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mesis(报应):希腊神话中的报应女神涅墨西斯
希腊神话中的涅墨西斯(Nemesis)一般被译为“报应女神”,其实她最早是掌管分配奖惩的神祗,对好人她给予奖赏,对于坏人她则会施加惩罚。
据说神王宙斯爱上了涅墨西斯,想尽一切办法想占有她。又羞又怒的女神一直躲避,不断变成不同动物。但宙斯穷追不舍。当女神变成一只天鹅时,宙斯也变成一只天鹅与其交配。后来,女神下了一个蛋,从蛋中诞生了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
由于受到了宙斯的奸污,女神心理失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惩罚坏人上面。美少年那喀索斯因为过分自恋,无情的拒绝了仙女艾克,也遭到了涅墨西斯的惩罚,变成了水仙花。
涅墨西斯的名字Nemesis在希腊语中表示“义愤”,字面意思是“分配(应得的奖惩)”,源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英语词根-nomo-/-nomy(治理、法则)与其同源,也来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
词根nomo-:法则,秩序,安排,治理。变体:-nomy
nemesis:['nɛməsɪs] n.报应,天罚;主要敌人,强大对手
economy: [ɪ'kɒnəmɪ] n.经济,节约,理财。记:eco房子,家政+nomy安排→家庭理财→经济
astronomy: [ə'strɒnəmɪ] n.天文学。记:astro星星+nomy规则→天体运行的规则
agronomy: [ə'grɒnəmɪ] n.农学。记:agron农业+nomy规则→农业的法则
autonomy: [ɔː'tɒnəmɪ]n.自治。记:auto自己+nomy治理→自己治理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nemesis 词源,nemesis 含义。
Athens(雅典):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
希腊神话中,雅典娜(Athena)是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神王宙斯与聪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据说,宙斯推翻父亲成为神王后,大地女神盖亚和天神乌拉诺斯预言他会被墨提斯所生的儿子推翻。宙斯害怕预言成真,就把墨提斯整个吞入肚中(比他老爸还狠)。后来宙斯头疼难忍,就叫火神劈开他的头颅。随后就见披甲持枪的雅典娜从宙斯的头中跳了出来。
因为雅典娜的身上集合了母亲的智慧和父亲的威力,所以她既是智慧女神,又是女战神。但她与战神阿瑞斯不同,她代表了战争的智慧与计谋。在特洛伊战场上,雅典娜曾经将草包战神及其情人爱神打得屁滚尿流。
雅典娜是希腊城市雅典的庇护神。传说,希腊人在爱琴海边新建了一座城。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想成为这座城的庇护神,互不相让。宙斯裁定,每个人给这座城市送一件礼物。谁的礼物被选中,该城就归属谁。波塞冬的礼物是象征战争利器的战马,而雅典娜的礼物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雅典人选中了和平而不是战争,于是雅典娜就成为了雅典的庇护神。
希腊城市雅典(Athens)的名字就来自雅典娜的名字Athena。另外,表示“图书馆”的单词athenaeum也来自雅典娜的名字。
Athena: [ə'θi:nə]n.雅典娜
Athens: ['æθɪnz] n.雅典
climate(气候):希腊人设想的地球上的平行斜坡
希腊人很早就发现一个地区的气候与太阳光线的倾斜角度有关。越靠近赤道,太阳光倾角越大,气候就越温暖;越靠近极点,太阳光倾角越小,气候就越寒冷。我们现在知道,不同地区太阳光倾角不同,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但古代的希腊人还不知道,依然认为地球是平的,只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坡度,地区坡度的不同造成了太阳光倾角的不同。因此,他们将地球划分成很多块边线平行的斜坡,每条斜坡的坡度都有所不同,这些平行的斜坡就是希腊人划分的气候带,在希腊语中称为klima,字面意思是“斜坡”。古希腊人将世界划分为7个气候带,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y)将世界从赤道到北极划分为24个气候带。
英语单词climate(气候)就来自希腊语klima。而英语单词lean(倾斜)与此同源,来自希腊语klinein(倾斜)。
climate:['klaɪmət] n.气候,风土,思潮
lean:[liːn] v.倾斜,依靠adj.瘦的,贫瘠的n.倾斜,瘦肉
codex(古抄本):古罗马人用多块蜡板装订而成的书
古代罗马人还发明了用于写字的蜡板。蜡板通常用木板做成,上面涂有一层蜡,用铁笔或其他尖笔在上面刻划,蜡层可以方便地刮擦笔误和反复刻划。每块蜡板的上下两角有小孔,可以用绳子把多块蜡板装订在一起,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块板不涂蜡,作为封面和封底,这样就形成了一本书。这种把多块蜡板装订起来做成的书在拉丁语中叫做caudex,后来拼写变为codex,字面意思是“树干,一堆木头”,这就是英语单词codex的词源。
与卷轴(scroll)不同,codex的装订方式与现代书籍一样,书写时两面均可,阅读时可以跳读。等到其他书写材料如羊皮纸、莎草纸出现后,按照这种方式装订的书籍依然称为codex,一般译为“古抄本”。在印刷术出现前的欧洲,这种古抄本是最主要的书籍。大量基督教僧侣通过手抄方式,使大量古典书籍得以保存和传播。
早期的codex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法律条文,所以codex也含有“法典”的含义。英语单词code(代码、法典)就源自codex。
codex:['kəʊdeks] n.古抄本,法典,药典
code:[kəʊd] n.代码,密码,法典,准则vt.编码,编成法典
digit(数字):古人用手指头来数数的习惯。
单词digit源于拉丁语中表示“手指、脚趾”的单词digitus,所以digit的原意也是“手指、脚趾”的意思。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有用手指头来数数的习惯,所以digit又用来表示“从0到9中的任何一个数字”,也就是说是个位数,而单词number(数)则可以表示多位数。
20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开始研发计算机。与以往使用连续模拟量的设备不同,计算机中使用一系列离散的数字(digit)进行运算。科学家们将这种技术称为digital(数字化)技术。因此,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单词digit和digital也得到了越来越频繁的使用。
植物“洋地黄”在英语中是digitalis。因为这种植物的花长得像手指,故此得名。单词digitalize既可以表示“数字化”,也可以表示“用洋地黄治疗”。
digit: ['dɪdʒɪt] n.数字,手指或脚趾,一指宽。
digital: ['dɪdʒɪt(ə)l]adj.数字的,手指的。
digitalis:[,dɪdʒɪ'telɪs] n.洋地黄
digitalize:['dɪdʒɪtəlaɪz]vt.数字化,用洋地黄治疗
digitalization:[,dɪdʒɪtəlɪ'zeʃən]n.数字化,洋地黄疗法,洋地黄丸
scale(规模):状若鱼鳞的刻度
英语单词scale的本意是“鳞”,如鱼鳞、蛇鳞等。古代人在标准的度量仪器出现之前,都是使用简单的刻度来进行度量。比如,在一根棍子上刻下不同的刻度来代表不同长度,然后就可以使用这些刻度来度量其他物体的长度了。这些平行的刻度看起来就像鱼鳞一样,所以英语中就用原本表示“鳞”的单词scale来表示刻度。现在单词scale的众多含义都是从“鳞”和“刻度”这两个基本意思衍生出来的。如刻有刻度的度量仪器、刻度所代表的比例和规模、使用刻度进行度量的行为、给鱼刮鳞、梯子(中间的横杠就像刻度一样)、费劲地攀爬(抓着梯子的横杠攀爬)。
scale: [skeɪl] n.鳞,刻度,比例,规模,天平,数值范围v.测量,刮鳞,攀爬,按比例缩放
master(大师):学而优则仕的佼佼者
中国人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而英语单词master其实也含有类似的含义。master来自拉丁语magister,表示“首领、领头人、指导者、教授者”。而magister中的magis表示“更多、更大”,所以magister的本意是“学识更多的人,更伟大的人”,也就是“佼佼者”的意思。因为他比别人学识渊博,所以他既能当老师,指导别人做事,又能走上仕途,担任领导职务。可以说master一词同时对应于汉语中的“师”和“主”这两个概念。根据场景不同,可以翻译为大师、硕士、师傅、主人等不同说法。与master同源的单词有magistral、magisterial、magistrate等。
master:['mɑːstə]n.硕士,主人,大师,教师adj.主人的,主要的,熟练的vt.控制,精通,掌握
magistral:['mædʒɪstr(ə)l] adj.教师的,独断的
magisterial:[,mædʒɪ'stɪərɪəl]adj.有权威的,专横的
magistrate:['mædʒɪstrət; -streɪt]n.地方法官,文职官员,治安推事
constable(治安官):出身于“马厩总管”的警察
stable就是“马厩”的意思。constable最早是“马厩总管”这一官职,类似弼马温。进入法语后升级为皇家内务总管,在后来升级为军队的总司令,是不是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司马”这一官职啊?诺曼征服后,该职位随征服者诺曼一道进入英国,其职责为维护国王及各地的武器装备。12世纪,英国和苏格兰设立了Lord High Constable,掌管国家军队。但constable一词在诸侯分裂的各领地上用来表示负责维持当地秩序的职位,也就是地方治安官。现代警察制度建立后,该词用来表示警察、警官,在不同国家级别有高有低,在英国表示基层警察。
constable: ['kɑnstəbl] n.警察,治安官,巡警
broker(掮客):古代零售酒水的小贩
在古代欧洲的酒吧或其他零售酒水的地方,卖酒的小贩会批发采购一桶一桶的啤酒或其他酒类,然后打开酒桶,装上龙头,然后一杯一杯地卖给喝酒的人。打开酒桶的工具在法语中叫broche,后来演变为英语单词Broach(钻头、凿子)。而表示“打开酒桶”的动词brochier则辗转演变成英语中的broker,其字面意思就是“打开酒桶的人”,原本用来表示零售酒水的小贩,后来泛指各种经销商。在金融行业中,则表示经纪人、掮客。虽然中文叫法不同,但其实都是经销商、中间人的意思。经纪人其实就是把股票、证券等金融产品贩卖给个体投资者的中间人。
broker: ['brəʊkə] n.经纪人,中间人,掮客v.以中间人身份来谈判、安排
broach: [brəʊtʃ] n.钻头,凿子,胸针vt.提出,给……钻孔、开口,开始讨论
board(膳食、董事会):功能多用的木板
英语单词board的本意是“木板”。由于木板可以用于多种用途,所以单词board也从“木板”衍生出多种不同含义。
古代西方人吃饭时的餐桌最初就是一块长木板,所以board一词衍生出“膳食”的含义。开会的会议桌最初也是一块长木板,所以board一词又衍生出“董事会”的含义。最早的船都是木板做的,所以board可以表示船上的甲板,从而衍生出aboard、onboard等单词,表示“在船上”。火车、飞机等其他交通工具普及后,又可以用来表示“在火车上、在飞机上”。
board:[bɔːd] n.木板,膳食,董事会,甲板vt.上(船、火车、飞机)、提供膳宿vi.寄宿
boarding:['bɔːdɪŋ] adj.寄宿的,供膳的
onboard:adv.在船上,在飞机上adj.随车携带的,机载的
aboard:adv.在船上,在火车上,在飞机上prep.在……上
古代在board上吃饭,所以board含有膳食的意思。
affinity(密切关系):由于婚姻而产生的亲戚关系
婚姻不仅能使一对男女成为一家人,而且能使两个原本无关的家族产生一种亲戚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姻亲”。在英语中用affinity表示。该词源于拉丁语affinis,由ad(to)+finis(边界)构成,本意是“接壤、结合”,用来表示两个家庭因为婚姻而靠近、结合在一起。英语词根fin就源自拉丁语finis,表示“边界、末端”,如final、finish等单词。
两大家族通过联姻而结成同盟是中外通用的政治手段。在古罗马时期,这种事就司马见惯,如凯撒将自己的独生女许配给比自己还大的庞培,安东尼把自己的继女许配给屋大维。与中国皇帝不同的是,古罗马人不是把闺女许配给对方的儿子,而是直接许配给对方。
affinity: [ə'fɪnɪtɪ] n.姻亲关系,密切关系;类似性,吸引力,亲和力;。记:ad(to)+fin(边界)+ity→接壤,结合→姻亲,密切关系,类似性,吸引力,亲和力
final:['faɪn(ə)l] adj.最终的n.决赛,期末考试。记:fin(末端)+al→最终的
finish:['fɪnɪʃ] v.n.结束,完成。记:fin(末端)+ish→终结,完成
infinite: ['ɪnfɪnət] adj.无限的,无穷的n.无限,无穷大。记:in(否定)+fin(边界)+ite→没有边界的
infinity: [ɪn'fɪnɪtɪ] n.无限,无穷,无穷大
ballot(投票):古代希腊和罗马用来投票的黑白小球
在古代希腊,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匿名投票的方法。跟我们现在使用纸质选票的方法不同,那时候的人们使用青铜碟片、筹码或小球等材料来投票,并用不同形状或颜色代表赞同或反对。其中,用小球做成的选票就是英语单词ballot(选票)的来源。ballot源自意大利语pallotte,是palla(ball,球)的指小词,意思就是“小球”。英语单词balloon(气球)同样源于意大利语palla(球),表示“大球”。英语单词blackball表示“黑色小球”,也就是“反对票”的意思。
ballot:['bælət]n.投票,选票v.投票
balloon:[bə'luːn] n.气球v.激增,如气球般膨胀adj.像气球般鼓起的
blackball:['blækbɔːl] vt.投反对票,排斥n.反对票
person(人):古希腊罗马戏剧中的面具
中国的传统戏剧如京剧中有所谓的脸谱,不同的人物性格就用不同的脸谱予以直观的表示。古代希腊、罗马的戏剧中也有类似的表现手法,不过不是脸谱,而是面具,不同角色戴不同面具。佩戴面具可以解决一人分饰多角的问题,还能克服剧场条件限制,使远处的观众辨别出角色的形象和表情。这种面具,拉丁文就叫做persona。正因为如此,persona渐渐成了戏剧中的“人物角色”的意思。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扮演一定的人格角色,所以persona就从戏剧中的“人物角色”延伸为表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格角色,从而产生了英语单词person。
person:['pɜːs(ə)n]n.人,个人
persona:[pə'səʊnə; pɜː-]n.人物角色,伪装的外表
personal: ['pɜːs(ə)n(ə)l]adj.个人的,私人的,亲自的
personality: [pɜːsə'nælɪtɪ]n.人格,个性。
bluestocking(女学者):18世纪由伦敦知识女性组成的“蓝袜社”
18世纪中叶,伦敦的一些上游阶层的知识女性逐渐不满足于日常聚会时的玩牌聊天等空洞消遣,模仿法国的沙龙,开创了一种以文学讨论为焦点的社交聚会。1750年,伦敦贵妇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Elizabeth Montagu)在自家府邸设立了第一个文艺沙龙。该聚会一反当时的社会风气,既不玩牌,也不闲聊,而是开展各种读书、文学讨论活动,并经常邀请一些文学家、学者参与。并且,该沙龙还有一点与当时上流社会聚会不同,对服装没有严格要求,其成员经常穿着日常休闲衣服而非礼服前来聚会。
有一回,蒙塔古夫人邀请一名当时还不太出名的园艺师兼翻译家本杰明·斯蒂林弗林特(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沙龙。本杰明家境贫寒,买不起出席上流聚会所需礼服和黑色长袜,因此婉言拒绝。但蒙塔古夫人告诉本杰明,他可以穿着日常衣服和普通蓝色长袜出席。因此,本杰明便穿着日常衣服和蓝色长袜出席沙龙,并成为了沙龙的常客。
伦敦的这种文艺沙龙反映了当时女性群体和普通人对文学活动的热情参与。但当时的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种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并不对女性和普通民众开放。当时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一帮女人和穿蓝色长袜的平民高谈阔论高雅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对沙龙冷言冷语,大加讽刺。他们给穿蓝色长袜出席聚会的本杰明起了个绰号“蓝色长袜”(bluestocking),将这种沙龙称为“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后来,bluestocking从本杰明的绰号扩展称为对参加蓝袜社的知识女性的蔑称,讽刺她们附庸风雅、卖弄学问。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拜伦就在其名著《唐·璜》中,对bluestocking大肆调侃,主人公唐·璜的母亲伊内就被他塑造成了一位bluestocking的典型。当然,在历史上,并非所有学者都对bluestocking抱有歧视,有不少人都对bluestocking对于推动女性文学运动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
bluestocking: ['bluːstɒkɪŋ] n.女学者,女学究,女才子,卖弄学问的女性
bowling(保龄球):滚动撞击目标的圆球
保龄球运动(bowling)历史悠久,英国考古学家曾经在公元前5200年的埃及古墓中发现与现代保龄球类似的石球。因此,保龄球运动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中最早的体育运动。在不同地方和国家,都曾经出现了很多与现代保龄球运动类似的运动。
公元3、4世纪的德国教会中,流行一种“打恶魔”的宗教仪式。所谓“恶魔”,是树立在一起的几根球棒。操作者在指定距离外投出一地滚球,用球撞击球棒。如果能撞倒所有球棒,则表示操作者的信仰坚定。该宗教仪式由于趣味性太强,后来竟然慢慢从宗教仪式转变为日常游戏。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为其制定了统一的规则,形成了九瓶制保龄球,流行于欧洲。马丁路德也因此被称为“保龄球之父”。
在英国,流行的类似游戏叫做“草坪滚地球”。这是一种在户外草坪上进行的游戏。游戏者在固定距离外,瞄准预先滚动于地面的白球,投出手中的球,以两球停止后距离最近者为优胜者。由于许多英国贵族乐此不疲,荒废了武艺,致使爱德华三世在1366年颁布禁令,禁止此项游戏,时间长达170年之久。直到亨利八世时才解除禁令,再次盛行。
英语单词bowling是bowl的动名词形式。bowl原意指“木制的球”,源自拉丁语bulla(球状物,气泡)。bowl做名词时表示保龄球运动用球,做动词时表示玩保龄球,投球。
bowl:[bəʊl] n.木球,保龄球;碗vt.投掷(保龄球),(像投保龄球那样)平稳快速移动vi.玩保龄球,(像保龄球那样)平稳快速移动
bowling:['bəʊlɪŋ] n.保龄球运动
bandy(来回投掷):11人制冰上曲棍球比赛
英语单词bandy的本意是一种早期的冰上曲棍球比赛,中文中一般译为“班迪球”。班迪球最早流行于荷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挪威、瑞典、俄罗斯等国迅速兴起。1955年在瑞典、芬兰、挪威和苏联等国家的倡议下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国际班迪球联合会成立,并制订统一的比赛规则。班迪球与冰球(hockey)类似,最大的不同是班迪球的每队人数为11人,而冰球为5人。
班迪球使用的球棍和曲棍球球棍类似,所以单词bandy一词含有“向外弯曲的”之意,如bandy-legged意思就是“罗圈腿的”。又由于在班迪球比赛中,球被选手打来打去,所以bandy又逐渐衍生出“来回投掷、打来打去、传递、散播”等多种含义。
bandy:['bændɪ] n.班迪球,11人制冰山曲棍球adj.向外弯曲的,外翻的vt.来回投掷,打来打去,传递,散播
bandy-legged:adj.罗圈腿的
bandy gossip:散布流言蜚语
bandy about:散布,反复提及
bandy words with:口角,斗嘴抬杠
bandy blows:互殴
trophy(奖品):古希腊罗马人打胜仗后立下的纪念物
古希腊军队在战场上打了胜仗后,会在战场上找棵树或立个大树桩,把缴获的战利品如武器、盔甲等挂在上面,做成人形,再把这次取胜事迹刻在树上。如果在海战中获胜,就把缴获的敌舰拖到沙滩上留作纪念。这个纪念物是献给神明的,毁掉的话就是亵渎神灵。
到了古罗马时期,古罗马人也沿袭了古希腊人的这种做法,不过略有不同。古罗马人在战场上取胜,不是在战场上树立纪念物,而是回到罗马建,通常是一个柱子,上面雕刻铭文,如有名的图拉真纪念柱。有时候是两根柱子,上面再加一个拱门,这就是所谓的“凯旋门”。
这种胜利纪念物在希腊语中称为tropaion,拉丁语中叫做tropaeum。它就是英语单词trophy的词源。它的本意并不是“战利品”,而是用战利品装饰的纪念品,是献给神的。不过后来,人们在战场上取胜后,往往把战利品搬回家,留给自己做纪念品了。所以trophy又可以用来表示“战利品”。在后来的竞技比赛中,给优胜者颁发的奖品也被称作trophy,因为它相当于作战获得的战利品,并且还可以带回家作为纪念。
trophy: ['trəʊfɪ] n.奖品,战利品,纪念品vt.用战利品修饰
doughnut(甜甜圈):油炸面团做成的食物
英语单词doughnut常常被翻译为“甜甜圈”,因为它通常是环形的。这个单词由dough(面团)和nut(坚果)组成,字面含义就是“面团做成的坚果”。为什么是这样呢?原来,最早的doughnut的形状与现在不同,是用一小块面团裹上蜜饯等甜点,然后放到猪油中烹制而成。由于最初的形状像小果子,因为就被称为doughnut。直到19世纪后期才出现中间有洞的doughnut,但人们已经习惯doughnut这个称呼了。
doughnut:['dəʊnʌt] n.甜甜圈,炸圈饼
dough:[dəʊ] n.面团,生面团
ketchup(番茄酱):用腌鱼和香料混合而成的调味品
英语单词ketchup(番茄酱)的拼写很不规则,显然是个外来词。很多人认为它来自中国的闽南话,是闽南话中“鲑汁”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用腌鱼和香料混合而成的类似酱油一样的调味品,在闽南语中念作ke-chiap。后来,这种调味品及其名称流传至马来群岛。英国人在马来群岛品尝到这种美味的调味品后,将其带回了欧洲,并根据其发音将其称呼为ketchup。
ketchup流传至欧洲后,欧洲人使用蘑菇、胡桃、小银鱼和牡蛎等各种不同原料来制作这种ketchup。在1873年,H.J. Heinz公司开始售卖用番茄制成的ketchup。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番茄成为了制作ketchup的主要原料。这就是为什么ketchup往往被翻译为“番茄酱”的原因。
ketchup:['ketʃəp; -ʌp] n.番茄酱
balm(镇痛软膏):古代阿拉伯人发明的芬香药膏
古代阿拉伯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芬香植物制作芬香气味的药膏,可用来治疗外伤、缓解疼痛,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中药。这种芬香药膏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basham。这个单词经过不同途径,最终演变为英语中的balm(镇痛软膏)和balsam(香脂)两个单词。在英语中,balm一词可以用来表示很多种护肤品,如眼霜唇膏之类。
balm:[bɑm]n.香油;镇痛软膏;香峰草,香树膏
balmy:['bɑmi]adj.芬香的,温和的,止痛的
balsam:['bɔlsəm]n.香脂;凤仙花;香膏;产香脂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