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al(军事的):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
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Ares)是主神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儿子,爱神阿芙洛狄忒的情人,掌管战争。他相貌英俊,孔武有力,性格残暴好斗,象征着战争的野蛮杀戮。阿瑞斯性格暴戾,其他神祗和人类都不喜欢他。他的生身父母也不喜欢他。在《伊里亚特》中,宙斯对阿瑞斯说:“在所有住在奥林匹斯山的神中,你最令我作呕,你除了争吵、战争和打仗之外什么也不喜欢。你遗传了你母亲赫拉的固执和难管束的性情。”
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吃败仗。他曾被两个巨人塞进青铜大瓮,囚禁13月之久,若不是他兄弟赫尔墨斯的营救,他早已丧生其中。他与两个妹妹,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经常发生矛盾,但基本上每次都被她们狠狠修理。在特洛伊战场,他主动挑衅雅典娜,结果被雅典娜用一块石头砸伤脖子。凡人英雄赫拉克勒斯杀了他的儿子,阿瑞斯向他挑战,结果被英雄打伤,呻吟着回到奥林匹斯山。 可以说,在崇尚和平和文艺的古希腊,战神就是外强内干,备受嘲弄的草包。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诸城邦之间的相互关系。战神是斯巴达的保护神,雅典娜是雅典的保护神。与精于文艺的雅典人相比,沉默寡言的斯巴达人对希腊神话中的影响力极低,导致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屡被雅典娜欺负。
不过到了古罗马时期,战神却时来运转了。在罗马神话中他被称为马尔斯(Mars)。 因为罗马人崇尚武力,所以战神在罗马神话中地位极高,三月(March)和火星(Mars)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单词march还表示“进军”,因为古罗马人认为三月份是开始进军打仗的好季节。从战神的名字中还产生了martial(战争的)这个单词。
Mars:[mɑːz] n.战神,火星。
march:[mɑːtʃ] n.三月v.进军
martial:['mɑːʃ(ə)l] adj.军事的,战争的,尚武的。
martial art:武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rtial 词源,martial 含义。
Apollo(美男子):希腊神话中的光明神阿波罗
阿波罗(Apollo)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天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的儿子,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阿波罗掌管光明、青春、音乐等。
关于阿波罗的神话传说很多,比如:他替母复仇,在希腊的德尔斐杀死巨蟒,人们在德尔斐修建了闻名于世的德尔斐神庙。赫尔墨斯偷了他的牛,把自己发明的竖琴赔给阿波罗,使其成为音乐之神。
擅长吹笛子的凡人马西亚斯(Marsyas)狂妄地挑战阿波罗,阿波罗把竖琴倒过来演奏,马西亚斯无法将笛子倒过来吹,只能认输,结果被阿波罗剥皮处死。
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答应与他恋爱,获得他传授的预言能力,后来公主食言,于是阿波罗诅咒她说出来的预言无人相信,因此在特洛伊战争中她的预言不被人们相信,特洛伊最终遭到毁灭。
阿波罗因为嘲笑小爱神,中了小爱神的爱情之箭,疯狂爱上了宁芙仙女达芙妮,但达芙妮中了小爱神的铅箭,四处逃避他,最终被迫变成了月桂树。
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人们将他视为男性美的典范。因此,在英语中,Apollo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
Apollo:[ə'pɒləʊ] n.阿波罗,美男子
apollonian:[,æpə'ləunjən] adj.阿波罗神的,高尚的
like an Apollo:形容男子相貌堂堂,风度翩翩
altas(地图集):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
阿特拉斯(Atlas)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他属于泰坦神族,是十二泰坦神之一的伊阿珀托斯(Iapetus)的儿子,“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哥哥。泰坦神族被奥林巴斯神族打败后,参与反叛的阿特拉斯被宙斯惩罚,被迫在世界的西边以双肩擎住被放逐的天神乌拉诺斯,以免他返回地面与大地女神盖亚做爱。
传说阿特拉斯背负苍天,痛苦不堪。英雄帕尔修斯砍下美杜莎的头后经过此地,阿特拉斯就请求帕尔修斯,用美杜莎的眼睛正对他,将他变成了石头。因为阿特拉斯特别高大,而变成一座山,这座山就是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这条山脉西边的大海(大西洋)也以阿特拉斯命名。
阿特拉斯的名字Atlas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擎者”。16世纪,地理学家麦卡脱把阿特拉斯擎天图作为一本地图册的卷首插图。后人争相效仿,单词atlas从此被用来表示地图集。阿特拉斯所擎的圆球本是苍天,但后人常常误解为地球。
atlas:['ætləs] n.地图集,寰椎。
Atlantic:[æt'læntɪk]n.大西洋。
Atlanta:[æt'læntə]n.亚特兰大。
Atlantis:[ət'læntis]n.亚特兰蒂斯,传说中神秘消失于大西洋的古老大陆大西洲。
prodict(预言):希腊神话中的先知先觉者普罗米修斯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是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护神。他是泰坦神伊阿珀托斯的儿子,是阿特拉斯和埃庇米修斯的兄弟。他非常聪明,又具有预言能力,他的名字的含义就是“先知先觉者”。他按照天神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传授给人类各种知识和技能。他为了人类的福利,盗取天火送给人类,因而受到宙斯的惩罚,被用铁链锁于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被一只鹫鹰啄食肝脏,而第二天肝脏又再次长好。他就这样忍受常年的痛苦,直到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
普罗米修斯的名字prometheus就是“先知先觉者”的意思,其中的pro表示“先、前”的意思。
Prometheus: [prəu'mi:θju:s; -θiəs] n.普罗米修斯
predict:[prɪ'dɪkt] v.预言,预报。记:pre预先+dict说出→预先说出
prepare: [prɪ'peə] v.预备,准备。
prescribe:[prɪ'skraɪb] v.规定,写处方。记:pre预先+scribe写→预先写下
precede:[prɪ'siːd] v.领先,在……之前。记:pre预先+cede走→走在前面
precise: [prɪ'saɪs] adj.精确的。记:pre预先+cise切割→预先切割好的
epilogue(结语):希腊神话中的后知后觉者埃庇米修斯
希腊神话中,埃庇米修斯Epimetheus是普罗米修斯的弟弟。他被视为愚昧的象征。他的名字的含义就是“后知后觉者”。传说在创造动物和人类时,他负责赋予每种动物一项本能,他把勇敢赐给狮子,把快跑的能力给了兔子,把敏锐的眼力给了老鹰,这样一个一个把所有好的才能给了动物,轮到人类的时候,什么也没剩下来给他们作为生存的依靠。普罗米修斯就是为了弥补弟弟的疏忽和过错,才传授给人类各种技能,并为人类盗取火种。
埃庇米修斯的名字Epimetheus就是“后知后觉者”的意思,其中的词根epi表示在……后面,在……上,在……周围,等于单词upon。
epimetheus:[,epi'mi:θju:s; -θi:əs] n.埃庇米修斯,土卫十一
epilogue: ['epɪlɒg] n.结语,尾声。记:epi后+logue话→后面的话
epidemic:[epɪ'demɪk] n.传染病,流行病adj.传染的,流行的。记:epi在……周围+dem民众+ic→在民众中流传的
episode: ['epɪsəʊd] n.插曲,一段情节,剧集。记:epi在……上+sode路→在路上发生的一段故事
Pandora(潘多拉):希腊神话中诸神的礼物潘多拉
宙斯发现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后,下决心要惩罚人类,就让火神仿造女神的模样,用水和土创造了一个美女,再让爱与美神阿芙洛狄忒为她喷上令男人心醉神迷的香气,让雅典娜为她披上华丽的衣服,神使赫尔墨斯赋予她言语的天赋。当这个女人做好后,宙斯给她起名为Pandora(潘多拉),让她带着一个宝盒来到人间,并欲擒故纵地警告她不要打开盒子。埃庇米修斯不顾普罗米修斯的警告,娶了潘多拉为妻。潘多拉果然禁不起好奇心,打开了宝盒,放出了里面的各种灾难,仅仅保留了希望在里面。
潘多拉的名字Pandora是“众神的礼物”的意思。在希腊语中,pan表示“所有”,dora的意思是“礼物”,其中的do表示“赠送”。pan和do后来都变成了英语词根,衍生了大量英语单词。
习语Pandora’s box:灾难的根源
pandemic: [pæn'demɪk] adj.全国流行的,普遍的n.流行性疾病
panorama:[pænə'rɑːmə] n.全景,概观。记:pan全+orama视力→视野全景
pansophic:adj.全知的,有广泛知识的。记:pan全+soph智慧、知识+ic→有全面知识
donor: ['dəʊnə; -nɔː] n.捐赠者
donate:[də(ʊ)'neɪt] n.v.捐献,捐赠
pardon:['pɑːd(ə)n] n.vt.原谅。记:par完全+don舍弃→完全舍弃对方的过错→原谅
siren(汽笛):歌声迷人的女海妖塞壬
在希腊神话中,塞壬Siren是一种女海妖,人面鸟身,长得美若天仙,并且拥有天籁般迷人的嗓音。她们住在海岛上,用歌声魅惑航海者,使他们的船只触礁沉没,船员成为她们的腹中餐。在荷马史诗中,当奥德修斯将要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得到女神的忠告,预先采取了防备措施。他命令手下把自己牢牢地绑在桅杆上,让手下用蜡把各人的耳朵堵上。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果然从远处传来了迷人的歌声。歌声如此令人神往,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挣脱束缚,向手下大喊大叫,让他们驶向海岛。但他的手下因为事先得到指示,对此不闻不顾,驾驶船只一直向前,直到远远地离开了海岛才给他松绑。奥德修斯就是这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安全地欣赏了塞壬们的天籁之音。
在17世纪,人们为了防止船只触礁,就在暗礁附近用汽笛发出警报,警示海员们塞壬的故事。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警报声叫做siren。
siren: ['saɪr(ə)n]n.汽笛,警笛,歌声迷人的女歌手,女妖塞壬adj.迷人的vt.引诱vi.响着警笛行驶
sirenian:[saɪ'riːnɪən] n.海牛目哺乳动物adj.海牛目哺乳动物的
procrustean(强求一致的):用铁床修理人的海盗普罗克斯泰斯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残暴的强盗,叫做普罗克斯泰斯(Procrustes)。他开了一家黑店,专门抢劫过往旅人。他有两张特别的铁床,一长一短。他把个矮的人绑在长床上,强拉躯体使其与床同长;把个高的人绑在短床,用利斧砍掉伸出来的腿脚。由于他这种特别的虐待手法,被人称为“铁床匪”。后来,希腊著名英雄忒修斯在前往雅典寻父途中,遇到了铁床匪,击败了这个强盗。忒修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绑在短床上,一刀砍掉了他的下半截,为民除了一害。
在希腊语中,普罗克斯泰斯的名字叫做Prokroustes,意思是“拉长者”。在英语中,普罗克斯泰斯的名字拼写为Procrustes,常用来比喻“强求一致的人”。由其衍生的形容词procrustean表示“强求一致的”。
procrustes:[prəu'krʌsti:z] n.强求一致的人,普罗克斯泰斯
procrustean:[prəu'krʌstiən] adj.强求一致的,迫使就范的
a procrustean bed / a bad of procrustes:强求一致的做法。
Amazon(亚马逊):希腊神话中割乳以便射箭的彪悍女战士
希腊神话中,在Scythia(赛西亚)地区居住着一个Amazon部落,由高大彪悍、作战勇猛的女战士组成。为了不妨碍拉弓射箭,她们甚至将自己的右乳割去。她们的部落名称Amazon意思就是“没有乳房”,其中的 a=without(没有),mazon=breast(乳房)。她们由女王统治,崇拜战神阿瑞斯,认为自己是战神的后代。为了传宗接代,她们每年都会和附近的部落举行联姻大会,生下的女婴会留下,生下的男婴会被杀死或返还给父亲。
关于亚马逊女战士的传说一直是古希腊艺术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据说一共只有三位希腊英雄战胜过亚马逊人,分别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要完成的12项任务中,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夺取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这条腰带传说是战神亲自送给女王的,是女王权力的象征。本来,女王对赫拉克勒斯一见倾心,早有意献出腰带。但天后赫拉嫉恨赫拉克勒斯,便在部落中散布谣言,说赫拉克勒斯要绑架她们的女王。于是亚马逊女战士们倾巢而出,与赫拉克勒斯大战一场。赫拉克勒斯连续击败了多名最强大的亚马逊女战士并俘虏了亚马逊女战士的军队领袖后,亚马逊女战士才溃败,希波吕忒女王也献出了早已许诺的腰带。
另一位英雄忒修斯曾经造访亚马逊部落,受到热情款待。忒修斯对亚马逊女王安提奥珀一见倾心,但女王不为所动。于是忒修斯将女王骗到雅典欲强行成亲。亚马逊人包围了雅典,与女王里应外合展开战斗。女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雅典人和亚马逊人互有胜负,最后不得不缔结和约,亚马逊人才撤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后,特洛伊人落入下风。此时,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带领十二名女战士赶赴特洛伊城,帮助他们一起对抗希腊人。阿喀琉斯与女王大战一场,最后杀死了女王。等他摘下女王脸上的头盔时才发现被自己杀死的是一名妩媚的女人,后悔不已,陷入了巨大悲痛。
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Francisco de Orellana在南美洲的一条大河河畔与当地一土著部落交战,发现部落的女战士英勇异常,与传说中的亚马逊人非常相似,遂根据希腊神话,将该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Amazon: ['æməzən] n.亚马逊,古希腊生活中的女战士
academy(学院):希腊神话中帮助寻回美女海伦的农夫阿卡德摩斯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绝世美女海伦。她是宙斯和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当她还是一名少女的时候,来自雅典的英雄忒修斯与朋友偶然在神庙中看见海伦跳舞。两人惊为天人,闯进神庙将海伦劫走。两人决定抽签确定海伦的归属,并约好抽中的人要帮没抽中的人再去抢个妻子。结果忒修斯抽中了,于是忒修斯把海伦带回老家,嘱咐母亲好生照顾。然后,两个好朋友再次出发去做采花大盗。这回他们看上了冥王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可惜行动失败,被冥王关押在冥府中。后来另一个英雄赫拉克勒斯前往冥府营救,但只救出了忒修斯一人。
海伦的两个哥哥率军四处寻找海伦。他们来到雅典,要求雅典人归还自己的妹妹。但雅典人说不知道是谁劫走了海伦。两兄弟威胁要动用武力。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名叫阿卡德摩斯(Akademos)的农夫挺身而出,提供了绑架者的身份和藏匿之所。两兄弟很快就夺回了自己的妹妹,而Akademos也因为避免了一场战争而成为雅典的英雄,得到神灵的庇佑,他的橄榄树林年年丰收。这片橄榄树林也因此得名Akademeia,意思是“Akademos的果园”。
后来,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这片橄榄树林里创建了学园。人们将他的学园也称为Akademeia。英语单词academy就来源于柏拉图创建的Akademeia学园,原本专指柏拉图所创建的学园,但后来词义进一步扩充,泛指各种学术研究性机构。
academy:[ə'kædəmɪ] n.学院,研究院,学会,专科院校
academic:[ækə'demɪk] adj.学术的,学院的,理论的n.学者,大学教师,大学生
rostrum(讲台、喙):古罗马用装饰讲坛的金属撞角
单词rostrum原本表示鸟喙、动物的鼻口部,怎么跟“讲坛”扯上关系呢?原来,古罗马的战舰的舰首一般装有金属撞角,用于在战斗中撞击敌舰。这种金属撞角的形状很像鸟喙,所以也被称为rostrum。在当时,战舰上的金属撞角是战舰中最贵重的部位。因此,摧毁或捕获敌方战舰后,一般会将其金属撞角带回。捕获的金属撞角常常摆放在演讲台前进行展示。后来,罗马人在修建演讲台时,干脆就用这种金属撞角来作为装饰。于是原本表示“金属撞角”的rostrum又成了“演讲台、讲台”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rostrum:讲台,主席台,鸟喙,动物鼻口部。
beggar(乞丐):中世纪半世俗宗教团体贝格德
英语中表示乞讨的单词是beg,那么,表示“乞丐”的单词是什么呢?很多人以为是begger,其实应该是beggar。为什么是beggar而不是begger呢?原来,英语单词beggar并不是由beg衍生的,恰恰相反,单词beg才是由beggar反向衍生的。单词beggar源自中世纪时期流行于北欧低地国家如荷兰、比利时的一个半世俗宗教团体贝格德Beghard。他们由男性基督教徒构成,是介于僧侣和世俗信徒之间的一种修行团体。他们放弃私人财产,群居在修道院中,但可以随时还俗。Beghard的成员在古法语单词被称作begart。他们很多人就像中国的僧尼那样到处托钵化缘为生,很多乞丐往往会冒充begart。久而久之,人们就把begart和乞丐划上了等号。英语单词beggar就来源于古法语begart,已经丧失了初始含义,变成了“乞丐”的意思。
beggar: ['begə] n.乞丐,乞讨者
beg: [beg] v.乞求,乞讨
barber(理发师):身兼数职的理发师
古希腊人是不修剪胡须的,所以我们看到古希腊名人如苏格拉底都是一脸的大胡子。因为修剪胡须需要锋利的剃刀,而古代无法制造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刀具。古埃及人最早用石块后来用青铜刀具刮胡子,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流传至希腊。到了亚历山大时期,他要求所有士兵都要剃须,以免在战斗中被敌人揪住胡须。从此后,剃须的做法才在希腊开始流行。公元前299年,Ticinius Mena首次将一位理发师带到罗马。随后,修剪胡子和剃须的做法在罗马人中迅速普及,剃须被看作是文明、进步的象征。
那时候剃须需要专业的理发师,因为剃须所需的剃刀只有专业理发师才有。理发师的工作职责除了理发外,更重要的还是剃须,甚至包括给病人实施放血这样的外科手术,因为他的剃刀可当手术刀使用。现在理发店门口红白相间标识其实是“本店可做外科手术”的暗示。
英语单词barber就反映了古代理发师的剃须职责。barber来源于拉丁语中表示“胡须”的单词barba,英语单词barb(倒刺、钩子)、beard(胡须)都与此同源。现在随着家用剃须刀的普及,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在家中剃须,所以barber的职责也已不再包含剃须了,但它的拼写依然在提醒我们它曾经的含义。
barber:[bɑːb] n.理发师v.理发,修剪,当理发师。记:barb胡须+er人→修剪胡须的人
barb:[bɑːb] n.(鱼钩、箭头上的)倒钩vt.装倒钩。记:倒钩形如下巴上的短胡须
beard:[bɪəd] n.(嘴唇上下及下巴的)胡须。
dean(院长):古罗马的十夫长
英语单词dean源自拉丁语decanus,最早指的是罗马军队中的十夫长。古罗马军队中,每十名士兵组成一个小队,在扎营时分享一顶帐篷。这个小队的领头人就叫做decanus,源自dekanos,而希腊语deka、拉丁语decem就是“十”的意思。
在中世纪欧洲的修道院中,僧侣们也按照军队的方式进行组织,每十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领头人依然叫做decanus。后来,decanus的管辖范围有所扩大,负责一个教区分部的牧师负责人也被称为decanus。
等教会创建各种学校后,负责管理一所学校或学院的人也继承了decanus这个称谓,在英语中则演变成了dean。
dean:[din] n. 院长;系主任;教务长;主持牧师
antic(古怪的):古罗马金宫中壁画的怪诞风格
公元64年,古罗马市爆发了一场大火,连烧9日,烧毁了大半个罗马城。大火过后,当时的罗马皇帝,暴君尼禄乘机强占土地,在废墟上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宫殿,因为使用了大量黄金作为装饰,故称为“金宫”(Domus Aurea)。金宫的规模惊人,比故宫还要大,当时的罗马人都开玩笑说整个罗马都圈进了宫殿内。除此外,金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壁画风格非常奇异怪诞。据普林尼的《博物志》记载,金宫的壁画由一名叫Fabullus的艺术家完成。
尼禄死后,金宫被废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大斗兽场和提图斯浴场。金宫逐渐被埋没至地下。到了15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人在考古挖掘时意外发现了金宫,这才使得它重见天日。金宫中风格怪异的壁画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前来观摩学习,如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曾来此潜心研究,将其精髓体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大量画家从金宫壁画中得到灵感,从此开创了一个著名的艺术流派“洞穴画派”(grotesque)。英语单词grotesque本意是指“洞穴的”,现在本意已很少使用,往往用来表示“奇异的,怪诞的”。
英语单词antic的起源也与金宫有关。antic和antique(古董)一样源自拉丁语antiquus(古董),由anti(before,之前)+quus(景象)构成。意大利人发现金宫废墟后,在意大利语中把这些壁画、雕像称为antico(古董)。因为这些壁画的风格非常奇异,所以antico一词逐渐产生了“奇异、怪诞”的含义。英语单词antic就来自意大利语antico,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它最初的“古董”的含义,而用来表示“滑稽、丑角”。但英语单词antique则是拉丁语antiquus(古董)通过法语进入英语的,所以依然保留了初始含义。
antic:['æntɪk] adj.古怪的,滑稽的n.滑稽动作,丑角vi.扮演小丑,做滑稽动作
antique:[æn'tiːk] adj.古老的,年代悠久的,过时的n.古董,古玩
grotesque:[grə(ʊ)'tesk] adj.奇形怪状的,古怪的,可笑的n.奇异风格,怪异的东西
scene(场面):古希腊剧场中舞台后方的棚屋
古希腊的剧场一般是露天的。剧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中间是一个圆形舞台,是乐队演奏和演员表演的场地。环绕在舞台前方和两侧的是环形的观众席,通常修建有一定坡度的小山坡上。舞台后方是一个棚屋,供演员上台前化妆用,有三个门通往舞台。这个棚屋在希腊语中称为skene,本意是帐篷、小隔间、货摊。人们在棚屋表面绘制图案作为舞台背景。
英语单词scene就来自希腊语skene,表示“舞台上所展现的场面、场景”。而英语单词scenery由scene衍生而来,表示舞台布景。
scene: [siːn] n.场面,场景,景象,戏剧中的一场
scenery: ['siːn(ə)rɪ] n.风景,景色,舞台布景
ace(第一流的):扑克牌中的A
人们通常认为,西方的扑克牌(poker)源自意大利的塔罗牌。除了大小鬼两张副牌外,共有52张正牌,分成四个花色。除了1-10等数字牌外,还有K、Q、J三种人头牌。其中K代表King(国王),Q代表Queen(王后),J代表Jack(勇士)。其中,表示数字“1”的牌用字母A表示,英语中叫做ace,意思就是“一”,来自法语和拉丁语as(一)。ace除了可以表示扑克牌中的A外,还可以表示骰子中的一点。由于ace代表最小的分值,所以ace原本含有“坏运气”、“无用的东西”等含义。
在法国大革命后,人们修改了扑克牌的游戏规则,使A比K大,作为“底层人民推翻君主”的象征。从此以后,A成了最大的牌。相应的,单词ace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王牌、佼佼者”的意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ace还被用来表示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王牌飞行员。在网球比赛中,发球直接得分也被称为“ace球”。
ace: [eɪs] n.幺点,佼佼者,王牌,直接得分的发球adj.一流的,极好的v.发球直接得分,击败,得高分,顺利通过考试
trophy(奖品):古希腊罗马人打胜仗后立下的纪念物
古希腊军队在战场上打了胜仗后,会在战场上找棵树或立个大树桩,把缴获的战利品如武器、盔甲等挂在上面,做成人形,再把这次取胜事迹刻在树上。如果在海战中获胜,就把缴获的敌舰拖到沙滩上留作纪念。这个纪念物是献给神明的,毁掉的话就是亵渎神灵。
到了古罗马时期,古罗马人也沿袭了古希腊人的这种做法,不过略有不同。古罗马人在战场上取胜,不是在战场上树立纪念物,而是回到罗马建,通常是一个柱子,上面雕刻铭文,如有名的图拉真纪念柱。有时候是两根柱子,上面再加一个拱门,这就是所谓的“凯旋门”。
这种胜利纪念物在希腊语中称为tropaion,拉丁语中叫做tropaeum。它就是英语单词trophy的词源。它的本意并不是“战利品”,而是用战利品装饰的纪念品,是献给神的。不过后来,人们在战场上取胜后,往往把战利品搬回家,留给自己做纪念品了。所以trophy又可以用来表示“战利品”。在后来的竞技比赛中,给优胜者颁发的奖品也被称作trophy,因为它相当于作战获得的战利品,并且还可以带回家作为纪念。
trophy: ['trəʊfɪ] n.奖品,战利品,纪念品vt.用战利品修饰
assassin(刺客):中世纪时著名穆斯林暗杀组织阿萨辛
中世纪时期,在阿富汗至叙利亚山区,活跃着一个穆斯林异端教派阿萨辛(Hashshashin),由穆斯林右边极端分子组成,以其暗杀活动闻名于世。欧洲的十字军就曾经深受其害。该组织的创始人为突厥籍的波斯人哈桑·萨巴赫,即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就曾提到这位“山中老人”。《马可波罗游记》也曾对“山中老人”及阿萨辛有详细描述。
据记载,山中老人为了培养刺客,在一个隐秘的峡谷中斥巨资修建了一个“极乐园”。园子里长满奇珍异果,修建有富丽堂皇的楼台亭阁,里面住着精通音律的妙龄少女,随处都有美酒、蜜糖。山中老人平时在训练时,会不时向受训者讨论伊斯兰先知所提到的“极乐园”。然后在特定日子,让受训者吸食一种特殊的毒品。趁他们昏迷之际,将其移入极乐园。受训者苏醒后,就会以为自己真的身处传说中的极乐园。受训者在极乐园中尽情享乐几日后,又会被再次麻醉,移出极乐园。从此以后,受训者会心甘情愿供山中老人驱使,以求死后长住极乐园。
山中老人让受训者吸食的毒品在阿拉伯语中叫做hashish,所以该组织被称为Hashshashin,本意是“吸食hashish的人”。英语单词assassin就是由阿拉伯语Hashshashin演变而来的。
assassin:[ə'sæsɪn]n.刺客,暗杀者
assassinate:[ə'sæsɪneɪt] vt.暗杀,行刺
assassination:[əˌsæsɪˈneɪʃn] n.暗杀,行刺
bootleg(私卖):美国禁酒期间私酒贩子用靴筒藏匿私酒
美国最初的移民以清教徒为主,他们主张清廉节制,反对饮酒。这个主张禁酒的民间运动时起时伏,连绵不断,终于在20世纪初掀起了全面禁酒的大潮。1920年,美国通过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正式向酒宣战。按照该法案,任何人不得制造、售卖和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人们可以在家里饮用以前买来的酒,但不得在公开场合或聚众饮酒。
然而,禁酒令根本无法消除人类对饮酒的欲望和需求,反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合法市场被取缔后,地下贩卖私酒的黑市却蓬勃发展,黑手党也通过控制贩卖私酒的黑市而谋取暴利,发展壮大。私酒贩子想尽各种办法来藏匿私酒,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私酒藏在高筒靴的靴筒里,从而诞生了一个英语单词bootleg,本意是“靴筒”,在这里表示“把私酒藏匿在靴筒里”,用来比喻私酒、私货或走私行为。相应的,bootlegger则用于比喻私酒贩子。后来,该词的词义进一步扩大,除了私酒外,bootleg还可以表示其他各种未经授权私自发行的货品,尤其是唱片等音像制品。
bootleg:['buːtleg] n.靴筒,私货v.私卖adj.违法、私自制造并销售的
bootlegger:['bu:t,legə] n.走私者,贩卖私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