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y(学院):希腊神话中帮助寻回美女海伦的农夫阿卡德摩斯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绝世美女海伦。她是宙斯和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当她还是一名少女的时候,来自雅典的英雄忒修斯与朋友偶然在神庙中看见海伦跳舞。两人惊为天人,闯进神庙将海伦劫走。两人决定抽签确定海伦的归属,并约好抽中的人要帮没抽中的人再去抢个妻子。结果忒修斯抽中了,于是忒修斯把海伦带回老家,嘱咐母亲好生照顾。然后,两个好朋友再次出发去做采花大盗。这回他们看上了冥王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可惜行动失败,被冥王关押在冥府中。后来另一个英雄赫拉克勒斯前往冥府营救,但只救出了忒修斯一人。
海伦的两个哥哥率军四处寻找海伦。他们来到雅典,要求雅典人归还自己的妹妹。但雅典人说不知道是谁劫走了海伦。两兄弟威胁要动用武力。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名叫阿卡德摩斯(Akademos)的农夫挺身而出,提供了绑架者的身份和藏匿之所。两兄弟很快就夺回了自己的妹妹,而Akademos也因为避免了一场战争而成为雅典的英雄,得到神灵的庇佑,他的橄榄树林年年丰收。这片橄榄树林也因此得名Akademeia,意思是“Akademos的果园”。
后来,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这片橄榄树林里创建了学园。人们将他的学园也称为Akademeia。英语单词academy就来源于柏拉图创建的Akademeia学园,原本专指柏拉图所创建的学园,但后来词义进一步扩充,泛指各种学术研究性机构。
academy:[ə'kædəmɪ] n.学院,研究院,学会,专科院校
academic:[ækə'demɪk] adj.学术的,学院的,理论的n.学者,大学教师,大学生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cademy 词源,academy 含义。
oracle(神谕):德尔惠的神谕
古希腊人有求神谕(Oracle)的习俗。神谕是一种占卜形式,经过某个中介者,传达神明的意旨,对未来做出预言,回答询问。在古希腊,最著名的神谕是德尔斐神谕。德尔斐(Delphi)是古代所有希腊城邦的共同圣地,供奉着德尔斐的阿波罗。古希腊人认为,德尔菲是地球的中心,是“地球的肚脐”。在求神谕时需要向神庙供奉大量礼物。神庙里负责传达神谕的是称为“皮提亚”(Pythia)的女祭司,由年轻女孩或老妇担任,坐在一张三角架上。三脚架横跨在一道产生天然气的裂缝上。
史载,西亚的里底亚王不知道该不该和波斯帝国作战,于是便来到德尔菲求讨神谕。神谕说,一旦交战,一个大帝国将会灭亡。里底亚王以为神谕说的大帝国是波斯,大喜之下于是下令大军出征,结果却遭到惨败。里底亚王愤怒地又一次来到德尔菲,责问祭司为什么要骗他,祭司回答说:“神谕所说的大帝国,正是您的国家。”
大名鼎鼎的IT公司甲骨文公司的英文名就是“Oracle”。中文之所以翻译为为“甲骨文”,乃是中国古代使用甲骨来占卜,从而获得神谕。
oracle:['ɒrək(ə)l] n.神谕,预言
climate(气候):希腊人设想的地球上的平行斜坡
希腊人很早就发现一个地区的气候与太阳光线的倾斜角度有关。越靠近赤道,太阳光倾角越大,气候就越温暖;越靠近极点,太阳光倾角越小,气候就越寒冷。我们现在知道,不同地区太阳光倾角不同,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但古代的希腊人还不知道,依然认为地球是平的,只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坡度,地区坡度的不同造成了太阳光倾角的不同。因此,他们将地球划分成很多块边线平行的斜坡,每条斜坡的坡度都有所不同,这些平行的斜坡就是希腊人划分的气候带,在希腊语中称为klima,字面意思是“斜坡”。古希腊人将世界划分为7个气候带,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y)将世界从赤道到北极划分为24个气候带。
英语单词climate(气候)就来自希腊语klima。而英语单词lean(倾斜)与此同源,来自希腊语klinein(倾斜)。
climate:['klaɪmət] n.气候,风土,思潮
lean:[liːn] v.倾斜,依靠adj.瘦的,贫瘠的n.倾斜,瘦肉
ignoramus(笨蛋):表示“驳回起诉”的法律术语
16世纪中叶,ignoramus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来使用,如果陪审团认为起诉书的证据不足,不能构成起诉,则在起诉书背面写上ignoramus,该词出自拉丁文ignorare(不知道,即英语中的ignore),意思是“我们不知道”。起诉的人拿到上面写有ignoramus的起诉书就知道自己的起诉被驳回了,往往会生气地大骂陪审团是一帮笨蛋。所以ignoramus一词逐渐衍生了“笨蛋”的意思。1615年,英国作家罗戈(George Ruggle)写了一部名为Ignoramus的剧本以讽刺律师的傲慢与无知。该剧大获成功之后,ignoramus被专门用来讥讽律师,但后来又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只要嫌对方“笨”,都可以用该词来形容。
ignoramus:[,ɪgnə'reɪməs] n.无知的人,不学无术的人
ignore: [ɪg'nɔː] 忽视,不理睬,驳回诉讼
ignorant: ['ɪgn(ə)r(ə)nt] adj.无知的,愚昧的
agnostic(不可知论的):处于有神论和无神论之间的哲学学说
英语单词agnostic(不可知)最早在1869年由英国哲学家托马斯•亨利•赫 胥黎创造,用于描述他的哲学。agnostic由否定前缀a加上希腊语中表示“知道”的单词gnostos复合而成,字面意思就是“不知道”。这种哲学否 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 人。这种哲学学说就是Agnosticism(“不可知论”)。
agnostic:[æg'nɒstɪk] adj.不可知论的n.不可知论者
agnosticism:[æɡ'nɒstɪsɪzəm] n.不可知论
amber(琥珀):抹香鲸的肠道分泌物或树脂化石
英语单词amber最早指的是“龙涎香”——一种极其名贵的香料,其实是抹香鲸的肠道分泌物经过长期自然作用后演变而成的灰白色蜡状漂浮物。阿拉伯人发现 这种物质后,将其命名为anbar,进入法语后变成ambre。在13世纪后期时,不知道什么原因,人们又使用ambre一词来表示树脂的化石,即琥珀, 这就造成了混淆。为了加以区分,人们就用ambre gris(grey ambre)来表示龙涎香,用amber jaune(yellow amber)来表示琥珀。进入英语后,ambre gris就演变成了ambergris(龙涎香),amber jaune则演变成了amber(琥珀)。在香水行业中,人们常常提到“琥珀香”,其实指的是“龙涎香”,是由于混淆了法语ambre一词所表示的“琥珀”和“龙涎香”两个含义的缘故。
amber:['æmbə] n.琥珀,琥珀色adj.琥珀的,琥珀色的
ambergris:['æmbəgrɪs; -iːs] n.龙涎香
deluge(洪水):传说中上帝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英语单词deluge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大洪水、暴雨”,人们往往不知道它和flood(洪水)之间的区别。其实,这个词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它来自圣经,指的是上帝毁灭人类世界的那次著名的大洪水。
在《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上帝造人后,看到人在世间胡作非为,犯下各种罪恶,便后悔造人了,想毁灭人类世界,于是发下大洪水(deluge)淹没了整个世界,人类遭到毁灭,只有敬神的诺亚一家因为事先按照上帝的旨意修建了诺亚方舟才躲过此难。
单词deluge原本专指这场大洪水,但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各种洪水一般的事物。在表示实际的洪水这一自然灾害时,人们往往还是使用flood一词。
deluge:['deljuːdʒ] n.洪水,暴雨,上帝毁灭人类的大洪水vt.使泛滥,压倒
avatar(化身):印度教中神灵降临人间的化身
一部3D科幻大片《阿凡达》让很多人记住了avatar这个英语单词。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单词并非导演杜撰的,而是来自梵文,是印度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
avatar来自梵文avatarana,由ava(off,down)+tarati(cross over)构成,字面意思是“下凡”,指的是神灵降临人间的化身,通常特指主神毗湿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兽形的状态。印度教传说毗湿奴有10个化身,其中有9个已经降临世间,最后一个化身会在世界末日降临。
电影《阿凡达》中的avatar是地球人的精神所占据并控制的外星人肉体,与印度教 中的avatar含义相差甚远。因此,电影《阿凡达》在上映之前就遭受了印度教团体的强烈抗议,声称电影名字玷污他们的宗教。世界印度教协会主席曾要求导 演卡梅隆做出声明,澄清这部3D科幻影片的名字与印度教及其信仰毫无任何关系,重名只是一个巧合。
在网络时代,avatar又有了一个新的意思——个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化身,即代表用户形象的图像,即常说的“头像”或“个人秀”。
avatar:['ævətɑː]n.化身,神灵的化身,头像
delphic(隐晦的):模拟两可的德尔斐神谕
古希腊人有求神谕(Oracle)的习俗。神谕是一种占卜形式,经过某个中介者,传达神明的意旨,对未来做出预言,回答询问。
在古希腊,最著名的神谕是德尔斐神谕。德尔斐(Delphi)是古代所有希腊城邦的 共同圣地,供奉着德尔斐的阿波罗。古希腊人认为,德尔斐是地球的中心,是“地球的肚脐”,因此德尔斐的神谕最被人看重。神庙里负责传达神谕的是称为“皮提 亚”(Pythia)的女祭司,由年轻女孩或老妇担任,坐在一张三角架上。三脚架横跨在一道产生天然气的裂缝上。
神谕的最大特点就是玄妙晦涩、模拟两可。例如,据史载,西亚的吕底亚王不知道该不该 和波斯帝国作战,于是便来到德尔斐求讨神谕。神谕说,一旦交战,一个大帝国将会灭亡。吕底亚王以为神谕说的大帝国是波斯,大喜之下于是下令大军出征,结果 却遭到惨败。吕底亚王愤怒地又一次来到德尔斐,责问祭司为什么要骗他,祭司回答说:“神谕所说的大帝国,正是您的国家。”
英语单词delphic是Delphi的形容词,原意是“德尔斐的”。由于德尔斐神谕这种模拟两可的特点,delphic也就产生了“晦涩的,暧昧的”之意。
delphic:['delfik] adj.暧昧的,晦涩的,意义不明确的,德尔斐的
malaria(疟疾):由脏空气引发的疾病
疟疾(malaria)是一种由于疟蚊叮咬引发的传染病。在古代罗马城周围有许多沼泽,沼泽附件的空气又脏又臭,在沼泽附近待的时间一久,人就容易得疟 疾。当时的罗马人不知道疟疾是因为疟蚊叮咬引发的,还以为是脏空气引发的,所以将这种病称为malaria,由mal(bad)+aria(air)构 成,字面意思就是“脏空气”。英语单词malaria就来自意大利语malaria。
malaria:[mə'leərɪə] n.疟疾,痢疾,瘴气
malarial:[mə'lɛrɪəl] adj.疟疾的,患疟疾的,毒气的
flagrant:罪恶昭彰的
来自PIE*bhleg, 照明,闪光,来自PIE*bhel的扩大形式,词源同flame, blaze. 原义为闪光的,辉煌的。然后由于不知道的原因词义贬义化。参照中国反腐案例。
uncanny:异常的,难以解释的
un-, 不,非,can, 能够,知道。即不知道的,异常的。比较canny.
ignore:忽视,无知
ig-,不,非,-gnore,知道,了解,词源同know,narrate.即不知道的,引申词义无知,忽视。
kangaroo:袋鼠
据传,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Jamescook,1728 - 1779)1770年在澳洲东海岸昆士兰探险时,第一次见刭袋鼠这一奇异动物跳跃着穿过灌木地带,向一个土著居民询问它的名字。对方回答道:“kangaroo”,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不知道”或“我听不懂你的话”。库克却以为这就是当地人对该动物的叫法。 kangaroo就这样进入了英语之中,成了这种澳洲特有动
物的名称。这则故事在库克和随他作环球旅行的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班克斯(Sir Joseph Banks,)743 - 1820)的航海日志里曾有记录,kangaroo原作kangooroo。一些词源学家认为
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因为除此而外没有更好的解释。其它一些欧洲语言的相应词恐怕亦源出于此,如法语作kangourou.,德语作Kanguruh.西班牙语作canguro等。
auspice:吉兆,预兆
古罗马人极为迷信,每有重大举措总要先请占卜者预卜吉凶。占卜者观察鸟类飞行和迸食的情况,听辨其鸣叫声,乃至于检查其内脏,根据观察结果即能卜知神意,预见未来,如鸟儿飞行正常即为吉兆,反之则为凶兆。其实连恺撒大帝也不信这一套。他说他不知道一个占卜者在街上遇着同行时是否能不发笑。用观察飞鸟行动等方法来预卜未来的“占卜官”或“占卜者”拉丁语叫做ausper,含有bird-watcher(观察鸟类者)之意,以后多作augur,这两个词都被英语吸收了;而这种飞鸟所显示的“预兆”或“兆头”拉丁文则作auspicium。由于该词是从ausper派生来的,故字面上也含有“观察鸟类”之意,法语作auspice。英语auspice是16世纪时直接借自法语的,也用以指“预兆”,尤指“吉兆”,因此由auspice派生的形容词auspicious常作“吉祥的”解。在古罗马军队中只有统帅才能请人预卜战争的胜负。假若部下打了胜仗,也总说是上司卜得吉兆的结果。同样地,要执行一项计划,假若兆头吉祥就有可能获得支持和赞助,所以auspice在现代英语中往往转义表示“主持”、“支持”、“保护”、“赞助”等义,而且多以复数形式出现于under the auspices of这一介词短语之中。
quiz:测验
quiz可以指课堂上的“测验”、“小考”等,比test(测验)还要小些;也可指广播、电视节目等中的“智力测验”、“一般知识测验”等。如Follow Me(《跟我学》,BBC的电视教学节目)中的“London Quiz”(伦敦知识测验)
据说“quiz”一词是18世纪末爱尔兰共和国首都都根据柏林一家剧院的经理James Daly创造的。一天,他和别人打赌说他可以在一夜之间造出一个新的、毫无意义的、却又不能为人们接受的词来。他花钱雇了一些顽童,连夜在都柏林城中的每一面墙壁上用粉笔写上“quiz”的字样。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了这个词,但谁也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于是这个毫无词义的“quiz”不久就有了“智力测验”、“恶作剧”等词义。
laurels:名声,荣誉,光荣
Laurel(月桂树)是一种可供观赏的常绿乔木,树叶互生,披针形或者长椭圆形,光滑发亮;花带黄色,伞形花序。laurels指用月桂树叶编成的 “桂冠”。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月桂树的树叶编成冠冕,献给杰出的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作为奖赏,以表尊崇。这种风尚渐渐传遍整个欧洲,于是laurels代表victory,success和distinction.
欧洲人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可上朔到古希腊神话。相传河神珀纳斯(Peneus)的女儿达佛涅(Daphne)长的风姿卓约,艳丽非凡。太阳神阿波罗为她的美所倾倒, 热烈追求她,但达佛涅自有所爱,总是逃避权利很大的太阳神的追求。一天,他俩在河边相遇,达佛涅一见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边穷追不舍,达佛涅跑得疲乏不堪,情急之下只好请她父亲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非常感伤,无限深情地表示:“愿你的枝叶四季长青,装饰我的头,装饰我的琴,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他小心得将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神庙旁边,朝夕相处,并取其枝叶遍成花冠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佛涅的倾慕和怀念。
因此,古希腊人把月桂树看做是阿波罗的神木,称为“阿波罗的月桂树”(The Laurel of Apollo)。起先,他们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在祭祀太阳神的节目赛跑中的优胜者。后来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的体育竞技中,他们用桂冠赠给竞技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后世欧洲人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由于阿波罗是主管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桂冠诗人”。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他的代表作<抒情诗集>,全 部为14行诗体,系诗人献给他心中的女神劳拉的情诗(彼特拉克喜欢了劳拉一辈子,但是劳拉从来都不知道),抒发他对恋人的爱情,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渴望祖国的统一。这部被称为西方“诗三百'的诗集,虽不能与我国古代<诗经>相提并论,但不失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古时代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好,但是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目前含义的类似职务,学衔的专用名称。
作为专名的“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也称The Laureate),系英国王室赐予御用诗人的专用称号,从17世纪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开始,延续到现在,已历三个世纪了。凡获得“桂冠诗人”称号者,可领取宫廷津贴,每遇到王室喜庆或官方盛典时,都要写作应景诗以点缀和宣扬喜庆事件,歌功颂德,粉饰升平。17世纪,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的是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他一生为贵族写作,美化君主制度,不过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670到1972这三百年间,英国王室相继封了17位“桂冠诗人”年限最长的是19世纪的浪漫诗人阿弗里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他从1850年获得这个称号一直到逝世,长达42年,算是“终身桂冠诗人”了。英国最近的“桂冠诗人”是约翰·本杰明(John Benjamin)。其实,所谓“桂冠诗人”大部分是徒具虚名的,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者极少;就象中国封建时代的“钦点状元”,从公元960到1904(清关绪30年最后一届科举止)近1000年,历代状元341名,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寥寥无几。
W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Ga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Look to One's Laurels:爱惜名声;保持记录
Rest on One's Laurels:坐享清福;光吃老本
sump:树桩,难倒
首批美洲殖民者在大西洋沿岸定居后不久就开始披荆斩棘地向西部推进,去开拓新的地区。在西进拓荒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野兽,也不是寒冬积雪,不是英国人,也不是印第安人,而是砍伐树木后留下的大量树桩(stump)。有些树桩大到要用两三匹马才能拔出来。树桩成了拓荒者日常生活中主要话题之一。当有人被问及是否清除了地面时,他很可能回答说,“ I'm still stumped”,意思是说,他还被树桩困着,不知道该怎样把他们清除掉。久而久之,stump 一词由“树桩”、“清除树墩”等义引申为“使...受困”、“把...难住”、“使...为难”等,这些词义至今未变,还常常用于美国口语中。stump 词义的引申用法始见于1812年:"John Bull was a little stumped when he saw(Brother) Jonathan's challenge." (英国佬意思到美国佬美国佬是在挑战怔住了。)
agnostic:不可知论者
agnostic 不可知论者
该词是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Thomas HenryHuxley,1825一i895)在1896年一次聚会上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除感觉或现象而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物质实体”和上帝、灵魂一样,都是不可知的。他以agnostic一一词表示像他本人那样的“不可知论者”。agnostie源于希腊语的agnostos,其原意是“不知道的”(unknowing),“不可知的”(unknowable),含义则为“我不知道是不是存在着上帝"。
ignore:不理睬,忽视,[律](因证据不足而)驳回诉讼
来源于拉丁语中由否定前缀i-和基本动词gnor.are(知道)组成的复合动词i.gnor.are(不知道)。
词根词缀: i(= in- )不,无 + -gnor-知道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