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martial(军事的):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

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Ares)是主神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儿子,爱神阿芙洛狄忒的情人,掌管战争。他相貌英俊,孔武有力,性格残暴好斗,象征着战争的野蛮杀戮。阿瑞斯性格暴戾,其他神祗和人类都不喜欢他。他的生身父母也不喜欢他。在《伊里亚特》中,宙斯对阿瑞斯说:“在所有住在奥林匹斯山的神中,你最令我作呕,你除了争吵、战争和打仗之外什么也不喜欢。你遗传了你母亲赫拉的固执和难管束的性情。”

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吃败仗。他曾被两个巨人塞进青铜大瓮,囚禁13月之久,若不是他兄弟赫尔墨斯的营救,他早已丧生其中。他与两个妹妹,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经常发生矛盾,但基本上每次都被她们狠狠修理。在特洛伊战场,他主动挑衅雅典娜,结果被雅典娜用一块石头砸伤脖子。凡人英雄赫拉克勒斯杀了他的儿子,阿瑞斯向他挑战,结果被英雄打伤,呻吟着回到奥林匹斯山。 可以说,在崇尚和平和文艺的古希腊,战神就是外强内干,备受嘲弄的草包。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诸城邦之间的相互关系。战神是斯巴达的保护神,雅典娜是雅典的保护神。与精于文艺的雅典人相比,沉默寡言的斯巴达人对希腊神话中的影响力极低,导致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屡被雅典娜欺负。

不过到了古罗马时期,战神却时来运转了。在罗马神话中他被称为马尔斯(Mars)。 因为罗马人崇尚武力,所以战神在罗马神话中地位极高,三月(March)和火星(Mars)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单词march还表示“进军”,因为古罗马人认为三月份是开始进军打仗的好季节。从战神的名字中还产生了martial(战争的)这个单词。

Mars:[mɑːz] n.战神,火星。

march:[mɑːtʃ] n.三月v.进军

martial:['mɑːʃ(ə)l] adj.军事的,战争的,尚武的。

martial art:武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rtial 词源,martial 含义。

Athens(雅典):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

希腊神话中,雅典娜(Athena)是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神王宙斯与聪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据说,宙斯推翻父亲成为神王后,大地女神盖亚和天神乌拉诺斯预言他会被墨提斯所生的儿子推翻。宙斯害怕预言成真,就把墨提斯整个吞入肚中(比他老爸还狠)。后来宙斯头疼难忍,就叫火神劈开他的头颅。随后就见披甲持枪的雅典娜从宙斯的头中跳了出来。

因为雅典娜的身上集合了母亲的智慧和父亲的威力,所以她既是智慧女神,又是女战神。但她与战神阿瑞斯不同,她代表了战争的智慧与计谋。在特洛伊战场上,雅典娜曾经将草包战神及其情人爱神打得屁滚尿流。

雅典娜是希腊城市雅典的庇护神。传说,希腊人在爱琴海边新建了一座城。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想成为这座城的庇护神,互不相让。宙斯裁定,每个人给这座城市送一件礼物。谁的礼物被选中,该城就归属谁。波塞冬的礼物是象征战争利器的战马,而雅典娜的礼物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雅典人选中了和平而不是战争,于是雅典娜就成为了雅典的庇护神。

希腊城市雅典(Athens)的名字就来自雅典娜的名字Athena。另外,表示“图书馆”的单词athenaeum也来自雅典娜的名字。

Athena: [ə'θi:nə]n.雅典娜

Athens: ['æθɪnz] n.雅典

Amazon(亚马逊):希腊神话中割乳以便射箭的彪悍女战士

希腊神话中,在Scythia(赛西亚)地区居住着一个Amazon部落,由高大彪悍、作战勇猛的女战士组成。为了不妨碍拉弓射箭,她们甚至将自己的右乳割去。她们的部落名称Amazon意思就是“没有乳房”,其中的 a=without(没有),mazon=breast(乳房)。她们由女王统治,崇拜战神阿瑞斯,认为自己是战神的后代。为了传宗接代,她们每年都会和附近的部落举行联姻大会,生下的女婴会留下,生下的男婴会被杀死或返还给父亲。

关于亚马逊女战士的传说一直是古希腊艺术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据说一共只有三位希腊英雄战胜过亚马逊人,分别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要完成的12项任务中,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夺取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这条腰带传说是战神亲自送给女王的,是女王权力的象征。本来,女王对赫拉克勒斯一见倾心,早有意献出腰带。但天后赫拉嫉恨赫拉克勒斯,便在部落中散布谣言,说赫拉克勒斯要绑架她们的女王。于是亚马逊女战士们倾巢而出,与赫拉克勒斯大战一场。赫拉克勒斯连续击败了多名最强大的亚马逊女战士并俘虏了亚马逊女战士的军队领袖后,亚马逊女战士才溃败,希波吕忒女王也献出了早已许诺的腰带。

另一位英雄忒修斯曾经造访亚马逊部落,受到热情款待。忒修斯对亚马逊女王安提奥珀一见倾心,但女王不为所动。于是忒修斯将女王骗到雅典欲强行成亲。亚马逊人包围了雅典,与女王里应外合展开战斗。女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雅典人和亚马逊人互有胜负,最后不得不缔结和约,亚马逊人才撤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后,特洛伊人落入下风。此时,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带领十二名女战士赶赴特洛伊城,帮助他们一起对抗希腊人。阿喀琉斯与女王大战一场,最后杀死了女王。等他摘下女王脸上的头盔时才发现被自己杀死的是一名妩媚的女人,后悔不已,陷入了巨大悲痛。

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Francisco de Orellana在南美洲的一条大河河畔与当地一土著部落交战,发现部落的女战士英勇异常,与传说中的亚马逊人非常相似,遂根据希腊神话,将该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Amazon: ['æməzən] n.亚马逊,古希腊生活中的女战士

atom(原子):不可再细分的最小颗粒

古希腊人认为,物质是不可能无限地分割下去的,到最后会小到不可再分,这种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最先提出原子学说的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中的留基伯。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原子学说,并用原子学说来解释宇宙。他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他还提出原子在数量上无限,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如水的原子是圆而光滑的,它们相互间不能“勾住”,因而就像小球那样相互滚来滚去,而铁的原子则粗糙不平,因而互相粘附在一起成为“固体”,火的原子是多刺的,这便是烧灼使人感到痛的原因。

在希腊语中,原子被称作atomos,由a(not)+tomos(cut)构成,意思就是“不可分割)。后来这个词进入英语,演变为atom。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原子并非不可分割,比原子更小的是夸克。

atom: ['ætəm] n.原子

veto(否决):古罗马护民官的否决权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从未平息。贵族坚持平民没有足够的智慧参与政治,而平民以拒绝参加战争等手段迫使贵族承认平民的政治权利。作为双方妥协的结果,护民官制度得以成立。在这种制度下,贵族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构成,但平民拥有对贵族行政的监督权,其行使者就是由平民自行选出的“护民官”(tribune)。护民官不参与立法,但对由贵族形成的元老院及执政官所提出的议案拥有否决权。他主持平民委员会,听取平民的申诉和意见。如果他觉得某项议案侵犯了平民的权利,他可以行使否决权。护民官制度既体现了对贵族智慧的尊重,又照顾了平民的利益,是贵族和平民在政治上的相互承认和共存。

英语单词veto直接来自拉丁语,意思是“我禁止”。是古罗马护民官否决某项议案所用的法律术语。在现代一些国家中,国王、总统也可以对议会所提出的议案行使否决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五大常任理事国也拥有一票否决权。

tribune:['trɪbjuːn] n.护民官,公民权利保护者

veto: ['viːtəʊ] v.否决,禁止n.否决权

prosody(韵律):古希腊语中天然的音乐属性

古希腊文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音乐和诗文的交融。雅典人的基础教育包括三门课程:音乐、文法和体操。在希腊,表示“音乐”的单词(英语单词music的词源)不仅仅指曲调,同时还包括了文学、诗歌和舞蹈,与专司诗歌乐舞的艺术女神缪斯(Muse)紧密相关,在广义上相当于“文艺”,在狭义上相当于“诗乐”,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柏拉图就大力推崇这种“诗乐”教育。这种诗乐交融的特点还体现在希腊的吟唱传统上。希腊的吟唱文化渊源流传,吟唱诗人层出不穷,希腊神话几乎都是以吟唱方式流传下来的,如著名的荷马史诗。

古希腊的这种诗乐交融,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古希腊语言的特征。古希腊语言本身就具有特别适合吟唱的音乐属性,它的元音和辅音相互交替,相互呼应,并且每个单词都以柔和的音节收尾。所以古希腊语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吟唱。

正因为古希腊语所固有的这种音乐属性,英语中表示“韵律”的单词prosody就来源于古希腊语。它源自希腊语prosoidia,由pros(to, 朝向)+oide(歌曲,诗歌)构成,意思是“诗歌的唱法、韵律”。而英语单词accent(口音、重音)也来源于此。它来源于拉丁语accentus,是对希腊语prosoidia的意译,所以含义一样,本意表示一句话或一个词的唱法、发音法。

prosody:['prɒsədɪ] n.韵律,韵律学,作诗法,诗体学

accent:['æks(ə)nt; -sent] n.口音,重音,重音符号vt.重读,强调,带……的口音

accentuate: [ək'sentʃʊeɪt; -tjʊ-] vt.强调,重读,突出

bandy(来回投掷):11人制冰上曲棍球比赛

英语单词bandy的本意是一种早期的冰上曲棍球比赛,中文中一般译为“班迪球”。班迪球最早流行于荷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挪威、瑞典、俄罗斯等国迅速兴起。1955年在瑞典、芬兰、挪威和苏联等国家的倡议下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国际班迪球联合会成立,并制订统一的比赛规则。班迪球与冰球(hockey)类似,最大的不同是班迪球的每队人数为11人,而冰球为5人。

班迪球使用的球棍和曲棍球球棍类似,所以单词bandy一词含有“向外弯曲的”之意,如bandy-legged意思就是“罗圈腿的”。又由于在班迪球比赛中,球被选手打来打去,所以bandy又逐渐衍生出“来回投掷、打来打去、传递、散播”等多种含义。

bandy:['bændɪ] n.班迪球,11人制冰山曲棍球adj.向外弯曲的,外翻的vt.来回投掷,打来打去,传递,散播

bandy-legged:adj.罗圈腿的

bandy gossip:散布流言蜚语

bandy about:散布,反复提及

bandy words with:口角,斗嘴抬杠

bandy blows:互殴

confetti(婚礼上的彩色碎纸):狂欢节游行时抛撒的糖果

在现代婚礼上,我们常常见到人们往新人身上抛撒彩色碎纸的场面。这种做法源自意大利。在中世纪的意大利,狂欢节时常常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游行队伍和围观群众常常会相互抛撒小物品以表达欢乐之情。有钱的贵族往往会抛撒糖果,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confetti,是confetto(糖果)的复数形式。而没钱的穷人们为了嘲弄贵族则常常扔臭鸡蛋来代替糖果,结果双方经常在游行时发生争吵斗殴。意大利当局为了避免冲突,曾多次下令禁止在狂欢节游行时抛撒臭鸡蛋等物品,但穷人往往会用其他类似物品加以代替。这种情况直到1875年才终于有所改变。这一年,一位聪明的米兰商人在狂欢节之前向工厂采购了大量原本是无用副产品的彩色碎纸屑,并在狂欢节上向群众销售,用作游行时抛撒的物品。由于这种碎纸屑对人体无害,又充满喜庆,因此大受欢迎。从此以后,在狂欢节游行中抛撒彩色碎纸的做法就逐渐流传开来。抛撒彩色碎纸的做法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还拓展至狂欢节之外的其他场合如婚礼。由于这种碎纸最初是用来代替糖果的,所以在意大利语中也被称为confetti。英语单词confetti便来源于此,同源的单词还有confection(糖果)。

confetti:[kən'fetɪ]n.(婚礼、狂欢节中抛撒的)五彩纸屑;(旧时狂欢节或庆祝场合抛撒的)糖果

confection:[kən'fekʃ(ə)n]n.糖果,蜜饯

aspect(方面):星体的相对位置

英语单词aspect(方面)原本是一个天文学术语,表示“星体的相对位置”。它由a(to)+spect(查看)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星体相互)观看对方”。后来衍生出“看待事物的方式”、“事物呈现出来的外观”。

与它同源的单词有respect(尊重)、inspect(视察)、spectacle(景象)等。

aspect:['æspekt] n.方面,方向,形势,外观

pander(拉皮条):希腊神话中充当红娘未果的潘达罗斯

潘达罗斯(Pandarus)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期间特洛伊军队的将领之一,是特洛伊第一神箭手。擅长射箭的阿波罗曾将自己的弓箭赠与他。他在特洛伊王子特洛伊罗斯(Troilus)央求之下,凭着如簧巧舌,安排外甥女克瑞西达(Cressida)跟特洛伊罗斯在花园里幽会偷情。两个年轻人互诉衷曲,发誓永不变心。然而,克瑞西达的 父亲已经投靠希腊军队,并提出用被俘的特洛伊将领安泰诺换他的女儿,交战双方都接受了这一提议。因此,克瑞西达不得不告别爱人,被交换到希腊军营,并最终 成为了希腊将领狄俄墨得斯的情妇。两个年轻人的纯洁爱情就这样被战火无情地毁灭了,而充当“红娘”的潘达罗斯也背上了“淫媒”的恶名。英文pander就 来自潘达罗斯的名字Pandarus,指拉皮条或拉皮条的人,也常常引申解作迎合低俗或不合理要求。

pander:['pændə] vt.为……拉皮条vi.迎合,勾引,怂恿,拉皮条n.拉皮条者,怂恿者,老鸨

dictator(独裁者):古罗马的独裁官

英语单词dictator直接来自拉丁语,由dictare(dictate,命令,口述)+or(人)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下命令的人”,原本是古罗马的政治职务“独裁官”。

古罗马人民推翻暴君塔克文后,意识到了一人独裁的坏处,便开始实行共和制,每年选举两位执政官担任最高行政长官,任期只有一年。两人相互制衡,避免一人独揽大权。然而,这种政体虽然有效保障了权力的相互制衡,但有一个弊端无法避免,那就是当两名执政官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时,便无法开展工作。针对这个弊端,聪明的古罗马人又发明了“独裁官”这种制度加以补充。

“独裁官”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非常任长官,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由元老院任命的独裁人物。在任何情况下,独裁官的数量绝不能超过一位。独裁官享有超越法律的权力,无须为他的任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以便独裁官可以不受任何掣肘,全力以赴地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智慧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中。

最初的独裁官都是战事独裁官,任期最长不得6个月。一旦任务完成,此人将卸去独裁官的职务,权力交还给元老院。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独裁官是古罗马传奇英雄辛辛纳图斯,他在田间劳作时临危受命,担任独裁官,指挥罗马军队抗击外敌入侵。打败敌人后他便辞职返回农庄,只担任了16天的独裁官。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为了对抗迦太基的战神汉尼拔,罗马元老院曾经两次任命费边担任战事独裁官。

但在共和国后期,古罗马的独裁官制度逐渐变味。苏拉当政之后,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军队,迫使公民大会委任他担任任期无限的“共和体制独裁官”,除了享有战事独裁官的全部权力之外,还不受时间的限制。凯撒大帝则在五次担任独裁官后,最后担任“终身独裁官”,最后被担心他颠覆共和制度的元老院议员们刺杀身亡。

在西方历史上,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的感情色彩经历了从褒义词到中性词再到贬义词的重大变化。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独裁官被视为拯救国家的大英雄,享有比执政官还要高的荣耀。因此,后世的一些政治家也以“独裁官”自称,如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就曾自任独裁官。到了20世纪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的希特勒都大力推行独裁政体,以独裁者自居,使得dictator(独裁者)和dictatorship(独裁政体)彻底成为一个贬义词。

在汉语中,与dictatorship对应的有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贬义词“独裁”和中性词“专政”。但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无论你使用的是“独裁”还是“专政”,对应的都是dictatorship,是一个贬义词。

dictator: [dɪk'teɪtə] n.独裁者,独裁官

dictatorship:[dɪk'teɪtəʃɪp] n.独裁政体,专政

dictation:[dɪk'teɪʃ(ə)n] n.听写,口述,命令

swap(交易):协议达成时击掌确认的习俗

英语单词swap的本意是“击掌”。古代西方商人做生意时,达成交易协议后通常都会相互击掌表示成交,因此swap一词又衍生出“交易、交换”的含义。

swap:[swɑp] n.交换,交易,交易之物vt.与……交换,以……作交换vi.交换,交易

standoffish(冷淡的):航海时保持船只之间的距离

英语单词standoffish来自航海术语stand off。后者指的是航行时,为了避免碰撞,船只之间总是要互相保持一定距离,所以要stand off(站开一点)。由此引申出“疏远、冷淡”之意。

standoffish:[stænd'ɒfɪʃ] adj.冷淡的,不友好的

logroll(互助):殖民者相互协助搬运原木

早期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时,条件非常艰苦。殖民者需要砍倒大树,清理土地,修建房屋。由于砍倒的原木(log)太重,一个人无法帮运,需要邻居帮忙,大家齐心协力滚动原木。因此人们就用“you roll my log and I'll roll yours”(你帮我滚原木,我也会帮你滚原木)来形容“相互协助”,简略为logroll。现在通常用来表示相互投赞成票的政治交易。

logroll:['lɒɡrəʊl]vt.互投赞成票使通过vi.互相捧场,互助

hospital(医院):接待救济穷人的机构

hospital是医院,为什么hospitality表示“殷勤、好客”、hospitable表示“热情好客的”?原来它们都源自词根host。host是“主持、当主人接待客人”的意思。hospital原本不是医院,而是养育院、救济所等专门接待穷苦人家的机构,依然具有“接待”的含义在其中。

含有词根host的英语单词还有hostage(人质)和hospice(临终关怀救济院)。hostage原本指的是送到其他国家或他人家中作为双方互不侵犯的保证的人,其实还是到别人家做客的人,所以依然与host(接待)有关。hospice原本指的是招待朝圣者和旅行者的场所,通常由寺院、修道院等宗教机构提供,后来职责逐渐变成救济院,现在一般专指为贫穷病人提供临终关怀的救济机构。

host:[həʊst] n.主人,主持人vt.主持,做主人接待vi.做主人

hospital:['hɒspɪt(ə)l] n.医院

hospitable:[hɒ'spɪtəb(ə)l; 'hɒspɪt-] adj.热情好客的

hospitality:[hɒspɪ'tælɪtɪ] n.好客,殷勤

hospice:['hɒspɪs] n.收容所,救济院,临终关怀救济院

libel(文字诽谤):利用传单和小册子进行诽谤

在英语中,“诽谤”分为“文字诽谤”和“口头诽谤”,libel是“文字诽谤”,slander是“口头诽谤“。英语单词libel来自拉丁语词根liber(书),原意是“小书、小册子”。由于古代没有广播电视等通讯手段,权贵要人们相互攻击时只能通过散发传单、小册子等方式。大家通过小册子相互揭短,因此libel一词衍生出“控告、控诉书”之意,在法律领域表示原告的起诉书。由于这种小册子里所写的内容免不了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因此libel一词又产生了“中伤、诽谤”之意,在法律领域中表示“诽谤罪”。

libel:n.诽谤罪,诋毁,毁坏名誉的东西,控诉书vt.中伤,诽谤,控告vi.进行文字诽谤

cartel(卡特尔):军队之间的书面协议

cartel(卡特尔)指的是同一行业中若干企业达成协议,联合起来控制市场的行为。这个单词来自拉丁语charta(纸),与chart(图纸)同源。在16世纪,cartel指的是书面的挑战书。在17世纪时,该单词表示军队之间达成的交换俘虏的书面协议。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生意场上的竞争对手达成的协议自然与交战双方达成的协议有很大的类似性,因此cartel一词从20世纪初开始用来表示原本相互竞争的企业达成协议、联合控制市场的行为。

cartel: [kɑː'tel] n.卡特尔,企业联合,垄断联盟,俘虏交换协议

cadmium(镉):希腊神话中的屠龙英雄卡德摩斯

卡德摩斯(Cadmus)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腓尼基王子,欧罗巴的哥哥,底比斯城的创立者。在希腊传说中,腓尼基公主欧罗巴被宙斯拐走后,她的哥哥卡德摩斯奉父亲之命四处寻找妹妹。他来到德尔斐神庙寻求神谕。太阳神阿波罗让他跟随神庙外的一头母牛,在它卧倒之地创建一座城池。他跟随母牛来到一处水草丰盛之地,开始筑城定居。这个地区的森林里有一条巨龙,吃掉了卡德摩斯的仆人。卡德摩斯杀死了巨龙。智慧女神雅典娜要他拔下龙牙种在地下。后来,从地下长出一批凶悍的武士,相互厮杀,直到最后只剩下5名武士才停止厮杀。卡德摩斯在这5名武士的帮助下创建了底比斯(Thebes)城。英语习语sow dragon’s teeth(播种龙牙)就来源于这个故事,表示“挑起事端”。

在化学领域中,镉元素(cadmium)以卡德摩斯的名字命名。这是因为镉元素是从菱锌矿(cadmia)中发现的,而菱锌矿最早是在底比斯城附近发现的,故采用底比斯城的古名Cadmia(卡德摩斯之城)来命名。

cadmium:['kædmɪəm] n.镉元素

cadmia:['kædmiə] n.菱锌矿

yahoo(粗鲁的人):《格列佛游记》中慧骃国中的人形低等动物

一看到yahoo这个单词,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互联网公司“雅虎”公司。其实英语单词yahoo的含义是“粗鲁的人”。它源自著名的幻想小说《格列佛游记》。在该书中,主人公格列佛有一回被放逐到一个叫做“慧骃国”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和人类一样的高等生物是一种外形像马的生物,称为“慧骃”(也有的翻译为“贤马”),而外形像人的生物却是低级动物,被称为yahoo(译为耶胡、列胡或野胡)。慧骃们品德高尚,聪明理智,而耶胡是慧骃圈养和役使的畜生,生性卑劣,毫无理性。也就是说,在这个国家,人成了牲畜,牲畜反而成了人。格列佛在这个国家里,因为长得跟耶胡一模一样,因此被慧骃看作是一只有理性、有礼貌的耶胡。在慧骃国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了该国。格列佛在慧骃国里经历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他从此拒绝与任何人类交往,因为他觉得所有的人类都是很肮脏的,因为他们和耶胡太像了。从此以后,人们就用yahoo一词来表示粗鲁、粗俗、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据说,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和David Filo选择这个名字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就是Yahoo,即“不懂人情世故、没文化的粗人”。当然,我们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谦虚和自嘲。Yahoo!在确定中文译名时,选择了“雅虎”,要在中国做“文雅的老虎”,可以说与yahoo的本意是反其道而行之。

yahoo: ['jɑhu] n.粗鲁、粗俗、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没文化的人

derby(德比大战):盛产赛马的英国德比郡

“德比”(derby)一词来源于英语,指英国德比郡,此地盛产名马。1780年Derby伯爵创立了英国大赛马会,每年6月的首个星期三在伦敦附近的爱普森举行。大赛马会这天称为Derby Day。由于很多赛马都是出自德比郡,因而在比赛中往往出现德比马相互竞争的场面,这种比赛就被称为“德比大战”(Derby game)。该词后来被引申到足球、橄榄球、篮球和冰球等俱乐部赛事中,表示来自同一城市、同一地区的两只队伍之间的比赛,即“同城大战”。在国际比赛中,来自同一国家的两只队伍之间的比赛也可称为“德比大战”,这就是所谓的“国家德比”了。

另外,derby一词还可以表示一种圆顶窄边的丝质礼帽。在Derby Day这一天,人们习惯戴这种帽子。为了纪念创建大赛马会的Derby伯爵,人们把这种帽子称为derby hat。现在这种礼帽多为女孩子骑马时戴用。不过,现在只有美国人才把这种礼帽叫作derby,英国人反倒把这种礼帽叫作bowler hat。

derby: ['dɝbi] n.英国德比郡,英国大赛马会,同城大战,德比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