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fire(篝火):在萨温节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
在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之前,不列颠群岛上居住的凯尔特人主要信奉德鲁伊教(Druid)。德鲁伊教徒在每年的10月31日过萨温节(Samhain,又称夏末节或仲夏节)。德鲁伊教徒认为10月31日是夏季的结束,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阴阳两个世界最接近的时刻,死亡之神Samhain在这天晚上会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间,寻找替身。因此德鲁伊教徒会在这一天晚上熄灭家里的炉火,而在露天点起火堆,在火堆中焚烧宰牲的骨头,作为给Samhain的献礼。他们还会用动物的头和皮毛装扮自己,发出古怪的声音,使Samhain认不出自己,从而躲避灾难。
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后,将萨温节和罗马的两个节日合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万圣节(Halloween)。现在西方万圣节的很多活动,如化妆、南瓜灯都源自萨温节。
英语单词bonfire就源自萨温节时用来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它源自古英语banefire,由bane(bone,骨头)+fire(火)构成,意思是“焚烧骨头的火”。后来该词词义发生泛化,泛指在野外用于庆祝、娱乐或取暖等用途的火堆。
bonfire: ['bɒnfaɪə] n.篝火,营火。记:bon(bone,骨头)+fire(火)→焚烧骨头的火→篝火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onfire 词源,bonfire 含义。
demon(恶魔):希腊传统宗教中的神灵
单词demon(恶 魔)源自希腊语daimon,本意是“神灵、半神、守护神”,是基督教传入希腊之前希腊人所崇拜的各种传统神灵。基督教在希腊兴起后,由于基督教是一神 论,除上帝外不承认其他任何神灵,因此希腊传统宗教所信奉的各种神灵就被剥夺了神的地位,在希腊语版本的《圣经》中,daimon被用来表示“异教神灵、 不洁净的神灵”,从“神”向“魔”转变。进入英语后,demon的地位继续被贬低,被用来表示“恶魔”。
demon:['diːmən] n.恶魔,魔鬼,邪恶的事物
Halloween(万圣节前夜):古代凯尔特人的萨温节(鬼节)
一说起“万圣节”,很多中国人都会想到南瓜饼、鬼怪面具、小孩挨家挨户讨糖果等场景。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以上活动庆祝的是每年的十月31日晚上的Halloween(万圣节前夕、万圣夜),并非每年11月1日的“万圣节”(AllHallow's Day)。Halloween是“万圣节”(AllHallow's Day)的前夜,但它的庆祝传统并非源自“万圣节”,而是来自古代凯尔特人的“萨温节”(Samhain,仲夏节、相当于中国的“鬼节”)。
在古代凯尔特人的历法中,每年十月31日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是夏天正式结束、严酷冬季开始的一天。古代凯尔特人信奉“德鲁伊”宗教,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活着的人惧怕亡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亡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亡魂吓走。
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后,将萨温节和罗马的两个节日合并。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为 了压制这种古代异教传统,希望人们淡忘萨温节,就把11月1日定为“万圣节”(AllHallow's Day),用来纪念殉道圣徒,hallow即圣徒之意。然而,萨温节的传统依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抹掉。人们虽然在万圣节对基督教圣徒表达敬意,却更喜欢 在万圣节前一夜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庆祝,如做南瓜灯、化妆、小孩子挨家挨户讨糖吃等。只是这个夜晚不再叫做“萨温节”,而是被称为Halloween,是 All-hallow eve的缩写,意思就是“万圣节前夜”,但很多中国人并不明白二者的关系,往往将Halloween和“万圣节”混为一谈。
Halloween:[ˌhæləʊ'iːn] n.万圣节前夜,鬼节
AllHallow's Day:万圣节
profane(亵渎的):不被允许进入神圣区域的世俗之人
英语单词profane原本是一个宗教术语。在古罗马人信奉的一般人宗教中,在宗教 仪式中,一般的“俗人”不得进入宗教场所中的“神圣区域”(fanum),如寺庙的内庭,只有受过“启蒙”(initiated)的人即神职人员才有资格 进入这片区域执行各种宗教仪式。世俗人士即使要向神灵祭祀,也只能将祭祀用的牺牲放在fanum之前的祭坛上。因此,在拉丁语中,用profanus来表 示“世俗的”,是sacred(神圣的)的反义词。它由pro(in front of)+fanum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在fanum前门外的,不得进入fanum的”。
现在,profane一词的宗教色彩已经逐渐消失,并在“世俗的”词义之上衍生出“亵渎的”之意。
profane:[prə'feɪn] adj.亵渎的,世俗的vt.亵渎,玷污
renegade(叛徒):改信伊斯兰教的西班牙基督教徒
8世纪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大肆扩张,沿着北非一路向西发展,从西班牙入侵 欧洲大陆。被法兰克王国的铁锤查理击败后,阿拉伯人退回西班牙,统治了西班牙近800年。期间,西班牙的基督教徒要么被迫改信伊斯兰教,要么逃亡至西班牙 北部边境的山区。那些放弃基督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的基督教徒被北方基督教徒视为叛徒,称为renegado(叛教者)。这个西班牙单词来自拉丁语 renegatus,是动词renegare(deny,否认)的名词形式。英语单词renegade就来自西班牙语renegado,与它同源的有 renege。
renegade:['renɪgeɪd] n.叛徒,叛教者,变节者,脱党者vi.背叛,脱离adj.背叛的,叛徒的
renege:[rɪ'neɪg; rɪ'niːg] vt.否认vi.食言,违例出牌n.出牌违例
pagan(异教徒):尚未信仰基督教的乡下人
英语单词pagan来自拉丁语paganus,本意是“住在pagus(乡下)的人”,与英语单词peasant(农民、乡下人)同源。在古罗马军队行话中,paganus表示“平民、不合格的士兵”。基督教传播至罗马帝国并被立为罗马国教后,首先在罗马的城市和城镇地区发展,而在广大农村,农民们依然信奉以前的罗马多神教。因此,原本表示“乡下人”的paganus就产生了“异教徒、无宗教信仰者”的含义。基督教会沿用了古罗马军队的行话,用paganus表示这些尚未信仰基督教的人,含有“基督军队中不合格的士兵”之意。于是,paganus就变成了一个宗教术语,表示“异教徒、无宗教信仰者”,原本的“乡下人”含义反而逐渐消失了。英语单词pagan就来自拉丁语paganus。
pagan:n.异教徒,无宗教信仰者adj.异教的,异教徒的
Bohemian(放荡不羁的人):法国人以为吉普赛人来自波西米亚
吉普赛人最早居住在印度北部,从十世纪开始迁移,流落至世界各地。各国人对他们的称呼都不同。英国人以为他们来自埃及(Egypt),所以将他们称为“吉普赛人”(Gypsy)。法国人以为他们来自波西米亚(Bohemia,现捷克共和国境内),所以将他们称为“波西米亚人”(Bohemian)。他们在西班牙被称为“季当人”,在俄罗斯和意大利被称为“茨冈人”,他们自称为“罗姆人”。
吉普赛人以占卜和卖艺为生,居无定所,不信奉上帝,崇尚自由,其服饰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风格,同时又融合的多个民族的特色。因此,英语单词Bohemian就象征了吉普赛人的这种特质,常用来表示富有“小资情调”、喜好浪漫、气质忧郁的人,或表示一种独特的服装、文艺风格。
Bohemian: [bo'himn] n.波西米亚人,波西米亚语,放荡不羁的人adj.波西米亚的,放荡不羁的
tariff(关税):向外国商船索取买路费的直布罗陀城市Tarifa
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园711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摩尔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大举进犯欧洲,击败当时位于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后继续向法国进军。被当时法兰克共相“铁锤查理”击败后,摩尔人在西班牙地区盘踞了七个多世纪,将伊斯兰文化传播至欧洲。摩尔人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后,一位名叫Tarif Ben Malluk的将军攻占了海峡北边的一座小镇并在此修建城堡,这座小镇因而得名Tarifa。Tarifa距离海峡仅21英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摩尔人以此为据点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并向经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来往商船索要买路费,其金额与商船上所在货物价值总额成比例,这就是关税的由来,而表示关税的英语单词tariff就来自城市Tarifa的名字。
tariff: ['trf] n.关税,关税表,税率表,收费表vt.征收关税,定税率
addict:上瘾
前缀ad-, 去,往。词根dict, 说,声称,同dictionary。该词词义众多,此处可能用于祈祷,信奉神灵,着迷。后指上瘾。比较devout, 虔诚的,词源同voice,声音,说话。
henotheism:单一神论
heno-,一,theism,有神论。即只信奉一个神,但是不否认其它神的存在,也不排斥别人信仰其它神。
flower:花
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用以指“花”的英语词只有一个,这就是blostm,即现代英语的blossom。1066年的诺曼征服 ( Norman Conquest)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源自拉丁语fos' flower’(花)的法语单词flour于13世纪进入英语,以后演化为flower,并逐渐取代了blossom。因此,我们可以说flower是源自拉丁语flos。英语还有不少词和这个拉丁词有亲缘关系。_古罗马宗教所信奉的女花神Flora(福罗拉)和美国的Florida(佛罗里达)州都源自flos,还有flour(面粉),flourish(茂盛),floral(花的),florid(绚丽的),florist(花商,种花者)等词也均源出于此。(参见flour)
ammonia:氨
该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神Ammon/Amon(阿蒙神),在埃及语Ammon是the hidden one的意思。Ammon本是古埃及宗教所信奉的主神和太阳神,相当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宙斯和朱庇特,但后来在希腊、罗马同宙斯、朱庇特混成一体,在斯巴达、罗马等地都有Ammon神庙。据说在利比亚的一座Ammon神庙附近发现了一种矿物质,罗马人根据Ammon 一词将之命名为sal ammoniac,意思是salt of Ammon,汉语作“硇砂”。此物固有多种用途故在古代被列为贸易品(article of trade)。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 - 1804)把sal ammoniac和石灰放在一起加热,提取了一种新气体,他称之为alkaline air。七年之后,瑞典化学家贝格曼(Torbern Olaf Bergman.1735 - 1784)根据am moniac 一词将之正式命名为ammonia,汉语作“氨”,有时也音译为“阿摩尼亚”。嗣后,科学家们又将ammonia和后级-ine缩合成ammine(氨络的),amine(胺)以及aminoacid(氨基酸)这一复合词中的amino(氨基的)。Ammon这一词根经历了从埃及语到希腊语,再从拉丁语到英语的演变过程,原先的含义the hidden one如今已经全然丧失,不追根溯源,就不能把它从普通英语单词中发掘出来。
volcano:火山
来源一: 该词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神话。传说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地底下住着古罗马宗教所信奉的火与锻冶之神Vulcan(伏尔甘),拉丁文作Vulcānus或Volcānus。他把作坊都设在地下,让烟从火山口中冒出。8月23日罗马庆祝火神节,罗马贵族和元老院在火神广场举行集会和祭祀活动,人们向火中投放刚从台伯河(Tiber)捕捞上来的活鱼,用意不详,也许是为了祈求火神保佑,免除火灾。英语中意为“火山”的volcano一词正是源自Vulcan或Vulcānus。在意大利语中“火山”作volcano。其实,英语volcano是从意大利语直接借过来的。在volcano进入英语之前,英语原先是用flaming hell (1613)来表示“火山”的。
来源二: 据古罗马神话记载,伏尔甘(Vulcan)是人们信奉的火神。他与女神维娜斯有过一段恋情。他还是造兵器的好手。传说伏尔甘在为众神打制兵器时,专门前往西西里岛东岸的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利用火山口涌出的炽热的岩浆锻造兵器。埃特纳是意大利著名的在火山,从公元前1500至公元1971年这三千年里,该火山累计喷发达100多次。这位到火山口去锻造的火神与火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凡人眼里,他象征着威力凶猛之火。那时,人们在8月23日这天祭奠伏尔甘火神,并逐步用这位火神的名字来指代火山。
profession:宣称,信奉,行业,职业
来自profess,宣称,信奉,-ion,名词后缀。引申词义职业,行业,即内心的召唤。词义演变比较vocation,voice.
professor:教授
来自profess,宣称,信奉,-er,人。字面意思指公开宣称自己在某领域是行家的人,经得起挑战和质问的人。后用于教师职业的尊称。
blue blood:贵族出身,名门出身,名门望族
源自西班牙语。从公元前8世纪到1492年西班牙的大部是在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Moors)的统治之下的。摩尔人乃北非柏柏尔人(Berbers)与阿拉伯人的混血后代。在摩尔人的统治临近结束时,卡斯蒂利亚地区(Castile)那些未同摩尔人发生血缘关系的,自命血统纯正的西班牙贵族认为,其静脉较之深肤色的摩尔人或混血人更呈蓝色,因此血也似乎是蓝色的。他们以sangre azul(蓝血)来说明自己的出身比别人高贵,译成英语即为blue blood,寓意为“贵族出身”,常见于have /with blue blood in one's veins(有贵族血统)这两个短语中,有时也做复合词blue-blooded.英国人现在也把剑桥,牛津等名牌大学称为blue-brick universities(蓝砖大学)也与此有关。
Uncle Tom: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黑人
典出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1811-1896)的著名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主人公Uncle Tom(汤姆叔叔)是一位受尽主人西蒙﹒莱格利(Simon Legree)虐待的黑人奴隶。他信奉基督教,屈从于命运,对主子逆来顺受,甚至处处为主子着想,事事维护主子的利益,可是后果还是被主子卖掉,在奴隶主之间几经转手之后,落入了极端残暴的一个奴隶主手里,最后难掩两个女奴逃亡而惨死在主人的皮鞭之下。然而他对这一切毫无怨言,在死前还念念不忘基督教教义,为主子祈祷。该书揭露了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和黑奴的痛苦。该书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反奴隶制的斗争。Uncle Tom一语以后再美国口语中被黑人民族主义者用来喻指“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黑人”,还由此派生出 Uncle Tomism(听命于白人的逆来顺受主义),Uncle Tomish(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等词语。
superstition:迷信
拉丁前缀super-表示over,above,与希腊前缀hyper-和日耳曼词源的单词over同源,stition部分可以理解做a standing,词根与stand同源,表示站立。罗马人信奉神,认为神和人是平等共存的,可是迷信认为常识之外超自然现象背后的力量“standing above”人类。
Mexico(墨西哥):主神墨西特里指定的地方
中美洲国家墨西哥的国名Mexico来自阿兹特克语,由“墨西特里”(Metztli)衍生而来。 “墨西特里”是当地印第安人最大的一个部落一一阿兹特克族所信奉的主神Hmtzilopochtli 的别名,掌管天和战争。据说墨西哥人在墨西特里的启示下,在特斯科科湖西岸一个生长着 许多仙人掌的地方看到一只神鹰立在仙人掌上吸食一条蛇的情景,于是便在这里定居下来, 并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并称其为“墨西哥”,意思是“墨西特里指定的地方”。这座城市就是 墨西哥城的前身,后来成为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的国名也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