的本意就是魔术表演中的招数、特技的意思。它源自praestringere,由prae(pre,在……前面)+ stringere(捆绑),字面意思就是“在人面前假装把自己捆绑起来”。

电影《致命魔术》对prestige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每一次魔术表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叫做pledge,魔术师展示一些真实的、平常的物品或场景,并请观众检验;第二部叫做turn,魔术师利用这些平常的物品做出不寻常的事情,如使东西消失,但这还不足以使观众鼓掌。因此优秀的魔术还需要第三步,这就是prestige,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魔术师要在这一步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把消失的东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带回到人们面前,从而博得观众的惊奇与赞叹。

由此可见,prestige的本意是指高超的魔术师所创造出的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的幻觉,这种幻觉能使观众如痴如醉,从而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魔术师五体投地、敬若神明。因此prestige一词也就衍生出“影响力、声望”的含义。

prestige: [pre'stiː(d)ʒ] n.威望,声望,声誉

prestigious: [pre'stɪdʒəs] adj.有声望的

precarious(危险的):法律领域中的“不确定占有”

英语单词precarious来自法律术语precarium(不确定占有),词根为precis(pray),意思是“通过祈祷、请求而得到的”,因为是不确定的、不牢靠的。罗马帝国初期,政府按照土地的面积而非收成来对农民征税。因此,在歉收之年,很多自由农因为交不起税而被迫把土地转让给享有免税特权的大贵族,而这些贵族则承诺农民可以继续耕种土地。也就是说,农民将土地所有权转让给了贵族,但保留了土地的使用权。但那时候人们头脑中还无法区分“所有权”和“使用权”,因此将农民所保留的土地使用权称为precarium(不确定占有),意思就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应农民请求而将土地作为礼物送给农民,但贵族有权随时收回。从precarium衍生出形容词precarius,进入英语后拼写改为precarious,词义也从“不确定、不牢靠的”引申出“危险的,岌岌可危的”。

precarious:[prɪ'keərɪəs] adj.危险的,岌岌可危的,不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