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noon(中午):基督教徒在“第9时”的祈祷

在古罗马,人们把白天分成12个小时,从早晨6点钟开始,到傍晚5点整。基督教在罗马兴起后,基督徒每天都要祷告,一般祷告7次,其中白天有4次,时间为6点、9点、12点和下午3点,在拉丁语中分别叫做Prime(初时)、Terce(第3时)、Sext(第6时)、None(第9时)。英语单词noon就来自拉丁语None,本来指的是下午3点整,但后来由于祷告时间的改变而变成了中午12点。

原来,基督教中有个为期40天的大斋节,以纪念耶稣曾经在旷野中禁食40天。在大斋节期间,基督教徒每天只能吃一餐,并且必须在白天的四次祷告都做完以后才能进餐。白天最后一次祷告(None)的时间原本是下午3点,但很多人实在饿得不行,坚持不到下午三点。于是,在12世纪时,有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那就是将白天的四次祷告统统提前三个小时,早晨3点钟就开始做白天的第一次祈祷(Prime),反正饿着肚子也睡不着。这样,白天最后一次祷告(None)的时间就变成了中午12点,大家就可以在中午12点吃饭了。从此以后,英语单词noon的概念也随之改变,从下午3点整变成了中午12点。

noon: [nuːn] n.中午,正午,全盛期

afternoon: [ɑːftə'nuːn] n.下午,午后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noon 词源,noon 含义。

noon:中午

来自古英语non,第九个小时,下午三点,词源同nine.因古时以六点为基准点,后在14世纪时词义由下午三点过渡到中午12点。

bikini:两段式女游泳衣   

1947年bikini这种两段式女游泳衣首次在法国假日游憩胜地里维埃拉( Riviera)海滨出现时,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最初法国人将它取名le minimum,随后又有人改称之为bikini。bikini 一词始见于《世界报图文版》( Le.Monde Illustre)当年8月号第1期上。翌年,英语便将该词直接借用了过来。 bikini得名于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 一个珊瑚岛岛名。1946年美国在该岛进行了一系列原子弹试验。取名者之所以将这种两段式女游泳衣同该岛岛名加以联系很可能是因为认为,身着该式游泳衣的身段苗条的青年女子可能引起异性的感情冲动力足以与Bikini岛上的原子爆炸力相比拟。在这个意义上bikini可以说是联想的产物。 1964年又出现了上裸游泳衣,人们仿bikini造出了monokinl 一词来表示,随后产生的trikini(三点式女泳装),nokini(“裸体”的代称)等司都是按类比法构成的。显然,名称的创造者有意无意地将bikini错误地分解为bi-和-kini两部分,仿佛bi-就是意为“二”的前缀。

  

bikini:比基尼泳装

Bikini原为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最北端的比基尼岛,1946年起美国曾在此多次进行核武器试验。1947年,在法国的里维拉海滩推出一种空前暴露的两片、三点式女泳装,其轰动效应不亚于年前比基尼岛上撼天动地的一通爆响,于是好事者便以bikini作为这种服装名。不过,此词单纯解作三点式泳装并不全面,因为它也是西方太太小姐们进行日光浴的时髦着装,并作为新潮健美女装驰名于世;同时bikini也可指“男式超短泳裤”或“超短内裤”。

trey:三分球

来自古法语 treis,三,来自拉丁语 tria,三,词源同 three.后用于俚语指三点,三倍,三次等, 常用于篮球运动中的三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