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marathon:马拉松   

Marathon原指位于雅典附近,阿提卡(Attica)东北部的—个平原。公元前490年9月波斯首次进犯希腊,雅典军队由米太亚得( Miltiades)指挥在Marathon奇迹般地大败兵力较之强得多的波斯侵略军。有位名叫菲迪辟( Pheidippides)的传令兵从Marathon不停顿地跑到雅典报捷后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一事迹,1896年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之际,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鲁提议由Marathon古战场跑到雅典古竞技场,用过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并将之定名为marathon,汉语音译为“马拉松”。获得此次marathon赛冠军的恰巧也是个希腊人。marathon赛程在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上由国际田径联合会定为42195米,即26英里385码。在现代英语中marathon 一词已不再限于指长跑,游泳、滑冰等的长距离比赛均可用marathon表示。

  此外,人们还按类比构词法仿照marathon造出telethon(马拉松式电视广播节目),talkathon(马拉松式答话或座谈节目)等新词。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rathon 词源,marathon 含义。

island:岛   

这个意为“岛”的单词在于古英语原作igland,在17世纪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拼作iland,不含字母s,在英王詹姆士一世钦定《圣经》英译本和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08 - t674)的长诗《失乐园》中其拼写形式仍作iland。以后一些学者仿照源于拉]一文的法语借用词isle(小岛)把这一不发音的字母加上去,使其更像拉丁文,尽管这两者并无历史联系。拼写形式的这种变化可以说是类比的结果。英语另一个词aisle(过道)所含的不发音字母s也是那时出于同一原因加上去的。

flour:面粉

从词源上来说,flour和flower本是一个词,拼写常混用,原先既指“花”也指“(谷物等磨成的)粉”。直到19世纪flour和flower在拼写上才有了正式区分,意义也才开始有了分工。例如,在Thomas Tryon所写的Wisdom's Dictates(1691) 一书中可以找到“Milk,Water,and Flower”这样的短语,而在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08 - 1674)的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中则可以看到“O flours That never will in other climate grow.”这样的诗句。前者中的flower显然指“面粉”,而后者中的flour则显然指的是“花”。这和它们的今义恰恰相反。(参见flower)

cynosure:注意的焦点   

该词源出希腊神话。阿耳卡狄亚国王之女卡利斯托(Callisto)貌美无比,为主神宙斯(Zeus)所爱,与宙斯生下一子后,被善妒的天后赫拉(Hera)变成母熊,后来宙斯又把她放到天上,化为大熊星座,古罗马人称之为Ursa Major,英语俗称Larger Bear。但据另一神话,是宙斯自己把卡利斯托变成母熊以哄瞒赫拉的。

  卡利斯托上天后,她的猎狗跟随着她。猎狗的尾巴化为小熊星座的一颗星。狗尾巴希腊语作kunos oura,该短语进入拉丁语后作cynosura,16世纪末取道法语进入了英语,作cynosure,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北极星”。北极星在英语通常也称Polaris或polestar。另有一神话说,卡利斯托的儿子也被变成熊,以后又化为小熊星座,拉丁语称Ursa Minor,英语俗称Smaller Bear。因此cynosure一词既指“北极星”,也指“小熊星座”。

从古代起,航海者和旅行者常靠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对它必须十分注意。因此,cynosure往往被用以喻指“引入注目的人(或物)”、“注意的焦点”。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08 -1674)曾在他的短诗《快乐的人》(L'Allegro)中写下了the cynosure of neighbouring eycs这样的佳句。

Hobson's choice:无余地的选择;别无选择

关于其由来,英国作家斯梯尔(Sir Richard Steele,1672-1729 )曾于1712年在他主办的杂志《旁观者》(The Spectator)第509期上发表过一篇短文作了介绍。Hobson原为人名,全名是Tobias/Thomas Hobson(1544??-1631)。他是17世纪剑桥地区的一个驿站老板,养有40多匹高头大马供人租用,租用者多为剑桥学生。但是他不容许租用者自己随意挑选,只许将离马厩门最近的那匹马牵走,否则不予租用,毫无商量余地。他所定的这一规矩并非没有道理。他认为大学生不会好好照料马匹,而他却爱马如命,为了不使马儿过于劳累,他采取了依次出租的办法。休息最久,马力恢复最好的,总是靠近马厩门的马。Hobson这种不给人以选择余地的做法,人们称之为(霍布森的选择)。

此人还是个名见经传的人物。据《全国名人传记辞典》(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所载,死后他将一笔可观家产遗赠给了剑桥,当地有条街道以其名字命名。英国作家艾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曾撰文纪念他,英国大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还特地为他作了两段饶有风趣的墓志铭。Hobson受到两位名作家如此垂青,在一定程度上使得Hobson's choice一语得以经久不衰,并沿用至今。词义至今一直无甚变化,现仍表示“无选择余地的选择”,或“无选择余地的局面”。1915年Hobson's choice曾被用作一个戏剧的剧名,1953年还被作为一部英国影片的片名。此语有时和动词have搭配使用,作have Hobson's choice。

pandemonium:喧嚣,嘈杂

Pandemonium 起源于John Milton写于1667年的史诗ParadiseLost(失乐园)。Pandemonium原写为希腊文"δαιμόνιον",可翻译为"all-demon-place"(充满恶魔的地方)。在失乐园书中,Pandemonium是由Mulciber(天堂的设计者)设计并建造的地狱的首都。

失乐园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堕落天使路西法(撒但)从对神的反叛失败后再重新振作,他对人间的嫉妒,以及他运用他的谋略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违反神的禁令偷尝智慧树(分别善恶树)的果实,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在此书中,Milton说明,本书是为了“辩证神对人类的态度”,及阐明神的预见与人类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Milton融合了异教信仰、古希腊文献以及基督教信仰,在此诗中探讨了多样的主题,从婚姻、政治(弥尔顿本人在英国内战期间是活跃的政治份子)到君主政体;同时也辩证许多困难的神学议题,包括命运、宿命、三位一体、以及原罪和死亡在世界中的出现。另外还包含了天使、堕落天使、撒但、以及天堂中的战争。这是一部由基督徒诗人用古希腊风格所作,用宗教反派撒旦为要角的希伯来历史相关史诗。

pandemonium(喧嚣):弥尔顿笔下的“万魔殿”

单词pandemonium最早出现于17世纪著名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神话史诗作品《失乐园》中,代表着地狱的首都,译为“万魔殿”。根据《失乐园》的记载,万魔殿是堕落天使所建筑的地狱中最壮观的都市,撒旦与他身边的恶魔们都住在这里。此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失乐园第一部的最后部分,由代表贪欲的恶魔玛蒙提出。恶魔们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建成了万魔殿,相传它是座很小的城市,因为恶魔们要把本身巨大的身体缩小才能进入这座城市。

单词pandemonium由pan(all、所有)+demon(恶魔)+ium(后缀,表场所)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所有恶魔聚集的地方”。现在,该词通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的场所”。

pandemonium:[,pændə'monɪəm] n.混乱,乌烟瘴气,喧闹混乱的场所