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odex(古抄本):古罗马人用多块蜡板装订而成的书

古代罗马人还发明了用于写字的蜡板。蜡板通常用木板做成,上面涂有一层蜡,用铁笔或其他尖笔在上面刻划,蜡层可以方便地刮擦笔误和反复刻划。每块蜡板的上下两角有小孔,可以用绳子把多块蜡板装订在一起,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块板不涂蜡,作为封面和封底,这样就形成了一本书。这种把多块蜡板装订起来做成的书在拉丁语中叫做caudex,后来拼写变为codex,字面意思是“树干,一堆木头”,这就是英语单词codex的词源。

与卷轴(scroll)不同,codex的装订方式与现代书籍一样,书写时两面均可,阅读时可以跳读。等到其他书写材料如羊皮纸、莎草纸出现后,按照这种方式装订的书籍依然称为codex,一般译为“古抄本”。在印刷术出现前的欧洲,这种古抄本是最主要的书籍。大量基督教僧侣通过手抄方式,使大量古典书籍得以保存和传播。

早期的codex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法律条文,所以codex也含有“法典”的含义。英语单词code(代码、法典)就源自codex。

codex:['kəʊdeks] n.古抄本,法典,药典

code:[kəʊd] n.代码,密码,法典,准则vt.编码,编成法典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odex 词源,codex 含义。

scale(规模):状若鱼鳞的刻度

英语单词scale的本意是“鳞”,如鱼鳞、蛇鳞等。古代人在标准的度量仪器出现之前,都是使用简单的刻度来进行度量。比如,在一根棍子上刻下不同的刻度来代表不同长度,然后就可以使用这些刻度来度量其他物体的长度了。这些平行的刻度看起来就像鱼鳞一样,所以英语中就用原本表示“鳞”的单词scale来表示刻度。现在单词scale的众多含义都是从“鳞”和“刻度”这两个基本意思衍生出来的。如刻有刻度的度量仪器、刻度所代表的比例和规模、使用刻度进行度量的行为、给鱼刮鳞、梯子(中间的横杠就像刻度一样)、费劲地攀爬(抓着梯子的横杠攀爬)。

scale: [skeɪl] n.鳞,刻度,比例,规模,天平,数值范围v.测量,刮鳞,攀爬,按比例缩放

barber(理发师):身兼数职的理发师

古希腊人是不修剪胡须的,所以我们看到古希腊名人如苏格拉底都是一脸的大胡子。因为修剪胡须需要锋利的剃刀,而古代无法制造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刀具。古埃及人最早用石块后来用青铜刀具刮胡子,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流传至希腊。到了亚历山大时期,他要求所有士兵都要剃须,以免在战斗中被敌人揪住胡须。从此后,剃须的做法才在希腊开始流行。公元前299年,Ticinius Mena首次将一位理发师带到罗马。随后,修剪胡子和剃须的做法在罗马人中迅速普及,剃须被看作是文明、进步的象征。

那时候剃须需要专业的理发师,因为剃须所需的剃刀只有专业理发师才有。理发师的工作职责除了理发外,更重要的还是剃须,甚至包括给病人实施放血这样的外科手术,因为他的剃刀可当手术刀使用。现在理发店门口红白相间标识其实是“本店可做外科手术”的暗示。

英语单词barber就反映了古代理发师的剃须职责。barber来源于拉丁语中表示“胡须”的单词barba,英语单词barb(倒刺、钩子)、beard(胡须)都与此同源。现在随着家用剃须刀的普及,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在家中剃须,所以barber的职责也已不再包含剃须了,但它的拼写依然在提醒我们它曾经的含义。

barber:[bɑːb] n.理发师v.理发,修剪,当理发师。记:barb胡须+er人→修剪胡须的人

barb:[bɑːb] n.(鱼钩、箭头上的)倒钩vt.装倒钩。记:倒钩形如下巴上的短胡须

beard:[bɪəd] n.(嘴唇上下及下巴的)胡须。

tantalize(逗弄):被罚看到美食而吃喝不到的坦塔罗斯

在希腊神话中,坦塔罗斯(Tantalus)是天神宙斯在凡间的儿子,统治着吕狄亚 的西庇洛。由于他出身高贵,众神都很给他面子,甚至能够与宙斯同桌进餐。但是坦塔罗斯得意忘形,不断亵渎神灵,触犯天条。有次,为了试探众神是否真的知晓 一切,他邀请众神来家中做客,杀死自己的儿子,做成一道美食来款待众神。在场的神灵看破了坦塔罗斯的轨迹,都没有动筷子,只有谷物女神因为思念被抢走的女 儿而心神不定,出于礼貌稍微尝了一块肩胛骨。

坦塔罗斯最终因为罪恶滔天而受到了严惩。他被束缚在一池水中,却不得不忍受干渴的煎熬,因为只要他一低头喝水,池水就会立刻从他身边流干。他的身旁是长满甜美果实的果树,但他却只能忍受饥饿,因为只要他凑近果实,就会有一阵大风把树枝刮远。

英语单词tantalize就源自坦塔罗斯的名字Tantalus,比喻让人看到目标而又不让人实现目标的折磨。

tantalize:['tæntəlaɪz]v.逗弄,使干着急

zephyr(和风):希腊神话中的西风之神泽费罗斯

希腊神话中,星空之神阿斯特赖俄斯与黎明女神厄俄斯结合,生下了各种各样的星神以及四方风神,这些风神分别为:东风之神埃俄罗斯(Aeolus)、西风之神泽费罗斯(Zephyrus)、南风之神诺特斯(Notus)和北风之神博瑞阿斯(Boreas)。

据传说,西风神泽费罗斯和光明神阿波罗同时爱上了一个美男子海辛瑟斯,但海辛瑟斯只 与阿波罗亲近,让西风神十分嫉妒。有一次,阿波罗和海辛瑟斯在一起掷铁饼,西风神暗中刮起西风,使阿波罗掷出的铁饼砸在海辛瑟斯的头上。海辛瑟斯伤重而 亡,阿波罗伤痛不已,就将爱人的尸体变成了一株风信子。

泽费罗斯还爱上了仙女克罗丽丝,在她身后紧追不舍。克罗丽丝拼命奔跑,但最终没能逃 脱,被泽费罗斯揽入怀中,从口中溢出美丽的鲜花,大地上也鲜花盛开。从此后克罗丽丝成为掌管鲜花、青春和欢乐的女神。克罗丽丝最后嫁给了泽费罗斯。结婚以 后,泽费罗斯送给她一座满是奇花异草的园子。春天到来的时候,克罗丽丝和泽费罗斯亲密地手挽着手在园子里漫步,他们一路上走过的地方百花齐放,绚丽动人。

由于在希腊,春季吹西风,所以西风就是春风。因此,从西风神泽费罗斯的名字Zephyrus中衍生出了表示“春风、和风”的英语单词zephyr。

scribe(写):古代用铭刻的方式来写字

古代,在墨水发明之前,人们都是用铭刻的方式来写字的,即用尖刻之物在竹简、木板、泥版、蜡板等书写材料上刻画。所以在英语单词中,表示“写”的单词scribe及由此衍生的词根scribe-还含有“刻”的含义。如inscribe,既表示“题写”,也表示“铭记”。英语单词scribe来自拉丁语scribere,本意是“刻”。与它同源的单词有:script(脚本)、prescribe(开处方)、describe(描述)、manuscript(手稿)、circumscribe(限制)。

而英语中表示“写”的更常用单词write来自古日耳曼语,本意是scratch(刮擦)。

scribe:[skraɪb] v.写,记,划n.抄写员,作家,划线器

inscribe:[ɪn'skraɪb] vt.题写,铭记,铭刻

inscription:n.题词,铭文,刻印

ballast(压舱物):为增加船只稳定性的无用负载

古代人在使用帆船航行时发现,如果船底太轻,帆船很容易被风刮得东倒西歪,无法稳定行驶。因此,为了增加帆船的稳定性,他们会在帆船底部放置一些重物。如果船上的货物已经全部卖出,就只能用一些无用的重物如石头来压在舱底。这种没有价值的压舱物在英语中就叫做ballast,在古英语中由bar(=bare,空的,光的,无用的)+last(=load,负载)构成,字面意思就是bare load(无用负载)。在修建铁路时,需要在路基上铺上道渣碎石来压实路基土方。这种道渣碎石也可以称为ballast。

ballast:['bæləst] n.压舱物,压载物,道渣碎石vt.给……装压舱物,给……铺道渣

sideburns(连鬓胡):南北战争时的大胡子将军伯恩赛德

sideburns是近代历史中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胡须样式,它的特点是头发的鬓角、脸颊两侧的络腮胡直到嘴唇上方的胡须都连在一起。这种胡须样式得名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队将领安布罗斯·伯恩赛德(Ambrose Burnside,1824-1881)将军。伯恩赛德是美国罗德岛人,是一名军人、发明家、实业家及政治家。在南北战争期间,他担任陆军准将,战绩不佳,经历过好几次战役的惨败。让他出名的并非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而是他独具风格的大胡子。他喜欢在嘴唇上方和腮边蓄留毛茸茸的大胡子,而将下巴刮得光溜溜的。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姓氏来命名这种胡子,称为burnside。burnside从字面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烧焦的脸颊”(burn sides),这与伯恩赛德将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灰头灰脸的狼狈形象十分符合。后来该单词的拼写形式从burnside改为sideburns,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胡子主要位于脸的两侧,还有可能是讽刺伯恩赛德行事“颠三倒四”。

sideburns: ['saɪdbɜːnz] n.连鬓胡

boreal(北方的):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玻瑞阿斯

玻瑞阿斯是(Boreas)是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居住在色雷斯的海摩斯山的山洞里。玻瑞阿斯常被描绘成生有双翼、留有胡须、极为强壮的男子形象。

据说,玻瑞阿斯爱上了雅典国王厄瑞克透斯的女儿俄瑞提亚(Oreithyia),但遭到国王反对。一次,玻瑞阿斯趁着俄瑞提亚在伊利索斯河边同女伴们游戏之际,刮起北风掠走了俄瑞提亚,他们生有二子二女。他的两个儿子仄忒斯、卡拉伊斯并称为玻瑞阿代,他们都有翅膀,参加了阿耳戈英雄的远征。在旅途中他们帮助过去的特剌刻国王、盲人预言家菲纽斯驱赶抢劫污损他食物的鹰身女妖,得到菲纽斯赠与关于他们冒险旅途的预言。

为了向雅典人示好,玻瑞阿斯在色萨利欧玻亚岛摧毁了波斯国王薛西斯的舰队。作为回报,雅典人在伊利索斯河畔为他修建了祭坛。

boreal:['bɔːrɪəl] adj.北的,北方的,北风的

eraser(橡皮擦):刮掉蜡字的工具

古代罗马人使用一种尖头铁笔在蜡板上写字。写错了或不需要了就用工具把蜡板上的字刮掉。用来刮掉蜡字的工具就叫做eraser。erase就是“擦除”的意思。后来铅笔问世后,eraser也可用来表示用来擦除铅笔痕迹的橡皮。再后来,各种有擦除功能的工具都可叫做eraser。

eraser:[i'reizə] n.橡皮,擦除器

bluster:猛刮、咆哮

发音释义:['blʌstə] vt.n.猛刮;怒号;咆哮;夸口;吓唬

词源解释:来自低地日耳曼语,本意为“(风)猛刮”

同源词:blow(吹,刮,猛击)

助记窍门:bluster→谐音blast他(轰炸他)→猛刮、咆哮

衍生词:blustery(大风的,狂暴的,吵闹的);blustering(大吵大闹的)

blast:爆炸

发音释义:[blɑːst] n. 爆炸;冲击波;突然的响声;一阵(疾风等);奇妙的感受v.爆炸;猛攻;轰鸣;摧毁;轰开;炸开;射击杀死

词源解释:blast←古英语blæst←原始印欧语bles(刮、膨胀)

同源词:blow(风吹、打击)

词组习语:at或on full blast(以最大音量/功率)

ballast:压舱物

发音释义:['bæləst] n. 压舱物,[建]压载物;道渣,碎石vt. 给…装压舱物;给…铺道渣

结构分析:ballad = bal(=bare,光的)+last(载荷)→光为压舱而载的东西→压舱物

词源解释:bal←中古英语bar(=bare,光的);last←中古英语(载荷)

同源词:bare(光的、赤裸的)

古代人在使用帆船航行时发现,如果船底太轻,帆船很容易被风刮得东倒西歪,无法稳定行驶。因此,为了增加帆船的稳定性,他们会在帆船底部放置一些重物。如果船上的货物已经全部卖出,就只能用一些无用的重物如石头来压在舱底。这种没有价值的压舱物在英语中就叫做ballast,字面意思就是bare load(无用负载)。在修建铁路时,需要在路基上铺上道渣碎石来压实路基土方。这种道渣碎石也可以称为ballast。

趣味记忆:ballast→ball last→最后的大球→压舱底的大球→压舱物

abrade:磨损

发音释义:[ə'breɪd] vt. 擦伤;磨损vi. 经受磨损;受擦伤

结构分析:abrade = ab(离开)+rade(刮擦)→刮擦掉部分→磨损。

词源解释:rade←拉丁语radere(刮擦)

同源词:abrase(磨损)、abrasion(磨损),abrasive(粗糙的),raze(夷为平地),erase(擦除),eraser(橡皮、擦除器)。

barber:理发师

来自拉丁词barba, 胡子,严格意义上指刮胡子的师傅。

character:特色,个性

来自PIE*gher, 刻,写,刮, 进一步来自PIE*sker, 切,砍,词源同carve, graph, scribe. 即刻进骨子里的特征。

chrism:傅油,圣油仪式

来自PIE*ghrei, 刮,涂,擦,词源同cream, christen. -ism, 名词后缀。

Christ:基督

来自PIE*ghrei, 刮,涂,擦,词源同cream, christen. 即傅圣油者,通过仪式入教者。

chroma:色度,彩度

来自PIE*ghreu, 刮,涂,擦,词源同grit, gravel,进一步来自*sker, 砍,劈,词源同carve, shear. 词义由刮,上色过渡到色彩,色度。

congruent:全等的,相称的

con-, 强调。-gru, 刮,磨,掉落,词源同grit, grind. 原义指掉到一起,相称的,后用于几何学术语指全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